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電商真的好過實體店嗎?

拼搏中的顏妹子


答:首先怎麼還有人問這個問題,回答居然那麼肯定,認為電商比實體好?你做過實體嗎?看看巨頭是電商還是實體,你就明白了,不要簡單認為電商和實體都是銷售的區別沒那麼簡單,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畢業之後接觸了電商,感覺電商比實體簡單,其實兩者不存在相比的。

舉個列子:房地產是實體吧?奔馳寶馬是實體吧?富士康是實體吧?地產巨頭是實體吧?阿里是實體吧?騰訊,百度是實體吧?中石化,中石油是實體吧?星級酒店,旅遊也是實體吧?

你找一個純粹的電商巨頭給我看看?能找到嗎?

電商賺什麼?

差價

實體轉什麼?

附加值

不要簡單的把街邊店當做實體,也別看到很多店倒閉就以為不好做,沒有電商的時候街邊店也是頻繁的更換招牌的。

實體是綜合實力的一個代表:

實體:

1.在這裡你的社交環境很複雜,可以更好的鍛造自己。

2.實體有自主能力,能研發出高附加值的產品。

3.實體是電商的基石,其實更好的利潤一定是被優質的廠家賺去了。

4.實體更有利於團隊的形成和團隊的鍛造,後發力更大,也有了更多的和大型企業合作的能力。

5.實體做的優質的話,會很穩定而且能做大。

這些都是電商不具備的,電商適合賺點小錢,幾萬到幾百萬。適合有能力沒有社會閱歷的人,也適合喜歡自由的人。

以後不要把實體簡單想成街邊店面了,那只是小小的一部分。

再加上實體企業,想開闢一個電商渠道很容易,一個團隊就搞定,而電商想去做實體呢?

人工,技術,場地,管理經驗,人脈?那一樣能夠得著?

結論:想安逸的賺點小錢可以做電商,算你做的大的一年賣他幾個億的銷售額,也是到頂了。小賣家想做大,很難,因為做電商的都知道獲客成本太高,好的產品定價權又不在自己手上。電商只能賺取小差價,賺不到產品附加值的利潤。

比如:手機生產商他們賺取附加值的利潤非常高,而電商呢一臺也就賺個一二百塊錢,這還不算同款競爭激烈的情況下。

實體做的太小的確難度比較大,沒有電商見效快,但是隻要能做好自己的技術,研發,團隊未來有無限可能。

以後不要再去比較了,實體是國家根本也是民族的根本,電商也只是國家經濟裡面的一個小小的河流,如何比較?


熙熙火


你好,我來回答下。

我是一個專職的小賣家,從事電商也有10多年,從我個人經驗角度看,我認為電商比實體好!

首先從經營成本來說,電商的成本低,我的辦公室就在我家,房租這塊基本沒有費用!實體就不同,每天一睜眼就欠就欠房東不少的房租,如果這一天沒有生意就幹賠。其他的費用實體店的雜七雜八也很多。網店的經營成本一般就是貨物的成本,還有更多的就是推廣的成本,這個成本也是不少的,但推廣的成本是可控的。

再一點就是時間上來說實體的經營時間是有限的,比如說早9點啊,到晚6點。而電商就不同了,24小時營業,有時候你一覺醒來訂單已經很多了。另外比如節假日,我出去旅遊的時候,店鋪還一直掙著錢,也不需要人看他。體現最明顯的就是如像現在疫情嚴重,很多實體店都關門了,但是網店並沒有停,每天都有生意的。

後來回答完畢就回答到這裡,以上針對我個人的一些經驗,主要針對一些小賣家來說,如果說你要做的很大的電商,那他的成本也是很高的。



大眼拍客


很高興為你解答,我是枚電商創業者,連續五年電商創業,前幾年阿里的平臺好做些,前面開始多多的店鋪好做些,但是現在基本都是二類電商好做點,今年疫情期間加快了線上線上融合速度,未來要創業的話線下線上結合的發展速度一定會很快


80末創業小夥說


說起做電商的這也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也想過的開實體店,但是做實體店更是尷尬。

曾經輝煌一時,門庭若市的實體店越來越難做了,這是有目共睹的一件事,走在路上到處都是的清倉甩賣、合同到期等等的標語。

實體店的淪陷不難看出,這其中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因為電商行業的發展過於迅猛,很多的人都把店鋪搬上了網上。

一位網友表示,原來的10萬一年的房租降到6萬也沒人租,難道是因為的房租的原因?顯然不是,更多的是因為電商行業的帶給實體店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導致了實體店跌入了谷底。

但是原以為電商行業也很好做,但是實際上在進入了電商行業之後,發現電商行業也不好做,除了沒有了真實的店鋪,其他的操作都要比開實體店麻煩。

找貨源、拍照、選圖、P圖、定圖,定好圖片之後,還要優化的標題,關鍵詞,花時間燒錢不說,還不一定做得好,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這幾年見過很多經營不下去的商家比比皆是,在易佰店上能夠隨處見到把自己店鋪出售的商家,雖然在天貓商城轉讓詳情裡寫的是:老闆娘跟別人跑了,老闆無心經營,想出家當和尚。

但是真正的原因誰想不到?這些年電商行業雖然在618,或者是雙11都有破紀錄的數據的出現,但是作為商家能夠明顯的感覺到,這些年電商行業確實不如前些年那麼好做,否則誰會把一個有盈利的店鋪拿出來賣?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開網店不賺錢,做實體店也虧本,究竟是誰得利了?

