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蓬萊故事——戲樓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蓬萊閣天后宮前院兒一個精巧別緻的小建築——戲樓。戲樓,始建於宋代。每年的正月十六為天后宮廟會,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在戲樓上演戲,向天後宮裡的媽祖祈福感恩。


聽蓬萊故事——戲樓

戲樓上有一副對聯頗具地方特色,上聯為“樂奏鈞天潮汐中喧島嶼”,意思是這裡的鈞天廣樂演奏起來,使潮漲潮落的聲音在島嶼中喧鬧。下聯為“宮開竭石笙歌隊裡徹蓬瀛”,意思是面對著天后宮的絕佳戲樓,笙竹管絃之聲響徹了蓬萊瀛洲仙境。


聽蓬萊故事——戲樓

戲樓上有一橫額,上寫“觀止矣”即歎為觀止的意思。觀止二字取自《左傳》,據記載魯襄公二十九年,吳王季扎去魯國訪問,要求欣賞一下魯國的歌舞,魯王便答應了他這個請求,演出了魯國的各種音樂舞蹈,當吳王季扎看過之後,對陪同人員說:觀止矣,若有它樂,吾不敢請矣。從此,觀止一詞便流傳下來。


聽蓬萊故事——戲樓

現在在這裡經常上演的便是我們山東的地方戲劇——呂劇。呂劇是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演變而來,起源於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距今有100年的歷史了。關於這呂劇的名稱,大致可有3種說法。一是說唱戲時用毛驢做道具,所以稱為驢戲。二是說呂劇的伴奏樂器為墜琴,而墜琴彈奏的方式則是手指上下不斷的捋動,所以又稱為捋戲。那第三種說法是這裡大都上演的是愛情故事,小兩口演的戲,所以人們又稱為侶戲。根據據“驢、捋、侶”取之諧音,就正式定名為雙口呂——呂戲


聽蓬萊故事——戲樓

呂劇二十世紀開始登臺演出,二十世紀中葉到達鼎盛。名角薈萃,新戲迭出,與安徽的黃梅戲同臺進京演出,例如《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等選段唱紅了大江南北。


聽蓬萊故事——戲樓

隨著現在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流行音樂已經滲入到每個人的生活當中,但是我們始終沒有忘記中國古老的戲曲文化。各位朋友,如果您感興趣的話,不妨忙裡偷閒到蓬萊欣賞一下地方戲曲的特色,還可以在此登臺演出過把戲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