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名字如何来的,为何不叫五安或七安?

独行客地图帝


很多人对安徽省六安市的名字非常好奇,这座拥有毛坦厂中学的城市,为什么叫六安,而不叫五安、七安?事实上,六安只能叫“六安”,而不能叫五安、七安,因为六安的“六”不是指数字“六”,和数字“五”、“七”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六安的“六”是怎么来的呢?相传远古时,淮河流域水灾泛滥。有个叫皋陶(念“高摇”)的人,他倾心帮助大禹治理水患,百姓安居乐业。别看皋陶名气不大,知道尧、舜、禹三圣吧,第四圣就是皋陶。皋陶死后,他被隆重地安葬在“六”,也就是现在的六安。

“六”,是指河边的高地,也就是海拔高的地方。“六”的西边是大别山,地势较高,大禹就把这里定名为“六”。在古代,“六”与“陆”是通假字,陆自然也是河水淹没不到的地方。久而久之,皋陶埋葬的地方就称为“六”,大禹把自己最小的儿子封在“六”,以纪念皋陶的丰功伟绩。所以,六安还有一个别称——皋城。六安这个地名是汉武帝起的,意为“六”地平安。

如果说几个著名的军事重镇,可能不会有人提及六安。实际上,六安是一个隐形的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要地。看地图:大致以太行山、伏牛山、大巴山、武陵山为界,以西是高海拔地区(不包括四川盆地、汉中、关中等盆地),以东则是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在治世,中原王朝要控制长江以南地区,或是中原王朝在乱世威胁江南王朝,会选择一个“点”,在地理上进行控制。

一般来说,淮河南岸、长江北岸的合肥是最合适的。只不过在两千多年前,合肥还没有发展起来。比如在西汉初年,北至淮河、南至长江的九江郡,治郡就在淮河南岸的寿春(安徽寿县),而不是合肥。寿春距离长江太远,需要另选一个“点”,这个“点”就是六安。西汉时设有六安国,“国都(郡治)”就在现在的六安。

因为一个人的存在,六安在秦末汉初非常的辉煌,这个人就是英布。英布是六安本地人,因为年轻时犯了秦法,按律在脸上黥字,所以也称黥布。

英布参加了楚国贵族项梁的反秦队伍,是项梁、项羽叔侄的心腹爱将。决定秦亡楚汉命运的巨鹿(或称钜鹿)之战,英布立下大功,项羽对他非常器重。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英布为九江王,国都就定在“六”,让他衣锦还乡。英布的地盘包括九江郡和庐江郡,约今安徽省淮南、江北地区。

项羽这么安排是有其战略考量的。项羽定都于彭城(江苏徐州),而英布控制的“六”,正在彭城之南。一旦彭城有警,英布可就近驰援彭城。

不过,英布并不想再做项羽的打手,他想割据一方。项羽派他率兵进攻齐国,英布不情不愿,出工不出力。等到刘邦反楚,项羽兵危之时,坐守“六”的英布又打算坐山观虎斗,激怒了项羽。

项羽还是太年轻气盛了。他派人怒骂英布,逼英布出兵。英布还在犹豫,出兵怕被项羽当枪使,不出兵就可能挨项羽的胖揍。正犹豫间,一个自称是汉王使者的人来到“六”,要求见英布,此人就是名嘴随何。

还是刘邦有战略眼光,他发现英布控制的“六”正顶在楚国南侧。如果说服英布背楚归汉,让“六”兵在淮南牵制楚军,以便汉军从容击破楚军。随何的花言巧言说服了英布,英布和刘邦做交易,果然给项羽制造了巨大麻烦。

项羽倒不是怕英布,而是“六”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六”的淮河北岸距离彭城不远,而“六”的长江南岸就是江东。如果“六”不在项羽的掌控之下,一旦叛乱,北可阻楚国于淮河北岸,又可阻止楚国南下过江。要知道,楚国的主力是项羽的“江东子弟”,家都在江东。

对英布来说,霸主是项羽还是刘邦,都无所谓,只要自己能控制“六”即可。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六”还在英布手中。项羽死后,为表英布之功,刘邦把九江郡、庐江郡、衡山郡(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豫章郡(江西省)划给了英布。

事实上,刘邦是不太情意封异姓王的,对韩信、英布、彭越这些人,刘邦不过是在利用,用完就想卸磨杀驴。韩信的军事能力对刘邦威胁最大,但如果从地理角度,英布控制的地区对汉朝威胁最大。

