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有强迫思维就去顺从强迫行为,会不会让强迫症慢慢从轻度变重度?

荔枝大人V


这种情况如果明天发作的次数过多,影响了工作、生活、学习、健康等,就应该及时去看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

比如:

脑子里出现了是不是锁门的念头,就开始一遍遍地回去检查门锁,以至于上不了班;

还有就是有人担心出门碰到脏的东西,就无法出门;

还有的人看到高楼必须数清楚楼层的高度,几十层的楼因为每次眼花得出的数不一样,就在那里数上半天一天的;

类似外人看来荒唐无意义的事各种各样,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生活状态。。。

因此,如果属于上述情况中任何一种,就存在症状会越来越重的风险,而任何疾病不及时进行治疗都有加重的风险的。

所以,请早就医,早点得到专业额治疗,早日康复!



心理医生曲建英


您的问题是:“只要一有强迫思维就去顺从从而出现强迫行为,会不会让强迫症慢慢由轻度变重度?”

我的回答:“肯定会的!”

为什么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

因为你的强迫行为使你产生“确定感”和“安全感”,反过来就会“强化”你的“强迫行为”,以致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好比:

一个小孩子想要糖吃,但家长怕他吃糖多了对牙齿不好,因此不给他吃;

于是小孩子就开始哭,还是闹着要糖吃,结果家长妥协了,只好给他糖吃;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以后小孩子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只要“哭”就可以了;

因为父母“给糖吃”的行为强化了孩子“哭”的行为。

强迫症患者也是如此:

比如最为常见的强迫担心,担心门没锁好,担心手没洗干净,总之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于是就会顺从其强迫担心产生强迫反复检查和强迫自己反复洗手等强迫行为;

而这些“强迫行为”恰恰“强化”了病人的强迫担心等“强迫思维”。

所以我一直认为,尽管对强迫症病人用药有一定疗效,但只是治标不治本;

比如心理治疗中的森田疗法,就主张强迫症患者“为所当为,不为所不当为”确实对强迫症患者有相当不错的疗效!



心理医生张彦平


您好

我先引用一段描述

强迫症呈现了一个悖论,思维和大脑是一体的,但也表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不一致。多数人,多数情况下,忘记了是大脑,产生了我们所有的思想。因此,我们很容易丢弃那些我们讨厌的念头,而强迫症夺走了这种能力。强迫症患者觉得他们完全要为这些想法负责,无论这些想法有多矛盾,我觉得这不仅是对于强迫症,也是对于人类本质的惊人理解。 —— 伦敦大学学院的发育心理学家乌塔·弗里斯(Uta Frith)

可以大体认为,强迫症的症状与环境、事件、认知等等有关系,如果单从强迫思维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去分析,不太容易能判断是否会加重病情,不过强迫思维严重影响到心理认知系统的话,会很不利于病情。

建议您如果心理状态不好,身体不适的话,还是应该去寻求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医院的心理卫生科的帮助。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生活来点心理学


你好,我是张滴滴,一名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一起用心理学美好生活。

强迫观念会转化为强迫行为,一旦允许强迫观念转化成为强迫行为,会固化强迫观念,形成一些刻板印象,改变强迫观念会变得难度更大。

举一个简单的生活的例子,强迫症的来访者产生了每个地方都脏的强迫想法,发展到不断洗手和在家庭中不断消毒的强迫症状,这就会固化他进一步觉得四处很脏,需要用频率更高的行为来满足去除脏东西的想法,也进一步加强了脏的范围和厌恶程度,这就是你问题中的模式的恶性循环。

所以你问题中的答案是肯定的的,只要不断的用行为满足你的强迫思维,就一定会让强迫思维更加牢固,而强迫行为也会更加严重。

我们现在再来讲一下破除的方式。

1、在有强迫思维出现时,尝试改变认知,有自知力的状况下,你明明知道是一种强迫的观念,不能任由它来摆布你的行为,可以使用自我辩论的方式,自己给自己举出反证。

在自己无法举出反证来打破自己的强迫观念时,可以请求专业干预。

2、当强迫行为出现时,减少强迫行为的频率,无论是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还是用放松和呼吸的方式,消除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感,减轻强迫行为的程度,增加自控力。

3、想要从真正的根源来解决强迫思维,要找到控制模式的原因,侵入性的想法,我们每个人都有,就像我们每个人站在高楼上都会担心手机或者自己掉下去一样,正常人能够明白想法和现实的差别,而强迫,就是一种想法和现实无法分离的障碍。

如果强迫观念太过严重,可能会造成与现实状况不符的妄想,及时发现,及时就医是最佳的途径。


咨询师张滴滴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人有意让自己强迫思维或者强迫行为加重,那么很可能反而越来越轻!

因为,之所以诊断为强迫症,是因为内心冲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痛苦。强迫就像两个A、B自己在打架,A想去做,B拦着,力量不相上下。为此造成的冲突,痛苦不断。如果有一个力量,支持去A做,B无力抗衡,这样冲突就没有了,痛苦也就减轻和消失,强迫也就消失了。

这是打比方。


延吉市晓荷心理咨询


强迫行为(compulsions)是指缺乏现实合理性和明显过度的重复行为,其特点是这些重复行为是为应对强迫观念(obsessions)(包括强迫思维)以缓解焦虑,或者为达到所谓完美而根据严格规则被迫执行的。

强迫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持续、重复出现的强迫症状每天耗时多少、当事人焦虑、痛苦程度以及对生活、学业或事业、人际交往等的影响程度。


禄福子


如题所问,越顺从越被动,强迫症必须让自己有意识的改过来,不然随着时间会越来越严重,趁早改掉强迫症,总有一个健康的心里!


急救勇士


会的,比如一有想洗手的念头,就去洗,这种做法就会导致频繁的想洗手,并且越洗越停不下来,洗的时间会变得越长,而且这种强迫的心理会在生活中逐渐泛化到很多方面。


心理师彭玥


是的。

任由强迫思维存在而不管,坚持控制言行,做有效的事情,则是疗愈的捷径。


张铁军158


人的行为是生理的反应,强迫症是先天体质缺陷,强化体质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