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書法取法乎上,僅得其中你是如何理解的?

古韻翰墨


非常贊成“取法乎上,僅得其中”的說法,如果學藝不嚴加選擇,隨便跟一知半解的人學,就會誤入歧途,走了彎路。

書法之所以成為一門藝術,就在於其書中有“法”。而取“法”要有”道“,就是從經典名家名帖中學習得來。

舉例來說,大篆當以商周為最好,隸書以漢隸為量好,楷書以六朝為最好,行草是貼,翻刻較多,最好買影印的晉人墨跡。為什麼楷書要越過唐楷呢,因為六朝人楷書不是從楷書來,而是從漢碑隸書中來,唐人學六朝人書就退了一步。這樣延續的話,宋人學唐人、元人學宋人,清人又學明人,甚至學當代人,所以日漸退化。學他當然不及他,最好還是溯本尋源,這樣書法才高古。


然而“ 學我者俗,似我者死。 ”,“尋門而入,破門而出”才對,李可染有句名言“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顏真卿之所以創造了“顏”體,就是因為之前吸收了褚遂良,張旭,懷素等大家的營養。

蘇東坡之所以說:“我書造意本無法”、“自出新意,不踐古人”,也是曾因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又將眾家創作風格融會貫通後才成為了“宋四家”之一。

董其昌可謂遍臨古法,通過對王羲之、顏真卿、米芾、懷素、楊凝式諸家的反覆學習,最終“頓悟”出“秀潤淡雅”的書法風格。


中國藝術視點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意思是說學古人要從源頭學起,別在支流上學。這樣書法才會高古,即便探的源頭遠,不可能全學到,僅僅能學到其中一部分。








知名看淡


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他初師周越,晚年卻批評他的草書有市井之氣,對於學過他書法的黃庭堅來後,頗有怨氣和後悔之意。他說:“予學草書三十餘年,初以周越為師,故二十年抖擻俗氣不脫。錢穆父、蘇子膽皆病予草書多俗筆。蓋予少時學周膳部書,初不自悟,以故久不作草。數年來猶覺湔祓塵埃氣未盡,故不欲為人書。″

(周越草書賀秘監賦)

在黃庭堅行草書法作品中,用筆有的顫掣抖擻,就是在周越那裡學來的。

(周越草書賀秘監賦)

後來他得筆法奧妙,是跟誰學的?

他說:"晚得蘇才翁子美書,觀之乃得古人筆意。其後又得張長史、僧懷素、高閒墨跡,乃窺筆法之妙。″

黃庭堅的草書引碑入草也是一特色,北大教授李志敏評:"黃庭堅引鶴銘入草,雄強逸蕩,境界一新。″他從張旭和懷素等書法草書作品中得筆法之妙,又引碑筆法入草,逐漸擺脫了俗氣。

(張旭草書心經)

黃庭堅作草在於心悟,以意使筆。進入自由揮灑境界。

終上所述,學書貴取法高,學書貴轉益多師,學其長處。去粗存精。

雖然黃庭堅在周越那裡學到了一些習氣,但是他門下出了米芾、蔡襄、黃庭堅這三位大家,在他們成名前,在周越老師那裡同時也學到了一些有益的書法理論和技法,對他們的成名也有相當大的影響作用,這一點是不可否認的。要一分為二看待這個問題。

(黃庭堅草書浣花溪圖引卷)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取法乎上,僅得乎中”語出唐太宗《帝範》卷四:"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為什麼不取上得上而得其中呢?是因自然因素、自身因素或其他不確定的因素所決定的。這也是為什麼要取乎上的道理。

學習書法,取法乎上,什麼是“上”?年代久是“上”?作者地位高是“上”?還是作品水準高是“上”?一定是作品的水準高才是“上”。

什麼樣的作品才是高水準的作品,才是“上”品?水準高的作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有源有本,形神兼備;備盡法則,自成一家……;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依然如金子般閃光的作品才是“上”品,如李斯、蔡邕、張芝、王羲之、王獻之、懷素、歐虞褚薛、蘇黃米蔡………。

學貴創新,學貴有法。有法在取法,取法乎上,是方法是途徑,方法途徑正確,事半功倍;方法途徑錯了,用功愈勤,背道愈遠。


環溪吉峰


書畫界的朋友經常會這樣說:“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這也是在書畫理論文章里耳熟能詳的論句。

書畫界引用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學習上等的書畫水平,只能學成中等的書畫水準;學習中等的書畫技法時,那你只能得到下等的書畫水平。

究其出處和根源,我們會更深領會其中的深意:

1、《論語》:“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2、《孫子兵法》也雲:“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3、唐太宗《帝範》卷四:“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4、宋末元初時期的詩詞評論家嚴羽在其《滄浪詩話》中曰:“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

因此,“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不僅僅是被我們書畫界常常引用,在其他學科領域也常常被廣泛的引用。人確立了很高的人生目標,在實踐的路上若能實現其中的一部分,已是一種成功,即取法於上,得乎其中;若將目標降低為中等,大多數人也只能實現其中一部分,即取乎其中,得乎其下。所以樹立高尚的人生目標,是要讓我們的人生有高度。

但是,我認為,只要是涉及傳承的學科領域,都不宜簡單的去套用這句論述。因為,自然是靠傳承而流傳下來的學科,那就一定有可能“學其上,得其上”。

特別是我們書畫藝術領域,我們都是提倡以傳承傳統為根源,在學習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努力創新的藝術形式。假如我們的大咖名家都用“取法乎上,僅得其中”,顯然就犯了心胸狹窄之嫌。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我個人認為引用這句經典名句,才是對“取乎法上,僅得其中”更好的詮釋,才更加勵志,才能鼓勵後輩勇於學習傳統,繼承傳統,並不斷地實踐創新,進而在繼承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實現新的高度!


校長紀事


所謂取法乎上,就是我們學就要學最高水平的。比如楷書,我們大多以魏碑、唐楷作為楷模,小楷大多以《聖教序》為摹本,行草書則以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等為臨習對象。而很少有以今人的書法作品進行臨習的。

僅得其中,指得是學習前人的東西,你是不可能達到跟前人一樣的水準的,能夠達到中等水平就已經很不錯了。

事實上也是這樣,不管我們學誰的,你都不可能膨脹到我已經超越了某某。如果你跟今人學習,猶其那些滿大街辦培訓班的那些人學習,你說你會有多大的成就?

是以完整的說法應該是“取法乎上 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也”。




醉筆山翁


首先對於學習書法,真正去學好,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一開始的簡單到難。每個過程中是需要定一個自己需要去達到的標準。定好高度和要求。從而去積累一點點的經驗,不斷的去學習。做到最好

如果足夠喜愛,一定會在進行書法的過程中非常享受,美好。去用心感受這樣的藝術。



choose 🍁


學習書法,要制定一個遠大的目標而努力。後來僅有可能得到中等的效果。



老貓行書


學習書法是在享受美的感覺與樂趣。




張偉平4720


本來意思是一個人制訂了高目標,最後仍有可能只達到中目標。學習書法一開始要高標準要求自己,不僅高標準學習書寫技巧,更要從中吸收浩然之氣,提升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