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抗大旱准备!

今春云南干旱偏长

已有9县城供水不平衡!

夏季暴雨可能性大!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日前

云南省防汛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会议提出

今年春季要做好防风险抗大旱的准备


会议指出

云南省去年入冬以来,总体呈弱暖冬气候,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但是近段时间以来气温较常年偏高,蒸发量加大。预计春季气温较正常值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少,气象干旱较常年偏长。


近段时间森林防火等级将在高位运行,目前全省9个县城出现供需水不平衡情况,春季农业生产保障难度加大。全省已投入抗旱资金5000万元,用于保障12个出现旱情州市的农田灌溉,累计送水2万余立方米,缓解了22万人的用水需求。

预计夏季降水量将呈东部多西部少的情况,区域性和单点强降水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各中小河流发生超汛限水位的可能性加大。


会议要求

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全力做好防汛抗旱保障工作,做好人工增雨,减少干旱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气象部门要对气象预报、防灾减灾工作抓紧抓实抓细。围绕复工复产、森林防火等工作,做好人工增雨作业,减少干旱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水利部门近期要持续抓好抗旱减灾工作,帮助旱情严重地区做好各类应急工程,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各州市汛前要及时修好水毁水利工程,全力做好超标洪水防御工作。


各州市要做好对在建水库的分级管理工作,省水利厅将采取暗访的形式督导检查全省400座水库,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应急管理部门要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加强对山火、滑坡、泥石流的应急工作,储备救灾物资。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发挥预警监测平台作用,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防治工作,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目前

全省12个州市71个县共组织实施

436件抗旱应急工程

计划解决应急供水人口是316万

保障灌溉面积126万亩

已投入资金4.1亿元

183件建成投入使用

针对存在供水不足的20个县70个乡镇

采取拉水、送水等措施

受益群众达到22万6387人次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干旱给云南带来的影响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普洱茶芽迟迟不发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多地突发山火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影响春耕春播进度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生活用水和牲畜饮水出现困难

……


据了解

当前我省旱情持续发展

截止3月11日,全省因旱造成76.85万人

1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08万亩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不得不说

近年来云南干旱已成常态化

已有3年一大旱,一年一小旱之说


1950~2012年的63年间,云南省共出现59个旱年,其中大旱24年,小旱35年。出现了2003~2006年、2009~2012年的四连旱,其中2009、2010、2012年连续三年都是特大旱情。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此外,云南的干旱具有区域性,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玉龙雪山起,沿着苍山到哀牢山一带的东部或东北部的丽江、大理、楚雄、昭通、曲请、昆明和红河、文山等市是常出现干旱的地区。其中尤以金沙江、斓沧江、怒江、元江及南盘江等干热河谷地区和常年少雨的地区旱象最为严重。


这的确跟

全国排行前列的

水资源大省

明显不符

额……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到底这是什么原因

导致的呢?


自然原因

主要是因为云南地貌决定的。云南属山地高原地形,其中,1000-3500米中海拔区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7.21%,云南省绝大部分区域均位于中海拔区域。


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立体气候特点显著,类型众多、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气温随地势高低垂直变化异常明显。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冬春季,云南主要受来自大陆高压前部的偏东气流,或经过青藏高原南侧的西风气流的影响,导致云南干季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云南每年冬春季正处于干季,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极易发生气象干旱。


滇西北属寒带型气候,长冬无夏,春秋较短;滇东、滇中属温带型气候,四季如春,遇雨成冬;滇南、滇西南属低热河谷区,有一部分在北回归线以南,进入热带范围,长夏无冬,一雨成秋。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人为原因

这与热带雨林面积的明显减少也有直接关系,这几年大面积种植橡胶林,还有近年的乱砍滥伐,导致热带季风难于形成降雨条件。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而且,在农业生产中,许多农民为了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和除草剂等农药,采取了近乎掠夺性的方式使用土地,导致土壤板结,沙化严重,保水能力降低,相同体积的水量灌溉下,农田含水期明显缩短。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放火烧荒、扩大耕种,地表植物减少,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森林砍伐失去的植物总量超过人工演替林带来的植物总量,植被破坏所造成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是导致干旱最重要的原因。


此外,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严重老化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既然这样

自然因素我们无法避免

但人为因素导致的

我们该如何避免?


要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干旱,自然要从减少或停止上述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乃至气候所造成的影响。


增强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农村要改变掠夺式的农田栽种方法,注意土壤和水田含水能力的保护。尽量使用农家肥种田,以保持农田的保水和肥力,减少农田灌溉用水量;延长农田存水期,以增加农田对当地空气蒸发更多的水汽。杜绝烧荒行为,保障地表植被的涵水能力。通过保护好农村地表植被,既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也降低广大农村的地表温度。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城市要严格按一定比例栽种树木,保留一定的草地。城市一些非机动车道路的混凝土地面应尽可能采用能渗透水的材料铺设,一些墙面也应考虑覆盖植被等措施,以增强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降低混凝土地面和墙面对大气的热辐射现象,使城镇的热岛效应得到有效遏止。同时,通过植物蒸发更多的水汽,改善城镇湿度,降低城镇热岛效应。


兴建和维护田水利设施


12个州市出现旱情!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兴建新的水利设施,整体扩大水利设施抵御洪涝、抗击旱灾的有效区域;对原有水利设施不仅要保持水利设施的蓄水水域的大小,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增大这些水域的蓄水容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水利设施抗旱防洪的功能。


与此同时,保障和提高各地水汽蒸发的总量,以更多的水汽蒸发,促成区域雨云的形成并产生降雨,从而降低当地地表温度,有利于海洋季风带来的雨云在内地降下雨水。


干旱已成云南“不能承受之重”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