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愛周邦彥歌妓詞,深藏道思與書卷氣

01 周邦彥歌妓詞的雅化: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歌妓詞,是指那些以歌妓形象和心態以及詞人同歌妓的關係為抒寫內容的詞,大致分為贈妓、思妓和詠妓三大類。


唯愛周邦彥歌妓詞,深藏道思與書卷氣


唐朝的歌妓詞雍容華貴、唐詩的恢弘大氣、琦豔絕美和豪邁氣概。

宋詞雖然繼承唐五代詞唯美唯情的琦豔傾向,但宋代理學思想和道家思想盛行,為宋詞婉約細膩、情致婉孌風格的形成營造了適宜的氛圍,因此宋詞既有唐五代詞唯美唯情的綺豔傾向,又有不語涉塵下的書卷詞,使得宋詞中的歌妓詞清麗脫俗,更顯婉約細膩的情懷、閃爍著人性情感之美,更富有音樂節奏之美。

宋詞語言所具有的書卷氣使之走向了有麗字妍句而不語涉塵下,情致婉孌而能典重高華的雅化之途。所以宋詞寫與歌妓有關的小令,除柳永外大都能以書卷氣洗去綺紅膩綠的脂粉氣。因此寫男女之情而不溺於情慾,北宋雅詞的臻極形態周邦彥詞更是如此。

周邦彥詞中的歌妓詞數量豐富,影響深遠。因此,周邦彥的歌妓詞的雅化內涵具有很高的文學研究價值。周邦彥的歌妓詞中深藏了道家思想,並且巧妙地運用了隱括手法,融入了自己的生平經歷,使其歌妓詞中的書卷氣達到了宋代頂峰。


唯愛周邦彥歌妓詞,深藏道思與書卷氣

周邦彥圖片


周邦彥是宋詞大家,周詞中大量引用隱括的手法,巧妙化用詩詞典故以及鋪敘的手法,將歌妓詞寫得更加纏綿悱惻、柔情款款。周邦彥以真實經歷入詞,詞中又採用心理時間和空間,將相遇和離別的情緒宣洩地淋漓盡致。富豔精工的語言特點也使得周邦彥的歌妓詞區別於柳永的歌妓詞,詞至美成。

結合宋代的主體思想和周詞的語言風格和技巧,周邦彥歌妓詞的雅化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02 周邦彥與道家思想

周邦彥是宋詞的集大成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他與道家道教的思想關係密切。

周邦彥道家道教的思想的產生與其父周原、叔父周邠道教思想、行為影響有關;還與太學讀書時閱讀的道典與其結交道友有關。溧水為官時茅山道教對其影響尤大,其作品中表現出明顯的道家道教思想傾向,常常採擷《莊子》典故援入詞中。

道教在北宋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真宗崇道已達到了“一國君臣如病狂然”的程度;至徽宗,更是舉行“瘋狂的崇道活動”,自詡“教主道君皇帝”,把宋王朝鬧得‘仙氣’瀰漫。周邦彥主要生活在北宋後期,其思想、生活受道教影響很大。


唯愛周邦彥歌妓詞,深藏道思與書卷氣


周邦彥自幼受家世崇道氛圍的影響,並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儒生,而是個“疏雋少儉,不為州里推重”的少年。其少年時代的思想可從他二十歲所作的《禱神文並序》中略見端倪。文中寫一個叫胥山子的人因得了健忘症而忘記禱神的故事:

子之幼時,髧髦垂帶,父仁母慈,弗鞭弗笞。常人所庸,乃獨舍之。究思詭奇,樂而忘疲。

其詩序又云:

有老子之徒之曰:“人身各有神,神各有司,而心為主。神之不靈,眾事錯焉。澡雪其君,則君明令嚴。……於暗室以意力想神出。既食既想,於是有道家法,並以咒語,其輪祭五神各有日,又於某日合祭之,其法有差焉,至某時而後驗。

杭州吳山有伍子胥祠,故吳山又稱胥山,周邦彥為錢塘(今杭州)人,因此文中胥山子很可能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從《墓誌》中知周邦彥為長子,受父母寵愛,“弗鞭弗笞”應在情理之中。而其超越庸人的詭奇思想與獨特個性與“性落魄不羈”的記載也相吻合,與其道家道教思想應有一定的關聯,而文中借“老子之徒”口授的“道家法”,用酒肉供奉人身內眼耳口鼻心五神,恰是北宋內丹道的寫照,把人身看作一個小宇宙,則每個部位都有神靈看守。“於暗室以意力想神出”則是上清派“存思想神”的反映。文中還對儒生生活進行了辛辣嘲諷,甚至提出了“操戈逐儒”的主張。

