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东北人才穿貂吗?那才不是呢,谁冷谁知道

地球人都知道,东北人爱穿貂(请读“貂儿”),很多东北人都以有件貂自豪。那是因为之前貂的价格特别贵,一件貂皮大衣少说也要2-3万吧!普通家庭别说咬咬牙了,就是把牙咬碎了也买不起,要知道那是10年前,北京的房价也才几千元一平米!!!!


只有东北人才穿貂吗?那才不是呢,谁冷谁知道

但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人工养殖业的发展,以前有钱人才穿的起的貂,如同“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就“飞入寻常百姓家”了。现在在东北穿貂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了,大妈们穿着溜光水滑的貂照样扛着一百斤大白菜吭哧吭哧往家走,穿白貂的扒蒜小妹也经常坐在带大金链子的大哥旁边。


只有东北人才穿貂吗?那才不是呢,谁冷谁知道

貂成了维护东北人家庭甚至社会关系的纽带。婆婆给儿媳塞五万块钱嘱咐句 “买件好貂不够跟我说” ,婆媳就能亲如母女;丈夫的一句 “这段好好攒钱给你整一貂” ,月薪两千五的日子都那么有奔头;而未婚小老妹身上的貂儿,跟你显摆的就是人家大哥倾注的宠爱。


只有东北人才穿貂吗?那才不是呢,谁冷谁知道

这么跟你说吧:

在东北,貂,意味着一切!意味着时尚,意味着气质,意味着地位,意味着温暖,意味着希望!用一句歌词唱出来就是: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可以这么说一个穿貂的和一群穿羽绒服的站在一起,那就是鹤立鸡群。一个穿羽绒服的和一群穿貂的站在一起,那就是鱼目混珠。你自己想一想,闭上眼使劲想,脑补一下画面,是不是这么一回事?


只有东北人才穿貂吗?那才不是呢,谁冷谁知道

千万别说人家穿貂像熊,跟熊瞎子逛大街似的!得了吧,人家要是穿羽绒服,你压根不会瞅人家!别管人家像什么,至少吸引眼球了,再说了如果你穿貂显臃肿,那穿羽绒服你也不瘦不到哪里去,你就是胖,面对现实吧!!!


只有东北人才穿貂吗?那才不是呢,谁冷谁知道

说到这您以为只要东北人爱穿貂吗?还真不是啊!其实古人就爱穿貂,相信大几都知道诗仙李白的千古名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这里的裘就是貂皮、狐狸皮的意思,从诗里,一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裘皮的珍贵,价值千金,有钱有地位的都喜欢穿貂,普通老百姓也穿不起啊。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诗人就是一个酒蒙子。正常人谁会把这么值钱的东西换酒喝啊!


只有东北人才穿貂吗?那才不是呢,谁冷谁知道

历史的轱辘转到清朝,清代对穿貂时尚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把毛穿在外面。之前人们穿皮草,一般都毛向里,皮向外,再缝一层织物,最多也就露圈毛边。反穿貂的,被认为是不懂时尚的暴发户。但是清朝最大的BOOS—皇帝可不管这么多,开始把反穿貂当成一种身份的象征。


只有东北人才穿貂吗?那才不是呢,谁冷谁知道

其实那个时候就跟咱们现在追星一样,宫里人,还有手下的王公大臣们和贵族商人有样学样,也就一个接一个地,冒着僭越杀头危险,把皮草大衣反过来穿。法不责众,这样干的人越来越多,皇上显然杀不过来,只好默许了新时尚。于是,穿貂的时尚一路向南。到了乾隆时期,不光江苏人手一件,连在广州都是豹皮、狐皮、熊皮、羊皮应有尽有。当然最后随着清朝覆灭,皇室引领的穿貂热就逐渐从南方地区退烧了。


只有东北人才穿貂吗?那才不是呢,谁冷谁知道

时过境迁,现在东北的冬天不像以前那么冷了,所以穿貂皮大衣的刚需没有那么高了,但是人追求幸福的希望没有变。还是本山大叔唱得好:“不管是乡村都市,还是那少女壮男,你穿的是地,你披的是天,走的是阳关道,奔的是日子甜,千百年创业艰辛,换来这春满家园。”


只有东北人才穿貂吗?那才不是呢,谁冷谁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