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的电影很容易上10亿票房,但是有的港片很难突破10亿?

三目观天下


说到港片,就能让我想起一些非常经典的电影如《赌神》、《无间道》、《功夫》、《大话西游》等,这些电影可以说在当时的电影圈中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力。但这几年随着内地电影的快速发展,风头已经是盖过了香港电影。

如果说香港所上映的电影票房为什么会和内地的票房相差那么大,我有个人的观点和想法:


一、观影者。最近的一部港片《扫毒2》上映后获得了好的反响也收获了相对于港片而言较高的票房,而再往前面看很难有这样的高票房了。香港和内地电影的制作的质量来看其实差不多,但香港电影在香港上映就算是非常好的质量但香港又能有多少人,票房能高吗?想要高票房可以在内地上映,但以港片警匪犯罪类型电影在内地上映,可能喜欢这个口味的不太多。但反过来看,内地制作者以一部破了十多亿的电影在香港去上映,就算香港票房不理想但这部电影已经是有了十多亿的票房。内地制作者已经是在十几亿观众中拿到了大多数人的电影票了,对于香港地区观众口味的话,票房影响已经不是很大了。所以这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



二、单一性和创新性。香港电影由于发展的比较早,在早期在一些警匪类型,犯罪类型的电影可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内地观众也是特别的喜欢然后就延这这条路一直走,但随着内地电影的崛起,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电影类型也收获了很大的成果这时候你就会发现相对于内地,香港除了特有的一些警匪类犯罪类电影让人印象很深些好像就没有了,这也让很多观众审美疲劳。这就显得它的单一性。再一个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内地的电影市场一直都是比较的混杂。这也说明了在这样的大环境中竞争激烈的那么一个问题。当你再喜剧这条路走不下去可以创新其它,比如科幻题材,动漫题材,武侠题材等等。也说明一个创新性的问题,港片大多数以这样单一类型电影出现可以说是在啃老,这样很难进步。


三、内地电影更接近生活。其实不难发现,内地的电影很多都会让我们看到当下社会问题,热点很容易让观众引起共鸣。《战狼》、《唐人街探案》、《我不是药神》、《西红市首富》、《红海行动》都是当时一些较为接地气的作品。而港片犯罪类型在生活中都很难看到,很难让观众发起心声。

但随着香港电影市场发现此类问题后,一定会是有所改观,肯定是会越来越好,让我们一起期待香港电影所带来的惊喜!


不一样的341


说来挺让人难以置信的,刘德华从影几十年来,《扫毒2》居然是他第一部破10亿的作品,第一次有这么高的票房也让这位快60岁的天王着实兴奋了一把,直言自己又找回了当初做新人拍电影那种忐忑的感觉。为什么刘德华这么高位置的巨星拍了这么多电影,票房成绩却抵不过内地影视圈那些新起之秀呢?

首先来说,电影选择一个对的档期真的很重要。《扫毒2》实际上算不上很出色的港片,它之所以出人意料冲破了10亿的票房,完全是选对了一个好档期。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整个档期都没有对手,就只有《扫毒2》一家独大,所以观众纷纷选择了这部电影来休闲消遣,这也直接让这部片子的票房一路高涨,捷报频频。

反观今年春节档的《廉政风云》,尽管有张家辉、刘青云等影帝担任主咖,但是因为选择了春节档竞争激烈,加上本身题材比较严肃不适合合家欢的氛围,导致最后票房不到2亿,片方连成本都赚不回来。比较起来,《扫毒2》的水平其实和《廉政风云》差不多,只是选择了一个好档期而已。

像徐峥、王宝强、黄渤这些人的电影,他们的作品本身大部分都是喜剧,加上他们自个在喜剧的影响力,只要这些人的作品选择了春节档或者假日黄金档,基本票房都是遥遥领先的。喜剧本身在电影里拿票房就是有优势的,如果是质量好的喜剧,不愁拿不到票房,但是题材严肃的好片子就不一定了。

