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與敵軍遭遇,傾瀉5萬發子彈卻沒打到一個人,是槍法太臭嗎?

袁華幸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交戰中,美軍發射5萬發子彈並不奇怪,但你說沒有打到1個人就不可能了。

基本屬於胡說八道。

原文是:巴士拉郊外,美軍第三步兵師的一個連同一支反抗軍遭遇。美軍士兵一共發射了5萬多發子彈,然而後來,他們卻沒有發現任何一具屍體。

自然,在大規模戰役中,激烈交火消耗5萬子彈並不稀奇。

比如著名的炮艇機,早期就可以攜帶2萬發子彈,瘋狂掃射到沒有子彈才會返航。

但說美軍一支巡邏隊同敵人遭遇,短時間內掃射5萬發,敵人無一傷亡,這就是違背常識的胡說。


報道說是在巴士拉附近,一支輕裝巡邏部隊。

那麼,我們首先可以排除有重武器。美軍巡邏部隊,頂多有悍馬上的重機槍而已。

其次,巴士拉是著名伊拉克什葉派武裝控制區,巴士拉也是伊拉克境內什葉派武裝大本營。

誠然,這些親伊朗的武裝力量,都是民兵而已,也沒有重武器。

這種情況下,美軍不可能過於誇張的攻擊。

我們計算一下,美軍1個連兵力是100多人,就算人人都有槍,都參加了槍戰。5萬多發子彈,相當於每個人都要射擊二三百發子彈。

即便有連隊的機槍等重武器射出主要火力,但每個士兵也要射出至少一二百發子彈。

知道這是什麼概念嗎?

正常美軍士兵會配備5個30發彈匣,也就是150發子彈。就等於,每個美軍士兵都接近將彈藥打完了。

這個太誇張了,即便是黑鷹墜落摩加迪沙,180名美軍被4000黑人民兵包圍起來亂掃,美軍發射的子彈也達不到這種標準。

況且,很多人誤解了美軍的作戰模式,認為就是一遇到敵人就槍戰。

其實,美軍的槍戰,主要是在近距離,遇到零散敵人。

這種情況下,美軍會果斷開火,依靠精準射擊消滅敵人。

然而,如果敵人實力比較強,人數較多,美軍步兵多不會蠻幹硬打。

他們主要依靠重武器,比如聯隊的機槍、榴彈發射器來壓制敵人、殺傷敵人。

一旦敵人比較強,美軍會立即要求空中支援,正常武直或者攻擊機甚至炮艇機,會在15到20分鐘內趕到進行攻擊。

步兵只是起到一個引導的作用。

如果美軍真的射出5萬多發子彈,還是在短期內內射出的,一定是需要強大敵人的反覆攻擊。

那麼,敵人怎麼可能沒有傷亡呢?

就算自動榴彈發射器一梭子過去,也得炸死幾個。

那麼可能性只有兩種,

第一,胡編的東西,薩沙根本沒有找到相關的新聞報道。

第二,有可能存在這種交火,但被誇大了。

伊拉克人可能也有傷亡,不過屍體被拖走了。


薩沙


看到那麼自媒體的標題,我就手賤搜了一下,結果差不多是這樣

然後再看內容,他表示是美軍第三步兵師的一個連與敵軍遭遇...接著我又手賤算了一下一個連大概有多少彈藥。

美軍標準吃瓜的攜彈是6個彈匣+槍上1個,總計210發。班組機槍手(M249)一般帶兩個200發的彈鼓或者4個100發的柔性彈包,外加槍上一個200發彈鼓,正常情況下攜帶600發。

為了算起來不那麼麻煩,我就取中位數,算他平均一個士兵攜帶300發。5萬發差不多是一個完整的連,把子彈全打完了然後啥都沒打到...


好吧...首先我是查不到任何關於這個第三師這個連遇敵之後打完5萬發子彈的任何官方消息和英文信息,不知道這個設定怎麼來的。

其二雖然說現代作戰中,輕武器大多情況下也就是朝著對面潑個水,但在直接遭遇戰情況下,把子彈潑光是什麼鬼?接下來任務不需要了?敵方接下來的行動如何?從連長到班長腦子都壞了?不統籌下彈藥剩餘?這麼大規模的駁火,沒有支援火力麼?

