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組織共同進步,實現內部團結,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你有沒有見過這種情況?

有領導開會要進行票選議程,但通常都是隻叫那些贊同這個提案的人員參會,而那些反對者,根本就接不到開會的通知。

所以會議一般都是全票通過提案,但這也讓那些反對者們對這項提案由內心產生一種抗拒,就會導致看似全票通過的高提議,但缺乏民主。

如何與組織共同進步,實現內部團結,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對公司而言,這樣片面通過的提案很大程度上對公司的經營有著十分不利的弊端;

而對個人來說,那些沒開會的人,他們會產生負面情緒,對他們日後工作和成長都埋下了隱患,也使組織更加地不團結。

01、公司內部的不團結,很有可能會給組織“埋下隱患”,給員工的發展銬上“枷鎖”。

如何與組織共同進步,實現內部團結,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對組織而言:

①使各方協作能力下降。

這種領導片面決策的方式很大可能會導致員工各方面無法正常協調,失去團結性。大家要麼是有力不使勁,要麼是使不出來。因為一部分員工他們想的是明明是一場民主決策,為什麼都不問一下我的意見。這會導致員工產生消極的情緒。

我認識一個創業的朋友就犯過這樣的錯誤,他們一共是四個人,有一個出資大的人想到一個推廣的好辦法,就跟其他兩人說了,但忽視了另外一個出資最小的人。結果他們三個覺得行,就在沒經過出資小的那個人同意的前提下拍板決定了。但最後出資小的那個人覺得自己被歧視了,後來也就引發了大量的摩擦、生氣。

②容易產生不信任和誤解。

組織不團結其實有一個很大的表現就是,我只聽領導有沒有通知,別的我不聽。因為領導才是決策者,我跟你同級,為什麼要聽你的。

這樣就會讓團隊產生大量的不信任和誤解,比如說小王有個測試很久的產品推廣方案,想讓你在下次推廣時實際測驗一下。但如果你之前對他有意見,用領導已經決定了方案的話語來搪塞他,那麼小王就會覺得你不信任他,或是誤解了他的核心觀點,這就會導致你們兩的衝突和矛盾激化。

如何與組織共同進步,實現內部團結,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對個人而言:

①個人對同事和公司產生不好的印象。

如果一個員工不喜歡公司和其他同事的話,那他會在日常工作的時候不刻意地表現出來。這是沒法避免的,會讓你與同事關係更加糟糕,就好比你不喜歡一個人,那麼對方沒跟你聊幾句就會感受到這一點,掩蓋不住的。

我之前所在的公司就有一個同事,本來上班時間是早上9點到下午6點,但是部門領導不知道聽到誰的建議,非要把早上和下午的時間提早一小時,變成早上8點,到下午5點。但是那個同事離家有些遠,本來經常全勤的他,有時候一個月能遲到四五次,也捱了幾回批評,扣了工資,這也讓他對很多同事心懷惡意,總感覺是因為同事的提議才導致他扣工資挨批的,並且明顯察覺到他對公司的抱怨多了許多。

②對自身成長不利。

每個人到公司上班,除了賺錢生活外,肯定還想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畢竟這樣才能在未來升職加薪,也才能在跳槽時“賣個好價錢”。

如果他心懷抱怨的話,對自己能力的提升和成長肯定是有著特別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或許讓他持續墮落,不思進取,從而浪費掉大把的時間。

所以說,及時解決組織不團結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02、那麼問題來了,組織如何才能更好地團結呢?

每個組織其實最害怕的就是員工內部的不團結,俗話說攘外必先安內。不僅在說打仗,組織也很適用這一點。如果一個組織內部員工總之互相針對,無法形成一股繩一樣的團結力,那肯定不利於組織的長期發展。

如何與組織共同進步,實現內部團結,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①運用“結構化決策”流程,打造組織團結力量。

我們應該這樣想想,如果組織內的成員對一個提議有著許多不同看法的話,或許可以把這些看法都認為是我們這個團隊的觀點。這樣的好處就在於觀點就從個人層面跑到團隊整體層面。彼此之間的敵意也會降低。

就好比一群人坐在辦公室討論一個關於銷售策略的議題。小王說應該按照A計劃,但小李卻說B方略更為可靠,之後小張又說C策略經過其他公司實踐證明可行,就這樣鬧得不可開交。但如果我們這樣想一下,不管是A計劃、B方略和C策略,這都是我們團隊擁有的觀點,而不是個人的觀點。這樣子矛盾立馬就會被化解,他們也就都會聚集到一條戰線上討論問題了。