所以一个好档期和一个好题材真的太重要了。看看王晶的《澳门风云》系列,除了第一部稍微能看之外,其他两部是越来越烂,但是并不妨碍他在春节档拿走数十亿的票房。所以很多港片的票房不高真的不能怪观众,即便你做得再好,后期的宣传和上映日期没做好,很多时候也是白费功夫,成绩大打折扣。

关注头条号“星途迷影”,看更多精彩点评。

星途迷影


真巧,王晶在《圆桌派》节目中有关于这方面的回答,当窦文涛问他为什么现在国内票房高的都是内地导演的影片,而港片却很少达到高票房时,王晶回答“共振”。

我非常认同“共振”这个词,如果再把它说白一点就是“情感穿透”。

现时,中国影视票房排行榜前十的影片中,除开《速度与激情8》和《复仇者联盟4》两部进口大片外-这两个系列也是进口片在国内“神一般存在”的代表,其余八部国产片无一不是做到情感穿透的。

排名榜首的《战狼2》激发的爱国情-“烦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流浪地球》开启国产科幻元年带给观众的自豪感、《红海行动》让观众引以为豪国内有了类似《黑鹰坠落》的军事题材大片、《我不是药神》牵扯了社会对医疗区域的神经。

《唐人街探案2》、《美人鱼》和《西虹市首富》是喜剧、更是接地气、有草根气息的喜剧,而《捉妖记》,至少在2015年让大家看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某些突破。

王晶在节目中还说到,港片低迷跟台湾市场“沦陷”有关,而香港很多导演都在内地市场崛起后又在内地重生。

他的这些表述在我看来,完全浓缩了香港电影北上的历程,而这种历程就跟共振有关,也直接反映在港片在国内的票房上。

2003年,中央政府跟香港特区政府签订了《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从此,香港电影不再有“进口片”身份的限制,香港电影北上由此拉开帷幕。

“北上”让香港电影人有了接触国内大江大河的机会,也给了他们更宽广的舞台,在当时国内电影工业相对低下的情况下,“北上”也显得豪情万丈。

只是,豪情万丈的这份自信在内地这片带有特有规则的陌生市场前,当一大批先行影片诸如《十月围城》、《七剑》、《女人不坏》、《大内密探零零狗》、《大上海》、《深海寻人》等无一例外遭遇票房和口碑双输时,给香港北上电影人演化为“港片已没落”和“港片已死”。

这种论调有言过其实和夸大之处,但却也反应了港片在初来乍到之时的盲目自信、不适应规则,很多人总结下来就是四个字:水土不服。

既然水土不服,何来共振?没有共振,就没有带给观众情感感染力,何来票房和口碑呢?

所幸,经历过大风大浪的香港电影人没有在“港片已死”论调中自怨自艾,他们埋头苦干,与内地公司更紧密合作。

这种把痛定思痛的经验教训付诸行动的决心在2012年后有了起色,《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狄仁杰》系列、《澳门风云》系列、周星驰“西游”系列、《智取威虎山》等,逐渐带领港片走出低谷、重拾辉煌。

这段时间,我们在这些影片身上看到的是,北上电影人终于捱过了痛苦的“市场适应期”,在长年票房和口碑打击中,对作品和市场把握开窍,正是这种开窍让其影片能与内地观众共振达到情感共鸣。

长久以来,我们对港片北上都有误解,因为港片黄金时代带给我们的印象太深刻,我们理解中的港片就是那种以警匪/犯罪/动作为极致的侠义、天马行空和市井百态。

如果按照这种狭义的概念来衡量,那么,港片国内的最高票房只能是《无双》的12.73亿(截止至2019年7月19日),这种狭义的港片虽然也代表了香港电影北上历尽磨合艰辛后的锋芒,但却代表不了香港电影北上与内地市场与观众的共振。

而事实上,香港电影与内地共振的成功远比12.73亿成功得多,无论是《功夫瑜伽》,还是《美人鱼》,抑或是《红海行动》,他们代表的是香港电影人真正融入了内地市场、与观众、与内地同呼吸的共振产物。

