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葉靜美,隨風而逝 ——帶您走進緩和醫學

愛與被愛的過往

春去夏來,草木大多披上新綠。時序輪換,季節更替,如同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自然的規律。生老病死,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如何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是人一生中至關重要的節點。

緩和醫學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進程,各種慢性病以及惡性腫瘤患者的人數逐年增加。面對這些當前醫學無法治癒的疾病,治或不治、如何去治,成為每個患者和家庭都必須作出的抉擇,也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和經濟負擔。

近年來,一種不以治癒疾病為目的、倡導捨棄無意義過度治療、減少患者痛苦的緩和醫療方式在國內逐漸興起,使越來越多的慢病患者、腫瘤患者得以更加從容地走向生命的終點。

秋叶静美,随风而逝 ——带您走进缓和医学
秋叶静美,随风而逝 ——带您走进缓和医学

緩和醫療:是一種提供給患有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和家庭的,旨在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及面對危機能力的系統方法。

通過對痛苦和疼痛的早期識別,以嚴謹的評估和有效管理,滿足患者及家庭的所有(包括心理和精神)需求。

緩和醫療遵從以下原則:

● 提供緩解一切疼痛和痛苦的辦法;

● 將死亡視為生命的自然過程;

● 既不加速也不延緩死亡;

● 綜合照顧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

● 用系統方法幫助患者過儘量優質的生活,直至去世;

● 用系統方法幫助患者及家庭應對面臨死亡的危機;

● 以專家協作的團隊滿足患者及家屬需求,包括喪親輔導;

● 提升存活質量,積極影響疾病過程;

● 有時也適用於疾病早期,與其他療法,如化療或放射共同使用以達到延長生命的目的;

● 更好地管理併發症帶來的痛苦。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認為得了嚴重的疾病難道就要放棄治療嗎?

秋叶静美,随风而逝 ——带您走进缓和医学

在不少人的觀念裡,父母患病就要竭盡所能去治療,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孝。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仍有很多嚴重疾病和慢性病是當前醫學無法戰勝的。如果已經確診無法治癒,一些過度的治療手段反而會使患者生活質量變差,甚至縮短生存時間,患者的人格尊嚴也會受到傷害。

緩和醫療雖然不以治癒疾病為目的,但其絕非放棄治療,相反它是一門非常積極的醫學學科。

緩和醫療作為一門醫學分支學科已有50餘年的歷史。上世紀60年代,英國護士桑德斯在長期目睹瀕死患者的痛苦後,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家臨終關懷護理院,專門收治預期壽命不超過6個月的患者,為他們提供生命末期的全面照顧。曾長期在神經外科工作的馬克也和桑德斯一樣,眼睜睜看著許多患者被病痛折磨,卻沒辦法幫他們,所以他從1996年就開始致力於研究推廣緩和醫學,並認為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學科。

秋叶静美,随风而逝 ——带您走进缓和医学秋叶静美,随风而逝 ——带您走进缓和医学

緩和醫療普及任重道遠

推廣緩和醫療,讓患者平靜離世,要做到這一點,目前看來並不容易。首先是人們對醫療的認識還有偏差。作為一門臨床科學,緩和醫學在中國發展還很不充分,很多臨床醫生對此也缺乏足夠的認識。

緩和醫學旨在幫助患者和家人緩解痛苦,而癌症患者的痛苦不僅是軀體的疼痛,還有一些其他的痛苦如:

● 呼吸不暢;

● 緊迫感;

● 窒息感;

● 噁心嘔吐;

● 大便乾燥;

● 排便不暢。

有些患者甚至在臨終之前還會出現精神問題如:

● 譫妄;

● 抑鬱。

緩和醫學正是要緩和這些痛苦。

真正的緩和醫療是一種組合醫療手段,即在醫生的帶領下,為患者提供綜合服務:

● 護士護理;

● 社工幫助;

● 社區有站;

● 牧師也可能參與,不信教的患者同樣可以得到牧師給予的精神撫慰。

“緩和醫療”是為“人”解決“痛苦”。雖然現在許多患者家屬甚至醫務人員對緩和醫療不理解,但是隨著觀念的轉變,已有越來越多的國人開始接受緩和醫療的治療方法。

秋叶静美,随风而逝 ——带您走进缓和医学

作為一名醫生,治病救人是我們的天職。但在患者最無助的時候,能夠讓他們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更好,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也不失為一種成就感。

我們平時更加關注嬰兒的啼哭,但對逝者的關懷卻不夠。面對生命最後的階段,如何讓患者更有尊嚴,生活更有質量呢?

這不僅是醫療工作者的責任,也是社會責任,要讓患者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仍充滿希望和情感。

秋叶静美,随风而逝 ——带您走进缓和医学秋叶静美,随风而逝 ——带您走进缓和医学
秋叶静美,随风而逝 ——带您走进缓和医学

出生時如春天的花朵一樣絢爛,死去時像秋葉一樣“平靜”,是多麼美好地憧憬。

審校:王曉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