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你是如何理解的?

古韵翰墨


非常赞成“取法乎上,仅得其中”的说法,如果学艺不严加选择,随便跟一知半解的人学,就会误入歧途,走了弯路。

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艺术,就在于其书中有“法”。而取“法”要有”道“,就是从经典名家名帖中学习得来。

举例来说,大篆当以商周为最好,隶书以汉隶为量好,楷书以六朝为最好,行草是贴,翻刻较多,最好买影印的晋人墨迹。为什么楷书要越过唐楷呢,因为六朝人楷书不是从楷书来,而是从汉碑隶书中来,唐人学六朝人书就退了一步。这样延续的话,宋人学唐人、元人学宋人,清人又学明人,甚至学当代人,所以日渐退化。学他当然不及他,最好还是溯本寻源,这样书法才高古。


然而“ 学我者俗,似我者死。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才对,李可染有句名言“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颜真卿之所以创造了“颜”体,就是因为之前吸收了褚遂良,张旭,怀素等大家的营养。

苏东坡之所以说:“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也是曾因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又将众家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才成为了“宋四家”之一。

董其昌可谓遍临古法,通过对王羲之、颜真卿、米芾、怀素、杨凝式诸家的反复学习,最终“顿悟”出“秀润淡雅”的书法风格。


中国艺术视点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意思是说学古人要从源头学起,别在支流上学。这样书法才会高古,即便探的源头远,不可能全学到,仅仅能学到其中一部分。








知名看淡


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他初师周越,晚年却批评他的草书有市井之气,对于学过他书法的黄庭坚来后,颇有怨气和后悔之意。他说:“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钱穆父、苏子膽皆病予草书多俗笔。盖予少时学周膳部书,初不自悟,以故久不作草。数年来犹觉湔祓尘埃气未尽,故不欲为人书。″

(周越草书贺秘监赋)

在黄庭坚行草书法作品中,用笔有的颤掣抖擞,就是在周越那里学来的。

(周越草书贺秘监赋)

后来他得笔法奥妙,是跟谁学的?

他说:"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黄庭坚的草书引碑入草也是一特色,北大教授李志敏评:"黄庭坚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他从张旭和怀素等书法草书作品中得笔法之妙,又引碑笔法入草,逐渐摆脱了俗气。

(张旭草书心经)

黄庭坚作草在于心悟,以意使笔。进入自由挥洒境界。

终上所述,学书贵取法高,学书贵转益多师,学其长处。去粗存精。

虽然黄庭坚在周越那里学到了一些习气,但是他门下出了米芾、蔡襄、黄庭坚这三位大家,在他们成名前,在周越老师那里同时也学到了一些有益的书法理论和技法,对他们的成名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要一分为二看待这个问题。

(黄庭坚草书浣花溪图引卷)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取法乎上,仅得乎中”语出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为什么不取上得上而得其中呢?是因自然因素、自身因素或其他不确定的因素所决定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取乎上的道理。

学习书法,取法乎上,什么是“上”?年代久是“上”?作者地位高是“上”?还是作品水准高是“上”?一定是作品的水准高才是“上”。

什么样的作品才是高水准的作品,才是“上”品?水准高的作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源有本,形神兼备;备尽法则,自成一家……;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依然如金子般闪光的作品才是“上”品,如李斯、蔡邕、张芝、王羲之、王献之、怀素、欧虞褚薛、苏黄米蔡………。

学贵创新,学贵有法。有法在取法,取法乎上,是方法是途径,方法途径正确,事半功倍;方法途径错了,用功愈勤,背道愈远。


环溪吉峰


书画界的朋友经常会这样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这也是在书画理论文章里耳熟能详的论句。

书画界引用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学习上等的书画水平,只能学成中等的书画水准;学习中等的书画技法时,那你只能得到下等的书画水平。

究其出处和根源,我们会更深领会其中的深意:

1、《论语》:“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2、《孙子兵法》也云:“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3、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4、宋末元初时期的诗词评论家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曰:“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因此,“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不仅仅是被我们书画界常常引用,在其他学科领域也常常被广泛的引用。人确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标,在实践的路上若能实现其中的一部分,已是一种成功,即取法于上,得乎其中;若将目标降低为中等,大多数人也只能实现其中一部分,即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所以树立高尚的人生目标,是要让我们的人生有高度。

但是,我认为,只要是涉及传承的学科领域,都不宜简单的去套用这句论述。因为,自然是靠传承而流传下来的学科,那就一定有可能“学其上,得其上”。

特别是我们书画艺术领域,我们都是提倡以传承传统为根源,在学习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努力创新的艺术形式。假如我们的大咖名家都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显然就犯了心胸狭窄之嫌。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个人认为引用这句经典名句,才是对“取乎法上,仅得其中”更好的诠释,才更加励志,才能鼓励后辈勇于学习传统,继承传统,并不断地实践创新,进而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实现新的高度!


校长纪事


所谓取法乎上,就是我们学就要学最高水平的。比如楷书,我们大多以魏碑、唐楷作为楷模,小楷大多以《圣教序》为摹本,行草书则以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等为临习对象。而很少有以今人的书法作品进行临习的。

仅得其中,指得是学习前人的东西,你是不可能达到跟前人一样的水准的,能够达到中等水平就已经很不错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不管我们学谁的,你都不可能膨胀到我已经超越了某某。如果你跟今人学习,犹其那些满大街办培训班的那些人学习,你说你会有多大的成就?

是以完整的说法应该是“取法乎上 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也”。




醉笔山翁


首先对于学习书法,真正去学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开始的简单到难。每个过程中是需要定一个自己需要去达到的标准。定好高度和要求。从而去积累一点点的经验,不断的去学习。做到最好

如果足够喜爱,一定会在进行书法的过程中非常享受,美好。去用心感受这样的艺术。



choose 🍁


学习书法,要制定一个远大的目标而努力。后来仅有可能得到中等的效果。



老猫行书


学习书法是在享受美的感觉与乐趣。




张伟平4720


本来意思是一个人制订了高目标,最后仍有可能只达到中目标。学习书法一开始要高标准要求自己,不仅高标准学习书写技巧,更要从中吸收浩然之气,提升修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