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大学篇

第二篇 大学篇

公平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并时刻指导着我们自己的生活,包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

. ——题记

有个词叫“名校学渣”,意思是说名牌大学里的学霸太多,一不留神就会被碾压成学渣,虽然听上去有些夸张,但事实却就是这样。

在竞争激烈的985、211高校里,高智商的学霸就像菜市场里的大萝卜,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他们思维敏捷、才智过人、在学习上总是事半功倍,不过真正让人“绝望”的,却是他们依然秉持着谦虚谨慎、积极进取的心态,甚至比你还要勤奋......

因此,我虽然在大学四年里拼尽了全力,却始终都是班里的吊车尾。

......

由于电力行业的专业性,电气专业的学生在大四快毕业的时候,通过校招就可以直接进入诸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五大发电集团等待遇很好的央企工作,所以每年的本科就业率都位居全校前列,在刚上大一的时候,有位老师就半开玩笑半认真的恭喜我们都有一个不错的将来......

不过,在迎接那个不错的“将来”之前,可就得先吃上一点苦头了。

“电气工程”作为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和关键学科之一,除了跟“电力”直接相关,其实还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物理科学等学科相互交叉、联系紧密,因此需要学习者掌握的理论知识不仅庞杂,而且往往非常抽象、晦涩,不容易理解。

一些代表性的专业课有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高电压技术、电路理论、模拟/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继电保护原理、单片机原理、微机原理等课程。虽然本科阶段学的大都是一些偏基础的东西,但由于这些课程不仅理论体系比较深奥,而且知识架构又彼此独立、自成一体,因此,对学习者的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记忆力、想象力,甚至是创造力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学习负担非常重。

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很多学霸尚且觉着吃力,对我这个学渣来说,更是“如牛负重,行深泥中”,最后毕业的时候,我的平均学分绩点就只有2.33——按照学校规定,若低于2.1就拿不到学位证书。

虽然我从没有奢求过,在自己的生活中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但进入大三下学期后,我却真切的看到,自己这条咸鱼竟然真的有了可以翻身的那天......

......

在06年以前,北京经常出现沙尘天气,印象最深的便是发生在05年深夜的那场沙尘暴,一觉醒来,北京就从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变成了“沙漠之城”。

那天早上,我刚从睡梦中醒来,便感觉喉咙里就像是被灌进了一把沙土,连续咳了好几分钟,喉咙才恢复了一点湿润的感觉,不过更让人奇怪的是,明明手机显示已经是早上7点多了,然而宿舍里的光线却非常暗淡,就像凌晨三四点钟似得,连对面床铺上的室友都看不清楚。

打开灯之后,才发现被子、枕头、桌子等物品上全都被盖上了一层沙土,随手在桌上轻轻一抹,便像是划过一张粗粝的磨砂纸,舍友们也全都灰头土脸的,活像是一群刚出土的兵马俑。

等到了室外,景象更加匪夷所思,一切都笼罩在了一片红褐色的尘埃之中,混沌的天空微微泛着红色,地面则像是刚刚下过了一场红褐色的雪,连路边车辆都辨认不出本来的颜色。

不过,仅仅只过了一年,这种糟糕的情况便有了近乎180度的转变。

随着北京周边以及内蒙等地的国家造林工程的陆续建成,并日渐发挥功效,北京的大风和扬尘天气越来越少;另外,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市政府在短时间内关闭、迁出了大量污染型企业,因此北京的空气质量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里,就有了巨大改善。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善竟让我的鼻炎也跟着大为好转,记忆力、专注力等学习能力很快就有了明显的提升。

当我发现了这一积极的转变后,就每天早起去校医院附近的小花园背《新概念英语》,来提高自己巨烂无比的英语水平,最后用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便把第三册的前四十篇,还有第四册的前十篇文章一字不落的全背了下来,这样的壮举我以前连想都没敢想过......

不仅如此,我在大三的时候更是克服了不自信的心理问题,因此,我完全相信自己肯定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的平庸和碌碌无为了,就对自己有了一个更高的期望。

......

高考在我的人生中早已成为了历史,不过我一直都没忘自己是如何考上的大学,虽然称不上什么心理负担,但就像有人说过的那样,公平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并时刻指导着自己的生活,包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所以我就给自己设了一个限制——不用本科学历去找工作。

能在中国农大这样的985高校完成高等教育,我就已经很知足了,若是再让我凭着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在步入社会后占据一个极好的竞争优势,继续享受985高校毕业生这个标签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对其他人就实在太不公平了。

另外,我在大学期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切体会到了一个道理——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只有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一个人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价值,换句话说,就是“男怕入错行”。

本科阶段糟糕的学习成绩,以及对自己的智商、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清醒认识,让我打心底里认为自己走技术成材路线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所以就决心通过考研来改变人生定位,把所学专业从工科转为商科,去找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

虽然本科阶段的成绩非常糟糕,不过研究生考试与大学的专业课考试是不一样的,反而和高考差不多,就只有数学、英语,专业课和政治四门考试,因此我打算故技重施,用两三年时间争取考上人民大学企业管理专业,若最后还是考不上,那我就去其他不那么知名的学校读研。

我也想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自食其力,一边工作,一边进行备考,但我清楚自己与别人在学习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只有投入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考上人大,因此我打算在父母的资助下,当一名“啃老族”。

“啃老”当然是很丢人的事情,不过家里的经济状况还说得过去,而且父母的身体也都比较硬朗,我认为只要平时省着花,并不会给父母增加太多负担,对于父母这种额外的付出,以后再想办法加倍回报就是了。

至于结果会怎样,我并没有想太多,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自己的未来......可能,还是受自己“鸵鸟”思维的影响吧!认为只要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对于结果就都可以接受,而且我也一直都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相信只要过程做好了,结果不可能会差到哪儿去。

然而,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里说的那样,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会是哪种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