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為啥自稱漢?

vvhjhv


中國北方的遊牧民族多數都是化漢為胡而胡化的漢人,有流亡政權(如夏王室失去政權後部分人入胡地化為匈奴),有王朝末期中原無法顧及邊疆為求自保主動胡化的邊疆漢人,有政治鬥爭失敗逃到草原的世家大族,有國內犯事遭緝捕逃亡的,有苛捐雜稅過重主動入胡地胡化的,有遊牧民族南下劫掠的,總之原因多種多樣。北方草原生存環境惡劣,入胡地的漢人不可能大規模集中進入,只能零散小群加入,這就造成了北遷漢人總量遠遠多於土著胡人卻反而被胡人同化的現象,柔然說自己是漢人沒任何毛病,因為除了從中亞西亞歐洲遷來的少數族群,其他人都可以自稱漢人,血統上沒任何問題。


黑水都護府


柔然為什麼會自稱為漢呢?初一聽,感覺很不可思議,但仔細一想,卻又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柔然為什麼會這麼做呢?這其實是當時社會環境的原因!自古以來,我們漢人始終是中原的主體,無論是元朝還是到清朝,雖然統治者不是漢人,但國家最終主體是漢人的事實變不了!在古代,我們漢人始終要比那時候的外族人要文明的多,有制度,懂禮儀,簡單來說,就是教化程度的高低的問題!也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當時的中原漢人普遍瞧不起那些未曾開化或者素質比較低的外族人!


其實在當時,不僅僅是漢人這麼認為的,那些外族人也是這樣認為的,這可能就是所謂的民族自卑感了吧!他們認為我們漢人文化水平高,而且懂的也多,生活的也比他們好,國家也比他們強大,所以他們便想向漢人看齊,來謀求更好的政治地位和更好的待遇!

這是我的一些見解和看法,你感覺呢?

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記得加個關注唄,謝謝您的鼓勵!


史料小王爺


柔然是在北魏逐漸漢化的過程中,草原民族中崛起的新遊牧霸權,如果按照簡單的論述的話。北魏代表漢化,柔然代表逆漢化,但是否就是這樣呢?

還真不是。

北魏的漢化,是為了收攏中原士族的“民心”,以鞏固政權。

而柔然,相對地就不需要收攏中原人心,但作為當時蒙古高原能接觸的先進政治文化而言,只有漢文化一個種類,這點就不同於曾吸收過波斯文化的突厥、蒙古了。所以柔然雖然是對立於“漢人的政權”北魏而存在的,但並不抗拒漢文化,相反也從漢人政治文化中吸收養分。

比如軍制,柔然就直接把北魏的軍制拿來用了,柔然的軍隊建制依然是“軍、幢”這樣的北魏特色。

比如年號,柔然在受羅部真可汗之後和豆羅伏跋豆可汗之前,聯合南朝夾擊北魏並與北魏爭奪西域,為了彰顯自己的正統性,柔然從南朝處吸收人才,開始制定年號:

受羅部真可汗,年號“永康”;

伏名敦可汗,年號“太平”;

侯其伏代庫者可汗,年號“太安”;

陀汗可汗,年號“始平”;

豆羅伏跋豆可汗,年號“建昌”。

後來柔然因為敕勒人的叛亂,逐漸不敵北魏,開始向北魏稱臣,並取消年號。取消年號,就意味著承認北魏為爸爸國了。

取消年號後的敕連頭兵豆伐可汗——鬱久閭阿那瓖,曾經久居洛陽,也非常喜歡北魏的典章制度,甚至幫助北魏鎮壓六鎮之亂。他當上可汗後,又一次從南朝輸入人才,在柔然全面複製中原官制,封了“侍中、黃門”等官號,並以南齊人淳于覃為秘書監黃門郎掌管文書。

481年,正是柔然第一個採用年號的受羅部真可汗統治的時期,受羅部真可汗採取的是聯合南朝、奪取西域諸國、對抗北魏的政策。當時柔然已經從北魏手中基本奪取了西域的領導權,勢力大盛,漢人在西域的第一個地方政權高昌國就是受羅部真可汗的爸爸處羅可汗(話說這個汗號真流行)冊封的。而當時柔然的這些所作所為,如冊封高昌、定立年號、從南朝輸入漢人人才等等,以及對南朝訴說的消滅北魏“光復中華”之語。不難看出,柔然已經做了聯合南朝消滅北魏,接受漢化在中原稱帝的粗略計劃了。

既然“光復中華”這樣的話都說了,年號也有了,自稱“漢”也沒啥稀奇了。

然而,南朝北伐不給力,柔然自己對抗北魏也不給力……在這一時間段,北魏是對柔然主動出擊的,柔然基本只能被動防禦。

到了487年,受羅部真可汗的兒子伏名敦可汗時期,伏名敦可汗草率南征,結果導致早就不滿柔然人的敕勒人造反,高車國建立……此後柔然就陷入了與高車國漫長的戰爭中了,再也沒有“光復中華”的想法了,自然也就不會再自稱“漢”了……

而柔然國的官方文字是漢字,在數量極少的官方文獻資料中,柔然對自己的國號自稱為“大茹茹國”,激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