接下來就要允許測試,鼓勵發言。有問題就直接說出來,讓所有人都參加到討論中來,這樣也就不會有人被冷落,組織內的團結氛圍也就會更好。

②改變自己對一件事情的思維框架。

在職場上,很多人都會把參加面試當做是去上戰場,把創業當做一場冒險,甚至把感情也當做一場交易。這都是不對的,但很多人都這樣想了。這種思維的框架導致我們很難與對方合作。

我們很多人都有這種思維框架,本能地與很多事情形成對立觀,就好比我們與他人爭執,認為自己的想法才是對的,並且情緒化地全盤否定對方,與其徹底產生對立。

這其實會讓同事之間愈發地產生裂痕,無法團結。

而解決辦法其實很簡單,我們要往前邁一步,自己改善框架。把自己理解為:我有很多數據和經驗,但是我不是全能的,我也需要聽一下別人的想法。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這樣從自身客觀找問題,那麼組織內部的團結就會變得很容易了。

③運用好“責任階梯”這個工具,凡事不是隻有兩面性。

如何與組織共同進步,實現內部團結,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我們很多人遇到難題時,通常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請教他人幫自己做好,另一個是自己矇頭琢磨。其實這就犯了責任階梯的陷阱。

責任階梯是一本名叫《責任病毒》中所提出的概念。簡單來說責任階梯所強調就是6種詢問對方的方法。

這六種分別是:

第六級,把問題完全交給別人,自己不管了

第五級:請對方解決問題,自己在旁邊觀看和學習

第四級:向對方描述問題,並且讓對方指點、建議

第三級:向對方提出想法,並讓老闆幫你選擇

第二級:向對方提出想法以及提出自己建議的方法,讓別人感覺怎麼樣

第一級:考慮各個選項並作出決定,最後只是通知一下對方

而我們在遇到難題時通常都是要麼用第一級,要麼用第六級。很少在1到5級裡面選擇,這也就導致了一些不愉快。

就比如說我有個事情不會做,我問同事,想讓同事幫我完成,如果同事幫我的話,那他的任務就變多了;如果拒絕我的話,我就要自己琢磨並且對他有些不滿。這其實都是不團結的一些症狀,都是不好的。

所以我們要充分地利用上述二級到五級之間的方法,兩個人合力解決一件事,不僅能夠加強你們之間的友誼,還能讓公司內部有著更好的氛圍和團結力。

03、個人如何在組織中獲得最大利益,與組織共同進步。

那麼,說完了組織如何才能團結後,我們個人當然要在組織的友好氛圍中獲得進步,下面我主要來談一談個人如何在組織的良好的氛圍中獲得最大收益,從而與組織共同進步。

①打造自己的“護城河”,拓寬職業道路。

如何與組織共同進步,實現內部團結,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護城河”一詞是由股神巴菲特提出的,主要說的是一個企業要有自己的王牌產品,不管發生什麼變革,都要無法被顛覆,這就是有著“護城河”的企業。

而我認為,護城河的概念不光可以用在企業身上,還可以用在職場的個人層面。我們職場中的每個人,肯定都在努力地向前走。所以說,如果只是按照標準的步伐,你很難建立自己的護城河,你只有超速,才能與別人的距離越拉遠大,時間也就會是你的朋友。

如果我們有幸可以在一個足夠團結的企業中工作,那我們就會有很多發展的機會。因為一個團結的企業,經理和同事一定是開明的,你如果有問題就一定要大膽地去問,在這種環境中,你的試錯成本很低。所以一定要把握這些提升能力的機會。

而且也只有你通過一系列措施努力讓自己的能力得以提升,你才能夠逐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護城河,到那時你的職業道路就會越走越寬。

②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如何與組織共同進步,實現內部團結,最終達成雙贏局面

記得在上學期間我就有著每天早起背單詞的習慣,同學們都說我毅力很強,但我真的沒感到早起背單詞是一種負擔,所以英語成績一直都在班裡數一數二。

而工作後,我也同樣有著在地鐵上聽書、在工作中記錄問題的習慣,我一直都認為自助者天助,越努力越幸運。所以也就一直保持著持續精進。

我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很多人都會高估一年的堅持,而低估十年的改變。

所以呢,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可以讓你在時間的推進中逐步提高你的能力,讓你變得在公司不可被取代。無獨有偶,這也正好也有利於我們打造自己的“護城河”。所以說,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是特別重要的。

04、結語。

每個團隊和組織都需要一個團結的氛圍和環境,只有這樣公司也才能走得更遠。但是對於個人層面而言,在組織良好的狀態下,其實就是個人努力精進的好機會,一些機遇更是可遇不可求。

我們只有努力地打造屬於自己的“護城河”,並且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也才能為組織作出一個好榜樣,讓組織更加團結、互助,從而實現雙贏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