美軍那個是什麼連?機械化步兵也得有步戰車啊,30mm炮呢?就算真的是窮的要死的輕步兵連也有帶MK19自動榴彈發射器的悍馬之類的啊,朝著那邊咚咚咚啊

還有迫擊炮呢?筒子呢?一個敵軍沒打死?怕不是這個連賣了軍火謊報打了一仗吧...


好了好了,我是覺得雖然說輕武器確實日常看到瞎潑水,但老有人拿一些不切實際的內容來博眼球就沙雕了


瘋狗的輕武


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第三步兵師下轄的某連在巴士拉郊外與一隊敵軍遭遇,繼而爆發了激烈的戰鬥。交火過程中美軍一共射出約5萬發子彈,可竟然連一個敵人都沒有擊斃!

在這裡就不得不先批評一下美軍的射擊技術,在槍械發展水平極高的今天,作為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軍人,5萬發子彈竟然沒有擊斃哪怕一個敵人!對比我們所熟知的燕雙鷹、雷子楓簡直天上地下。

美國此前做過這樣一個統計:越南戰爭期間,美軍擊斃一人大約需要消耗50000發子彈,到了伊拉克戰爭期間,每擊斃一人所需要消耗的子彈驟升至200000發!所以說,前面提到的美軍不必洩氣,再繼續打15萬發就能有所收穫了。

坦白而言,現實中的戰場環境真的不像影視作品描繪的那樣,用槍殺敵也絕非易如反掌的事情!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個實例:家中有一位參加過越戰的長者,他所處的崗位是真正的一線;據他講述,身處戰壕戰鬥時都是露槍不露頭。

而且在現代化戰爭中,造成敵方傷亡的主要是諸如導彈、炮彈、炸彈一類的大範圍殺傷武器,子彈殺傷所佔的比例本來就很低。除非是類似諾曼底登陸那樣的大規模攻防戰役。

另外,美軍在戰場上一般都表現的十分惜命(相對而言),所以在戰鬥中依仗己方後勤物資充足,習慣於製造火力壓制,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彈藥的消耗數量。最後,千萬不要假想自己能在戰爭中閃轉騰挪、百步穿楊!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美軍打了5萬發子彈,未打到一個人,如果確實存在的話,我認為並不是美軍槍法臭,而是緣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原因就是美軍作戰思維裡有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先發制人,火力壓制,如果作戰地形對美軍不利,作戰人數又處於絕對劣勢,或者不清楚敵軍的人數和火力配製,不敢冒然攻擊追剿的情況下,唯有火力壓制,等待空中支援,強大的火力讓敵人冒不了頭,卻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殺敵方法,這種盲目的火力壓制,就是浪費彈藥,對這種浪費,美國大兵是不在乎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在別人的地盤上作戰,對地形、對手什麼的都不是很瞭解,內心還是恐懼的,雖然美軍作戰素養都很高了,但是還是怕死的,而且恐懼是可以傳染的,外在表現就是手握武器,朝對手狂打一通,至於打沒打到,那另說著。一般戰場情況變數很大,很難作出準確判斷,在作戰目的又不是很明確的情況下,當然是減少己方傷亡,保命重要啦,所以任何情況的發生都有可能,而不是的簡單去判斷。


乘風破浪209010873


這個是美軍的作戰理念所決定的,他們的理念是在戰場上最大程度的保存自己,發現疑似的敵人,不惜任何代價進行消滅,而這種理念也是美軍戰勝的根源。

美國“三角洲”特種部隊的第一課中就講到:“戰場上槍一響就有人喪命,誰先開槍,誰就有活命的希望。”這也造就了美軍先發制人的作戰理念。

美劇《殺戮一代》講述了美軍一個作戰連隊進入伊拉克戰爭中的表現,其中很多鏡頭可以體現美軍的做法。

這是其中一個鏡頭,連長髮現沙漠中有光亮,沒有偵查就判定是裝甲部隊,呼叫了空軍轟炸機,傾瀉了一萬一千磅炸藥,但是隻炸出了無數的彈坑。所以面對這種情況下面的美國大兵的反應是:

這還只是美軍“土豪”的一方面,美軍軍官的作戰理念是盡最大可能減少自己的傷亡,所以發現敵人會不記成本的消滅敵人,保存自己,所以經常會出現5萬發子彈打不到一個人的情況。





這樣雖然消耗的軍費很大,但是卻大大減少了美軍的傷亡,以伊拉克戰爭為例,美軍2003年4月15日宣佈已經控制伊拉克全境,在伊拉克戰爭中死亡的美軍人數為262人,其中139人陣亡,123人是死於事故,英國士兵死亡33人,戰爭消耗了美國230億美元。對伊拉克造成的傷亡是7,600-10,800名士兵,平民死亡數字無法統計,遠超過10萬,造成了480萬難民。雙方傷亡簡直懸殊太大!就像錘子哥電影《十二勇士》講到的:


戰爭受傷最大的永遠是平民,最後感謝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不易,請君珍惜!!!


天機道藏


說到現代戰爭就不得不說到武器彈藥是否充足的重要性,在抗戰年間我軍由於彈藥短缺,每把槍只能供應三到五發的子彈量,在當時打的非常的被動,彈藥供應不上使得打完了彈藥,剩下的就靠跟敵人拼刺刀短兵相接,異常的慘烈和傷亡,而敵人彈藥充足的情況下對我們都是遠程射擊我們沒有彈藥沒辦法還擊只能用肉體來擋,打得異常的被動,這也是為什麼跟日本軍隊作戰我們需要數倍於敵人的兵力才能跟對方打的原因。

而到了朝鮮戰爭時期,我們跟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較量,雖然從武器裝備上面來說我們的確比不過美國,而且差距還不小,但是至少在彈藥供給上面我們已經做到了能隨便打而不用擔心彈藥不足的情況,這樣才讓我們有了跟美國正面硬扛的實力,而在上甘嶺戰略裡面,我們的軍隊也有過一天對敵人發射超過九萬發炮彈的記錄,也有過一天打出幾十萬發子彈的記錄,這種事情在抗日的時候根本不敢想象,也就是因為彈藥充足使得我們跟美國較量的時候有底氣。

彈藥對現在戰爭來說非常的重要,彈藥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隨便打,對敵人進行掃射,這樣可以保全自己的安全也可以對敵人進行威懾和造成傷害,這就是平常所說的火力壓制,畢竟沒有人不怕死,打衝鋒試的進攻其實都是沒有辦法的情況下用氣勢和人數來獲得優勢和取勝的,還有就是在形勢上面佔了絕對的優勢的情況下才會有的進攻方式,也就是俗稱的人海戰術。

正常情況下特別是有生命安全第一觀念的情況下,衝鋒式進攻很少會發生,而基本上都是靠武器優勢對敵人進行火力壓制製造大規模的傷害來獲得優勢,從而達到自己的安全和造成敵人的傷害,這種打法非常的耗彈藥,說白了就是對後勤保障的考驗,其實就是燒錢,一般的小國根本支撐不起這樣的打法,只有土豪大戶才能玩得起這樣的打法,美國就是最好的代表。

美國的制度不一樣,美國政府對老百姓的看法還是非常重視的,而美國的社會環境使得美國民眾對政府做的一些事情可以有一定的干預能力,美國人對自己的利益看得比國家利益都不差,所以所謂的榮耀感國家榮譽感基本上都是首先要建立在自己的利益沒有受到威脅的情況下,而美國人對個人生命安全看得非常的重,如果美國軍方要求美國軍人用不要命的衝鋒試的打法去對外作戰,那後果很嚴重的,美國之所以打仗都是靠武器彈藥的優勢砸對手,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要消滅敵人首先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所以才有了這種不顧一切的揮霍彈藥來消滅敵人的事情出現。


無法超越的足跡


題目所描述的情況在現代戰爭中很常見,這與士兵的槍法沒有太大關係,我們並不能因此認為美國大兵的槍法很臭。具體到5萬發子彈未能打中一人這一情況,伊拉克戰爭中確實發生了不少這樣的事,最為典型的當屬美軍第三步兵師某連與敵軍在巴士拉附近的一場遭遇戰,整個交火過程的確非常激烈,但令人意外的是,美軍士兵打出5萬發子彈後,竟然沒有擊斃1名敵人。

