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父親被清軍千刀萬剮之刑,石達開五歲幼子為何還能破涕為笑?

蘆方文


面對父親被清軍千刀萬剮之刑,石達開五歲幼子為何還能破涕為笑?(關注葛大小姐,天天曆史故事!)


看過電視劇《太平天國》的朋友,大都知道太平天國運動是我國封建社會有名的農民起義運動之一,是清朝後期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戰爭。從金田起義、突圍北上到定都天京,勢力擴展到全國17省,影響極大,有力地打擊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外國的侵略,促進了封建社會的崩潰,直到“天京事變”,太平天國才開始衰敗。但提到太平天國,不得不讓人想到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男人——翼王石達開,他是太平天國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十六歲出山,十九歲統帥千軍萬馬,二十歲獲封翼王,三十二歲英勇就義。一生轟轟烈烈,體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蹟為後世所傳頌,但就是這樣一位被世人稱頌的英雄,卻兵敗被俘,被清軍施以千刀萬剮之刑,但始終一句疼也沒喊,但他當時五歲的孩子聽說後為何還能破涕為笑呢?難道真是兒子年幼天真,不懂失去親人的痛嗎?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1、 天京事變,石達開被逼迫出走。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天王洪秀全分封諸王,諸王紛紛為自己修建豪宅,廣選嬪妃,但石達開卻是另類,與從前一樣,生活相當簡樸。他雖然對諸王的做法不滿,但又不能多說。於是,就一直出外作戰,攻城略地,令清軍聞風喪膽,佔領了不少城池。

1856年8月,楊秀清居功自傲,逼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密令韋昌輝回京相救。9月初,韋昌輝殺害了楊秀清及其部屬數萬人,史稱“天京事變”。當石達開在前線聽到天京發生內訌的消息後,急忙趕回阻止,並痛斥韋昌輝亂殺無辜,但為時已晚。北王韋昌輝把石達開反對濫殺無辜的主張看成對東王的偏袒,意圖予以加害,石達開逃出天京,但京中家人和部屬全部被殺。

後來,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韋昌輝以平民憤。洪秀全見全體軍民都支持石達開,遂下詔誅殺了韋昌輝。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洪秀全礙於眾議,被迫詔準。儘管武昌在石達開回京後不久即因糧盡援絕而陷落,但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

在石達開主持朝政後,出現了欣欣向榮的轉機,但聽信讒言的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只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為避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被迫帶兵出走,但他沒有放棄反清的計劃,輾轉各地繼續作戰,取得了不錯的戰果。

2、 石達開效仿諸葛亮攻佔西蜀,兵敗被俘慷慨就義。

石達開率軍出走後,在他看來,太平天國的大局已經無法挽救,故而有心仿效諸葛亮,佔據西蜀以虎視天下。於是計劃進攻四川,率軍西渡巫峽。部下有人勸他說:“四川是天府之國,清軍防守嚴密,你率孤軍深入險地,要想獲得成功實在是太難了。況且長江南北由於遭到湘軍的猛烈進攻,都城天京已經岌岌可危,即使日日夜夜地防禦,還恐怕有所疏失,怎能捨棄根本之地而勞師遠征呢?”

石達開對此只是微微一笑。因為當時他已偵知:寧遠府(今四川西昌)的萬山叢中有一條極為險峻的小路,因為久久不通人煙,已經隱沒於雜亂的草木叢中。只要找到這條路,披荊斬棘,一路北上,走出崇山峻嶺之後,就能直抵成都南門之外了。而佔領了成都,就有望控制蜀地,與清廷一爭高下了。正因為有這些考慮,石達開才決計伐蜀。

