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要准备什么? 第二篇:学习能力的培养

知识不等于能力

在上一篇文章中, 我已经亮明了自己的观点。提到学习能力,此处有必要再重申一下:

我们要帮孩子准备的是能力,

知识不等于能力

很多家长的认知误区是,上学是学习知识的,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则,就忙着上各种学前班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提前学完。其实这样“拔苗助长”的做法往往是弊大于利。

幼升小要准备什么? 第二篇: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我看来,孩子之所以要上学是因为需要系统的培养各种能力,尤其是那些需要在专业的老师和集体环境中学习的能力,这是家庭教育中无法充分给予的。

等孩子们长大成人后,步入社会,真正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并且让他们受益的不是那些知识点,而是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积累并内化成的自身的能力。比如,我们教会孩子识字,最终不是认识了几千或者上万个字,孩子就成功就幸福,而真正能够帮助孩子成功且幸福的是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所以,这篇文章中我们着重谈的是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几项重要的学习能力,让孩子能够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1

上学之后,课堂上认真听讲非常重要

“学霸”出身的我深知其中道理。当年我从来都不是学习最刻苦,熬夜熬得最晚的那个,但是我绝对是上课听讲最认真的那个,我的课堂笔记也永远是班里最抢手的,所以我的成绩也总是很靠前。

那么如何帮助小小的娃培养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呢?

从游戏中学习倾听开始。

从女儿幼儿园中班开始,我就经常和女儿玩一个游戏,叫做“复读机”。游戏的规则就是一个人说一句或者一段话,另一个人就尽量原封不动的重复出来。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说。输了就换另外一个人说,剩下的那个人重复。通过这种游戏的方法,小姑娘不仅学会了专注倾听,并且也锻炼了记忆力。

后来,我们还把这个游戏变成了“读唇语“。就是不再出声重复出来,而是盯着我的嘴唇在心里默默的跟我一起重复我说的话。然后,再把这句话或者这段话重复出来。由跟着大声说出来,到在心里默默的跟着念,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一直跟着那个讲话的人的习惯。未来那个讲话的人就是课堂上的老师。

幼升小要准备什么? 第二篇:学习能力的培养

还有一个游戏,叫做”抓关键词“。因为后来我们玩得话越来越长,即使当时跟着说,也未必那么好重复了。我和女儿就一起发明了记关键词的方法。就是一段话,记住几个关键词,然后把关键词用自己的话串起来,大意也不会变。如”妈妈今天计划上班路上开一个电话会议,上午写一份重要的报告,中午约好朋友吃午饭,下午请假去给你开家长会,晚上我们一起包饺子。“我们就抓住”电话会议“”报告“”吃午饭”“家长会”“包饺子”这几个关键词,这段话的大意基本也就没问题了。

写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

如果孩子不愿意和我做这个游戏呢?

我的温馨小建议是:

01

一定要本着游戏的心态做这些练习,别让孩子觉得是一项任务。其实孩子到了某一个阶段都会觉得模仿别人说话很好玩,也经常会做这样的尝试。我们只要抓住这个机会借题发挥就好啦。而且,我们可以也可以先尝试着去模仿孩子说话,等他有了兴趣,再让孩子模仿你。或者,爸爸妈妈也可以先当着孩子的面玩起来,孩子觉得有趣就会主动要求加入的。有时候,当我们先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就更能尽快的融入孩子的世界,被孩子接纳。

02

幼升小要准备什么? 第二篇: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定要找孩子心情好的时候。正面管教里有一条原则,叫“感觉好才能做得好”。无论和孩子做什么,先安抚接纳情绪是第一步。

