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邯鄲舊婚俗(王景春)

漫談邯鄲舊婚俗(王景春)
現在年輕人結婚都坐高檔的小轎車,接送新人的小轎車行走在街上排成長龍,人們都駐足觀看。婚禮都在高檔的賓館、飯店;由婚慶公司主持婚禮;一對新人全是洋式打扮,那場面的豪華、氣派令人咂舌。這樣的婚俗,老年人都感到新鮮。但是,年輕人對老的婚俗也不太瞭解,那麼,我就說一下邯鄲舊的婚俗。

如今普遍都是自由談戀愛,過去婚姻全靠媒人說合。男女雙方都不認識,也不準見面,經過媒人兩頭牽線,雙方都覺得“門當戶對”、“屬相相合”人品相貌都不錯,便由雙方家長拍板定案,這樁婚事就算差不多了,之後就要履行以下程序了。

漫談邯鄲舊婚俗(王景春)


過小書過小書也叫過小帖,實際上就是男方向女方的求婚書。由男方寫一個求婚的帖子,由媒人送到女方,女方如果不同意,就原帖退回;如果同意了這門婚事,把來帖留下,另寫一回帖,媒人帶回男方,男方高興,便讓媒人大吃大喝一頓,再給媒人個跑腿錢,這樁婚事便有了眉目了。

要彩禮過大書從古到今,出嫁閨女都是要向男方要彩禮的,要彩禮時,女方儘量多要,認為不要白不要,說什麼閨女養這麼大不容易,不能就這樣便宜了婆家人;而婆家人也找出各種理由討價還價,經過幾次的反覆,最後採取一個折中的辦法,雙方覺著可以了,便可以過大書了。過大書,實際上就是定婚書(那時不用領結婚證),由男方將寫好的帖子送到女方家,女方接下定婚大書,彩禮也落實了,這門婚事也就算成了。

娶親前的抬食籮和送嫁妝:彩禮也要了,大書也過了,男方就要定日子迎娶新媳婦了。定日子,就是男方找個“明眼”的陰陽先生選“好日子”,所謂的好日子就是“大吉大利”的日子,如果選來選去,“大吉大利黃道吉日”裡屬相都不行,那新娘必須在出嫁時“穿黃鞋”了,俗話說:“穿黃鞋,能辟邪”。日子確定了,男方必須再向女方送一次“娶帖”。接著雙方就要做娶親前的一切準備了。比如:向親戚、朋友送喜帖;安排忙客和婚事上所需的一些東西等等,總之,婚事那天的一切都要安排周全,不能有一點遺漏。

漫談邯鄲舊婚俗(王景春)


迎娶的前一天,男方要給女方送食籮(邯鄲人叫抬食籮)。食籮像籠屜一樣分好幾層,每層都鋪上紅紙,分層放不同的東西,有四碟四碗下酒菜;一根全藕栓上紅繩;豬肉一刀,連肝肺一套;兩根大蔥;兩個石頭蛋;鬥米鬥面等。據說這些東西都有它一定的含意,如:藕,是讓一對新人不管幹什麼事都要虛心;連肝肺是說夫妻二人要心心相連,肝膽相照;大蔥是祝一對新人更加聰明;石頭蛋是讓兩人忠誠老實,幹什麼事都實實在在,鬥米鬥面是說年年五穀豐登等等。食籮抬到女方家,得到熱情的招待。女方收了男方的食籮,隨後就向男方送嫁妝了。嫁妝一般都很豐厚,應有盡有,表示女方家的誠意和臉面,因為嫁妝送到男方,鄰居們都來參觀,並品頭論足一番。這時男方不但要設宴招待,還要向送嫁妝的人每人發一個紅包,包有禮錢。

正式娶親結婚時,男女雙方的家門都要油成黑漆的,並在門頭上掛上大紅綢布,貼上結婚專用對聯。男方還要提前請來響藝班(一般都請永年的)。頭天晚上就開始吹唱起來。好讓街坊鄰居都知道,便來隨份子錢。第二天便是娶親日。娶親的隊伍排成長龍,最前面是十一個人組成的旗隊,各色大旗排成兩行,旗隊之後就是坐在大車上的響藝班;後面緊跟藍、紅兩抬大轎。去娶親時,藍轎坐一位新郎的長輩,(邯鄲人叫斟盅的)。紅轎坐的是新郎。一切備齊後,管事人高聲喊“起轎啦!”鞭炮齊鳴,旗隊前的兩面大鑼便“哐!哐!哐!”地敲起來,同時響藝班的嗩吶便吹了起來,鑼鼓鐃鈸一起動,花轎也離開了地面,熱熱鬧鬧、浩浩蕩蕩地向女方家行進。

漫談邯鄲舊婚俗(王景春)


