提升記敘文寫作水平的六種方法

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學寫的都是記敘文,一到高中就丟棄了,許多高中老師也認為,記敘文不易寫好還易離題,禁止學生高考寫記敘文。即使有考生寫了記敘文也多存在這幾個毛病:寫人特徵不突出,形象不豐滿,個性不深刻;敘事選材無新意,事件無中心,情節無波瀾。結果就是平淡、雷同、跑題。唐代文學家韓愈曾說過:“學以為耕,文以為獲。”“耕”是“獲”的前提,“學”是“文”的基礎。這裡的“學”,可理解為“閱讀”,即強調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我認為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課本閱讀把記敘文寫作鞏固加深,高中語文教材(人教版)中所選的課文可謂文質兼美,是我們記敘文教學最好的藍本,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了六種方法:反覆描摹法、立體成像法、精雕細刻法、去蕪存菁法、綵線串珠法、穿插回放法。這些方法可以對學生記敘文中存在的有關寫人敘事的幾個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

一、反覆描摹法——針對特徵不突出

學生寫人時常用一段話詳細描摹人物形象,之後就不再提及,人物描寫與人物性格塑造相脫節,人物形象模糊。

而反覆描摹則抓住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中與眾不同的一點反覆描寫,以期放大這一特徵,加深讀者的印象。

1.課文範例:《紀念劉和珍君》中魯迅對劉和珍君外貌的描寫很少,只有“她卻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也還是始終微笑著,態度很溫和”“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永存微笑的和藹的舊影”。反覆描摹她溫和的微笑,這樣的人怎是暴徒,怎就被殺了呢?反差鮮明,讓人印象深刻。又如《祝福》中祥林嫂眼睛的三次描摹,寫出了她的每況愈下的精神狀態。

相比較自己的作文,學生不難發現,課文中的反覆描摹放大凸顯了人物特徵,給人強烈的印象。有了課文的範例,接下來我要求學生抓住人物的一個與眾不同之處反覆描摹,放大特徵。

2.學生習作選段:他長相平常,一雙小眼睛,但眯起來的時候特別有神采,上課的時候,他總是眯著眼看黑板,好像近視的樣子,其實已經像聚光燈一樣把黑板上的知識照進腦裡……我們在興高采烈地談著娛樂明星什麼的,他就靜靜地看著我們,眼睛眯著,我們一下就覺得意興闌珊了,好像顯得特幼稚,這人真沒勁……他一向平和,但有一次,同學借了他的筆記本,還惡作劇地在他工整的筆記上畫了漫畫,他也不說話,只是眯著眼睛看著這位同學,這位同學嚇得道歉都結結巴巴的……

專心、一絲不苟、少年老成的形象在反覆描摹的“眯著”的眼睛中凸顯出來,沒有其他多餘的描寫,凝練,讓人印象深刻。

二、立體成像法——針對形象不豐滿

學生描寫人物常犯的一個毛病是手法過於單一,如只描寫人物外貌或語言,通篇都沒有人物的動作或神態描寫,更乏論側面烘托了,人物平板、靜止。

而立體成像指從人物的肖像、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正側面烘托等多角度多手法展開人物的塑造,使形象立體豐滿。

如《林黛玉進賈府》中對鳳姐的刻畫,有肖像描寫“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寫出了她華貴貪婪,年輕美貌;對比描寫“我來遲了,未曾迎接遠客”“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用他人的恭肅嚴整加以反襯其張揚的性格;語言動作描寫,見黛玉哭黛玉命苦,用帕拭淚,詢問黛玉幾歲了,讀過書沒有,想要吃什麼,不等別人回答,一連串的發問。回王夫人“月錢已收過了”,到王夫人說給黛玉緞子做衣服,說“先料著了,已預備下了”刻畫機變逢迎、刁鑽狡黠的性格。

