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黑色死神”之称的伊尔-2攻击机,为何光芒突然消失了?

自卑毁人一生


“伊尔-2”是一款攻击机(强击机),苏联二战时期生产,主要是用于对地攻击,装有火箭炮对地面装甲有着致命的伤害,被苏军誉为“飞行坦克”,德军称之为“黑色死神”。被斯大林比喻成“去红军的面包和空气般不可缺少”。又是怎样的原因让这荣誉加身的“伊尔-2”突然失去了光芒?



“伊尔-2”攻击机,双座,一个驾驶飞机另一个进行火控和无线电的接收。火控手主要任务就是飞机对地是可对地攻击和。操作后保部对敌机进行攻击!装有打口径机炮,用于攻击地面装甲,对地面行军进行攻击!机体结构,为了保证飞机的安全,飞机重要部位都加装了钢板。但是为了减轻重量,后机身为木质的。有着较好的低空性能,在3000米以下也能和敌机进行空战!


“伊尔-2”攻击机,为什么能够被德军称之为“黑色死神”!是因为当时,德在制空方面没有一款较好的飞机来压制“伊尔-2”攻击机,对地它又能有效的压制德军的装甲车、坦克还能对敌军进行轰炸。直到德军战机“bf-109g”和“fw-190”出现后,才对他有了压制效果!

“bf-109g”战斗机和“fw-190”战机属于轻型战机。这两款飞机在当时在现场上也是数一数二的飞机。这时的“伊尔-2”强击机与他们比速度、航程又有点比不上,在空重的机动性、格斗能力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才会出现后期只要“伊尔-2”战机一起飞就会被其他飞机当靶机对付,第一个就是打掉后座的火控手让飞机飞上天没有战斗机。这也让当时风靡一时的“伊尔-2”战斗机损失不小,在后续进行改装“伊尔-2”的生存能力还是大大提高!但是他再也回不到那个没有压制的时代!他的光芒在这个时候开始慢慢变淡!



三架飞机的对比(表格)

然而这才是让“伊尔-2”光芒变淡,但真正让“伊尔-2”战机光芒突然消失的是德国的喷气式战斗机“me262”战斗机。二战后德国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也落入了苏联和美国手中,甚至还有一些完整的“me262”飞机。得到这些飞机和发动机后,苏、美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帮到了后续苏、美在早期上对喷气式飞机的发展!


“me262”喷气式飞机,采用的发动机是德国制造的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成为了人类航空史上第一种投入实战的喷气式飞机!这种飞机在二战上也为德军立下了不少功劳,同时他采用的设计也对战后战斗机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从此让战机开始走入涡轮时代!活塞式发动机从此淡出了航空领域,这也是“伊尔-2”战斗机光芒突然消失,甚至淡出战斗机舞台根本原因!
老式涡喷发动机(图)

谢谢阅读!如有不同意见可到评论区进行讨论谢谢!


墨家荊天明


伊尔2的光芒并没有突然消失,这种攻击机二战时生产了36000多架,快顶的上某国的坦克生产数量了。这种被斯大林称为“面包和空气一样不可缺少”的飞行坦克,占据了苏联战机产量的1/3,一直到战争结束它都天空闪耀。

不过我们也必须承认IL-2的光环在二战后期开始有点褪色,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战争形势的转变,以及苏军开发出了更新型号的IL-2发展机型IL-10,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嘛。

IL-2实际是一种航空先驱机型,当时的航空发展并没有强击机这种机型,各国普遍采用专用俯冲轰炸机以及各型战斗机对地攻击,像德国的JU-87施图卡俯冲轰炸机,它也被称为“飞行的炮兵”,这种战机通过大角度的俯冲攻击,能精确的对目标投弹,是当时的主流。

然而苏联在这方面并不是很在行,1940年访问过德国后,苏联高级军事代表团让德军施图卡表演震撼得无以复加,因此苏军高层开始追求自己的对地攻击机型,它们起初要求研制出俯冲轰炸机,还将当时预计设计为战斗机的“100”机型强令改成了Pe-2“彼什卡”俯冲轰炸机。

高层的压力驱使了IL-2的定型和研制,战前的IL-2已经进行了原型机定型,在伏罗希洛夫和斯大林不断的“政策”插手下,最终IL-2原型以Bsh-2的名义成为了一架轻型的水平轰炸机,甚至斯大林还希望能研制出高空轰炸机型号,只是IL-2原型的技术实在粗糙,最终也难担大任,在紧迫的战争局势面前不得不作罢。