皆以上種種,足以證明周邦彥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而道家禁淫慾,講究道法自然。


唯愛周邦彥歌妓詞,深藏道思與書卷氣


這種思想使得宋代詞風雖然繼承唐五代唯美唯情的綺豔傾向,但是卻擺脫了綺紅膩綠的風格,歌妓詞中充滿書卷氣,化“俗”為“雅。周邦彥的《少年遊》中的“

南都石黛掃晴山,衣薄耐朝寒。一夕東風,海棠花謝,樓上捲簾看”把荊州歌妓的春慵之美寫得脫俗明媚就是明證。


03 周詞的語言風格特點

1、 周邦彥的隱括

隱括手法,就詞而言,是把前人詩詞賦文中的句子剪裁後,使之合乎詞體的音律;如果原句與音律沒有誤差,也可以原封不動地整句入詞。

周詞中大量運用隱括的手法,然則雖然是借鑑前人的詩詞,但是周邦彥卻能化用得出神入化。舉例周邦彥的《玉樓春》:

大堤花豔驚郎目。秀色穠華看不足。休將寶瑟寫幽懷,座上有人能顧曲。

平波落照涵赬玉。畫舸亭亭浮澹綠。臨分何以祝深情,只有別愁三萬斛。

此詞是一首贈妓記別之作,平波涵日、綠水澹澹的描寫恰如其分地表現了詞人深廣的離愁;更能體現藝術辯證關係的是,詞人把未可丈量的深情別愁,化為可以稱量的“三萬斛。

“平波”句:平波,泛著微瀾的江水。涵,浸潤。落照,落日。此句化用了劉孝綽《太子洑落日望水詩》:“川平落日迥,落照滿川漲”和李賀《春歸昌谷》的“誰揭赬玉盤,東方照發紅”。“畫舸”句隱括鄭文寶《柳枝詞》的“亭亭畫舸系春潭,直待行人酒半酣。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恨過江南”,在描寫中寄寓了別離的情緒。

短短一首《玉樓春》多處運用隱括的手法,巧化前人的詩詞,將周圍的環境描寫得柔情似水,為離別愁緒的抒發營造了一個悽然的氛圍。


唯愛周邦彥歌妓詞,深藏道思與書卷氣


除此之外,”大堤“句化用南朝·宋《清商曲·襄陽樂》:“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豔驚郎目。”指襄陽眾歌女像花一樣鮮豔美麗,使少年周郎眼花繚亂。


2、周詞語言特點

宋代以來,詞學界對周詞在詞史上的定位以陳延焯和王國維的說法最具代表性:

詞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蘇、秦之終,復開姜、史之始。自有詞人以來,不得不推為巨擘。後之為詞者,亦難出其範圍。

故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曆十子之流。南宋惟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則非先生不可。

周詞語言特點以“渾厚和雅”、“富豔精工”最為精當。

“渾厚和雅”指周詞的整體風格特徵,是渾雅、厚雄、和雅的模糊集合體,也是北宋後期詞體多種素質共臻雅化的風格呈現。“渾雅”是章法表現出的整體生命之趣;“厚雅”是以“頓挫”之筆造成“沉鬱”之境,用來抒發欲發未發或至正至中的性情;“和雅”則是詞的味外之味和變化無跡達成的和平粹美。

“渾”是渾然天成的意思;“厚”是拙樸忠厚;“和”是平衡變化。

周詞渾成之章法,是在柳永“賦筆為詞”的基礎上經過秦觀的新變之後,帶有宋代新儒學性理哲學思想沉澱的詞章軌則。具體來說,就是詞中的倒插、反接、突接、頓斷四種章法在周詞中定型為更為成熟的法度技巧。

如周詞的《雨後》:朝雲漠漠散青絲。樓閣澹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門外燕飛遲。 而今麗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不似當時,小橋衝雨,幽恨兩人知。

詞采用逆入法,上闋全部是回憶去年相約時悽迷的雨景:密雲輕雨、樓臺朦朧、花溼泥重、乳燕飛遲;下闋首二句寫眼前之景:陽光駘蕩、華屋明麗、桃花灼灼。但很快又轉入回憶,回憶自己與荊州的歌妓冒雨赴約的情景。


唯愛周邦彥歌妓詞,深藏道思與書卷氣


柳永、秦觀也曾採用過這種寫作手法,但是周邦彥採用這種章法不像柳永、秦觀以回憶——眼前——回憶為主線的章法那樣刻露有痕,而是泥去斧痕,結構如草蛇灰線,形跡在隱隱約約、可尋與可不尋之間,並把詞章結構在最大程度上還原成能匯入生活之流而非刻意藝術的“原生態”,即

交談式的回憶——眼前的結構方式。

蔣哲倫先生說:

“周邦彥善於運用複雜的聯想來表現情緒發展的曲折過程。他捨棄了柳永平鋪直敘、蘇軾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充分施展點染、勾勒、順逆、離合等藝術技巧,往往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不同時地的情景交叉雜糅,進行多層次、多側面的敘寫。”


04 結語

周邦彥的歌妓詞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作品中滲入了自己的思想和經歷,再巧妙地運用精湛的寫作手法,將大宋的歌妓生活和底層人民的情感生動優雅地展現在讀者面前。

能夠千古流產的詩歌,必是打動了代代讀者的心,觸碰到了內心柔軟的地方。這就是詩歌的共情,以已之情,動彼之心。

中華詩歌的內涵深邃,值得每個人細細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