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四库全书》?如何理解?

用户2364083269737


《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丛书,编纂于乾隆年间。

所谓四库,就是经史子集四部分。这里的经,主要是儒家的经典,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几个小类,每个小类下面收录历史上与这一部经书有关的书籍。如易类,收录有《子夏易传》、《周易郑康成注》等历史上对《易经》阐释的书籍;书下面就是对《尚书》阐释的书籍。

史部,就是历史类书,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等小类。

子部,就是诸子的学说,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

集部,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文学以及文学评论类著作,分为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五类。别集是某一个作家的文集,如《杜工部集》《李太白集》等。总集是作家作品的集合,如《昭明文选》《玉台新咏》。


四部分类法源自晋武帝时编纂的《中经新簿》,它首次将中国的传统书籍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类。到唐人编《隋书》,在《经籍志》中将甲乙丙丁命名为经史子集,从此四部分类法定型,并一直沿用下去。

在《中经新簿》之前,对书籍的分类是六分法,源自刘向的《七略》,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其中辑略属于总序性质,因此称为六分发。六艺略相当于经部和史部,因为刘向所在的汉代史书还少,因此关于历史的著作,全都分在六艺略下的春秋略中。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史书越来越多,而兵书、数术、方技等发展较慢,因此史书单独成为一类,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的书,有的分到史部中,有的分到子部中。从六分到四分,是符合书籍发展的实际情况的。


《四库全书》保存了许多古籍,尤其是编纂《四库》的人,通过《永乐大典》等类书,辑佚出来了许多本已经亡佚了的书籍,这是有贡献的。但在编纂过程中,也因为政治和学术理念等问题,销毁了大量书籍,其罪过恐怕能与功劳相抵消了。


话说从前


《四库全书》系丛书名。清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历经十载始成。

全著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卷,分“经史子集”四部,所以称“四库全书”,此乃保存整理了大量历史文献。

《经史子集》是旧时图书分类的专属之名。既古代著录家序录群之书,多分为七,如汉代刘向《七略》等。晋时荀勗《中经》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南朝时齐国王俭有《元徽四部书目》。至隨代《书经籍志》分图书为《经史子集》四部。自唐代以后,直至清朝人修《四库全书》,皆以《经史子集》四部所分类,每类下再分子目。

而在《四库全书》中,另有仅存名而未收录的,凡六千八百一十九部,九万四千零三十四卷。全书共分抄七部,分别贮藏在清宫内的“文渊阁”,奉天行宫的“文溯阁”、圆明园的“文源阁”、热河的“文津阁”、扬州的“文汇阁”、镇江的“文宗阁”、杭州的“文澜阁”。“文汇”、“文宗”的藏书均毁於战火年代;“文源”的藏书被英法侵略军焚毁于圆明园;“文澜”的所藏也多有散失,可谓“全书”历经过种种灾难,最终经后人补抄配全。

当时纂修《四库全书》时,乾隆皇帝是从维护大清王朝统治出发,以宣扬封建教化为宗旨,寓禁於徴,对不利於其统治的著作,或消毁,或命馆臣恣意篡改内容,著书抄录时也多有讹夺耳。


国粹繁荣绚丽日


“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的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为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的图书,所以称之为“全书”。清乾隆三十八年(1772年)(一说为1773年),开始编纂,从全国征集3800多文人学士,历时十年(一说历时九年),用工整的正楷抄书七部,连同底本,共八部,建阁深藏。虽为数千人抄写,但字体风格端庄规范,如出一人。

《四库全书》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所据底本中﹐有很多是珍贵善本﹐如宋元刻本或旧抄本﹔还有不少是已失传很久的书籍﹐在修书时重新发现的﹔也有的是从古书中辑录出来的佚书﹐如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书有385种。《四库全书》的编纂﹐无论在古籍整理方法上﹐还是在辑佚﹑校勘﹑目录学等方面﹐都给后来的学术界以巨大的影响。但是﹐《四库全书》毕竟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产物﹐乾隆借纂修《四库全书》之机向全国征集图书﹐贯彻“寓禁于征”的政策﹐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

《四库全书》突出了儒家文献和反映清朝统治者“文治武功”的文献﹐把儒家着作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一些顺服于满清统治的汉人如汤斌等人的着作受到重视,而黄宗羲、吕留良、顾炎武等一些与汤斌同时代却有骨气的文人着作则受到打击和禁毁。把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着作放在子部之首;轻视科技着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着作之外,一般科技着作是不收录的;排斥了有民主色彩或敢于批评儒家思想的文献及戏曲和通俗小说如宋元杂剧﹑话本小说﹑明代传奇等。