之后为了快速大批量的装备部队,尽早提高苏军的远程对地打击能力,最高指示又继续插手了设计,令依柳辛将飞机的后座机枪去掉,这样能节省更多的人手、成本和制造工时,它们不认为依靠编队飞行的水平轻型水平轰炸机需要增加武装,毕竟在防护上IL-2已经很不错了。

不按常理出牌的苏军最后设计出来了一种怪物机型,IL-2介于轻型轰炸机-重战斗机之间,作战方式也以机炮扫射+炸弹投放为主,大部分时候它们以4机编队为1个轰炸单位,执行点对点的直接轰炸任务。

德军相当恼火这种机型,它们极难被地面火力击落,MG-42的7.92mm子弹根本对其无能为力,只有依靠机关炮和高射炮才能对其造成一定损伤,然而IL-2并不执行巡飞任务,它们袭击的大都是德军进攻的坦克集群或者行军时的队伍,一个4机编队的火力能将地面杀得透穿。

关键是空军还不好对付它们,IL-2装甲厚实,一见到敌机马上下降到近乎0高度,擦着树梢强行逃逸。德军的BF-109战机很头痛这种打法,BZ战术造成的伤害有限,还容易触地身亡;衔尾追杀难度太大,对方屁股被打烂都能撑回去,往往是德军没弹药了,IL-2还在飞。当然,腹部的滑油舱是IL-2的大弱点,但那也要能打呀?不然人家飞这么低作甚?而且德军战机主动被拉到低空,这可是苏军战机最高兴的事情。

就这样IL-2得到了“飞行坦克”和“黑色死神”的名号,还得到了“强击机”的称谓。IL-2走出了一条与当时世界流行的俯冲轰炸机所不同的道路,关键部分都被合金装甲板防护的强击机,尽管没有俯冲轰炸机那么好的载弹量和投弹精度,航程和巡航陪伴能力也很差,但它们能作死一般的杀透敌阵,然后疯狂的肆虐屠戮,这是攻击路线死板、防护力脆弱的俯冲轰炸机所做不到的。


这种半步登天的情态,不仅令IL-2成为了空中的死神,还让它成为了一种开创性的机种,这是它身上比任何作战光环都闪耀的地方,放到今天这层光环也不会褪去。

不过,单座版的IL-2表现总体来说还是有点差强人意,苏军IL-2飞行队的抱怨特别大,问题直指单座版防御不足的毛病。特别是当德军的BF-109G等一些机型出现后,德军的空中火力大大加强,德军新型飞机可以通过210mm的反轰炸机火箭筒轻易干掉IL-2;没有后座机枪防御的IL-2被追杀时,只能靠装甲硬扛敌机的攻击,损失相当大,死的还憋屈。

为了在战场上活命,有些IL-2机队在1941-1942年间出现了私自改制后座的行为,他们或者自己动手增加座舱,或者将战机拖到维修厂威逼利诱,因为IL-2本来就设计过后座,所以这种私自改装非常兼容。

上图.德军在观察被击落的双座IL-2

私自改装的行为当然与军规不容,但飞行员中越来越高的呼声终于传进了高层的耳中,在调查中许多飞行员表示:“并不是因为对战场胆怯,IL-2最大的敌人不是德军的高射炮,而是屁股后面的敌机,如果祖国母亲希望儿子们多活几个,那么后座机枪必须得改。”

最终依柳辛接到了军方的修改命令,于1942年重新进行了IL-2机型的双座改造和生产,称之为IL-2M,正是这个机型让“黑色死神”之名在天空传颂;虽然后座的机枪手经常在德军战机疯狂的持续攻击下被打成烂肉,平均7次任务就会换一个,但IL-2M的生存率却直线上升,甚至还有不少反击掉敌机的空战战绩入账。

呃,德军飞行员很难从后面打死IL-2飞行员的原因是——中部油箱采用了4-12mm厚的镍钼合金钢装甲板防御,再加上油箱层和结构层,相当于1cm厚的装甲,要知道德军3号坦克才30mm的主装甲呢。

上图.陶醉在IL-2残骸上的德三

攻击方面IL-2相对施图卡等俯冲轰炸机来说比较丰富,它有各种机炮改型,能携带航空炸弹,无论是扫地还是水平轰炸都十分擅长,只是投弹精度做不到俯冲轰炸机那么精准。而且后期越来越密集的大口径对空火力,也让飞得太低的IL-2变得不再那么“坦克”,所以许多IL-2回归了水平轰炸职能。此外还有许多IL-2被改成了乱七八糟的型号,比如塞波波沙冲锋枪、挂榴弹发射器、弄些各种口径的机炮等等。

