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魯迅

中華是一個統一而多民族的國家,卻並沒有幾人能夠認全中國全部的民族。而有一支鮮為人知的部隊,卻為中華民族而堅守在偏遠的邊疆,抵擋外來的國家的入侵。這個民族本應是中華的一員,卻被迫離開了中國。

歷史的淵源

在史書中都鮮少記載的古代的東北邊疆,曾生活著一個名叫滿族的民族。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邊疆關外的惡劣環境中。古代的中國政府有時並不強大,無法合理地安排和管理好每一個民族,這就使很多少數民族流離失所,不知去向。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而滿人中的一支,費雅喀人卻並不如同他們一樣。雖然費雅喀人的生活環境並不算好,甚至不如很大一部分的少數民族,並且幾乎沒有幾個中原人知道自己的民族還有一個名叫費雅喀人的民族。

他們每年向當朝皇帝進貢一定數量的財寶,以表示自己向中華稱臣,自己是中華的一員。皇帝們見他們不起兵不造反,就沒有對他們多加管理,而是任他們自己管理統治。在這樣的環境下,費雅喀人卻沒有遺忘自己作為中國人的使命,他們義無反顧地常年生活在東北,頂著寒冷的環境為祖國值守

因為他們被世人所遺忘,費雅喀人的技術、智慧、政治等方面都遠遠不及中原漢人。在中原人避之不及的偏遠邊疆,卻全靠他們來"把守門戶"。古代王朝的都城都建在中原的舒適富饒之地,卻又不得不重視邊疆的防護,於是,自古以來邊疆和中原就常有矛盾。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少數民族與漢族的矛盾

北宋末年時期,在東北邊疆的少數民族漸漸崛起,不滿疆土偏於一隅的少數民族慢慢敢於挑戰文勝武弱的宋王朝統治下的權威,加大了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矛盾。由阿骨打帶領的女真族大軍前往中原,意圖攻佔了這片美麗富饒之地。

而費雅喀人雖屬東北少數民族的一支,卻沒有參與侵佔中原的戰爭。

他們知道,一旦前往中原,就再也沒人來鎮守邊疆了。

果不其然,阿骨打迅速地佔領了中原的大片土地,建立了大金,卻再也沒有回到邊疆的心思了,只在所謂的"中都"坐享其樂,感受了當上中原皇帝的樂趣,對邊疆也不甚在意。費雅喀人依舊默默定居在關外,與寒冷的北風作伴。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金見費雅喀人並無反叛之心,也只是安穩地過著落後的遊牧民族生活,並也願意繼續為大金守國門,就沒有對他們做進一步的管制只是有時順手贈予一點小恩小惠以示安撫。由於時刻要面臨著生存的問題,費雅喀人的性格非常堅毅,如其他生活在黑龍江地區的少數民族一樣,費雅喀人以打漁捕獵為生。

他們一直生活在黑龍江中下游,以及庫頁島上,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早已習慣了鮮為人知的艱苦生活。

晚清時期俄國人民的騷擾

在中國曆代的王朝中,元朝與清朝都是由少數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而清朝的建立者,則是滿人中的一員。在明朝後期式微時,東北地區的滿族人努爾哈赤漸漸嶄露頭角。 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將東北地區劃為了自己的統治區域,而生活在庫頁島以及黑龍江下游地區的費雅喀人,也自然而然的歸順到了滿人的旗下。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努爾哈赤踏上了和阿骨打一樣的道路,攻往中原,統一中原,統治中原最終把邊疆的費雅喀人棄之不顧。

當時的大清帝國穩定而繁榮,正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時期,社會和人民都很安定。可這種安定,卻並沒有突破邊關,也沒有讓遠在關外的費雅喀人感受到安定。

俄國人對遠東的土地早有所圖,俄國的探險隊通常是帶有武裝的,他們在東北犯下了滔天的罪行。無數的費雅喀人在邊疆的戰場上,俄國人們的武器下付出了鮮活的生命和慘痛的代價。這卻只是慘烈的悲劇上演前的前奏。

俄國的探險隊,讓費雅喀人損失慘重。費雅喀人還沒來得及緩口氣,清朝卻開始逐漸衰敗,對邊疆的保衛的最後掙扎也石沉大海,來自世界各地的強烈猛攻把費雅喀人再次推向了戰場。再也無法依賴大清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們只能自己奮起反抗,許多少數民族衝殺在戰場上,費雅喀人也不可能坐以待斃。

俄國的熱兵器在戰場上耀武揚威,使無數少數民族馬革裹屍。而兇猛堅韌的少數民族人民卻不甘示弱,用他們的刀、槍、劍。硬生生地將俄國的侵略軍逼退。《尼布楚條約》明確規定庫頁島是中國清政府的領地,而費雅喀人也是清朝管理之下正式的中國人,中國公民,這就是費雅喀人為國而戰的動力。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而勉強擊敗了俄國的費雅喀人也損耗慘重,東北邊疆的少數民族地區,終於也無法抵擋眾多國家的所有熱兵器攻擊。反抗越來越微弱,安定平靜的生活註定將要被打破了。事情的轉折點還是在第一條不公平條約的簽下。很快,一章接一章的不公平條約將中國剖地四分五裂,衰敗腐敗的晚清政府卻只是目不作聲地聽天由命,把每一張條約都簽下,眼看自己的土地越來越小卻麻木不仁。

《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使中國和庫頁島在政治上再無瓜葛。庫頁島再也不屬於清政府統治。而費雅喀人們卻要在情感上接受骨肉分離的慘劇,費雅喀人雖不願意接受俄國人的統治,但是在條約殘酷的強制面前,費雅喀人不得不低下頭來,歸順了俄國的政府。

最後,他們甚至沒有了再叫費雅喀人的權利,被迫改名為尼夫赫族,現如今,有很多費雅喀人甚至都忘了自己曾在中國的戰場上為自己的根源所在的中華民族而英勇衝鋒。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我國的一員

一個世紀的時間過去了,相信依然會有費爾喀人知道曾經的事蹟,而他們也一定希望能夠重新成為中華民族眾多成員中的一員。如今,我們的祖國已經十分強大,已經沒有了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組偉大祖國的地位, 所有的民族相親相愛,團結一心。

我們要永遠記得費雅喀人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的貢獻。雖然你們現在是俄國一百多個民族之一,但在我們華夏兒女的心中,你永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