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的四库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样的意义?

老鬼悦读记


《四库全书》中的“四库”即经、史、子、集四部,是四种类型的书籍。

一、为什么分成这四类?

在古代,学人对书籍的分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设想一下,如果你来将现存所有书分门别类地整合起来,你会怎么分?

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可以分为以下二十六类:

从人文社科到自然科学,每一大类又可分为若干小类。这样划分是由当今图书出版情况决定的。

《四库全书》分为这四类也是由当时书籍的刊布情况决定的。

二、“四库”中具体有哪些书?

第一为经部。其中收录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孝经等十三经以及阐释这些经书的作品。

古代重经书,科举考试中亦以四书五经为考点,因此这类书籍放在最开始。

第二为史部。从先秦的《左传》《战国策》到《史记》《汉书》再到元明的史书,中国记录历史的书籍已越来越多,人们常读史书,以史为鉴,这一类位列第二。

然而,在汉代整理书籍时,并没有专门列出史部,而是将史书附在《春秋》以后,作为经书的一部分来看待。将史部单列意味着史书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逐步升高了。当然,这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录历史的作品越来越多。

第三为子部。这类收录了先秦诸子的书籍,如《墨子》《庄子》等。后世对诸子著作进行阐释的书籍也收录在其中。

一个冷知识:古代的小说是收录在子部的。

第四为集部。像李白的诗集、韩愈的文集都收录在这里。

这类书被排在最后,为什么?因为以前这些文学作品都很不受重视的。编《四库全书》的人说了,这些书收进来只是随便给你们参考一下的。


小侠记


《四库全书》出现在清乾隆年间,当时中国正经历着盛世的局面,不但经济繁荣,而且文化昌盛。

1,

它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乾隆皇帝为了彰显他的文治与武功,下令内容包罗万象。因这部书由“经,史,子,集”四部分组成,所以称为《四库全书》。由当时的著名学者纪晓岚主编,聚集了全国学术界的精英。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大力寻找,探求各种书籍,认真书写,检查核对。经过20年时间编写完毕。

该书共收集3503种书,大概997,000,000字。经指四书五经等。史部指历史,包括《史记》《汉书》《战国策》24史等历史书籍。子部指百家争鸣时各家的著作。如老子,孙子,庄子,韩非子等。集指诗词歌赋及明清小品。

2,

乾隆编修此书的初衷是销毁对于统治不利的书籍,但客观上整理、保存了许多重要典籍。开创了中国书目学,确立了汉学在社会文化中的主导地位,具有无与伦比的文献价值、史料价值、文物价值与版本价值。

乾隆皇帝下令开放江浙三阁,当地文人可以查阅、抄写,起了公共图书馆作用,有利于文化的广泛传播。人们查找书籍比较方便,于极短时间获得正确的知识。将相互独立的知识编撰成册,有利于人们相互比较,促使知识的迭代更新。

它毕竟是中国封建社会空前绝后的一部丛书,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人甚至把它和长城,大运河合称中国三大工程。

以上是我对该书的一些理解,说的不完善处请大家指正。


倚云


《四库全书》是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该书是由清朝乾隆派纪晓岚组织人员花费大量人力财力,耗时近10年,编修完成的。其中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

为何称"四库"?

这是因为将这么多的书整理在一块,总要一有个章法,四库正是对这些图书的分类方法。四库又称四部,分别是经、史、子、集。这也是中国自汉代以来形成的比较普遍的图书分类方法。

《四库全书》包括哪些内容?

四库之下又分了许多小类。

经部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

史部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

子部包括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著述,及部分佛、道典籍、古代小说等。

集部包括楚辞、汉赋、骈文、唐宋诗词、元曲、历代文集等。


半个南山人


《四库全书》中的“四库”分别是经、史、子、集。是中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清乾隆年间,国力正值康乾盛世的顶峰,乾隆怀着整理文化典籍和销毁“反动”书籍一公一私两个目的,组织大量人力财力,耗时近十年,编修了《四库全书》。其中共收书3460多种,79000多卷,36000多册。“四库”又称“四部”,按照经、史、子、集分类,“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等。“史”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子”包括;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集”包括;楚辞、汉赋、骈文、唐宋诗词、元曲、历代文集等。

《四库全书》修成后,分别藏于清代南北七大藏书阁,即紫禁城文渊阁、沈阳故宫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镇江文宗阁、扬州文汇阁、杭州文澜阁。中国近代连绵不断的战争炮火中,《四库全书》历遭厄运,后经多次修补恢复,但仍然散失过半,中国国家图书馆,总体算起来,7套《四库全书》目前只存三套半。


用户言午泽群


四库,又称四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

 其中包括“经史子集”四种

  《经部》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史部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子部包括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著述及部分佛教类、道教类、古代小说等;集部包括楚辞、汉赋、骈文、唐宋诗词、元曲、历代文集等.

