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昨晚《安家》大團圓結局,取得了54.4億的超高播放量。這部陪伴了我們29天、翻拍自日本《賣房子的女人》的熱播劇,從開播到現在一路都佔據著熱搜榜。結合我國以前的翻拍劇的豆瓣評分《深夜食堂》2.8 分,《不負時光》3.4分。《安家》能夠在豆瓣有6.2分已經是非常不錯的及格分。但《安家》是今年最成功的翻拍嗎?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我認為是的。

01

翻拍是對已有的題材、故事或者電視劇進行再次拍攝,屬於再創造的一種。縱觀這兩年我國的翻拍劇集,情感偏向劇較多,但《安家》卻選擇了日本職場劇《賣房子的女人》。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日劇的《賣房子的女人》側重點是在職業和女人身上。在日本,結婚後的夫婦一般都是選擇租房住,只有在結婚5年後升職加薪之後才考慮貸款買房,年輕人的社會壓力很大,房地產行業也被時代所衝擊。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日本女人已經不再滿足於"家庭主婦"的角色,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走向職場,但日本女人在職場上受到歧視的情況也是十分嚴重。《賣房子的女人》其實就是現代日本女性的心理反饋,她們想在現代社會中證明"女性並不比男性差"。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國版的《安家》更有佈局感和大格局。在我國的文字中"安"本義是平靜。在早期的甲骨文中,"安"是一個形象字,寓意為"女坐室內為安"。"家"的本意就是指家庭的住所、房屋。據《說文解字》的解析,"宀"下有"豕","豕"指的是豬。結合兩個字來分析,《安家》這個電視劇的名字更加貼合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國古代最最基本的經濟結構是小農經濟,其特點就是自給自足、男耕女織,是最穩定的一個社會狀態。現代的"家"普遍指代的房子,但對於擁有"故土情節"的中國人來說,房子承載的不僅是一個住處,還有血緣關係的延續、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家"文化的底蘊。"家"的含義更多的偏向於人文主義和歷史文化積澱。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不管是日版還是國版,對房子的追逐始終都是現代社會的一個熱點現象,現象的背後藏著社會的形態。作為《賣房子的女人》的翻拍,國版原先的名字跟日版相同,這部劇以賣房為媒介引申出的各種話題是整劇的主線。但對於中國人來說,“家”的含義不只是房子那麼簡單,“家”的氣息才是靈魂,考慮到這個原因,才更改為《安家》。改名之後的《賣房》才更具有中國味兒。

02

日版之所以受到追捧除了題材、編劇的原因更大的因素還是日劇的快節奏。喜歡看日劇的觀眾都知道,日劇、韓劇的劇集都不是很長,一般都是在12集左右。這是由他們的播出習慣決定的。海外的電視劇一般都是周播劇,一部電視劇可以播出好幾個月。但一週的時間間隔很容易讓觀眾忘記劇情,無法銜接,所以日劇會加快劇情,濃縮精華。最終看到的都是反覆更改過的作品。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日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誌就是日式雞湯。每一集裡都會有經典臺詞讓觀眾回味和認可。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不管是什麼樣的場景,什麼樣的人。笨拙的“日式努力”充斥在所有的日劇裡,日劇向來都是積極向上的,很少有頹廢的場景出現。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看完《安家》全劇,可以說彙集了所有的“悲慘事例”。高段位“第三者”知否姐姐、“二胎”家庭的瑣碎日常、占房老太太的尖酸刻薄、房似錦堪比“樊勝美”的身世。真是狗血又無奈,但這不正是我們每天都在看到的現實嗎?