到了女方家,把新郎和斟盅的迎進上房,相互寒暄幾句吉利客套話後便坐席,但這酒宴只是擺設,還沒坐穩,外面管事的便大喊“上轎啦!”這一喊,新郎即刻去上轎,院裡的嫂子們,早已準備好了蘸滿黑鍋灶灰油布,攔住新郎,滿滿地抹了一臉,煞時一個小白臉卻變成了一個“黑老包”。回去時,新郎改坐藍轎,新娘坐紅轎(在出嫁前,新娘要經過“開臉”“上頭”,由辮子改成腦後髻,頭上蒙上蓋頭,坐上椅子,由自家兄弟四人抬上紅轎,然後兄弟四人分成兩班在紅轎兩旁各二人,邯鄲叫“把轎的”。護送新娘到男方家裡)。斟盅的坐著女方送親的車回去,送親的一般由女方的嫂子為首,去上五、六位,都是古裝打扮,花枝招展(邯鄲叫“圓飯媳婦”)。回去時不能走回頭路,得從別的路繞回去。一路上吹吹打打,好不熱鬧。響藝班吹的很賣力氣,一會兒吹“百鳥朝鳳”,一會吹“鸞鳳和鳴”,路過村莊時,村裡有人拿一條長板凳往當街一攔,不讓過,這時響藝班便吹一段戲曲,然後放行。

到了男方家,新郎下轎回去;而新娘卻很麻煩,首先紅轎轎口對準家門,不準落地,一個老年婦女手持燒紅了的犁鏵子,用醋一澆,犁鏵“轟”的一聲,白煙冒起,繞紅轎順轉三圈,之後一個“全完人”,掀開轎簾,給新人頭上戴一塊繡花,帶紅繩的青布,這叫“戴殼子”,從此你就由閨女變成媳婦了。接著新娘懷抱織布機上的檉子和銅鏡出轎,坐上椅子,由送親兄弟四人抬著,跨過馬鞍子,隨後有抱著一個草料斗的人,(裡面盛的是喂牲口的草料),攆著新娘往身上撒,一邊撒一邊喊“新媳婦下轎,一把草料!”一直到天爺臺前。天爺臺上放著一個鬥,裡面插著五色旗,旁邊放著弓箭,新郎站東,新娘站西,拜天地入洞房,新郎拿弓箭進洞房,衝著新娘把箭射過去(只射到炕上,射不到新娘身上),這叫鎮妖避邪。這時院裡開宴,親戚朋友坐大席。洞房內,新娘子由孃家來的圓飯媳婦陪著在炕上用餐。等院裡席上三道菜上完,新郎新娘重新回到天爺臺前拜謝爹孃、長輩、親戚(按血統輩分次序排列)、鄰居和朋友,司儀喊一句,新郎新娘拜一次,收一份拜禮錢,拜完為止。之後,新郎、新娘隨孃家送親人一塊再回到女方家。女方家裡要準備“回馬席”招待女婿。女婿是貴客,坐主席,由女方家頭面人物陪席。席罷夫妻一塊回男方家,這叫“夫妻雙雙把家還”。

漫談邯鄲舊婚俗(王景春)


洞房花燭夜新人回來之後,就開始鬧洞房了,邯鄲有“三天裡面沒大小”之說,誰都可以鬧,並且鬧到深夜。鬧洞房的走了之後,新郎的嫂子拿一把新笤帚來掃炕了(走形式,不真掃),一邊掃,一邊說著玩笑話:“掃掃炕邊,抱個狀元;掃掃炕根兒,抱個小妮兒;掃掃窗戶欞兒,抱個雙眼皮兒”等。最後拿著笤帚在炕上亂掃一通,嘴裡唸叨:“東撲啦,西撲啦,養的閨女小子滿炕爬。”嫂子一走,二人對面而坐,開始喝交杯酒。兩杯酒同時斟滿,同時端起,新娘先把酒遞到新郎嘴上,嘴裡便說:“頭杯酒是你嘞,叫你養家致富嘞!”新郎張口喝乾;然後衝著新娘說:“這杯酒是你嘞,叫你給咱生男養女嘞!”新娘也一口喝乾。二人馬上羞的滿臉通紅。交杯酒之後吃晚餐,餐罷,兩人忙著上炕搶紅被子,誰先搶到手,誰以後不受對方的氣。不管誰搶著,都是新娘子鋪炕。雖說被褥都是三新(新裡,新表,新棉花),但裡面卻藏了一些大棗,瓜子,栗子,花生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寓意是早生貴子,還要有閨女有小子,花花的生,不能只生一樣。洞房花燭夜,是整夜都不準熄燈的,這叫“長命燈”。洞房裡從沒有見過面的小夫妻深感新鮮,而洞房外的窗戶下,早已埋伏下了姑嫂們在此“聽房”。聽房的勁頭十足,不亞於洞房裡的小夫妻,她們濃厚的興趣,那怕是十月寒冰,鵝毛大雪也無所謂。小夫妻初次相會,在洞房裡的甜言蜜語的悄悄話,被聽房者們聽到了個片言隻語,第二天便向街坊鄰居們大談新聞,引得他們哈哈大笑。

三天之後新人雙雙去女方家“回門”。午飯後二人又返回男方家,九天後新娘便回孃家住“九天”了。住完“九天”,再回婆家,過起了正常生活,但新娘必須先給丈夫做雙新鞋,這是邯鄲的老規矩。

注:全完人,即這個女人上有公婆,丈夫健在,兒女雙全,邯鄲人就叫她是全完人。

2016年3月2日

(農曆丙申年正月二十四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