苏军后来开发了专用水平轰炸的小炸弹PTAB,2.5公斤PTAB反坦克航空炸弹拥有空心装药战斗部,一架IL-2能塞进128枚PTAB。水平轰炸的IL-2会选择编队轮番通场的方式依次推进轰炸,一架飞机能洒下70米长的轰炸范围,无论对人员、坦克都有巨大的杀伤力。

随着苏军开始占据上风,各型战机的生产量大大提高,因此他们也扩大了轰炸机、俯冲轰炸机的装备,这让后期已经有些乏力的IL-2显得有点鸡肋,毕竟强击机设计出来是为了冲阵的,敌阵如今大溃,那么更高一级的轰炸机自然到表现的时刻了,毕竟重磅炸弹的地毯式轰炸再多的IL-2也比不了。

再加上苏军同期还有Pe-2“彼什卡”、图-2等轰炸机(图2也搞过波波沙阵列试验),它们一样能极好的完成俯冲轰炸、水平轰炸和定点支援任务,IL-2那种在战况最绝望时刻撑起大梁的身影便开始略显黯淡了。

不过,当时的苏军依然相当喜欢IL-2强击机,掠过战场的IL-2编队已经成为了一种信仰。因此IL-2机型一直都在被试图进行各种研究、升级和强化,苏军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但现实总是打脸的,IL-2并不好继续发展,机体先天存在的问题太多,比如脆弱的木质部分和沉重的机身等等。但苏军当时最在意的并非IL-2的作战能力,它完全可以满足战场,苏军也不怕牺牲,他们最在意的是“强击机”这种新的概念。苏联上下从研究部门到拍脑袋部门对“强击机”不以为然,他们的目光盯到了美国的P-47等多功能战斗机上,觉得这才是航空武器的希望,所以IL-2可以按照P-47那样的思路改,变成新的多功能战斗轰炸机。

这种不自信催生了后期IL-2的修改,为了配合“战斗”性能,机体被缩小,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被安装,还先后完成了机翼、尾部的金属化,最后形成了全金属的IL-2改型。但苏军发现,无论怎么改,IL-2的飞行性能似乎到头了,这种飞机不可能成为战斗轰炸机,它唯一能做的就是顶着防空火力,用火箭弹、机炮和炸弹去攻击地面的敌军。

再加上苏联这时候战争形势一片大好,他们完全没必要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死抱着一架已经没啥前途的机型,哪怕有160个航空团装备着IL-2,未来也已经注定好了。

上图.各国军徽的IL-10

1944年10月,苏军开始装备IL-10强击机,这是一种集合了IL-2使用与设计经验后集大成的发展型号,并且苏军还开始了更先进的IL-16的设计工作,所以在高层装备部门的眼里,此时的IL-2已经是落日黄昏了。


王司徒军武百科


伊尔-2强击机做为二战苏联著名的强击机,光芒从未消失掉。

1938年,年轻的设计师伊留申提出了“重装甲前线攻击机”的概念,这一个概念的主要体现是:双座飞行员后部应该配有一个后枪射击手,使飞机在执行低空对地攻击时可以保护飞机的后部;重火力配备;飞机的主要部位,如座舱、发动机、冷却器、炸弹舱均有装甲板保护;飞机有在3000米以下和敌方战斗机进行空战的能力。

根据上述思想,设计的飞机在1939年10月2日首飞。在此之后,由于伏罗希洛夫坚持认为双座型的机动性不如单座型,伊留申只能先设计单座型。

卫国战争爆发时,苏军虽然装备有伊尔-2强击机,但尚未拆封,因此战争第一天没有1架飞上天空。经过战争初期的作战,苏军发现单座型尾部特别容易受攻击,大大增加了损失率,这才意识到之前设计师的双座设计用处。同时,伊尔-2强击机的杰出表现,也让最高统帅发出了“你们辜负了祖国和人民的希望,没有生产出足够数量的伊尔-2。现在红军需要伊尔-2就像需要空气和面包一样。。。”

在战争期间,伊留申根据前线实际情况,不断对飞机进行改进,比如提高飞行性能,增强火力(2门固定20或23毫米航炮,8枚82毫米海军第或载弹400-600公斤)。、整个战争期间,该型飞机共生产3.6万余架,各种原因损失1万余架。

1945年2月2日伊尔-2的改进型伊尔-10强击机首次投入战斗。它装备2门23毫米机炮,2挺7.62毫米机枪,载弹量450-600公斤。它一直到1948年停产,总数量近5000架。

50年代中期,由于苏联军方错误地认为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强大的地面防空火力使得强击机无法生存,因此取消了强击航空兵部队。

70年代中期,苏联军方重新意识到之前的错误,专门研制了单座双发的苏-25强击机,装备部队350余家,主要用于反坦克和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1998年又对原先的苏-25强击机进行改进,新型号为苏-25CM,改进型主要换装新型电子设备、高精度武器(包括空空导弹)等,综合作战性能提高1倍以上,成为目前俄罗斯空天军和海军航空兵对地攻击的首选!


