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如果CEO不够偏执,根本做不成百亿级公司

李开复:如果CEO不够偏执,根本做不成百亿级公司

题图:创新工场创始人兼CEO 李开复先生


一家公司能不能成为百亿级的公司,最关键的就是公司的CEO,如果他如果不够偏执、自信和强大,他根本做不成百亿级美元公司的。



我们曾在硅谷参观了各个伟大的公司,包括Google、特斯拉、Facebook等等。但最让大家惊讶的公司倒不是这几家公司,反而是看起来貌似只是做了一个网站的公司,但估值很高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Airbnb。


1.招揽人才能靠文化吗?


好的文化和使命,对员工既是激励也是引导力量。如果你上班,你公司的口号是组织全球的信息,你会更努力工作一点吗?或者是像微软,你会不会感觉你的工作是在改变世界。如果你的口号只是诚信,以客户为本,以用户为中心,当然这些话没有错,但是不够细腻、不够真诚。

一家好公司的领导,要真心地相信自己公司的使命和文化,要不然还不如不要。我们举例,如果你上班每天看到老板跟自己说,我们公司的文化就是用我们的知识创造自己价值,最大化股东价值,你会相信吗?你会激励吗?你会相信对自己的工作有指引的效果吗?还是你觉得骗谁呀。


所以一个好的文化和使命,不但可以让每个员工上班的时候可以自我激励,而且对他衡量每个工作是有非常直接、细腻、客观、可评估的一个引导力量。


比如说我们在Google工作,Google的价值观是组织全球的信息,让人人能享用。那么我要做Gmail,我应该收费还是让每个人能用呢?我想你的答案就变得很简单了;如果你是在80年代的福特公司工作,你当时的使命是让美国人人买得起一辆车,能够看美国的景色有多么美好。而当你面临一个重要抉择的时候,到底是要做一个非常高档的十万美元的车,还是做一个人人都买得起的车呢?使命就能帮你找到答案。所以使命不仅仅只是对一个人的激励。这是我们在硅谷学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一个好公司文化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就是招揽人才。在1998年我曾经提过,我们进入了信息社会,这个社会跟工业社会不一样的就是,顶尖人才和普通人才的差异化不再是20%、30%了,而是五倍、十倍甚至一百倍的差距。


那么要找到这么棒的人才,你自己肯定先要有很好的文化。因为这么顶尖、这么厉害的人才,不会被两三句话忽悠的,他要看你是不是真的相信自己说的使命,他自己是不是可以在这家公司实现自己的愿望。


那么顶尖的人才到底有多厉害呢?这次去硅谷我们见了很多顶尖人才。


第一位顶尖人才是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他做了第一个浏览器,后来他在没有云计算的时候,就率先做了云计算,此外还做了第三件牛的事情,他开创了现在硅谷最火的VC公司。很多人问我们创新工场的模式像谁?是不是YC,我觉得我们更多的像他,因为他对科技有更多的掌控和趋势的了解,还有他对投资的项目有非常深的投后服务和帮助。


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能挖到你的公司去,你是给他0.1%的股份,还是给他30%的股份,所以我们可能要好好想想人才有多么的重要。


第二个人才的案例是Avie,看过《乔布斯》的电影人可能记得,乔布斯说过一句话,这句话是当他被苹果赶出去之后,他说:“等Avie写好了操作系统,苹果就必须把我买回去了。”这句话表示什么呢?Avie这个人有多牛,乔布斯这个人很牛,但是他能写操作系统吗?他不能。


但是Avie可以。之后Avie是乔布斯旗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基本苹果的崛起,今天你们用的苹果电脑,里面的软件是Avie一个人带着团队重组、重写的,他对苹果的价值是多少呢?给他5%的股份多吗?给他20%合理吗?我想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所以如果我们能找到这样的顶尖人才,我们一定要给出巨大的奖励,用最伟大的文化,给他放权,最高的经济利益,让这种牛人能够加入。


假如你今天的公司能有这么一批人才,会不会成就伟大的事业?你还会坚持一定要拥有90%的股份吗,还是会给出1%、5%、10%的股份给这些奇才加入公司。你有80%的股份,公司只值两块钱没有太大意义。

2.你为什么无法留住一流人才


离开硅谷,我自己在微软的团队,也看到非常多顶尖的奇才,微软研究院或者Google工程师做的好,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汇集了这一批超级厉害的能人。那么怎么样做好人才的管理呢?我在这里分享五个我个人的经验。