这才是广义上的港片,徐克曾经说过“我们现在面对的并非是香港和大陆,而是中国跟世界”,成龙也曾经说过“现在没有香港电影,只有中国电影”。
共振如此,破十亿很轻易。


影视跳动


大陆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想大家应该明白香港和大陆这些年飞速拉开的经济差距以及大众审美的代沟,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回归,并设立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自治权限,再加之当时的香港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及高度的自由贸易,香港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而大陆方面,虽然也处于经济飞速的阶段,但是却很少有人将目光转向电影产业,中国电影市场长期被欧美好莱坞等拥有先进技术公司占据,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形成了一边倒的态势。不过随着改革开放成效逐步显先,大陆经济反超香港,各种国产优秀电影走进人们的视野,电影技术水平、制作精良程度、细节处理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像黄渤的《一出好戏》及《泰囧》系列票房甚至一度飚到伍十亿。


随着年代的变化题材、体裁也在发生变化

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九十年代。那也是各式影星的崛起时代。无论是周星驰系列的无厘头风格,还是以王晶导演所偏向的感官刺激,都赢得了相应的名声。然而时至今日,纵然是往昔名导,也很难制作出十亿的港片。

香港最近翻拍的《新喜剧之王》不仅内容上与老版相差无几,细节上也明显不够用心,老片中的梗甚至生搬硬套进新片

,未免有种穿新鞋走老路卖情怀的嫌疑,这些缺陷更是直观的显示在票房及口碑之上,大陆很多观众看完之后很大部分表达了失望的情绪。


而内地电影院的观众群体始终保持年轻化,当年看港片长大的70、80后一代观众,对电影主题、题材的要求也开始发生着不断地改变,也从以前的古惑仔开始走向美国科幻之类的题材。也因为家庭和工作的原因,进影院看电影的时间变少,更多的是在线上通过电脑或其他移动终端进行观看。

像徐峥、王宝强、黄渤这些人的电影,他们的作品本身大部分都是喜剧,加上他们自个在喜剧的影响力,只要这些人的作品选择了春节档或者假日黄金档,基本票房都是遥遥领先的。喜剧本身在电影里拿票房就是有优势的,如果是质量好的喜剧,不愁拿不到票房,但是题材严肃的好片子就不一定了。


电影选择一个对的档期真的很重要。

《扫毒2》实际上算不上很出色的港片,之所以出人意料冲破了10亿的票房,完全是选对了一个好档期。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整个档期都没有对手,就只有《扫毒2》一家独大,所以观众纷纷选择了这部电影来休闲消遣,这也直接让这部片子的票房一路高涨。


语言是艺术


为什么徐峥?黄渤等人的电影容易上十亿,而港片不能够上十亿?

其实这个话题有点绝对,只能说徐峥,黄渤等等几个人,他们的号召力比较强,所以票房比较好,出的精品也比较多。当然港片里面的能够上十亿的精品也很多!

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

首先,吴京,黄渤,徐峥等人都是中国大陆演艺圈内比较知名的,而且比较优秀的,不管是在制片,导演,编剧等等各方面都还是非常有才华,它是几亿人里面的出类拔萃,口碑影响力摆在那。

所以他们拍出好的片子的时候也更容易收获更多的票房,这是肯定的,而且他们的电影主要是在内地上映,内地的电影市场多大!对吧?比港片不知道有多少。

那港片呢?港片其实也有很多是上了十亿的,但是可能大家没有留意,因为现在港片的人才流失很严重,导演流失也很严重,很多他们都来内地拍戏了。

所以你已经没有办法分清什么叫纯港片,什么叫香港大陆合拍片?其实很多优秀的港片都是有上十亿的,比如说刘德华主演的《风暴》《扫毒》等等口碑票房双丰收,只是徐峥,黄渤等人近几年来产出的优秀电影太多了,曝光率很高,所以大家就只注意到了他们!

