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思考:请问人为什么要有敬畏之心?

生命灯塔


这次疫情,让人们真正认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并非强大无比,并非万物的征服者;人不过是世上一尘埃,也有弱不禁风、不堪一击的一面。因此,不要目空一切、为所欲为,不知天高地厚,而要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敬就是尊重、崇尚对方;畏就是惧怕、谨慎行事。敬畏是一个人做事的态度,也是一个人为人的品行。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常怀敬畏之心为君子,不知敬畏之人为小人。心存敬畏,动有所规,行有所止,这是成事的法宝,是人生的护符。因此,我们要以敬畏之心,来对待大自然,对待人类社会,对待我们自己。

心存敬畏,一定要敬畏大自然。大自然如同我们母亲,她孕育了我们生命,滋养着我们生活,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恩赐。然而,我们敬畏大自然之心却淡漠了,甚至没有了。为了过分的欲望,过度开发、破坏山林、污染江河、滥食野味……终于天怒了,大自然开始频频报复了,这次疫情就是最好的说明。我们要痛定思痛,幡然醒悟,致力于强化人类对天地万物的敬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让“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开花结果。

心存敬畏,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生命,就是敬畏一切生物。异类动物、植物、细菌等等,与人类共存同生,对它们我们有很多未知。如果我们肆意杀戮践踏异类生物,那么很有可能触碰到对人类有致命危险的不明物,就像引爆了一颗炸弹,会给人类造成重大伤害,这次疫情,很有这种可能。我们要心存敬畏,与其它生物和谐共生,利用它们的优势为人类服务,共建大自然美丽家园。敬畏生命,更要敬畏我们自己的生命。人的生命高于一切。我们既要爱惜自己的生命,又要尊重和爱护别人的生命。在社会大家庭里,我们要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互相包容,使人类的生命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心存敬畏,一定要敬畏道德法规。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法规是国家的法律和规章。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严格遵守法律和规章制度,遵守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为所欲为,无法无天,必遭法律惩罚;品行不端,损人利己,必被人们唾弃。道德法规,有“底线”、有“红线”,要怀敬畏心,上不碰“红线,”下不踩“底线”,,做一个尊纪守法的好公民。

心存敬畏,需要敬畏的地方有许多。比如敬畏父母,敬畏老师,敬畏同事,等等。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敬畏道德法规,这是根本,是总纲,是关键,我们必须做好。

常怀敬畏之心,是因为你心地善良;常怀敬畏之心,是因为你并不强大;常怀敬畏之心,是因为你需要帮助;常怀敬畏之心,是因为你要精彩人生。

常怀敬畏之心,做个高尚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