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想要把《愚公移山》这篇文章退出中小学课程呢?

陈仲华13


科技科普促使人们养成理性思考和理性处理事务的习惯——凯腾聚知


回顾问题的源头

首先《愚公移山》还没有从中小学课本退出!

作为教育教学研究有人提出《愚公移山》可以从课本中退出!

回答题主问题

要回答题主问题,首先要明确中小学生教育阶段的教育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小学阶段:

人文素养教育是主线,基于此,识文认字教育是重点。

科学素养为辅,基于此教育学生对神话与寓言,迷信与科学,现实与科幻的区分是重点。

中小学教育中学阶段:

人文素养教育仍然是重点,科学素养教育的比重开始提升,孩子一天的教育教学时间相比小学阶段需要增加。

中学阶段的高中阶段还需要增加部分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以厘清具体一个孩子的成长规划。

基于此,《愚公移山》一篇属于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这篇文章放在小学阶段稍微有些过早,其效果不如《铁杵磨成针》。

放在初中中期,在孩子对鬼,神,迷信与科学,鬼神与科幻有一定认知后从更广域的角度学习才有更大的意义!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一个包含有不屈不挠,“尽人事知天命”等诸多智慧的意涵丰富的寓言故事,早在毛泽东主席写《愚公移山》之前就已经存在!

毛泽东主席写《愚公移山》是党的事业处于重大转折的延安整风运动时期,这篇文章被再次重提则是大跃进以及文革时期!

因此这篇文章的政治意义更加宏大!

基于此,从人文素养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政治教育和政治伦理教育角度思考或拓展《愚公移山》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现实是能讲好《愚公移山》故事的底蕴的老师很少,从语文报教育教学研究刊物以及网络资讯看能够从孩子人文素养培养角度,以历史,政治,文化传承,科学与神话与寓言多视野为孩子提供这篇文章的精髓的合格教育研究者太少,合格语文老师就更少。

这才是最大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