但是归根结底来说,优秀的电影上十亿还是没有问题的,只能说近期的港片除了精品是越来越少了,所以没有能够上十亿而已!

我是小哥说影,更多影视可以关注我哦!

小哥说影


首先:

我觉得电影题材的差别占大部分原因;香港一直以来往外输出的大多数谍战片,警匪犯罪片,说实话,我是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现在都有点审美疲劳,平常都是冲着喜欢的明星才去电影院看的港产片,不然一般就等电脑端可以看了才观赏一下;

这类型的电影,消费的大多数是男生,女生有喜欢这类型的,但是肯定不多,这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原因,相比国内那些几十亿,十几亿的票房影片,有不少都是走喜剧路线和情怀路线的,这类型的片子消费的人群可就比较多了,孩子啊,闺蜜啊,情侣啊,兄弟啊,同学啊,家人啊,等等都统统适用,这样一来一回,票房的巨大差距肯定就出来了

其次:

香港影视圈的断层太过明显了,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咱们可以发现现在香港活跃在荧幕上的都是那几位,刘德华呀,古天乐呀,周润发呀,张家辉呀,等等都是我们熟悉的老演员了,新生代几乎看不着,当然不是说这些老演员人气不行,相反,个个的人气都不输当红小鲜肉,但是观众都是一个猎奇心理,都希望有点不一样的烟火啊;导演也是那几位,这边就不多说了。反观内地,中生代好的导演比比皆是,有从演员转型的,有以前名不见经传突然就火起来的,有一直专注着的,反正就像雨后春笋一般了;内地新生代,中生代好的演员也都层出不穷,一直贡献出不错的电影来。

另外其他原因等待读者来说吧,不能我一个人优秀啊哈哈






影视领域刘胖胖


好的作品总会得到观众的认可,但因各种原因很多电影作品票房差异较大,有些演员作品动不动就10亿甚至几十个亿,也有些演员作品过亿都没有,如:王宝强多部电影票房超十亿,主演的《唐人街探案2》还高达33亿,而香港电影却很少有超过十亿票房电影,这是为什么呢?

地区差异是其中一个原因。

香港曾经是中国电影辉煌时代,代表中国电影走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国际,最有代表的人物就有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成龙),但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内地的电影也慢慢蓬勃发展起来,最后反超越香港,成为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电影市场。

电影市场大了,拍的电影类型就多,各类题材类型都有,演员选择性就变大,冲击高票房电影就多。而香港电影市场跟内地相比反而显得小了,演员选择性变小,发展空间也变的有限!

电影题材类型是其二

在内地电影市场,各类题材电影都非常丰富,不管是动作、喜剧、剧情、军事等都非常多,而且各类题材电影作品都产出有高​票房,相反香港电影在电影题材上有局限性,近十年基本都是以动作犯罪题材多,而且也是这类题材电影才过得较好的票房。如《无双》《追龙》《反贪风暴》《寒战》《扫毒》等,拍来拍去都是累累电影比较多。跟内地丰富题材电影相比,相差甚远!

 香港能把动作犯罪题材电影拍成不同的剧情,而且有让观众百看不厌,这是香港电影亮点!





电影星闻官


前十年,内地的电影基本都是港片为主,特别是四大天王,周润发,周星驰,成龙等影星撑起了香港电影的半壁江山。

在那个时候内地的电影的发展还处于发展初期,完全都是在尝试在学习,自从出了冯导,陈导等优秀的导演,开启了内地电影的发展热潮。

而徐峥,黄渤,王宝强三人从泰囧开始,让大家认识了真正的喜剧,被称为铁三角。不过他们每一个个体都有各自的特色,而且角色和个人形象深入内地人心,或许还给她他们设了标签,就是喜剧,搞笑,有意思。也正是这个时候,观众们和内地电影市场出现了爆发性增长,而香港电影能够进入内地的好片子少之又少,这样也算是成就了内地电影吧!