農村孩子樓山關闖蕩在大都市上海闖蕩,為了省錢天天吃剩菜剩飯,他可能沒有王子會說話,沒有爺叔的圓滑。但是他卻是整個公司裡最有清晰目標的一個人。這段不可以不開單的自白說中了多少在外漂泊打拼年輕人的心聲。

生活是甜的,只有敢於吃苦的人才能感受到甜的珍貴。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生活是美好的,但日常是一地雞毛。國產劇所有的情節都是環環相扣,都要有一定的衝突和推進才能得到最終的結局。在國版的結局中,房似錦還是原諒了她的母親。從主角到配角都有了一個完美的大結局。網友紛紛感嘆:爛尾了!對於房似錦母親的強行洗白,網友非常不滿。如果我們

換位思考一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在這個時候不管房似錦做什麼決定,都在情理之中。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03

日劇的職場劇是以一個人為主線,講述主人公在故事中的經歷和收穫。所以日版的宣傳片大多數都是簡潔、幹練,突出主題。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一集50分鐘左右的時長,也讓故事結構更加簡略化,很多的東西都會找到一兩個共鳴點。然後以親歷者或者旁觀者的角度說出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弱化細節、突出重點是日劇常用的手法。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國產劇大多數都是群體戲,一部劇裡有主線、副線或者多線並行的情況。每一條主線會有不同的故事,這樣可以豐富整體的故事結構。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國產劇一般都是結構很多,需要填補的內容也多。《安家》是一個單元劇,每個單元會從主人公的多個角度來拍攝,增強故事的立體化。比如在對待第三者的問題上,我們可以看到在這一段感情裡,馮玉華由軟弱到失望、再到覺醒的一系列變化,變化是一點一點改變的,知否和闞總的態度就是最好的推手和催化劑。國產劇很少有大段的雞湯說教,只是會加大人物的豐滿度,讓觀眾通過整體劇情和演員的演繹產生自我感觸。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 如果日劇是純雞湯,那麼國產劇就是老湯,一點一點文火催化出來的,裡面的人生百味才是最值得回味的。

04

翻拍不是一味的照搬,要結合實際才不會導致"水土不服"。高口碑的《深夜食堂》移植到國內就慘遭"滑鐵盧"。主要因素就是"不符合實際"。日本的"深夜食堂"是由內斂的民族性格所致,日本人普遍的思想就是"不給別人找麻煩",所以人與人之間都有一定的距離感,只有在"深夜食堂"才可以擁有短暫的放鬆。但我國的人情味存在於市井之中的嘈雜裡,跟朋友吆五喝六的路邊擼串才更符合中國的"治癒性"。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同樣的問題也存在於《安家》的翻拍中。例如在日版的劇集中,有一個天天不出單的員工。對她的評價也毫不留情。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國版也有一個一模一樣的人設朱閃閃,兩年都沒開單,只拿底薪、住在小空間的"吉祥物"被觀眾稱為"壁櫥公主"。但在現實職場中,如果有員工消極怠工、三個月沒出單,老闆立馬就讓你走人了。生活不是偶像劇,沒有產生效益的員工只會浪費公司的成本。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日本出現公司養“閒人”的情況跟它的公司制度有關。

日本的僱傭制是"終身制"。這些公司的特點就是工資、職別和你的工作年齡掛鉤,就算你再能幹,工齡少,他也不會給你漲工資。換句話說,即使你什麼都不會,只要你能在這個公司撐得下去,那你就能漲工資。這跟中國“按勞所得”大不相同。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前段《人民日報》點名批評《安家》《完美關係》等職業劇。認為現在的職場劇沒有體現真正的職場,“披著職場劇的外衣,走情感劇的路線”確實是我們職場劇的雞肋現象。萬劇皆可談戀愛

的定律讓觀眾已經產生了視覺疲勞。“感情戲”的增多也讓電視編劇走入沒有感情戲就不是好電視劇的誤區。

05

《安家》雖有很多的不足之處,但也可以看到實力派演員的能力,就算再爛的劇本,好的演員都是加分項。我們在翻拍劇這條路上走的坎坷,甚至還有很長一段的距離要走,但是從2.9分升到6.2分,不也是說明我們進步了嗎?拋開翻拍的角度,把《安家》當做一個全新的情感劇來看待,能夠每集都引起一定的討論度也不是所有電視劇都能做到的。成功路上所有的波折和質疑都是養料和助推力!

《安家》是最成功的翻拍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