荣华之武器堂


伊尔-2攻击机似乎是二战及战后红色阵营中最富盛名的攻击机。尽管在现在看来这些飞行速度慢,全靠铁炸弹的老式螺旋桨攻击机已经很老旧不堪。在1941年到1945年这4年间,伊尔-2和改型伊尔-10一共生产了42230架,战时一共生产3.6万架。

伊尔-2攻击机是世界上比较特别的加装了装甲的攻击机,机身结构坚硬,用的是钢板,基本的部位都有重甲来保护,其中发动机和驾驶舱都有装甲防护。这样,打起仗来,比一般没有装甲的战机抗揍,不容易快速被击落。针对小口径机枪,可以防护的。在那个时代,螺旋桨的发动机还有装甲防护,已经相当不错了。伊尔-2攻击机的空重就达到了40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达到6000公斤之多。所以被称为“飞行坦克”。

当然,作为一款对地的专用攻击机,伊尔-2携带的武器也是非常强大的,加装航炮是必不可少的,装有2门23毫米机炮,2挺7.62毫米机枪。双座型伊尔-2M则增加了1挺向后射击的12.7毫米机枪。这个火力是相当强大的。

上图是装备37毫米机炮的伊尔-2攻击机。

在研制过程中们还计划装备37毫米、45毫米机炮(上图都是伊尔-2攻击机使用过各个口径的机枪和机炮),后来飞行员喜欢23毫米机炮,觉得效率高,每门航炮备弹100发。

除了机枪和机炮,机载武器还有火箭弹。一架伊尔-2攻击机可以携带十几枚火箭弹,还有一些经过改装的火箭弹,一架伊尔-2攻击机可以挂载24枚。

还一种拿手武器就是袖珍炸弹,这种2公斤左右的小炸弹,一次可以挂载100多枚,可以进行水平的密集轰炸,对车辆和人员都可以造成巨大的伤害。

一个几架的伊尔2编队,可以在一次攻击中,对德国装甲纵队投放近千枚这种袖珍炸弹,可想而知这是什么概念。此外,伊尔-2攻击机还可以挂载4枚50/100公斤的航空炸弹,2枚250公斤航空炸弹。

曾经被斯大林下令,要求集中全力进行生产的伊尔-2在战后迅速地坠落了,尽管斯大林还曾宣称:“红军战士克敌制胜的三要素就是面包、空气和伊尔-2”。随后又装备了性能更加强大的伊尔-10攻击机,伊尔-10外观上较伊尔-2没有多大改变,但是性能有了很大提升。很快,苏联空军将最后一架伊尔-10退役,直到1968年才开始寻找下一位继任者。

如果以当时的伊尔-2为例子就可以知道。伊尔-2在苏联卫国战争打响前就已经首飞,1941年服役。它就像是苏联的T-34坦克一样,造价低、工时短、维护简单也便于生产。在战斗中,虽然飞行速度慢,但是有着充足的航弹挂架、可以击穿坦克顶部装甲的机炮和自卫的机枪。此外,还拥有着几乎免疫所有7.92mm航空机枪弹的机身装甲,生存力极强。

除了没有自卫机枪以外,这几乎跟战后第一代攻击机/强击机发展的主要思路相符。当时的制导武器几乎才刚刚起步,各国都热衷于往攻击机身上堆航弹挂架。除了常规的航弹,还有火箭弹甚至是航炮吊舱等等。

在战后苏联尽管没有寻找替代品,但是通过苏联的战术战法似乎就能略知一二。对于当时的北约来说,最惧怕的是什么呢?就是钢铁洪流。北约才是最需要攻击机的那个主子。而对于苏联来说呢?苏联在陆地作战中几乎没有压力,只要能够夺取到制空权并掩护轰炸机投放战术核弹就行了。

要知道,当年苏联在二战结束过后的一年内还保有着近万辆坦克。比如在部分性能上完全碾压谢尔曼的T-34/85,更恐怖的IS-2、IS-3重型坦克等等。在1950年,T-54/55这型堪称战后影响力最大的坦克已经成军。仅仅36吨的重量,却做到二战时期接近重坦水平的防护。苏联在陆地几乎没有对手!