香港电影的衰落,可能与香港一大批被内地人熟知的影星逐渐淡出了影视圈,随着各位影星的日益衰老,没有办法再拍摄一些他们带有标签的电影,离开了这些标签,他们就没了当年的号召力,就没办法锁定和培养内地观众。比如成龙,标签动作喜剧,但是近些年出品的电影口碑都欠佳,这样观众慢慢的就会对他失去信心,就这样的道理!

所以说,每个市场都有他的特性,现在也正是内地一些新人建立个人IP的黄金时段,一旦个人IP建立起来,票房号召力就会很强的。千万不要像最近一些不敬业的艺人,个人IP崩塌是多么可怕的!





墨墨老爹88


为什么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的电影很容易上10亿票房,但是有的港片很难突破10亿?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演员不行,也不是资金投入不够,得从几个原因来说:

1.从地域面积来说,大陆要比香港大很多,人也比香港多很多,能从大陆这么多人里面冲出来的人在实力上绝对是很强的,像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都是实力非常强的实力派演员,且都全部来自大陆。

2.香港的电影在题材上来讲,题材太少了,感觉主流经典电影几乎清一色的警匪片,要不就是赌博类英雄电影,像这几年《澳门风云》的几部电影就是这两个题材的很好结合。所以总体来讲香港电影是缺乏创新的,截止目前还处在啃老的状态,一直在啃这两个题材,都啃了好多年了。

3.站在大陆电影的角度,大陆电影不仅导演、演员众多,人才多,而且创新做得非常好,不管是题材还是制作技术,比如最近正在热播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之前的《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战狼2》等等,这些都是创新做得非常好的电影,而且非常接地气。几乎每一部都抓住了时下的热点,而看香港的电影,像什么赌神系列,警匪系列,这个在现在看来不仅过时了,而且还不够接地气,离我们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太远了。

4.站在市场的角度,香港电影要想突破10亿票房,还得依靠大陆的市场,而大陆这边相对于香港演员,比如刘德华,周润发、张家辉、古天乐等等还是对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更了解,也更喜欢他们拍的电影。

所以综合来讲,这就是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的电影为什么能很容易上10亿,而很多港片却很难突破10亿的原因。

我是扯犊子说电影,每天都会给大家分享影视领域的视频、问答,@扯犊子说电影 我不求写出多么经典的问答,做出多么高质量的视频,但求在头条这个大平台上能够成为彼此交流的朋友!






扯犊子说电影


第一娱记出品必属精品!

内地电影全线崛起,一大波电影票房轻松就过十亿,反观港片,要过十亿看起来确实比较难。我谈谈个人看法个人。


香港电影人还没完全融入内地

第一,香港电影人肯定没有内地电影人更了解内地市场,更了解内地观众的观看心理。举个例子,《我不是药神》,你让香港导演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样的内容,因为香港导演没有在内地生活的体验,他完全没有办法感同身受!

第二,还有部分香港导演人把内地看着是十年前的香港,用之前的思维来对接内地市场,这个肯定行不通。内地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票仓,早就弯道超过了港台,无论从技术,人才,还是资本,全方位越过港台,用固有的旧思维,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内地导演国际更活跃,思维更国际化

我们研究一下内地的一些拔尖电影,就可以发现,现在内地电影人思维很活跃,越来越具有国际观念。

《战狼2》是战争大片,《我不是药神》是现实主义题材,《流浪地球》则是科幻大片,这几天大热的《哪吒》又是动画片,跳跃性很强,但是无论从制作,技术水准,包括思想内涵,都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与国际先进电影大制作的差距越来越小。


香港电影逐渐成为过去,以后只有“中国电影”

别老抱着“港片港片”这个观点拍戏,如果抱着这个观点,肯定没有办法和内地电影人做比较。

现在哪里还有纯正的“港片”一说,香港的电影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北上,即使不北上,也会用内地的资金。市场在内地,资金在内地,香港电影已经没有单独存在的环境。以后香港内地都是扬长补短,相互协作,没有什么大陆片,港片的界限,都是中国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