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父亲被清军千刀万剐之刑,石达开五岁幼子为何还能破涕为笑?

芦方文


面对父亲被清军千刀万剐之刑,石达开五岁幼子为何还能破涕为笑?(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看过电视剧《太平天国》的朋友,大都知道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封建社会有名的农民起义运动之一,是清朝后期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从金田起义、突围北上到定都天京,势力扩展到全国17省,影响极大,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直到“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才开始衰败。但提到太平天国,不得不让人想到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翼王石达开,他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岁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但就是这样一位被世人称颂的英雄,却兵败被俘,被清军施以千刀万剐之刑,但始终一句疼也没喊,但他当时五岁的孩子听说后为何还能破涕为笑呢?难道真是儿子年幼天真,不懂失去亲人的痛吗?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1、 天京事变,石达开被逼迫出走。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天王洪秀全分封诸王,诸王纷纷为自己修建豪宅,广选嫔妃,但石达开却是另类,与从前一样,生活相当简朴。他虽然对诸王的做法不满,但又不能多说。于是,就一直出外作战,攻城略地,令清军闻风丧胆,占领了不少城池。

1856年8月,杨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韦昌辉回京相救。9月初,韦昌辉杀害了杨秀清及其部属数万人,史称“天京事变”。当石达开在前线听到天京发生内讧的消息后,急忙赶回阻止,并痛斥韦昌辉乱杀无辜,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石达开逃出天京,但京中家人和部属全部被杀。

后来,石达开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韦昌辉以平民愤。洪秀全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杀了韦昌辉。11月,石达开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洪秀全碍于众议,被迫诏准。尽管武昌在石达开回京后不久即因粮尽援绝而陷落,但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

在石达开主持朝政后,出现了欣欣向荣的转机,但听信谗言的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义王”,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为避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带兵出走,但他没有放弃反清的计划,辗转各地继续作战,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2、 石达开效仿诸葛亮攻占西蜀,兵败被俘慷慨就义。

石达开率军出走后,在他看来,太平天国的大局已经无法挽救,故而有心仿效诸葛亮,占据西蜀以虎视天下。于是计划进攻四川,率军西渡巫峡。部下有人劝他说:“四川是天府之国,清军防守严密,你率孤军深入险地,要想获得成功实在是太难了。况且长江南北由于遭到湘军的猛烈进攻,都城天京已经岌岌可危,即使日日夜夜地防御,还恐怕有所疏失,怎能舍弃根本之地而劳师远征呢?”

石达开对此只是微微一笑。因为当时他已侦知:宁远府(今四川西昌)的万山丛中有一条极为险峻的小路,因为久久不通人烟,已经隐没于杂乱的草木丛中。只要找到这条路,披荆斩棘,一路北上,走出崇山峻岭之后,就能直抵成都南门之外了。而占领了成都,就有望控制蜀地,与清廷一争高下了。正因为有这些考虑,石达开才决计伐蜀。

可惜的是,伐蜀之役的风险太大:前面的轻骑出发以后,后面的辎重部队却迷了路,致使前方将士饥饿难忍,战斗力大为削弱。更为糟糕的是:1863年5月,石达开已经占领了宁远府,14日抵达大渡河南岸,其时北岸尚无一名清军。石达开命令造筏,准备渡过大渡河,直下成都。不料15日天降暴雨,河水突涨,木筏已经无法渡河。无奈之中,石达开只得命令全军休息三天,造船待机。然而17日天晴之时,对岸已经出现了清军。原来,清廷四川总督骆秉章已侦知石达开的踪迹,一边率领大队人马杀来,一边向四川土司悬以重赏,让他们切断石达开的退路,而清廷的川军也列营于大渡河对岸,虎视眈眈。石达开数次抢渡大渡河,均告失败。强渡大渡河不成,石达开率领的六千太平军残部便陷入了绝境。

多次突围失败后,石达开先是命令妻妾子女们投江自杀,然后率领亲信曾仕和、黄再忠、韦普成以及五岁幼子石定忠赴凉桥清军大营,与四川总督骆秉章谈判。谈判的结果是,太平军于12日自行遣散四千人,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余的两千人携带武器随石达开进入清营。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这两千人亦大多被杀。石达开则于6月27日被残酷地凌迟处死。石达开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虽然被割一百多刀,却自始至终默然无声,令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当清廷“审讯”石达来这十多年来对抗官军的经过情形时,石达开“口如悬河,应答不穷”。而对于清廷当时颇负盛名的大将,则“皆加贬词”,即没有一个放在眼中。

3、 石达开被清军千刀万剐,其五岁幼子为何破涕为笑?

石达开于1859年生下一子,取名石定忠,征战中一直带在身边。大渡河畔,多次突围失败后,石达开决定舍命保全三军时,为表示诚意,携带着5岁的儿子石定忠一起走进了清营。石达开被俘以后,清军连狱卒也对他极为尊重。据说石达开被杀以后,定忠因不见其父,日夜啼哭。狱卒谢福实话地告诉他说,你父亲已经被处死了,上面吩咐,也不能让你活着呢。定忠就问:“我死之后,能不能见到父亲呀?”谢福答道:“正好与你父亲在天上相会。”定忠顿时破涕为笑。最终,石定忠被以石灰堵住口鼻闷死。

《石达开在川陷敌及其被害的事实》一书中记载:石定忠不见其父,日夜啼哭,由杨忠雅建议,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压毙之。未毙前禁卒谢福以实告知。石定忠问道:“我死可见父乎?”谢说:“正好见于天上”。石定忠破涕为笑,指所佩玉牌告谢曰:“此天王所赐,你们不要拿去”。这也证实了清军的残忍,连一个五岁的孩子也不放过。

4、 石达开在穷途末路之时,为什么会选择被俘凌迟而不是自尽呢?

一是石达开和谈是为了舍自己一命保全部下。虽然清军背信弃义,屠杀了两千降卒,但依然有四千人得以逃生。

二是起义者大无畏精神。俗话说“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敢造反的人早就有敢于赴死、视死如归的觉悟了。他们选择奋起反抗,为自由而战,敢于赴死体现的是起义者大无畏精神;自杀是怯懦的表现,真正的反抗者视死如归,不愿在敌人面前露怯。所以,石达开在穷途末路之时,会选择被俘凌迟而不是自尽,这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清朝名臣曾国藩曾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小编认为:石达开一生轰轰烈烈,战功赫赫,体恤百姓民生,功绩彪炳。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清廷对手,都对他极为称赞,不愧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之所以对石达开给予赞许,首先是他文韬武略皆有可观,得到人们的激赏;其次是悲剧遭遇,英雄末路引发人们的同情。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