今年618的落幕之下,多家的電商平臺的都曬出了可觀的成績,京東從6月1日零點開始,到6月18日的落幕,所累積的下單金額高達2015億元。

天貓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去年全天的業績,有超過110家品牌成交過億;拼多多也在6月19日前,訂單數超過了11億筆,GMV同比增長超過300%;蘇寧618活動從6月1日,到6月18日,全渠道訂單量同比增長133%。

這些數據並不是憑空捏造的,都是有據有理的,一點一點累積,實體店不好做還能夠理解,但是為什麼一些從事電商的商家卻總說自己掙不到錢?那麼這些成交的數據都是屬於的?


時代壁紙


對不同的人群,電商和實體店的切入不一樣。假如你釆訪一百個人,說,20萬開個實體店,跟零投入做電商,那個好?我相信多數人認同電商。笫一,任何生意都有風險,實體店虧的是真金白銀,電商虧的,最多是時間。第二,人人有手機,電商的客流量每天都有幾千幾萬,這是實體店無法做到的。笫三,因為零投入,很容易感召優質平臺的分銷代理商,組建系統團隊,通過付出努力,獲得更多收益。大家說,對不?


保姿哥哥


這個不好說,看的是個人的能力。而且電商也分很多種,比如,電商有,面向國外的,也有跨境電商,目前來看,國內電商已經是飽和狀態,而且在國內做電商門檻高,投資大,不太建議。跨境電商就不一樣,整體而言,跨境電商面向全球70億人口,相對來說跨境電商的需求人更多,市場非常大,門檻低,投資小,操作也方便,更重要的是,跨境電商是零庫存模式,省錢省力


城南往北i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我們都知道,這世上任何事情都是雙面性的。不能否定誰好?誰不好?個人認為最關鍵的是適合自己。我們不要議論實體成本或電商的成本付出多與少,根本上,只要付出,電商成本費用也是相當多的,這點相信做過電商中上級別老闆都非常清楚。在電商的理念裡,全民皆商,這點導致生意難做,競爭大。同時也打擊到實體,個人認為這是根本問題。因為電商門檻實在太低了,一件代發,只要複製、粘貼、轉發。說明了,電商的矩陣是金字塔結構,最賺錢是塔上的人…再者,實體受到電商影響,導致整體簫條,但實體能夠支撐下來,靠的都是電商給不到舒適消費體驗,現在基本到實體消費,要的觸感、舒適度等。這也是實體維持一根稻草。最後對於上述的問題,,沒有好壞的。看自己本身擅長電商?實體?運營[呲牙]


吉它無聲勝有聲


這個問題很複雜!因為我本人做實體已經快有30個年頭了,積累了些人脈,經驗!依我個人來說,電商不能完全取代實體,再牛的電商也需要實體,實業的支撐啊!沒文化的人靠誠實,勤奮,踏踏實實做好服務,也是有市場的,而電商歸根結底他的商品也需要實體實業製造出來的,他們藉著網絡科技的優勢,從而創造財富,兩者可以相互拼殺,相互抱團並存!


夏氏機電HHR合夥人


電商與實體的區別:

1. 首先這是大趨勢,各行各業都從線下交易轉移到線上,這已是不可逆轉的社會趨勢。

2. 實體投資成本高,風險大,光門面房租就是很大一塊支出,而線上,一臺電腦即可,一個店鋪的租金一個月200多,優勢不言而喻。

3. 市場不一樣,線下客戶受眾群體是有限的,你的店在哪裡,受眾不會超過方圓50公里。而線上的店鋪,只要你來一個店,你的市場受眾由市及省,由國內到國外,你的市場是全球市場。這麼大的市場你都賺不了錢,就只能怪你自己了。

4. 線上的店鋪對你售賣的產品限制小,招聘人員可多可少,甚至你一個人也沒有問題。

一個人,足不出戶,投資1萬元以後,便可開啟一份事業。還需要比下去嗎


電商e晉商


現在只有做互聯網+的模式,每個實體通過網絡電商引流,這樣才能實現財富增長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60e02236f6047c196aa57da2b39037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