可惜的是,伐蜀之役的風險太大:前面的輕騎出發以後,後面的輜重部隊卻迷了路,致使前方將士飢餓難忍,戰鬥力大為削弱。更為糟糕的是:1863年5月,石達開已經佔領了寧遠府,14日抵達大渡河南岸,其時北岸尚無一名清軍。石達開命令造筏,準備渡過大渡河,直下成都。不料15日天降暴雨,河水突漲,木筏已經無法渡河。無奈之中,石達開只得命令全軍休息三天,造船待機。然而17日天晴之時,對岸已經出現了清軍。原來,清廷四川總督駱秉章已偵知石達開的蹤跡,一邊率領大隊人馬殺來,一邊向四川土司懸以重賞,讓他們切斷石達開的退路,而清廷的川軍也列營於大渡河對岸,虎視眈眈。石達開數次搶渡大渡河,均告失敗。強渡大渡河不成,石達開率領的六千太平軍殘部便陷入了絕境。

多次突圍失敗後,石達開先是命令妻妾子女們投江自殺,然後率領親信曾仕和、黃再忠、韋普成以及五歲幼子石定忠赴涼橋清軍大營,與四川總督駱秉章談判。談判的結果是,太平軍於12日自行遣散四千人,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餘的兩千人攜帶武器隨石達開進入清營。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這兩千人亦大多被殺。石達開則於6月27日被殘酷地凌遲處死。石達開臨刑之際,神色怡然,雖然被割一百多刀,卻自始至終默然無聲,令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

當清廷“審訊”石達來這十多年來對抗官軍的經過情形時,石達開“口如懸河,應答不窮”。而對於清廷當時頗負盛名的大將,則“皆加貶詞”,即沒有一個放在眼中。

3、 石達開被清軍千刀萬剮,其五歲幼子為何破涕為笑?

石達開於1859年生下一子,取名石定忠,征戰中一直帶在身邊。大渡河畔,多次突圍失敗後,石達開決定捨命保全三軍時,為表示誠意,攜帶著5歲的兒子石定忠一起走進了清營。石達開被俘以後,清軍連獄卒也對他極為尊重。據說石達開被殺以後,定忠因不見其父,日夜啼哭。獄卒謝福實話地告訴他說,你父親已經被處死了,上面吩咐,也不能讓你活著呢。定忠就問:“我死之後,能不能見到父親呀?”謝福答道:“正好與你父親在天上相會。”定忠頓時破涕為笑。最終,石定忠被以石灰堵住口鼻悶死。

《石達開在川陷敵及其被害的事實》一書中記載:石定忠不見其父,日夜啼哭,由楊忠雅建議,以布包石灰堵口鼻壓斃之。未斃前禁卒謝福以實告知。石定忠問道:“我死可見父乎?”謝說:“正好見於天上”。石定忠破涕為笑,指所佩玉牌告謝曰:“此天王所賜,你們不要拿去”。這也證實了清軍的殘忍,連一個五歲的孩子也不放過。

4、 石達開在窮途末路之時,為什麼會選擇被俘凌遲而不是自盡呢?

一是石達開和談是為了舍自己一命保全部下。雖然清軍背信棄義,屠殺了兩千降卒,但依然有四千人得以逃生。

二是起義者大無畏精神。俗話說“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敢造反的人早就有敢於赴死、視死如歸的覺悟了。他們選擇奮起反抗,為自由而戰,敢於赴死體現的是起義者大無畏精神;自殺是怯懦的表現,真正的反抗者視死如歸,不願在敵人面前露怯。所以,石達開在窮途末路之時,會選擇被俘凌遲而不是自盡,這是非常值得尊敬的。

清朝名臣曾國藩曾說:查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小編認為:石達開一生轟轟烈烈,戰功赫赫,體恤百姓民生,功績彪炳。生平事蹟為後世所傳頌,不管是老百姓,還是清廷對手,都對他極為稱讚,不愧是“中國曆代農民起義中最完美的形象”。之所以對石達開給予讚許,首先是他文韜武略皆有可觀,得到人們的激賞;其次是悲劇遭遇,英雄末路引發人們的同情。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