作为创业公司的CEO,你30%的时间应该花在人才上,其他你该花的时间是树立公司的文化、让自己更强大,这三件事情应该占到你80%、90%的时间。


对这些人才基本是财散人聚,对这些人才一定要慷慨,要把公司的股份、要把很好的利益让给他们。

如果你公司只值100万美元,你占80%,重要吗?还是公司值100亿美元,你占20%,哪一个比较多,我们心里都应该很清楚。


随着公司的壮大,你一定要非常清晰地找到那10%的核心员工。

在国外有一个说法,就是如果你的公司碰到了问题,大船可能要沉了,但是你还有很少的资金,只能交给整个公司中10%或者5%的人让他们去探明方向,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要清楚这10%的人他们是谁,要对他们要有相当程度的认可,要给他们很好的待遇,要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放权给他们。


像Google、微软、苹果等伟大的公司,基本都相信这个道理,一流公司雇的是一流的人,所以当一个二流的人进入你的公司,就意味着你的公司就开始往三流走了。因为一流的人是有自信的,觉得你这方面比我强,我别的方面可能比你强。但是二流的人是没有自信的,他要找一些软弱、管得住、不敢挑战他权威的人,所以三流的人再进公司,基本就没戏了。


一个老板对于员工做了好的事情,光是发钱奖励是不够的,空空的说good job也是不够的。你作为老板一定要了解你的员工牛在什么地方,或者是他有什么东西是别人不具备的,你花点时间去理解员工,会比给员工任何的激励比重要。


另外,对员工的放权也很重要。一个伟大的CEO要对公司方向有非常清晰的掌舵和把控,但是他对于一些如何去执行技术、产品、售后、销售、市场,也能让每个能人在他的领域里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所以一个什么都要管得很细腻的老板,是没有办法留住一流人才的。


再下一步就是,这批人才如果足够强大,他会反向增强你公司的文化。大家想到文化,不要想到一个人很厉害,比如我们想到新东方文化,是俞敏洪、王强、徐小平三个人都很厉害,公司才很厉害。但如果俞敏洪找了两个很平庸的人,恐怕就难让公司的文化达到扩散了。


3.独角兽创始人都是偏执的


一家公司能不能成为百亿级的公司,最关键的就是公司的CEO,如果CEO不行自然也招不到明星团队制造伟大的产品。


Facebook投资人Yuri,他是投资过扎克伯格、刘强东、雷军等百亿美金的公司,而他总结这些人的特点,就是偏执、强大。他们绝不是四平八稳的,你找一个超级职业经理人,某某公司的总经理、VP,又会管理,又带了大团队,又懂得产品,又懂得文化管理,什么都懂,刚才讲的都能做好。但是他如果不够偏执、自信和强大,他做不成百亿级美元公司的。


扎克伯格真的是愿意挑战艰难问题,有自信挑战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扎克伯格每年给自己的任务相当困难,要吃肉就自己杀,这个我们在座有多少人能做到?可能你会觉得他偏执也有点怪,所以我觉得偏执跟怪也是相似的。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做成Facebook,可能我们其他人未必能做成。


他学中文,每年来用中文做演讲,他请领导参观他的房间,还去阅读并且展示他读过很多中国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的书,虽然Facebook入华的阻力很大,但是他很努力,他坚定的往这个方向走。


一个偏执的人是非常敢想的,而且是敢All in的。

之前有一家互联网独角兽的公司,最后一轮融了两亿美金,他告诉VC要做各种伟大的事情,他也认识了扎克伯格,但他当年做了一件非常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情,他把融的两亿美金全部投给了Facebook。你不敢想象一家创业公司怎么可以把融的钱全部投给别人呢?


但是他说服了VC,他说如果我们投了Facebook,我们整个俄罗斯的全球连接保证有所改变,后来他收获了25倍的回报,成为了全球追捧的神话。当时他是什么心态呢?是All in的心态。现在我们反问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魄力呢?

企业家们好,我司联合国内上百家天使和风投机构寻找项目股权投融资合作。

1:农业(种植、养殖、养老)重点关注。 2: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

3:连锁餐饮、商贸、化妆品业。 4:互联网、物联网、APP行业。

5:医疗设备、生物医药、健康行业。 6:文化、教育产业。

7:商业、旅游、矿产、地产 8:创新型传统行业。

9:汽车产业链。 10:高利润、高成长性及国家支持等


李开复:如果CEO不够偏执,根本做不成百亿级公司

  • 2019年营业额500万以上!
  • 合作对象是企业最大股东,非决策人勿扰!

有需要做股权融资,对接投资人请点击左下角链接填写项目信息!会有专业人员联系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