採用多角度、多手法的描寫,人物就不會像剪貼畫一樣平板靜止,而是像三維動畫一樣立體生動了。

三、精雕細刻法——針對個性不細膩

學生寫人還易犯的一個毛病是描寫粗糙,如寫外貌,從頭髮眉毛眼睛直寫到全身,面面俱到,沒有扣住重點,與塑造人物性格也無關。

精雕細刻則扣住人物的某一性格或某一特徵,從外貌、動作、心理等方面細膩地鋪陳描摹。

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為了表現林沖細心、縝密的性格,作者寫他管草料場,小心謹慎,去打酒前,“將火炭蓋了……把草廳門拽上……把兩扇草場門反拽上鎖了”,做事很細緻;草廳被雪壓塌後,他又“恐怕火盆內有火炭延燒起來”,細心探查;山神廟殲敵時,他“輕輕把石頭掇開,挺著花槍,左手拽開廟門”,出其不意,佔據主動。通過不厭其煩、精雕細刻的動作描寫表現了他細心縝密的性格特點。

四、去蕪存菁法——針對選材無新意

學生作文選材常出現的問題有:材料老套,千人一面,堆砌材料,東拼西湊,無法吸引讀者。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能進入作文,我們要練就火眼金睛,從中篩選出最典型、最有新意的來寫。

1.課文範例:《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中作者說“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力,並且引導我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這兩件事是:鯉魚世界的幻想和愛因斯坦的故事,引導加來道雄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童年趣事一定不只兩件,但這兩件分別是在想象和理論上的影響,而且有趣味。

又如《故都的秋》,秋天裡,明豔之色有,繁市之境在,作者避而不寫,卻寫牽牛花的藍朵,疏疏落落的秋草,槐樹的像花而又不是花的落蕊,掃帚的絲紋,秋蟬的衰弱的殘聲等家常而獨特的景色,別有韻味。

2.有個學生寫老師,寫老師通過念滑稽可笑的口號標語時不時地提醒“我”、鞭策“我”的事,刻畫了一位很有教育策略的老師形象,完全打破了一寫老師就寫“昏黃燈光辛勞影,誨人不倦蠟燭心”的舊窠,非常有新意。

五、綵線串珠法——針對事件無中心

高中記敘文寫人記事較複雜,不是單純的一人或一兩件事,怎樣把多人多事有機聯繫在一起,使文章統一完整,這是難點。針對這一點我用“綵線串珠法”對學生進行訓練。

如果說豐富而生動的材料是一顆顆珍珠,那麼線索或文眼就是將這些珍珠串連起來的綵線。綵線串珠法使文章內容多而不亂,全篇渾然一體,防止雜亂散漫無中心。

1.不單記敘文,散文也一樣,如《荷塘月色》以“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為線索,情感思維從不寧靜、想寧靜、求寧靜、得寧靜到出寧靜。文章渾然一體,有機統一。

又如《故都的秋》中以“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提綱挈領,逐一描繪故都的自然風物,串起五種景況,即清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都市閒人、勝日秋果。它構成了文章的基調和底色。

從課文中,我們發現用一二句話貫穿或概括全文,文章凝練而聚攏。

2.後來有學生寫了篇作文《我的高三》,寫了高三課程難,作業多,睡覺遲,很辛苦,又寫了打籃球,玩遊戲。內容雜多,缺少關聯點,沒有統一的中心,我就建議他找一句話串聯這些材料,他想出了以“高三苦,但是我能苦中作樂;高三忙,但是我會忙裡偷閒”串聯。修改後,全文中心明確,條理清晰,表現出青少年昂揚健康,又有擔當的精神狀態。

六、穿插回放法——針對情節無波瀾

“文如看山不喜平”,但學生寫記敘文容易按事情發生的先後時間平鋪直敘,怎樣才能避免結構上的單調,使文章的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呢?我要求學生敘事時要充分利用思維的跳躍性,學習電影剪輯中的穿插回放來調整敘事時間的先後,達到一波三折的效果。

如戲劇《雷雨》在一天的時間(上午到午夜兩點)把“現在的戲劇”(繁漪與周樸園的衝撞,繁漪、周萍、四鳳、周衝之間的情感糾葛,周樸園與侍萍的相逢,周樸園與大海的衝突)和“過去的戲劇”(周樸園對侍萍“始亂終棄”的故事,作為後母的繁漪與周家長子周萍戀愛的故事)穿插交織起來,推動了劇情的發展,緊張震撼、扣人心絃。

我們教師要充分挖掘課內文本閱讀教學內容的寫作訓練價值,讓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獲得豐富的資源,在課文中所學的寫作技巧能及時鞏固,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言:“寫作的訓練在乎多作,應用從閱讀得到的寫作知識,認真地作。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於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覆訓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