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三毛曾是受侮辱、退学、抑郁的二毛

从《撒哈拉的故事》开始,我就爱上了三毛,脑袋里关于沙漠、关于婚姻、关于生活……都是她描述的样子。

明媚的三毛曾是受侮辱、退学、抑郁的二毛

她漂流过很多国家,或遇到挚友,或领悟感动。当偶然一次看到《国家地理杂志》书里介绍撒哈拉沙漠时,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交付出去了,去追寻“前世回忆似的乡愁”。

当三毛准备去沙漠生活后,荷西收拾好行李,在沙漠找好了工作,提前三个月去了撒哈拉,安顿好了住处。两人用了三个月完成了繁杂的结婚手续,把装棺材的木头箱子做了家具,为了找化石穿越迷宫山险些丧命……或许这就是契合的灵魂,彼此不同,彼此缠绕。

她无证驾驶、无证行医,她乐善好施、童心未泯,她就是是一切美好。

生命的长度从来不会决定美好的宽度。这是读完《撒哈拉的故事》后,我的仰慕。

直到阅读了《雨季不再来》,才明白《三毛大事记》里那句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亲自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

她不是一切美好,她是沙子磨砺的珍珠,她是涅槃的凤,她是满身伤疤的美人。

明媚的三毛曾是受侮辱、退学、抑郁的二毛

当“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她跌倒过、迷失过、苦痛过。

小学老师严苛的咒骂鞭打、中学老师在其脸上画鸭蛋侮辱、同学的嘲笑欺负、家人的不解……于是她逃课去墓园看“闲书”。“

二毛”说:世上再没有跟死人做伴更安全的事了,他们都是很温柔的人。

她不敢见人,不敢见光,自己就像一粒尘埃,深深钻进土里,试图磨平在世间的一起痕迹,不被人知晓。

最后只能像大事记里写的那样: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亲自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深厚的基础。

以前误解她了,她不是一切美好,她有骨骼,有血肉。

她说:“一个人的过去,就像圣经上的雅各的天梯一样,踏一步绝不能上升到天国去。而人的过程,也是要一格一格地爬着梯子,才能到了某种高度。在那个高度上,满江风月,青山绿水,尽入眼前。这种境界心情与踏上第一步梯子而不知上面将是什么情形的迷惘惶惑是很不相同的。

不论曾经的你有过多少苦楚,现在走的每一步都让你离那个点越来越远。

生活像传送带,有时快,有时慢,还有一些急转弯。传送带上的行李会掉下来,会打开,里面的东西会散落出来,美好与苦难搅拌在一起。

明媚的三毛曾是受侮辱、退学、抑郁的二毛


明媚的三毛曾是受侮辱、退学、抑郁的二毛


明媚的三毛曾是受侮辱、退学、抑郁的二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