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也是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為什麼不支持光緒的變法?

流浪歷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李鴻章是個政客,其次才是軍事家。

李鴻章為什麼自稱為大清的裱糊匠?為什麼自稱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那是他很明白,自己充其量就是裱糊匠,就是和尚,只是一個高級打工仔而已。

李鴻章只有對掌權的滿清權貴集團效忠,才能夠保持自己的地位,才能撈到大量的好處。

他的權力完全來自於慈禧太后集團的施捨,隨時可能被收回。


其實,李鴻章有多大實力?

以北洋水師為例,一舉一動都要依賴滿清政府的撥款,每年至少幾百萬兩。

如果沒有滿清的財政支持,北洋水師自己就毀滅了。

李鴻章只是一個大臣,並非軍閥,他並沒有掌握地方的軍政實權。只要慈禧太后願意,其實分秒就可以除掉他。

以甲午戰爭為例,去簽訂《馬關條約》的就是李鴻章,為此還捱了日本刺客一槍,險些把命送了。

但李鴻章沒有慈禧太后的命令,敢去簽訂國家的條約?


他只是奉命行事。

然而,簽訂條約以後如何?

李鴻章不但被免除職務,還被罵的狗血噴頭。

如果慈禧想要找個替罪羊,此時就可以把李鴻章殺掉了。

其實,以李鴻章的睿智,他自然知道變法是對的。

雖然光緒很厭惡李鴻章,但李巧妙地保持著和維新派的關係,並沒有撕破臉。


但是,以李鴻章的老辣自然明白,光緒皇帝本來就沒有政治和軍事根基。他主張的變法其實是強迫掌權的滿清權貴集團,讓出部分對國家的控制權,這個集團絕對不會同意。

如果繼續下去,大家就會撕破臉。

而慈禧代表的滿清權貴集團掌握著中國所有的權力,連幾十萬兵力的太平天國和捻軍都可以剿滅,何談手下只有幾個書生的光緒。

如果李鴻章和光緒走在一起,也就是譚嗣同的下場。

自然,從為國為民角度考慮,寧可全家死光也要支持變法革命。

但李鴻章不會這麼做,他所做的一切說通俗點只是為了自己和家族。

李鴻章本來是個窮翰林,兩袖清風。

死的時候,李鴻章留下上千萬兩銀子的遺產。

雖然天下大亂,滿清瘦弱不堪,但李合肥自己卻是肥了。


薩沙


李鴻章為什麼不支持光緒帝變法,我的觀點是這樣的: 實際上據考證,當時以李鴻章張之洞為首的實權地方大員在洋務運動的地方實踐中已經深感體制的弊病.他們是支持變法圖強的大方向的.

比如.在康有為仍在辦報紙,建立強學會的時期.李鴻章就已經通過捐款等方式進行了支持.就可見他們的用心.

但是.可能因為康有為是公車上書,打倒李鴻章的旗手.所以康有為一直把李鴻章劃分到需要打倒的舊勢力裡.反而地方督撫對變法勢力一直卻很友善。在維新初期。光緒發出的新法令在北京舉步維艱,在地方上卻執行得是比較得力的。只可惜,因為維新派缺乏執政經驗,後期推出的法令越來越離譜,地方督撫才開始不再熱衷執行的。

維新派沒有團結這批當時最具實力而又本身支持維新的督撫,是維新派的書生意氣和政治上的不成熟造成的。也是百日維新不能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維新失敗後.李鴻章張之洞等人卻反而扛起了變革圖強的旗幟.巧妙地另立名目,繼續推動變法.所以在後來"新政\

濱果影視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李鴻章是既得利益者,他和慈禧是一類人,光緒和他們正好相反,什麼也沒有。李鴻章和光緒利益相反,不可能走到一起去。



李鴻章一路打拼成為封疆大吏,得到當時大清第一權力人慈禧的寵信,可以說功名利祿全有了,得到這些並非易事,保住來之不易的東西,這是李鴻章內心深處最堅定的想法。要保住既得利益就要讓慈禧持續不斷寵信自己。

慈禧掌握大清最高權力,這是慈禧的既得利益,她不願丟掉既得利益,李鴻章全心全意地維護慈禧的既得利益,就會持續不斷地受到慈禧寵信。



李鴻章代清廷簽訂了那麼多喪權辱國的條約,他不知道會捱罵?知道。知道為什麼還要做?因為慈禧喜歡,簽定了賣國條約慈禧就可以繼續掌握大清最高權力,就可以繼續享受權力給她帶來的快感,繼續享受榮華富貴。慈禧“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割多少地,賠多少款沒關係,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權力就行。李鴻章犧牲自己的名聲保全慈禧的利益,反過來慈禧信任他,他也就保住了自己的既得利益。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四大名臣之一,他也是極力主張向西方學習的,但是洋務運動和光緒的維新變法有本質區別。洋務運動只是向西方學習,目的是想通過學習趕上西方,從而保證既得利益不丟失。光緒看到的不只是技術的落後,更主要的是大清制度的腐敗,他的改革是做手術革積弊,要動既得利者的奶酪。李鴻章不願失去既得利益,所以他不支持光緒。

光緒雖然是皇帝,但只是個傀儡,沒有權力,他通過變法可以得到權力。學習只是權益之計,達不到光緒實現權力再分配的效果。光緒要重新分配權力,李鴻章不願把自己現有的權力拿出來分,兩個人不可能走到一起。

我是豫有得,歡迎加關注互動討論!


