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时"十喊九不应"可是试着这样做

孩子有时"十喊九不应"可是试着这样做

孩子往往不能听到我们喊他,也同时做几件事情,其实,不是他们不想,他们的注意力还没有达到适当的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会逐步实现发展需要健全,所以,遇到一个孩子没有出现的一些"失聪"现象,我们可以不必过于苛责。

孩子有时

三岁左右的儿童是自我意识的第一次飞跃,直到五岁左右,我们称之为"第一个逆反期",因为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志,不想处处顺从,总是想反抗父母的权威,"喊了不理"是反抗的形式之一,尤其是当成年人比较强硬的时候,会引起他们的反抗。例如,要求孩子睡觉的时候,起床的时候,喊一遍不应,甚至家长面对面"请",都无动于衷。出现这种发展情况,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平时的生活学习习惯进行比较随意、懒散,没有一个规律。父母需要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改掉孩子"十喊九不应"的毛病呢?

孩子有时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发指令提要求时要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说的太多太复杂孩子会抓不到重点。还有的家长很啰嗦,喊孩子没应答,就会开启"口若悬河"的模式,"就知道看电视,叫吃饭也不理,说过多少次,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不好……"孩子只会觉得你在数落他,完全忘记了你喊他干嘛。

孩子有时

孩子对新鲜的、奇异的事物进行比较自己感兴趣,跟每天可以毫无追求新意的吃饭、写作业比,电视、游戏更有趣更吸引人,他们自然会屏蔽掉不感兴趣的信息。这时家长可以换着花样吸引孩子,比如吃饭,习惯性的催法就是"关掉电视,洗手吃饭,"但如果我们说:"快来看看妈妈今天做的注意什么你从没吃过的菜太多哦,"孩子很可能会被吸引。如果一个孩子发展总是有意或无意地不回应学生父母,可以跟孩子自己做个小小的约定:以后数到3,你要立即进行行动。 数数给孩子一个时间的缓冲,同时给他一种立即行动的紧迫感。当然,孩子们改变动作,但也是最好问你的孩子,为什么没听见爸妈说话。

孩子有时

有时候,我们做了种种问题努力,孩子还是一个我行我素,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尝试让孩子需要承担"不理会"的后果:"听不见"大人叫吃饭,那么就承担饿肚子的后果;"听不见"大人叫起床,那就必须承担学生上学迟到的后果……当孩子发展经历过"不理会"的后果后,在下次他们会为了能够避免糟糕的后果而提高行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