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想说什么?

吴山野士


表达了心灵的自由自在与舒展。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逃难的杜甫终于可以回到第二故乡,成都的草堂了。如同一个月前,我们只能躲在家里抗击疫情,现在忽然解封了,我们可以尝试着到郊外踏青漫步的舒畅心情是一样的,欢快心情,不言而喻。一年前,杜甫的好朋友,任成都尹兼节度使的严武被调离成都,随后,成都发生叛乱,没有依靠的杜甫只有流转到梓州避乱,虽衣食无忧,但他寄人篱下,生活的并不舒心。后来,战乱被平定了,好朋友严武也重新回到成都任职。严武让杜甫做了节度府的高级幕僚,并任其为工部员外郎。从此杜甫可以翩然翱翔了。

首联,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黄鹂婉转歌唱,白鹭排云而上的美妙图景。集中传达了诗人欢快的心情。出句写黄鹂成双成对的,在翠绿的柳树上和鸣,表现出春的勃勃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对句写了白鹭,这种鸟双腿细长,飞行姿态优美,在加上晴空万里,一碧如洗,古代没有雾霾,白鹭在青天的映衬下,色彩更加鲜明。作者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色彩,极尽写物之工,使首联成为写景的名句。其中千秋雪,思接千载,万里船视通万里,营造了宏大的意境。只有王维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尾联更是极其绝妙的千古状语,传达出一切都会过去,战乱平定,交通恢复,社会又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象。

上句写诗人凭窗远眺的情景,在风雨过后的晴朗天空,空气纯净,诗人能看到远远屹立的雪山。一个“含”字,极形象,让人觉得此景仿佛是镶嵌在框中的一幅图画。走出门外,又能看到江中停泊着大大小小,从万里之外的东吴过来的船只。要知道,战乱期间,众人慑于兵戈,交通断绝,商旅不行,这可是难得的祥和画面。

正如几天前某省委书记到某餐馆吃面一样,那是在告诉我们,只要注意防护措施,大家不必过分担忧,可以放心出来消费来。不好意思,也许是我过多解读了。

结束语:杜甫这首灵动的韵在骨子里的诗,我喜欢。人生苦短,要放下该放下的,解除束缚,一起都会过去,一起都会好起来。虽然形为物累,但可以保持心灵的舒展,心灵的自由自在,心灵的无拘无束。有一位哲人说的好,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江湖夜雨92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律诗,诗的情景是夏天的景色,头一联的意思是白鹭都成双成行遨天了,那兩只单身的黄鹂在翠柳上谈情说爱是情理所在;我的问题是下一联的上联『窗含西嶺千秋雪』,夏天的成都周围高山能长年积雪吗?没有指的是什么,敬请专家老师解疑!


诲阔天官


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想说什么?须要从整首诗上下联系来看,这首诗是杜甫著名的诗,朗朗上口,文美词好,意境深远,被选入唐诗三百诗之一。

《绝句》

唐代: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的前二句是一组对仗句。杜甫草堂有柳树,翠绿的柳枝上站着两个黄鹂在鸣唱,“翠”是新鲜的绿色,“翠柳”是早春的柳树颜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鸟儿站在翠色的柳技上欢快鸣唱,声色俱有,生机勃勃,春暖花开,

次句写青天上的一队白鹭在飞翔。自然成行。白鹭在宽广青天,自由飞翔。

前两句两个黄鹂站在柳枝鸣唱,一行白鹭往青天畅飞,一站一飞,杜甫看见此景,人生也是如此,该站则站,该飞则飞,随运流转,随遇而安,自由自在。

诗的后两句也是由对仗句构成。第三句写临窗远望西山雪岭。千秋不变的山岭上有洁白的积雪终年还没有化,所以诗里比喻成“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看不明,只有天空清朗的晴天,雪山才能看见。这个“含”字,用得很好!用得妙!墙上的窗象个画框,画框里包含了远处的西岭千秋雪。

第四句写到向门外一看,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客货船只。这些停泊的客货船只来回于岷江、三峡,长江万里水路,诗里形象的叫万里船。

山止船行,一动一静,止行静动,自然而然,

后两句杜甫以草堂房屋比喻自己,眼睛是心灵的“门”“窗”。杜甫心胸宽广,胸怀天下,宽广象山,智慧如水,流通似船。

(感谢来自网络上的配图)


李四ns


杜甫对“安史之乱”的痛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以“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翠柳”对“青天”,两个数字四个颜色,外加两种动物,杜甫好好给了世人一个教科书级别的对仗经典。



生泉楼主


翠柳:柳叶冬枯、春嫩黄绿、夏翠,秋衰。

黄鹂在每年春末夏初时求00偶出来鸣叫。两个黄鹂鸣,便说明这是求00偶之声。翠柳更点出了时间。黄鹂在古代被视为时鸟。应时而出的鸟。莺迁被指为升擢、登第。莺处幽谷比喻人未显达时的处境。

唐朝的王涯《广宣上人以诗贺放榜和谢》:“龙门变化人皆望,莺谷飞鸣自有时。”

唐朝的罗隐《赠滈先辈令狐补阙》:“花迎彩服离莺谷,柳傍东风触马鞭。”

当你懂了这些是不是有点明白两个黄鹂似乎是在欢呼杜甫要升擢了?

这一句包含了两个信息,时间,事件,

后面有窗、门。更是在表达故事发生的地点。真是高明。你读懂了吗?




吴山野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要知道诗人要表达的意思就得说说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公元762年正好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为了躲避战乱躲在梓州。第二年,叛乱平丁,他的好朋友严五回到成都,杜甫投靠严五在成都建了杜甫草堂。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当诗人看到春天翠柳成荫,鸟语花香,蓝天白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想想自己颠沛流离,远走他乡,不免有些伤感。


他用“两个黄鹂鸣翠柳”来写春天欢快的景象,也来衬托自己对时局的发展感到欣慰,第二句“一行白鹭上青天”表达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和报复。



这两句诗的意境像画卷一样,有静有动,有近有远,看似平常叙事,实际暗藏玄机,不负“诗圣”大名。


钢铁流淌的声音


两个黄鹂鸣翠柳,是杜甫巜绝句》中的第一句。大概就是晚春时节,黄鹂鸟欢愉地在柳间跳跃鸣叫,一派峥嵘景象,为下一句“一行白鹭上青天"形成对仗关系,都是在说春天景色优美。杜甫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当时的喜悦之情。


MJ倪成


要想了解杜甫面对草堂前柳树上的两只黄鹂鸣声,激起他的无限遐想,必须了解写诗背景和写诗目的。窃认为,杜甫经受打击,四处奔波流离,终于有个置于山青水秀中的草堂安身而愉悦,当他听到两只黄鹂的鸣叫,激起他遐想无限:我虽说政治上遭打击,四处颠簸流离,终于找到了一个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安身而怎不慰籍?现在是多么美好的春天,我能在这草堂享受大自然的美景,享受祖国的美好山河壮观景色,享受生活情趣怎不感到欣慰?


谭文禄


一行白鹭上青天!壮志难酬的百年孤独感,!


lh老海


春季,大地复苏,是万物繁衍的时节,两只黄鹂在新发嫩芽的柳枝上鸣叫,增加了诗句的画面动感,同时也有着一对小鸟求爱繁衍的隐喻吧?[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