此时,苏联要的只不过是能够投放战术核弹或者是大量常规航弹的中型轰炸机,而对于这类司职对装甲车辆、建筑等点打击的攻击机反而不是太感冒。毕竟一旦三战打响,战术核弹的遍地开花比以往一点一点啃要有效得多。

越战打响之后,深感武装直升机好处的苏联人也逐渐开始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相比于伊尔-2的“飞行坦克”,能够反坦克、执行对建筑、装甲车辆等点打击,还能携带步兵进行机降作战的“飞行步兵战车”米-24,通用直升机米-8更深得红军高层的青睐。重要的是,在二战中,伊尔-2也被击落不少,这种攻击机面对对方的战斗机集群是无法逃脱的,毕竟那么大的身板,机动性不是很好。这样一来,伊尔-2攻击机的光芒在战后立即消失,似乎也就无法避免了。


雷姐的机械空间


苏联领导人更是将伊尔-2评价为“如同红军的面包和空气般不可或缺”。1938年,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著名飞机设计师伊留申率领团队,开始研制全新的对地强击机。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这种正式命名为伊尔-2的新战机刚装备苏联红军。

在战争爆发的初期,德军坦克集群利用闪电战接连突破苏军防线。对于苏联红军而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打击德军坦克。这时苏军指战员们发现,只有伊尔-2能缓解危机。它的重要部位被装甲覆盖,能防御子弹、小口径高炮的袭击,非常适合于低空对地攻击。在1941年7月的奥尔沙、斯摩棱斯克和叶利尼亚战线上,近卫第430、第4、第61强击航空兵团累计投入120架伊尔-2。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苏联空军上将G.F·拜杜科夫这样描述称:“伊尔-2!前线所有人都喜欢这种出色的飞机——苏联设计师和工人同志的杰作。尤其在战场上直接支援步兵和坦克作战时,它更是不可替代的……飞机的生命力让人叹服,机翼被子弹打穿,一侧支零破碎,飞机照样能飞,还能正常降落。即使稳定器只剩下不到一半,它还能飞!无论是坚不可摧的装甲,强劲可靠的发动机,还是简洁明快的结构,没有别的飞机与它媲美……”

例如在1941年7月10日,苏联空军近卫第430强击航空兵团大尉克拉斯诺卢茨基驾机出航,他的目标是集结在奥尔沙外围的纳粹德国装甲集群,这股力量直接威胁莫斯科的大门斯摩棱斯克。突然,他找到了目标,“好吧,让你们尝尝什么叫‘够劲’!”绘有红星的伊尔-2摇摆着身躯,沿着德军装甲纵队逆向飞行,播撒着炮弹和航空炸弹!战后统计,克拉斯诺卢茨基一个架次就摧毁12辆德国坦克,德军攻势被遏制了。

战场上的惨重损失让德军对伊尔-2闻风丧胆,称它为“黑色死神”。苏军则因伊尔-2的坚固防御,称之为“飞行坦克”。1941年11月6日,在十月革命节纪念大会上,斯大林对伊尔-2给出高度评价:“我们必须要找到一个办法,将德军坦克的优势化为乌有,从根本上提升红军的作战实力。为此,我们不仅要成倍地提高坦克产量,还要大幅提高反坦克飞机的产量……”为满足伊尔-2的供应,斯大林甚至采取极端措施——任何与伊尔-2争夺生产资源的飞机一律停产,他直接在电报中公开呼吁:“我们的红军现在需要伊尔-2,就像需要空气和面包那样”。

不过伊尔-2在取得重大战果的同时,自身也蒙受大量损失,主要不是被地面防空炮火击落,而是被德军战斗机击落。德军在战斗中发现,伊尔-2最薄弱的地方在于尾部机舱和机身下部的化油器。得到苏联飞行员的反馈后,伊留申设计局全体动员修改设计。伊留申回忆说:“我们全神贯注地工作,睡觉、吃饭干脆就在设计局里。我们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才能不改变已经使用的工艺而生产出双座机呢?”在创纪录的短时间内,不中断生产线的新双座机制造工艺被弄出来了。1942年10月,中央方面军率先使用伊尔-2双座强击机,除了飞行员,还设置了有装甲遮蔽的尾部机枪手,他负责操作12.7毫米大口径机枪,这就大大降低了敌机后部袭击的概率。即便如此,伊尔-2的尾部机枪手依然是非常危险的战斗岗位,平均每出动七次就会损失一名尾部机枪手!


大橙子情感教育


进去喷气机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