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把后宫当战场,为赢狠辣无情,不断挑战人性底线

战场很残酷,是最易改变人性的地方,比如它能让人变得冷酷,不择手段之类。从感业寺再回后宫的武则天,显然将后宫当作了她的战场,因做了两年尼姑的她,非但没学会慈悲为怀,反变得更冷酷,更狠辣无情,更不择手段。

后宫这个战场很特殊,主要就是争宠。争宠也能闹到你死我活,不择手段,只因皇帝的恩宠,受益的不止是一人,而是一家,一族。因而争宠对于皇帝的嫔妃们而言,不但是为爬上龙床得宠幸,更是一种变相的权力之争、利益之争,她们的背后往往都有家族的支持。皇帝通常也爱把对嫔妃的恩宠,当作是一种笼络权臣的手段。

武则天把后宫当战场,为赢狠辣无情,不断挑战人性底线

而出身普通士族的武则天,因身份特殊,备受非议,一般情况下显然很难争得过有权臣支持的其他嫔妃。她唯一的依仗,只有唐高宗李治对她的爱情。但这种说变就变的不靠谱的所谓爱情,显然不能给在各种非议声中的武则天多大安全感。对其他嫔妃而言,她们只是在争宠,争权,争利;而武则天却是在争命。正因她有此自知之明,所以才会毫不吝啬财物,将皇帝平日所赐全分赏给后宫的下人,搞好关系,笼络人心。

其他嫔妃之争,无非是奉承巴结、谗言毁谤之类。而她的争,却是在玩命。

比如她为了让皇帝废掉原来的王皇后,竟不惜拿自己刚出生的女儿性命做赌注。有一次,王皇后去看武则天则出生的女儿,但她一离开,武则天就偷偷用枕头将自己的女儿闷死,然后嫁祸给王皇后。她的高明之处在于,并不明说,而是让来看她的高宗李治误以为是王皇后所为。据《新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

武则天把后宫当战场,为赢狠辣无情,不断挑战人性底线

武则天所利用的正是“虎毒不食子”的人性,从而让李治深信不疑,坐实王皇后的罪名。王皇后自是百口莫辩。这罪名的确成了她最后被废的主要根由。

武则天对自己女儿的狠,挑战的自是人性的底线;对于威胁到她地位的人,她的狠辣手段,更是冷酷无情,甚至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

譬如,她的主要对手王皇后和萧妃,争宠失败后,“皆为庶人,囚之别院”,有一次高宗因想念她们,就“闲行至其所”,见到她们的惨状后很是不忍和伤感,就想赦免她们,并想按她们的请求将别院改为“回心院”。这显然隐示高宗对她们的情感有“回心转意”之意。对一向将高宗的爱情视作唯一依仗的武则天而言,这无疑已经触碰了她的底线,狠劲一起,竟“令人杖庶人及萧氏各一百,截去手足,投于酒瓮中”,说:“令此二妪骨醉!”被“截去手足”的王皇后和萧妃,就这样被浸泡在酒缸中,数日后才死。

武则天把后宫当战场,为赢狠辣无情,不断挑战人性底线

俗语云:“非常人做非常事。”武则天自然属于“非常人”之列。她十四岁入宫,二十六岁进感业寺,二十八岁再入宫,三十一岁当上皇后。她先是做唐太宗的才人,后入寺做尼姑,最后又出寺做太宗之子高宗的妃子;古代女子讲究“一女不侍二夫”,她不但“侍二夫”,这“二夫”还是父子,是“二皇”。

单看武则天的经历,就可知她的不凡绝非偶然。想来她的蜕变,应是始于在感业寺做尼姑的那两年。她无论是入宫,还是入寺,都是被那只权力的怪手所左右,从来身不由己。在入寺为尼的两年里,也许她已经顿悟:想要掌控自己的命运,唯有登上权力巅峰,否则,就只能与“古寺青灯”相伴,了此余生。

她那时显然已下定决心,并立下了宏大志向,因只有心怀大志之人,才会不拘“小节”,不择手段,一切只为达成目标。她选择走的是一条非凡之路,自然也要付出非凡的代价。不过她最后也达成所愿,成了千古女帝。至于值不值,恐怕也只有她甘苦自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