西汉建立后, 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但淮河、长江以南地区,却是战略资源地,出铜、铁、盐、木。而英布控制的“六”正好卡在资源相对少的黄河流域与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之间。一旦英布叛乱,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联系就要受到很大影响。刘邦平定中原,接下来就要对付北方强大的匈奴,没有南方的资源是不行的。基于此,刘邦开始不断找这些异姓王的茬,就是想逼反他们,然后收网。比如杀韩信之后,又把彭越剁成肉酱,然后分给英布一部分……

英布最终还是被逼反了,但刘邦逼反英布也是兵行险招。楚令尹薛公告诉刘邦:如果英布身边有谋士,陛下就危险了。刘邦问何故?薛公认为“六”距离中原太近,如果英布渡江先取吴,然后北伐吞并齐、鲁,则山东(崤山以东)之地非刘邦所有。即使英布用中计,以“六”为战略基地,取吴、楚后,不北上齐、鲁争中原,而是固守江淮,则江东亦非刘邦所有。好在,薛公断定英布无谋,必取下计,刘邦这才有机会平定英布。

英布平定后,刘邦封侄子刘濞为吴王,守江东之地。刘濞封吴,表面上是镇抚诸越。刘濞应该还有一个任务——从侧翼牵制英布曾经控制的“六”。毕竟“六”的战略地位实在太重要了。

古人曾对六安有这样的评价:“六”是合肥的喉舌之地,淮南之禁要。申州(河南信阳)、光州(河南潢川)被称为天下枢纽,而六安又是申、光等州的枢纽。一旦有人据六安,不出十日,中原就将受到巨大的威胁。三国鼎立时,魏吴争雄于江淮。吴军多次进攻六安,就是想夺取这个军事重镇,从而对魏国的中原核心地带构成巨大威胁。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图帝


地图帝


为什么不是五安,七安?因为“六安”的“六”读作“陆”,不是数字5,6,7,“六安”的“六”在上古时代是个地名,是禹分给其中一个儿子偃姓皋陶部落生活地,故当时称作“皋城”。


直到发展到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皋城一分为:英,六lu,蓼,群舒诸方国。

发展至春秋战国这一片区均属楚国,秦灭六国,设为九江郡。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将此地封给有功之臣英布,定都城为“六lu”,后英布投降刘邦,此地一分为二成:衡山国和淮南国,其中淮南国都城仍是“六lu”。

汉武帝二年,衡山王和淮南王谋反并失败自杀,介于动荡,汉武帝取两国六县,安丰县的首字,合并两国取“六安国”,有“六lu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六安”之名从此一直沿用到今天。

觉得我说的对的点赞,有其他看法欢迎批评指正留言探讨。


看影读史


说起安徽六安,估计不是安徽人的话,很多都不知道这个地方。

但是毛坦厂中学总听过吧,这个高考工厂的大名,在全国很响亮的,而毛坦厂中学就是安徽六安的!

这是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面积不小,有一万五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在600万左右,GDP过千亿,是一个标准的三线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六安被纳入了长三角城市群,是其成员之一,未来发展潜力不错。


当然,六安也是一座历史名城,虽不比西安洛阳这些古都,但在历史上也是有迹可循的。

关于六安这个名字的由来,就有着很长的历史渊源,因为这里地处江淮,东衔吴越,西领荆楚,北接中原,是重交通要地。在遥远的新石器时代,安徽六安这个地方就已经出现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在夏朝时期,皋陶带领的偃姓部落在这里活动和居住,根据史书记载,在皋陶死后,将其葬于六,这是“六”这个字的最早的历史由来;

所以,古代的六安也叫“六地”

在汉文帝时期,文帝害怕自己的弟弟刘长谋反,于是将他逐出都城,同样也惧怕刘长的三个儿子未来也会有谋反的意思,于是将刘长的属地淮南地区分为三部分给他的三个儿子,分别封为淮南,衡山和庐江王,这样就可以更好的控制他们的势力,当时六安是属于衡山国的一个县 ;

在汉武帝时期,衡山王和淮南王有谋反的意思,两人的计划被发现后选择自杀,这件事情之后,武帝便取衡山国安风、安丰等县的首字,将这里改名为六安国,寓意希望这里平安,不会再发生叛乱,六安这个名字正式出现于此。

所以六安并非随便起意就叫了这个名字,其实这其中是由很深的寓意的。

总结就是这里古称“六”,六是地名,不是数字,所以和五、七这些没多大关系。

后来的六安则是由汉武帝而取名,其“安”字由来,是因为当时的封地中,有着安风、安丰等县,取是实他们的首字合并而成。故为“六安”,寓意“六地平安”


白话历史君


远自新石器时期,六安就有人类活动。

上古时,这里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动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于六(音lù)。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称“皋城”。

因此,六安的六和数字是没有关系的,也就不存在为什么不用五安,七安一说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