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景區作死,門票260元,遊客被坑再不買賬,如今門可羅雀。你旅遊時被坑過嗎?

媒體大律師


【貓兒灘觀點】遊客在乎的從來不是門票價格,而是景點門票的性價比。某省博物館參觀免費,另設唐代書畫特展,參觀者需購門票300元,任君選擇,沒有遊客投訴特展門票太貴。喜歡書畫作品的人不會覺得300元貴,不喜歡的不用被強迫消費,自然皆大歡喜。

景區的門票讓去過的遊客大呼被坑,無非兩個原因:第一:景點內的景觀不值門票價格;第二:不管願意與否,遊客被迫捆綁消費,為自己不喜歡的東西付款,這兩點才是引發眾怒的原因。

中國的旅遊市場一大弊端就是管理者水平有限、目光短淺、旅遊產品單一、創收手段單一。景區的收入基本靠門票獲得,所以管理人員絞盡腦汁在門票價格上做文章,門票價格每年必漲、景區內重複收費、在門票裡捆綁各種消費項目,視遊客為待宰的羔羊,恨不得涸澤而漁。

相當多的景點,遊客去過一次後,大呼上當,有生之年再也不想去第二次,回頭客基本沒有。景點也清楚這種情況,所以根本不花心思開發有特色的文創產品、根據遊客的實際需求提升服務質量、提供與門票價格相符的景區設施,只想著一次性將遊客所有的消費意願都消耗光,對於這種景點,遊客怎麼可能滿意?

這種情況廣泛存在於中國大部分的收費景區。以我個人的經驗,所去過收費景區80%左右性價比是極低的,屬於那種慕名而去,看過之後滿足了內心的一個願望,下次再也不會到此一遊的類型。

我曾經爬過泰山,作為五嶽之首,泰山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杜甫寫詩讚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眾多詩人在泰山留下了大量的墨寶,不知古時泰山門票多少?歷代帝王多有至泰山封禪巡狩,祭拜天地,因此一生一定得爬次泰山。

我是在晚上11點開始從山腳往山頂爬的,在第二天凌晨5點之前到達玉皇頂,和一眾裹著20元一件租來軍大衣的遊客擠在一起等日出。看完日出後,沿原路下到山腳。

基本上,選擇了晚上爬泰山的遊客大多是為了一睹日出,通宵沒睡,第二天自然沒有精力去參觀泰山景區內的其他景觀,直上直下,但我們購買的門票價格和日間一樣,150大元。爬過這一回,了了到此一遊的心願,我個人是不會再花100多元只為爬座山的。

我也曾去過曲阜的孔廟、孔府、孔林,三者套票150元。孔府從理論上講其實是座私宅,現主人仍在世,目前使用權收歸地方,不知門票收入是否會分一些給其主人?但孔林卻是孔家的家族墓地,將一族的墓地開放給遊客任不相關的人參觀,且收門票,我總以為這種行為十分的不妥當,非常不尊重逝去的先人。去時不清楚箇中詳情,但以後是絕對不可能再去的了。

被坑的次數多了,人漸漸麻木,除非遊客集體拒絕為類似景區的獅子大開口買單,否則情況不會有根本的改善。作為一名遊客,我只能儘量選擇非收費或收費少的景區,幸好隨著各地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自然景區開始免費向遊客開放,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