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昨晚《安家》大团圆结局,取得了54.4亿的超高播放量。这部陪伴了我们29天、翻拍自日本《卖房子的女人》的热播剧,从开播到现在一路都占据着热搜榜。结合我国以前的翻拍剧的豆瓣评分《深夜食堂》2.8 分,《不负时光》3.4分。《安家》能够在豆瓣有6.2分已经是非常不错的及格分。但《安家》是今年最成功的翻拍吗?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我认为是的。

01

翻拍是对已有的题材、故事或者电视剧进行再次拍摄,属于再创造的一种。纵观这两年我国的翻拍剧集,情感偏向剧较多,但《安家》却选择了日本职场剧《卖房子的女人》。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日剧的《卖房子的女人》侧重点是在职业和女人身上。在日本,结婚后的夫妇一般都是选择租房住,只有在结婚5年后升职加薪之后才考虑贷款买房,年轻人的社会压力很大,房地产行业也被时代所冲击。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女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家庭主妇"的角色,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走向职场,但日本女人在职场上受到歧视的情况也是十分严重。《卖房子的女人》其实就是现代日本女性的心理反馈,她们想在现代社会中证明"女性并不比男性差"。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国版的《安家》更有布局感和大格局。在我国的文字中"安"本义是平静。在早期的甲骨文中,"安"是一个形象字,寓意为"女坐室内为安"。"家"的本意就是指家庭的住所、房屋。据《说文解字》的解析,"宀"下有"豕","豕"指的是猪。结合两个字来分析,《安家》这个电视剧的名字更加贴合我国的传统文化,我国古代最最基本的经济结构是小农经济,其特点就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是最稳定的一个社会状态。现代的"家"普遍指代的房子,但对于拥有"故土情节"的中国人来说,房子承载的不仅是一个住处,还有血缘关系的延续、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家"文化的底蕴。"家"的含义更多的偏向于人文主义和历史文化积淀。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不管是日版还是国版,对房子的追逐始终都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热点现象,现象的背后藏着社会的形态。作为《卖房子的女人》的翻拍,国版原先的名字跟日版相同,这部剧以卖房为媒介引申出的各种话题是整剧的主线。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家”的含义不只是房子那么简单,“家”的气息才是灵魂,考虑到这个原因,才更改为《安家》。改名之后的《卖房》才更具有中国味儿。

02

日版之所以受到追捧除了题材、编剧的原因更大的因素还是日剧的快节奏。喜欢看日剧的观众都知道,日剧、韩剧的剧集都不是很长,一般都是在12集左右。这是由他们的播出习惯决定的。海外的电视剧一般都是周播剧,一部电视剧可以播出好几个月。但一周的时间间隔很容易让观众忘记剧情,无法衔接,所以日剧会加快剧情,浓缩精华。最终看到的都是反复更改过的作品。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日剧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日式鸡汤。每一集里都会有经典台词让观众回味和认可。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不管是什么样的场景,什么样的人。笨拙的“日式努力”充斥在所有的日剧里,日剧向来都是积极向上的,很少有颓废的场景出现。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看完《安家》全剧,可以说汇集了所有的“悲惨事例”。高段位“第三者”知否姐姐、“二胎”家庭的琐碎日常、占房老太太的尖酸刻薄、房似锦堪比“樊胜美”的身世。真是狗血又无奈,但这不正是我们每天都在看到的现实吗?

农村孩子楼山关闯荡在大都市上海闯荡,为了省钱天天吃剩菜剩饭,他可能没有王子会说话,没有爷叔的圆滑。但是他却是整个公司里最有清晰目标的一个人。这段不可以不开单的自白说中了多少在外漂泊打拼年轻人的心声。

生活是甜的,只有敢于吃苦的人才能感受到甜的珍贵。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生活是美好的,但日常是一地鸡毛。国产剧所有的情节都是环环相扣,都要有一定的冲突和推进才能得到最终的结局。在国版的结局中,房似锦还是原谅了她的母亲。从主角到配角都有了一个完美的大结局。网友纷纷感叹:烂尾了!对于房似锦母亲的强行洗白,网友非常不满。如果我们

换位思考一下: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这个时候不管房似锦做什么决定,都在情理之中。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03

日剧的职场剧是以一个人为主线,讲述主人公在故事中的经历和收获。所以日版的宣传片大多数都是简洁、干练,突出主题。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一集50分钟左右的时长,也让故事结构更加简略化,很多的东西都会找到一两个共鸣点。然后以亲历者或者旁观者的角度说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弱化细节、突出重点是日剧常用的手法。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国产剧大多数都是群体戏,一部剧里有主线、副线或者多线并行的情况。每一条主线会有不同的故事,这样可以丰富整体的故事结构。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国产剧一般都是结构很多,需要填补的内容也多。《安家》是一个单元剧,每个单元会从主人公的多个角度来拍摄,增强故事的立体化。比如在对待第三者的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段感情里,冯玉华由软弱到失望、再到觉醒的一系列变化,变化是一点一点改变的,知否和阚总的态度就是最好的推手和催化剂。国产剧很少有大段的鸡汤说教,只是会加大人物的丰满度,让观众通过整体剧情和演员的演绎产生自我感触。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 如果日剧是纯鸡汤,那么国产剧就是老汤,一点一点文火催化出来的,里面的人生百味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04

翻拍不是一味的照搬,要结合实际才不会导致"水土不服"。高口碑的《深夜食堂》移植到国内就惨遭"滑铁卢"。主要因素就是"不符合实际"。日本的"深夜食堂"是由内敛的民族性格所致,日本人普遍的思想就是"不给别人找麻烦",所以人与人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感,只有在"深夜食堂"才可以拥有短暂的放松。但我国的人情味存在于市井之中的嘈杂里,跟朋友吆五喝六的路边撸串才更符合中国的"治愈性"。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安家》的翻拍中。例如在日版的剧集中,有一个天天不出单的员工。对她的评价也毫不留情。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国版也有一个一模一样的人设朱闪闪,两年都没开单,只拿底薪、住在小空间的"吉祥物"被观众称为"壁橱公主"。但在现实职场中,如果有员工消极怠工、三个月没出单,老板立马就让你走人了。生活不是偶像剧,没有产生效益的员工只会浪费公司的成本。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日本出现公司养“闲人”的情况跟它的公司制度有关。

日本的雇佣制是"终身制"。这些公司的特点就是工资、职别和你的工作年龄挂钩,就算你再能干,工龄少,他也不会给你涨工资。换句话说,即使你什么都不会,只要你能在这个公司撑得下去,那你就能涨工资。这跟中国“按劳所得”大不相同。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前段《人民日报》点名批评《安家》《完美关系》等职业剧。认为现在的职场剧没有体现真正的职场,“披着职场剧的外衣,走情感剧的路线”确实是我们职场剧的鸡肋现象。万剧皆可谈恋爱

的定律让观众已经产生了视觉疲劳。“感情戏”的增多也让电视编剧走入没有感情戏就不是好电视剧的误区。

05

《安家》虽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但也可以看到实力派演员的能力,就算再烂的剧本,好的演员都是加分项。我们在翻拍剧这条路上走的坎坷,甚至还有很长一段的距离要走,但是从2.9分升到6.2分,不也是说明我们进步了吗?抛开翻拍的角度,把《安家》当做一个全新的情感剧来看待,能够每集都引起一定的讨论度也不是所有电视剧都能做到的。成功路上所有的波折和质疑都是养料和助推力!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剧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