不文不武88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籍的大总汇,至今还保有“世界丛书之最”的桂冠,它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尤其重要的是,在全书编纂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学术队伍,为清代中晚期考据学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古代四库全书: 经、史、子、集 。经——主要是四书五经 ,史——主要是史记、汉书等史书(正史) ,子——主要是诸子百家 ,集——主要是历史上名家的诗歌散文集。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图书集成。清乾隆年间历经十年编纂而成,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近230万页,约8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前所有的重要古籍,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几乎所有学术领域。

四库全书

目录

经部

十三经

易经 论语 尚书 孟子 春秋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周礼 孝经 礼记 诗经 尔雅 仪礼

大学 中庸

史部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北史 北齐史 南史 南齐史 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 大唐新语 唐才子传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书 梁书 陈书 周史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宋史 辽史 金史 元史 明史 清史稿上 清史稿下

子部

兵法

三十六计 司马法 吴子 孙子兵法 石公三略 素书 阴符经 百战齐略 群书治要六韬 李卫公兵法 尉缭子 战略 太公兵法 八阵总述 范子计然 鬼谷子 孙膑兵法 言兵事书 历代兵志 将苑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便宜十六策 武侯八阵兵法辑略

杂家

山海经 穆天子传 茶经 逸周书 老乞大 朴通事 佛典

诸子

云笈七签 老子庄子 列子 吕氏春秋 朱子语类 淮南子 韩非子 盐铁论 鹖冠子化书 颜氏家讯 论衡 禅林僧宝传 荀子

类书

艺文类聚 太平御览

小说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儒林外史 水浒传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警世通言 喻世名言 封神演义 醒世恒言 醒世姻缘 五美缘 女娲石 平山冷燕 幻中游 情梦拆 断魂零雁记 明珠缘 狐狸缘全传 玉梨魂 粉妆楼 赛花铃 醒名花 青楼梦 风流悟 聊斋志异

笔记

杂事秘辛 汉末英雄记 九州春秋 魏晋世语 晋后略 古今注 搜神后记 大业拾遗记 大唐传载 玄怪录 隋唐嘉话 北里志 兼明书 次柳氏旧闻 明皇杂录 因话录 奉天录 魏郑公谏录 唐国史补 南岳小录 唐阙史 广异记 封氏闻见记 五代新说 宣室志 独异志 桂苑丛谈 历代崇道记 河东记 书断列传 定命录 大唐创业起居注 唐摭言 归田录

集部

楚辞 全宋词 太平广记 全唐诗 历代诗话系列 昭明文选 乐府诗集 诗歌鉴赏 李白全集 东坡文集 苏辙集 苏洵集 嘉佑集 孪城集 文心雕龙 诗品 诗话 乐府古题要解 诗人主客图 诗谱 词话 文论 文选 升庵诗话 艺苑卮言 国雅品 诗镜总论 续诗品 钝吟杂录 答万季埜诗问 姜斋诗话 人间词话 林泉高致 古画品录 文笔要诀 窦娥冤 牡丹亭 琵琶记 西厢记 汉宫秋 赵氏孤儿 长生殿 雷峰塔!

总体来说《四库全书》包罗万象!是大成之作!





蜜蜂文学


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当年乾隆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库全书》的编纂工作在乾隆皇帝的亲自主持下广泛展开,纪昀和陆锡熊出任总纂官。《四库全书》的底本有四个来源:一是内府藏书,二是清廷官修书,三是从各地征集的图书,四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佚书。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二月,第一部《四库全书》完成。接着又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抄完第二、三、四部,分贮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北四阁”。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七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又抄了三部,分贮江南文宗阁、文汇阁和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南三阁”。七部之中,文源阁本、文宗阁本和文汇阁本已荡然无存,文渊阁本今藏台湾省,文津阁本今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今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在战火中残阙,后基本补齐,今藏浙江省图书馆。

乾隆年间,清王朝政治经济正臻全盛时期,学术研究也因朴学的兴盛而呈繁荣景象。大批学者遵循汉儒训诂方法研治古籍,深感有将古今著作汇为总集以便检阅之需要。而清高宗弘历又为了加强文化统治,欲寓禁于征以便因势利导,于是在乾隆三十七年(1772)敕令设馆编修《四库全书》。




垃圾桶边的喵


四库全书为我国古代最大的官修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