有得觀史


因為光緒變法不現實,隊伍太天真,用現在流行的話來說,不靠譜,成不了事,首先要從戊戌變法說起,梁啟超 康有為都是飽學之士不假,憂國憂民不假,深知時弊也不假,也希望我們的民族 國家儘快覺醒,但是理論強 而實際動手能力弱的一筆 ,李鴻章是什麼人?曾國藩選定的繼承人 淮軍創始人,深深知道如何在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 如何成事,所謂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李鴻章是跟著曾國藩 左宗棠成長起來來的幹才 打仗 辦洋務 出國考察 ,他的認知水平遠高 康有為 梁啟超 和深居皇宮的光緒,就像我們在網上分析淘寶 電子商務頭頭是道 然後偶遇馬雲 然後 跟他說 你的淘寶有問題 我覺得應該如此這般,或者早年給任正非發萬言書 痛陳華為戰略的人 大家可以搜一下任正非的回覆 有病就看 沒病趕緊開了。


考拉修行


這是兩個概念,學習西方技術,只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光緒變法,也就是“戊戌變法”,那是觸動了大清“國本”的,也是萬萬不可的。



清末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

第一次就是“洋務運動”,清朝被列強的堅船利炮打了個稀里嘩啦,讓大清官員也見識到了洋人炮火的威力。但是洋務派們仍然固執的認為:大清制度是要遠遠優於西方的,列強們只是勝在武器先進,只要學會這些,就可以應付住西方各國。等大清自己也能造槍造炮造大鐵船,這些洋鬼子都得灰溜溜的自己跑掉。



即使清朝屢屢敗於西方列強,但骨子裡仍然是瞧不起的,那些都是“蠻夷”,仗著槍火厲害才得勢,而我大清仍然是高高在上的“上邦”。因此洋務運動只是學習先進的軍事工業,未涉及到制度方面,因此李鴻章們還是非常支持的。



而戊戌變法那就大有不同了,一幫讀書人,哄騙聖上,搞什麼“立憲”,還要建西式學堂,裁撤官員,這就是全面西化。光緒是很支持這事的,但是光緒是個空架子,權力在慈禧那裡。康梁之舉,完全是要動搖大清朝的統治,要照著他們來,從慈禧到各級官員,苦心經營的權力將化為烏有。堂堂中華竟然搞蠻夷們那一套,眼裡還有祖宗嗎?



恰巧,李鴻章是老佛爺的人,他要是支持光緒,那就是革了慈禧也革了自己的命,這事當然就無法支持了。不僅不支持,還要嚴厲的彈壓下去。

於是戊戌變法只維持百日,康有為逃走,譚嗣同被殺,光緒則被關進了中南海瀛臺。


史海尋蹤


我是愛吃炸醬麵的獨愛炸醬麵,我來回答

李鴻章不支持光緒變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李鴻章早就看透了光緒變法根本就不可能成功。光緒變法根本沒有具體實施的方法,沒有計劃,沒有強力人物的支持,最最重要的是慈禧還在,光緒事事都要看慈禧的臉色行事。而支持光緒變法的都是一些沒什麼實權的中層官員。甚至在整個變法期間光緒和支持變法的中堅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都只見過一次面。


其次李鴻章雖然主張學習西方,單他是主張學習西方的技術,而不是政體,國體等方面。李鴻章作為滿清的北洋大臣,可謂位極人臣。他本身就是統治階級,既得利益集團的一員,沒有天大的好處又怎麼會支持變法。

另外李鴻章也是非常估計慈禧的,更瞭解光緒的為人,以光緒的性格,做事,擔當絕對反抗不了慈禧。

最後就要說一說光緒的翁同酥老師了,李鴻章和其人一直都有過節。

綜上所述,李鴻章當然不會支持光緒變法,不反過來鎮壓就不錯了。


獨愛炸醬麵


其實對比一下日本的明治維新我們就應該知道所謂變法其實近乎於革命,要觸動方方面面的利益,比如廢刀令,秩祿處分就是觸動了武士集團的根本利益乃至於他們的尊嚴而這些人幾乎佔日本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廢藩置縣,金祿公債又觸動了諸侯利益,結果不久就導致以陸軍大將西鄉隆盛為首的武士集團的大叛亂,造成巨大的破壞與損失險些導致明治政府垮臺!同樣光緒皇帝的變法圖強首先也要動八旗的利益,這樣起碼可以為全國變法做表率,而李鴻章畢竟是漢人,他是絕對不敢追隨變法的(滿人對漢臣的猜忌根深蒂固且極度敏感)搞不好被扣謀逆大罪就是滅門之禍