一個步兵連一場戰役打出5萬發子彈不是問題

很多人對此提出疑問,1個連的士兵,怎麼能帶夠5萬發子彈呢?這完全不是什麼問題,通常來講,一個滿編的美軍步兵連,其兵員人數在150人左右,5萬發子彈均下來,每名美軍士兵打出約333發子彈,這完全在美軍士兵的正常攜彈基數範圍內,要知道,一挺M249輕機槍就可裝彈200發,此外,美軍還為其配備了一款軟彈袋,子彈容量也可達到100---200發。具體到每名美軍士兵,他們通常會攜帶5到10個彈夾,這就意味著,每名美軍士兵戰時將自帶150到300發子彈,如果把步戰車以及其他後勤車輛所攜帶的子彈加上的話,一個美軍步兵連可以輕輕鬆鬆攜帶十幾萬發子彈,由此可見,一場遭遇戰打出5萬發子彈並非空穴來風。

既然打出了這麼多子彈,為什麼偏偏無法擊中敵人呢?這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所致:

第一,在大多數衝突當中,交戰雙方都會盡量掩藏身體,交戰時,他們只是露出槍來開火,如果有條件的話,雙方士兵大都躲在自己的防禦陣地上。只有在衝鋒陷陣或者是戰略轉移時,射出去的子彈才有可能擊斃大量敵人。

第二,現代戰爭採取的手段非常多樣化,除了個別巷戰,在大多數戰爭中,交戰雙方會用炮彈、火箭彈以及精確制導武器來殺傷敵人,在空中火力沒有到來前,槍支大都發揮火力壓制的作用,美軍與敵人的衝突中,其實主要是為了壓制火力,保存自身,因此,其開槍時沒有固定目標,無法殺傷敵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第三,美軍價值觀的問題。要知道,美國人非常惜命,他們並不強調軍人的犧牲精神,反而鼓勵在失去有利作戰條件的時候,美軍士兵可以向對方投降,二戰期間,美軍士兵就曾攜帶13國投降書而讓人貽笑大方。既然如此,美軍深陷重圍時,又怎能冒死拼搏呢?躲在暗處打空槍才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了,這一點只是造成上述結果的次要因素哦。

美軍一場戰役經常耗費數十萬發子彈,5萬發確實不算什麼

事實上,美軍乾的類似事情簡直多了去了,有人曾做過統計,越戰時,美軍消滅一人需要耗費5萬發子彈,而到了伊拉克戰爭時期,由於大量先進武器投入到戰爭中,實際發射20萬發子彈才可以擊斃1名敵人,如此說來,上述情況並非美軍的最差戰績。人家依靠先進武器猛轟敵人的做法非常明智,畢竟,人的生命無價,對家大業大的美國來說,如果能靠消耗彈藥而挽救更多生命的話,也勉強算得上是一種善舉。---歡迎大家評論、點贊、關注。

軍武視界原創,嚴禁搬運或抄襲,違者必究!


軍武視界


不管這則新聞是不是真的,先看看真實的美軍巡邏配置!

一支巡邏隊,理論上得出動一個排,開動6輛悍馬,以及1名醫務兵、2名前進觀察員、2名士兵組成的60毫米迫擊炮隊。


“班”是美國陸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的基礎編制,通常一個班由9人組成,一個滿排由4個班組成。

也就是說每次巡邏理論上得有43人參與,實際上美軍巡邏,常常是30人組成的1排帶領四個班!


一個班火力配給是這樣的:通常由班長帶領,將其餘8人平均分成兩個火力組,這最考驗班長對火力的平衡運用。

在巡邏路上,一旦遇上敵人。兩個火力組來回交替開火,為隊伍提供源源不斷的火力支援和掩護。每個班的火力組,配備3支M4卡賓槍,和1挺M249輕機槍,要知道這挺輕機槍,最少得攜帶200發子彈。要知道,別看200發子彈蠻多,實際用這挺機槍的話,幾秒鐘就能將200發子彈發洩一空。


而班的另外一組火力配給,也是由3支M4卡賓槍組成,另外一個則是神槍手,他拿著則是“老古董”狙擊槍M14,現在是改進型,不再是木製槍托,而是合成槍托。依舊使用大口徑7.62MM口徑,威力比M4大,射程更遠。


通常前三個班,稱之為機動班或前線班,第四個班則是武力班,裝備的都是重武器,如60毫米的迫擊炮、機槍、以及MK-19榴彈炮。

還有每個班的班長,都是身經百戰的軍士。


一個人若是在實戰中,碰上這樣的巡邏隊,沒有被炸成肉塊,就算奇蹟。說打了5萬發,沒傷半毫,完全是扯淡!