  《史部》包括 北齐书 北史 曹子建集 陈书 大宋宣和遗事 国语 汉书 后汉书 金史 晋书 警世通言 旧唐书 旧五代史 开元天宝遗事 梁书 辽史 洛阳伽蓝记 明史 穆天子传 南齐书 南史 清史稿 三国志 山海经 史记 史通 书目答问 水经注 宋史 宋书 隋书 魏书 文史通义 新唐书 新五代史 醒世恒言 元史 战国策 贞观政要 周书

  《子部》包括 茶经 初刻拍案惊奇 东京梦华录 二刻拍案惊奇 公孙龙子 鬼谷子 韩非子 红楼梦 淮南子 黄帝内经素问 黄庭内景经 黄庭外景经 金刚经 近思录 九章算术 老子 乐府杂录 聊斋志异 列子 林泉高致 六祖坛经 吕氏春秋 洛阳牡丹记 墨子 棋经 容斋随笔 三国演义 世说新语 水浒传 四十二章经 搜神记 孙子兵法 太上感应篇 武林旧事 西游记 心经 新书 荀子 颜氏家训 扬子法言 阴符经 尹文子 游仙窟 喻世明言 周易参同契 庄子

  《集部》包括 楚辞 窦娥冤 二十四诗品 古文观止 绝妙好词 乐府诗集 柳宗元集 六朝文絜 六一诗话 牡丹亭 欧阳修集 全宋词 人间词话 诗品 苏轼集 唐诗三百首 陶渊明集 文心雕龙 文选 西厢记 玉台新咏 百家姓 千家诗 全唐诗





龙虾条说说


首先了解一下《四库全书》。

清乾隆三十八年《四库全书》正式开始编纂,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以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由400多位高官、学者编辑,近4000人抄写,历经十三年编写而成的丛书。

由于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从大的方面来讲,这套丛书是由四大部分内容组合而成,所以叫《四库全书》。这四库也叫四部,是指经、史、子、集,这四个部分。

四库之下又分许多小类。

其中经部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

史部包括:《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

子部包括: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著作及部分佛、道典籍,古代小说等。

集部包括:楚辞、汉赋、骈文、唐宋诗词、元曲、历代文集等。

《四库全书》的意义:

《四库全书》是一部文史百科典籍,内容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如此巨作可谓空前绝后,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被后人称作‘’东方文化的金字塔‘’。


草原文化站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传统学术自身的延续及发展,也在迫切要求当时的目录著作承担起“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责任,以经学为主的中国学术,历经了近二千年的发展历程。

从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直到清代汉学,期间渊源流变、兴衰利弊,都需要作出恰当评价。

《四库全书》既然要囊括乾隆以前的历代典籍,那么,对传统学术的总结也就责无旁贷,因为传统目录学正是将典籍按照一定的体系加以排纂编次,进而通过文献典籍本身以及分类、编目、序录等方式来反映学术发展历史的。

因此,编排历代典籍,总结评判传统学术,就成了《四库全书》编纂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四库全书总目》也就由此应运而生。

《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包括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等10个大类,其中礼类又分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书6属,小学类又分训诂、字书、韵书3属。

史部收录史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杂史类、别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等15个大类。

其中诏令奏议类又分诏令、奏议2属,传记类又分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别录5属,地理类又分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10属。

职官类又分官制、官箴2属,政书类又分通制、典礼、邦计、军政、法令、考工6属,目录类又分经籍、金石2属。

子部收录诸子百家著作和类书,包括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等14大类。

其中天文算法类又分推步、算书2属,术数类又分数学、占侯、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杂技术7属,艺术类又分书画、琴谱、篆刻、杂技4属。

谱录类又分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3属,杂家类又分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6属,小说家类又分杂事、异闻、琐语3属。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包括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曲等5个大类,其中词曲类又分词集、词选、词话、词谱词韵、南北曲5属。

除了章回小说、戏剧著作之外,以上门类基本上包括了社会上流布的各种图书。就著者而言,包括妇女,僧人、道家、宦官、军人、帝王、外国人等在内的各类人物的著作。


灵魂有书香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在乾隆 皇帝的主持下,由 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当年, 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 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 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子楠先生


《四库全书》是清乾隆年间,倾国家之力,编撰整理的一部史无前例的煌煌巨著。那么,它不叫《五库全书》、《六庫全书》,偏偏叫《四库全书》呢?正如题主所问:啥意思呢?

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唐朝说起,大家知道,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盛世,随着文化的振兴,国家把前朝历代存世的众多图书整理分类,以“经、史、子、集”为内容,分别放在四个书库保护起来,以供后世应用。而这个办法,也得到了有宋以后各个朝代的沿袭传承。

及至到了清乾隆盛世,怀有远大抱负的皇帝和良臣,在万事俱备的条件下,倾全国之力,举四方精英,不仅把明朝以前遗留的四庫书籍,全搬出来加以编撰整理,还广泛收集民间藏书加以补充,历时二十年有余,完成了这部空前绝后的《四库全书》。

那么,其中的四库指的是什么呢?就是“经、史、子、集”四个书库。简要的说,经,指的就是儒家的学说。即诗、书、礼、易、春秋等。史,指的是记载历代兴衰、不凡人物及制度沿革的正史、野史。子,指记录诸子百家学说的书籍,及佛、道、理学、考据学等。集”,指的是历代作家的骈赋散文,诗、词、曲及小说、文学评论等。

《四库全书》的问世,无疑为以后学术文化的振兴和繁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它是历史上对古代文化最全面最完备的一次总结。如果没有《四库全书》,以后数百年的战乱会使众多没有收集起来的古籍散失消亡,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二是继《四库全书》编撰的余热,学术界兴起了一股散佚补遗的新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众多片言只语,断绳散珠的立论和学说。三是《四库全书》化繁为简、科学条理,以至现在,大型书目的编撰都还遵循它的机制,成为后世永远学习的典范。最后一条更重要,《四库全书》的问世,开启了以考证为中心的新学术门派,为弘扬国学,振兴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知不觉已码了五百多字,就此打住。但愿大家能从我的回答中稍知一二。如有疑问或不同高见,请在评论栏里留言,以备在学习交流中共同提高!





晉風


“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四部。

《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就是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

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最全面的总结,呈现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农、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源头和血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