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我的东北

作家某6在网上对于东北人攻击在网络上疯传,这并不客观的评价只有短短几十字,这几十字以光速在互联网上传播,它冲击着无数网民的视觉神经,也冲击着1亿东北人在无数媒体铺天盖地的关于“东北不行了”的宣传下,早已经千疮百孔的自尊。很多东北人已经麻木,他们选择沉默不语。

但作为一个东北人,今天,我要写一写我脚下的这篇黑土地。

东北,我的东北

尽管我生在东北,但我的脑海里第一次出现“东北”这个概念是在2002年。

那年,我上小学2年级,我经常听大人们口中会有“东北国企改革”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对于那时候的我会显得有些晦涩难懂,但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有一天,我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了一个大叔校门口卖鸭蛋,他是一个下岗不久的职工,这个说话铿锵有力的大叔,似乎没有适应从一名工人到个体商人的转变,他的鸭蛋卖的并不好。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和旁边的商贩聊天,当然,那些词句肯定不会美妙。后来,那大叔累了,他直接躺在自己卖鸭蛋的车上感叹:“一天卖不出10块钱,活不下去了。”

时间已经过去了17年,如今,我还在沈阳上研究生,我对于自己小学时代的有些记忆已经模糊,但不知为什么,那位大叔的依然在我脑海里,而且时间越久,印象越深,我的父母并没有在那次大潮中失去工作,我至今无法理解不满10岁的我为什么会这么深刻的记住那位大叔,以至于使他成为我童年回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东北,我的东北

地产大潮中的短暂繁荣

我不知道后来那位大叔生活的怎么样,他是去了南方打工还是继续留在家乡谋生,但我知道,他一定“活下去”了,在渡过几年艰难岁月后,东北的产业得以恢复,而在后来的“房地产”大潮中,东北也算抓住了机遇,在这次造富运动中,只要跟房地产沾上一点边的东北人获得了不错的财富,其他人也至少不会饿死。但,潮退了呢?

房地产大潮的时期,由于东北的经济运行体系中,政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政府的强制力成为房地产开发的有利保障,甚至通过政府干预,还省去了在市场经体系下的波折和内耗。但,这所谓的“高效”并非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练就出的高效,那个时期拔地而起的一座座楼宇并没有带来市场规则的完善。

东北,我的东北

房地产的兴起,只是让东北的支柱产业由原本的重工业变为重工业加上房地产,但最能带动经济发展的第三产业并没有因此腾飞。东北没能把房地产带来的红利转化为高科技优势,也没有带来互联网思维,甚至连解决最多就业的服务业都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房地产的造富效应并没有太多的向其他产业渗透,东北的产业已经单一,市场意识依旧薄弱。

人需要在一个能为他提供社会协作的体系中工作才能创造出更多价值,而各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是这种协作更还的运行下去的保障。而产业的产生与丰富来源于社会需求,也就是说,丰富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强项,而东北强大的计划经济体系对此无能为力。

产业缺失势必导致社会协作变得困难,一些东北的年轻人大学毕业根本无法在家乡找到相关领域的工作,所以,孔雀东南飞对于这些人来说几乎是必选项,人少的地方房价高的了吗?东北最近一次登上财经新闻头条,恐怕是因为“鹤岗特价房”。

市场意识步履艰难

有人讲东北经济的停滞不前归因于人们“官僚意识”浓厚,市场意识薄弱,但这种意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对于环境的被动适应,在一个权力在资源分配中绝对主导的环境中,谁又会不迷恋权力呢?

而市场意识薄弱这块硬伤不单单发生在经济领域,甚至对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东北人的评价,好的是“东北人豪爽”,不好的是“东北人野蛮”,豪爽背后的行为方式是“送”,而野蛮背后的行为方式是“抢”,但促进经济发展的行为方式不是“送”也不是“抢”。而是“换”。

一线曙光

有人为东北开出的猛药的大幅减少国企的比例,但东北的国企重工业与国防军工有着莫大的关联,首艘国产航母就产直大连。而在事关国家安全的问题军工业,还是交给国企为好。这不单单是东北的是,更是整个中国的事。

为了国家安全,必须在东北保持较大规模的计划经济,而要让东北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又必须有市场经济。

而市场经济应该从哪个行业作为突破口呢?

东北,我的东北

地域黑们对于东北人的嘲讽,还有两个:以前的“二人转”和前些日子的“直播”,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这些人的嘲讽恰恰说明:东北人的性格特点适合做文化产业。东北人开朗、诙谐、自来熟,全国的明星有很多来自东北,而东北又距离中国文化产业绝对中心——北京不远。无论是住宅地产还是商业地产写字楼,东北的价格都比北京低一个数量级。任正非曾说过:未来,产业会向往成本低的地方。

文化产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赋能下,其准入门槛又变得很低,不需要太大的前期投入。而更重要的是文化产业不仅仅会影响经济,也会影响人们的想法会思维,也许,市场经济的燎原之火会在东北被文化产业率先点燃。

东北,我的东北

现在的东北,因为“你瞅啥”而动手的人已经凤毛菱角,人们在下班后讨论去哪喝酒的同时也会商量怎么赚钱。人们讨论问题是多了些关于规则的考量,爱面子的东北兄弟需知道:

向客户低头不丢人,对权力下跪才丢脸。

尽管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不如何优秀,但走在东北大街上依旧可以看见人们脸上自信而坚定的表情。是的,自我意识正在从这片黑土地上苏醒,这里的人已经越来越热衷于思考怎样对于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就是市场发展,经济腾飞的先决条件。提了很久的东北的振兴,在东北人开始对自己负责的那一刻起开始出现曙光: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每天,隆隆的机器声响,还在铸造着这片土地乃至国家的骨骼与血肉,森森楼宇下,是东北人压不弯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