黑美帝,麻煩用心點!


本草百曉生


肯定不是了!美軍的彈藥消耗大主要是需要用這些彈藥來進行火力壓制,美國富,火力猛,用彈藥替代人員進行行動,這也是美軍戰鬥力強的主因。據戰場統計數據來看,同等人員的情況下,美軍消耗彈藥量大約是俄軍的三倍左右,而俄軍大火力密度在全球僅次於美國。

除了打了大量子彈之外,常規炸彈的消耗量也非常大,比如,美國在阿富汗戰場的彈藥消耗量是每1.5個飛行架次的b52轟炸機才能炸死一名武裝分子,一個b52轟炸機的載彈量大約是24~32噸,這意味著美軍每投彈40~50噸,才能炸死一個人。

美軍的彈藥消耗方式主要是有以下兩個地方,一個是戰前火力壓制,美軍在發動戰爭以前總是會先派戰機進行轟炸,這種轟炸的耗彈量都非常大,比如美軍經常對戰區實施地毯式轟炸,這種打擊的覆蓋面非常廣。

第二個,支援火力。美軍的戰術往往是戰機,武裝直升機,步兵,武裝直升機,這種打擊次序,其中最消耗彈藥的是最後一個環節。因為步兵打不下來並呼叫戰機支援的時候往往是碰到狙擊手了,美軍在這個時候往往就會開始呼叫武裝直升機的支援,這種情況就是讓武裝直升機把狙擊手可能藏身的地方全部鬥掃射一遍,這時候的彈藥消耗就是幾萬幾萬的打了。


優己


在越南戰爭時期,美軍每消滅一個敵人,需要至少5萬發子彈,到了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時期,美軍每打死一個武裝分子,需要消耗掉20萬發子彈。很多人在看到這個數據的時候,都會懷疑這些消息的真實性,畢竟在一些影視劇中,主角從來都是彈無虛發,一發子彈有時候還能幹掉幾個敵人。其實在真正的戰場上,打死一個人十分的不容易,二戰時期打死一個敵人需要消耗的子彈數量就已經達到了上萬發,除了狙擊手之外,普通士兵很難做到一槍斃命。

美軍消耗的子彈數量比較多,主要是因為美軍一直比較愛惜生命。在美國士兵看來,即使是消耗一百萬發子彈,也比陣亡一個士兵更加合算。因此美軍在作戰的時候從來不懂得節省彈藥,幾十個美軍士兵看到一個火力點,立刻會傾瀉下去上萬發子彈去打壓制,即使對方已經走遠了,美軍士兵也會打上一陣子,防止敵人再開第二槍。

這種風聲鶴唳的打法,導致了美軍打仗的時候很少能夠打死人。當武裝分子開出第一槍的時候,幾十把自動步槍和機槍都朝著武裝分子所在的地方射擊,武裝分子肯定不會探出頭來等著被打死。而且美軍都要壓制一段時間再衝鋒,等到美軍衝殺上去的時候,敵人早就已經沒有了蹤影。假如美軍能夠邊壓制邊衝鋒,或者直接衝鋒上去擊斃敵人,那麼美軍消耗的彈藥量肯定會減少,傷亡人數則會大大增加。

實際上美軍一直都不靠著步兵打主力,美軍的步兵都是打治安戰為主,殺傷敵人的正規軍的任務都是其他兵種協作完成。在海灣戰爭時期,美軍的步兵幾乎沒有出多少力氣,伊拉克軍隊就已經被打垮了。只能說美軍步兵寧可多消耗子彈,寧可放走敵人也不冒險的打法即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減少了自身的傷亡,壞處則是很難能夠消滅敵人,還會消耗大量的子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