萬歲1148858845


光緒帝的戊戌變法,李鴻章之所以不支持,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因為光緒的老師翁同龢,一直和李鴻章政見不合,甚至恨不得能治李於死地,有這個原因,光緒也不可能拉攏李鴻章。

第二個原因,就是李鴻章顧忌慈禧的態度,在官場上游刃有餘老奸巨猾的李鴻章,不會不知道當朝黨政大權獨攬在慈禧手裡,他也不會接受拉攏。何況光緒也沒有那個能力拉攏封疆大臣。

第三個原因,李鴻章剛剛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國內謾罵聲一片,猶如過街老鼠,這時的光緒帝也不太可能給自己惹一身騷。

縱觀以上種種原因,光緒皇帝的戊戌變法也就沒有可能拉攏李鴻章這樣的權重人物。老奸巨猾的李鴻章更不會主動蹚這鍋渾水。



古屋歷影


清末著名大學者王闓運曾經對弟子楊度預言過維新變法的結局註定失敗,他的依據很充分皇權在後宮不在前朝。李鴻章作為軍機大臣對於朝廷政局自然也是洞若觀火,他奉行恩師曾國藩的經世致用之道,並且加以創新增加了“經濟”。王闓運是一個奇人,擔任過咸豐皇帝顧命大臣肅順的家庭教師,肅順對他非常倚重,王闓運捉筆的改革方案得到咸豐皇帝的高度重視,如果咸豐晚死幾年給肅順改革幾年時間,歷史或許將重寫。咸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憂懼而亡,慈禧夥同奕親王發動政變,肅順為首改革派被清算,整個過程中王闓運目睹了朝堂內外的變局。王闓運後來到曾國藩幕府效力,為其籌劃鎮壓太平天國和洋務運動等政略。

肅順輔佐咸豐帝依靠漢族武裝曾國藩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為了挽救危亡支持曾國藩與李鴻章等發動洋務運動,作為鄭獻親王濟爾哈朗的七世孫肅順為晚清做出巨大貢獻,可是當清王朝最後一位實權派皇帝咸豐駕崩後,一切都灰飛煙滅了,守舊派恭親王奕欽與西太后慈禧合作以同治皇帝為傀儡發動政變逮捕了扶陵歸京的肅順,王闓運總結失敗的原因是江山氣數已盡,守舊派的王公親貴在風雨飄搖的王朝中得過且過醉生夢死,改革派的曾國藩與李鴻章也只是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旗號下圖強。

曾國藩繼承了肅順們的部分新政,他作為一個道學家更多的是關注三綱五常收拾人心,從太平天國到捻軍鎮壓,從治理朝鮮內亂到洋務運動開展都是維護天朝最後的尊嚴。李鴻章對於曾國藩經世致用的處世之道批判性繼承,他沒有太深的用人識人之術,只是希望維持局面就好。曾國藩去世後給他留下龐大政治遺產,李鴻章用充足軍費打造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同時繼續發力效仿列國科技圖新圖強,腐朽的國家體制無法為改革提供可持續動力,一切都是老牛拉破車。

羸弱的光緒皇帝在甲午大海戰失敗的刺激下決定變法,李鴻章無法拒絕皇帝的夢想,但也不想介入權利遊戲鬥爭,肅順的教訓發生在昨天,李鴻章開始韜光養晦任由帝師翁穌同帶著公車上書的舉人們折騰,維新變法得到了少數地方督撫的支持推行影響力有限,各地的強國會無權無餉難以深入。維新變法運動影響到慈禧太后的利益後,垂簾聽政制度重新歸來,戊戌六君子斬於菜市口。李鴻章默默的上了道摺子給慈禧太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事情,後來廣東一位年輕人孫中山找到他希望他贊成革命並且推舉他成為“中國的華盛頓”。


唐俊龍55398571


李鴻章也像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為什麼不支持光緒皇帝的變化?大家都知道,李鴻章是老奸巨猾,在官場摸爬滾打幾十年。難道李鴻章看不出來?光緒皇帝沒有權利嗎?沒有老佛爺慈禧太后的點頭,維新變法根本就得不到下面官員的支持,也是走不通的。因為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幾十年。全國上下的官員只知道朝廷上老佛爺的詔令不知道有皇上的詔令。因為光緒皇帝被慈禧太后當做傀儡,擺在皇帝的寶座做做樣子而已。為的就是自己垂簾聽政,躲在後面指使全國。混了幾十年的李鴻章不知道嗎?官場的沉浮讓李鴻章心裡明白的像明鏡,如果他支持光緒皇帝戊戌變法,可能老了,都搞得身敗名裂,全家老小的性命,有可能都會搭上,所以李鴻章是明白人裝糊塗,不可能站出來支持光緒皇帝的戊戌變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