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司招人的時候要問哪些能力之外的問題?

創業商學院李小冬


這個創業公司本身的行業,階段,崗位關聯度很大,總的來說,創業公司的員工需要具備以下幾個特質,才能更好的為公司服務,避免用人風險:

  1. 自我管理能力強:創業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必然是比較不全的,也沒那麼多時間精力花在日常管理上,這就要求員工具備較好的自我管理能力。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問候選人在之前工作,或者生活中有哪些能體現自我管理能力的事件?
  2. 目標導向強,個人職業規劃清晰:主要是因為創業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不確定因素,如果員工只是安於現狀,追求的只是一份工作,很難在這個過程中堅持下來,管理成本也會比較高。針對這個問題可以問下自己的職業規劃,或者個人目標
  3. 團隊協作能力:創業公司人員分工一般沒有那麼清晰,也不可能像大公司一樣,每個人的工作都被細分的很清楚,所以要求員工要有團隊協作能力,能主動承攬一些工作,而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一般生活中樂於助人,不斤斤計較的人在這方面會表現的更好,可以設計一些問題進行考察。
  4. 心態積極樂觀:創業公司團隊規模不大,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挑戰,需要的是一種積極向上的風氣,如果有員工因為一些問題或者短期得失,就抱怨或者傳播負能量,對整個團隊帶來的影響是惡劣的。所以需要考察下候選人為人處世的風格,和麵對問題的心態,可以設計諸如“你過去的幾年中,遇到挑戰最大的一件事是什麼?你是如何應對的?”“如果你的同事遇到了困難,心強很差向你傾訴,你會怎麼開導他?”等問題。

職場天地


【職友圈老金】觀點:這個問題需要先解決設計招聘流程,然後設計相關的面試提問,從提問中引導應聘者真實的想法。下面我就招聘流程設計、重點問題設計兩個方面去提供下個人建議。

為什麼要提前做好招聘流程的設計?

很多人認為我是創業公司,講究扁平化管理,沒有那麼多的條條框框,招個人還要提前做什麼流程設計,麻煩不麻煩啊。

其實一點不麻煩,原因如下:

1.創業型公司人員流動頻繁是常態,不可能招到人了就安枕無憂了。

2.沒有標準統一的招聘流程,公司創始人會花費大量時間在招聘上。

鑑於以上2點,創業型反而更需要提前設計好標準的招聘流程,目的:省時、省力。

怎樣設計標準化的招聘流程呢?

很多創業老闆在招聘時,習慣用大公司的招聘思維去看待招聘問題,其實這種思維在創業時是需要避免的。

舉個例子:

王總是一家20人的初創型企業老闆,公司希望成立自媒體部門,通常大公司會根據公司自媒體的運營規劃,分析出需要哪些崗位。而王總認為,自媒體不就是一個崗位嘛,招個會寫文章,會做活動策劃、最好還會美工設計,如果對流量運營也懂就更完美了。


於是王總就把一個部門所有崗位的需求,列在了一個崗位上,結果來面試的人,很難符合王總的要求。


上面這個案例是不少創業公司老闆的思維方式,有的老闆認為,大不了我開高價,比如月薪1萬。但實際上即使真的有人就職了這個崗位,也很少能真的在實際運營中達到老闆的預期。

原因很簡單:相同的時間,一個人和一個團隊所付出的工作量和產生的價值,是完全不能比對的。

因此創業型公司,設計標準化招聘流程需要符合以下2點:

1.根據當下企業運營需求設計崗位要求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點說就是,崗位要求按照短期目標去設計。

舉個例子:

上面的案例中王總,雖然想成立自媒體部門,但當下他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會公眾號運營的編輯。那麼對於王總公司的自媒體崗位,只需要按照常規的自媒體編輯要求就好。

2.招聘崗位的薪資待遇要符合市場實際情況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點說就是,符合自己所在行業,企業目前市場份額的實際情況。

舉個例子:

張總是一家通訊設備公司老總,近來感覺國內市場是在太難,就想高薪挖一個行業大牛過來,並且這個人要熟悉海外通訊設備市場。

想來想去,決定從華為挖人,並且薪資預計可以給到100萬年薪。

很多人看到百萬年薪,會心動不已,但是實際上,真正華為負責海外市場的牛人,先不談薪資,就看華為在海外市場投入的時間成本、人力物力成本都遠超出王總的想象。


按照以上2點要求,我們在設計標準化招聘流程就有了以下的框架思路:

1.分析當下業務目標

這個部分比較簡單,根據自己公司運營規劃來制定。

比如:一年內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半年內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根據目標倒退所需崗位的級別。

比如:自媒體編輯專員、資深自媒體專員等。

2.明確崗位在公司中的定位

這一點很重要,很多時候創業公司老闆在面試時和應聘者聊的很好,但等到應聘者入職後,發現自己所做的工作很凌亂,就好像救火員一樣。雖然這種做法對於公司來說,可以一人多用,節省成本,但從長遠考慮,並不合適。

如何明確崗位的定位呢?