03

你和孩子也可以一起开发你们的专属游戏。只要适合你们的就是最好的。也欢迎爸爸妈妈们把你们的自创小游戏发给我哦。

2

养成一个好的读书的习惯比

读了多少本书更重要

阅读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每个人会受益一生的一个好习惯。

如果有条件,建议家长们从孩子一岁左右,甚至更早就可以开始亲子阅读。每天固定的时间一起读一本书也是一段非常美好的亲子时光。

等孩子到了幼儿园大班,也可以和孩子阅读时做一些指读练习,对孩子快速认字也有帮助。但不建议孩子太小的时候就做指读练习,尤其是看绘本的时候。

因为做指读练习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完全吸引到文字上面了。而读一本书尤其是绘本类的,孩子的这次阅读经历是多元化的,由文字,声音,画面等很多元素组成。我个人建议还是尽量保护孩子完整的阅读体验。

我自己对此深有体会。女儿3岁的时候,我每天临睡前给她读绘本。我因为要读文字,所以我的绝大多数注意力都在文字上,而听故事的女儿经常能在画面上发现很多令人惊喜的小细节,比如《爷爷有办法》那本绘本下面的老鼠一家的故事。我想这对孩子的想像力应该有很大帮助吧。

幼升小要准备什么? 第二篇: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谓读书习惯的养成,在学龄前,就是保证每天生活中都有一起读书的固定时间,并且让孩子能够从小享受到读书带给她的快乐。

这份快乐会让孩子们和书一生结缘,这份书缘会让他们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3

相比会写多少字,培养写字能力更重要

请注意,在此我说的是写字的能力,而不是会写多少个字。因为学前的儿童手部肌肉还在发育中,过早的过度使用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但是平时让孩子写写自己的名字,或者用铅笔在纸上练习画画圆圈,锻炼一下手部肌肉的精细运作,对于将来快速适应写字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里我特别想提醒的就是,学前帮助孩子养成一个正确的握笔姿势其实比学会写多少个字更重要。就像古人习武,先练内功,外面的招式都会更容易学。因为上了小学,班里孩子很多,再好的老师都不一定顾得过来纠正每一个孩子的握笔姿势。而握笔姿势直接影响了写字的速度和美观。

另外,如果有条件,孩子也有兴趣,学前的孩子学写一些简单的毛笔字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毛笔字更重的是架构,而且又相对有趣,对视力影响小。是一个帮助孩子培养对写字的兴趣和架构概念的好方法。

幼升小要准备什么? 第二篇:学习能力的培养

4

关注基础能力培养

对于学前要不要学汉语拼音这件事,我的个人建议是如果有条件还是让孩子接触一下。

不一定要学会,学精,但至少对汉语拼音应该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等上学后真正学的时候上手也会比较快。

而且,我个人的看法是汉语拼音其实比识字在学前更重要。因为汉语拼音更偏工具类,汉语拼音掌握的好,无论将来上学后查字典,还是借助汉语拼音通过读书快速识字都是必不可少的。

我女儿其实学前识字量非常有限,因为我总是担心过早识字限制孩子的想象力。(以后我就识字这个问题再和大家详聊)。但是因为上学前学过汉语拼音,上学后严格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每天自主阅读15分钟。因为识字量少,最早只能读带汉语拼音的书。但是半年下来,现在识字方面过渡的也没啥大问题。我一直不觉得识字是一项孤立的任务,其实识字和说话一样,不是教出来,都是在实践应用中学来的。对于识字而言,阅读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需要特别重视。

还是那个观点,幼升小的衔接期,基础能力培养更重要一些。

就像种庄稼一样,土壤好了,庄稼才能长得好。

5

幼升小要准备什么? 第二篇:学习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增加对数学的认知

关于数学,我更提倡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认知。比如今天吃饺子,数数盘子里有几个饺子,爸爸吃了2个,还剩下几个。吃水果,你有2个桔子,妈妈再给你4个是几个。从孩子5-6岁开始,每天问几个这种问题,不用刻意训练,上学前掌握20以内加减法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对数字有了具象的概念,而不仅仅是白底黑字的抽象数字。生活中对数字概念的感知和应用,在学前数学启蒙上还是比会算加减法更重要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