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黃谷基站一日

  上一次寫到上黃谷基站的時候只聽他們說基站那邊的路很難走,那時候他們就說有機會您最好去一次,上午看到基站的車停在院子裡,陳昌軍問我要不要去基站,說車上空一個位子,辦公室在修鎖,反正寫不了東西,跟著他們就上車了。

  開車的劉大剛湖南人,胖墩墩的臉上還帶著幾分孩子氣,動作麻利、話不多,設合的工程師謝日奮,抱著檯筆記本電腦從辦公室走過來,陳昌軍忙不迭地檢查著各種證件、表格,之後把一個硬殼的夾子插到車前的擋板上,準備就緒,出了公司大門,一路直奔基站而去。

  路上一棵木棉正開得旺盛,一個多月未出門,有點興奮,陽光照著車窗玻璃有點眩暈,路上川流不息的車比想象中的要多,車子調過頭,很快上了高速,兩旁的青山綠水迅速向後退去,穿過兩個隧道,一個小時功夫車在從化良口鎮一處橋頭停下。

上黃谷基站一日

  時近午後,走進超市,準備給養,快速裝上幾瓶水、幾袋麵包,站在車外匆匆吃過,再上了車,便全都是山路了,剛剛停車的時候遠遠看到的橫空出世一樣的高架橋,忽而和車擦身而過,忽而看它又在我們的下方,原來是在繞山路,如腸的山道,塌陷後填埋的石塊高低不平,山上間或還有村民在修路,一會兒剷車把路堵住,一會原本就不寬敞的路又陡然收縮到更窄了,路旁高高的蘆葦向路中央探著身子,車身經過,颳著車玻璃刷刷地響,陳昌軍說,“慢點,這路基下是空的”,連忙繫緊安全帶,不敢再朝下面看,兜來轉去,前面終於沒路了,車停下,打開車門,見高高的水泥柱子森林般支撐著兩條橋面,地面溝壑不平,應該是泥石流淌過的痕跡,向山上看,隱約可見我們的鐵塔,在太陽下閃著銀光。

上黃谷基站一日

  沒有路,怎麼上去啊,見陳昌軍、劉大剛、謝日奮三個人打開車上苫著的帆布,把兩隻壓力儲氣罐、工具箱、還有七七八八的配件拿下車來,看樣子每個人都不能空著手,一趟還不一定能帶全,我拿了塑料軟管和小件,準備跟他們上山,走在前面的劉大剛,扒開茂密的草叢,原來草叢下是一個個坑窩窩,半隻腳可以踩上去,一段路連坑窩窩也沒有了,只能拉著山上垂下的一條繩索上走,幾百米的路,已經喘不過氣了,上到一半,想下去,可是下去還難走,讓他們先上去,在最後面一點點往山上挪,彎腰的功夫,揣在衣服口袋裡的水瓶咕嚕嚕地滾下山去,終於連滾帶爬一手泥巴的上得山去,已經汗流浹背了。

上黃谷基站一日

  進得機房,謝日奮在裡面密密麻麻的模塊間調試設備,外面,陳昌軍和劉大剛在安裝那兩臺壓力罐了。話說剛才還在開車,那個身手敏捷的司機這會蹲在機器旁儼然工程師啊,靠在身後大樹,給他們拍下工作照。

上黃谷基站一日

  這次來基站是更新程序,為了省水,節約成本,讓機器減少很少氣排氣量,之前機器每分鐘排氣35至40次,現在3分鐘或4分鐘排一次氣,等於節約了三分之一的氫氣,今天是第一次改造,也是第一臺機器開始,後面還有7個站14臺機器要改,今天要改兩臺機器,電流、排氣量、線路、模塊都要逐步測試,一路下來,太陽就下山了,山裡的天黑了,溫度也降下來了,任務沒完成,貪黑也得幹完,一條線、一個模塊地查,每個環節都不能錯,最後,一切完好,晚上8點多,下山,幾處亮光,在密林中閃爍,悉窸中揹著換下的配件下山了,來到車旁,再次清點,一件件裝上車,苫布蓋好,劉大剛坐在駕駛位置上,啟動,下山。

  上山的時候覺得路像腸子一樣又彎又細,下山的時候才發現,眼前連又彎又細的路也不見了,沒有路燈,車裡看外面,車前就是一個點,一條線,四圍都被黑暗籠罩著,第一次走這樣的路,手心緊張到出汗,陳昌軍坐在後面不時地囑咐,慢點、慢點,劉大剛開起車來,簡直行雲流水,感嘆年輕人的技術好,他卻說,這一條路走了幾年,不要太熟。

  基站建了有7年了,這7年,基站培養了我們,鍛鍊了我們,這條路撒著我們的汗水,我們發出的是電,實則是血汗。基站的人幾乎都摔倒過,有時候背的設備太重,連人帶東西一起摔下山,所以看到換下來的設備上那些泥巴,就知道上山下山的不容易。

上黃谷基站一日

  僅僅上黃谷就有兩處基站,有時候一個基站就一個人在檢測,走這樣的路需要膽識,需要磨礪,幾年下來,他們個個獨當一面,不僅技術全面,更有大局意識,絕不是簡單的工程師,技術人員,他們常說,基站培養了他們,團隊精神鼓舞了他們,更是向董的理念堅定他們的信心。能態的明天屬於高瞻遠矚的人,為此他們感恩、視艱辛為平常,我突然間感到,能態人發的是電,更是人格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