(1)規定好該崗位需要向誰彙報工作

(2)規定好該崗位內外合作關係

(3)規定好崗位職責的要求

3.明確崗位關鍵性任務

這一方面主要包含以下3點:

(1)崗位工作內容

(2)關鍵任務考核標準

(3)關鍵任務所需資源配置

比如說:上面案例中的王總,如果需要做一些網絡活動策劃,那麼就要提前預備好相應的推廣預算。

4.崗位勝任模型

關於崗位勝任模型,可以借鑑“冰山模型”

(1)該崗位需要的工作經驗要求

(2)該崗位需要的崗位技能要求

(3)該崗位需要的知識儲備要求

(4)該崗位應聘者的求職動機

關於應聘者的求職動機是創業型公司在招聘時重點需要深入瞭解的,具體可以通過設計一些問題,進行鑑別。

5.目標人選來源渠道

很多創業型公司老總,會認為招個人不就是在招聘網站上發個招聘信息,這種觀念沒毛病,但效果不大,現實中會有很多創業老總髮現,自己公司發佈了招聘信息後,遲遲沒有人來投遞簡歷。

所以,提前規劃好招聘的渠道是很有必要的。

(1)競爭對手公司物色人選

(2)自己的人脈圈裡尋求推薦

(3)招聘網站崗位名稱關鍵詞多樣性發布

關於崗位名稱關鍵詞多樣性發布,可以這麼做,比如上面案例中的王總要招聘自媒體專員,大多數人的招聘信息名稱就是“自媒體專員”,這樣效果並不好,可以嘗試這樣做

標題一:互聯網公司自媒體專員(月薪6000+五險一金+雙休)標題二:公眾號運營負責人(月薪4000+14薪+國外旅遊)


招聘時怎樣設計重點提問?

創業型的公司在招聘的時候,不建議採用大公司的提問方式。通常我們在面試應聘者時,瞭解到應聘者與所招聘的崗位匹配度後,建議創業型公司的老闆按照以下的邏輯提問應聘者,以便了解常規能力以外的一些信息。

問題一:能否接受偶爾的“低級勞動”

有時候創業公司人手緊張,可能會做一些雜事,如果不能接受,勢必會在就職後的管理上出現矛盾。(當然偶爾的雜事可以分配,但一定不能本末倒置)

問題二:你對工作時間是怎麼看待的?

通過這個問題的回答,可以分析出應聘者對於加班是否會存在牴觸。如果是十分講究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那並不適合創業型公司。

問題三:你所瞭解的創業型公司是什麼樣?

這個問題主要是瞭解應聘者曾經是否有在創業型公司工作的經歷,以及應聘者是否存在對創業型公司過高的期待。

問題四:如果正在執行的項目出現中止或調整,你會怎麼辦?

這個問題主要是通過應聘者的回答,瞭解應聘者對於創業公司在運營過程中出現項目調整,會有哪些想法以及心理感受。畢竟創業型公司出現項目中斷或者項目調整那是很平常的一件事。

問題五:如果公司出現危機,你會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現實,但不可不問,這也是為了,在以後的工作中,萬一出現了一些困境時,應聘者可能會做出的選擇。另一方面也能讓雙方提前有個心理準備。

問題六:你為什麼會選擇我們公司?

這個問題看似比較沒什麼水平,但卻可以通過應聘者的回答中,挖掘出應聘者的動機。

有的時候,應聘者可能僅僅只是想找一個跳板,尤其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是很常見的事。

當然作為創業公司老闆不必指望員工一定可以和公司同舟共濟,但一定要多方瞭解應聘者的動機。

以上六個問題,建議創業型公司老闆在面試時,依次詢問。


特別提醒

這一部分是建議創業型公司老闆,在招聘活動中,務必要注意的事項,因為這對於日後的管理會帶來很大的便利。

注意事項一:招聘時儘量投入100%精力

很多創業型公司老闆會覺得,自己每天要忙的事很多,哪有時間在招聘上浪費。其實招聘對於創業型公司來說,不亞於開拓業務渠道。尤其是招到了合適的人,才能在日後的公司運營中,集中精力主攻業務。

注意事項二:員工就職後儘量多有溝通

很多創業型公司老闆招聘完員工後,就沒什麼交流了。這種做法會讓就職者認為,老闆當初面試的熱情僅僅只是為了找一個工具,並沒有把就職者當成夥伴。

注意事項三:招聘完員工後不要立即停止招聘

這項注意事項尤為重要,很現實的說,創業公司人員流動太正常了,千萬不要以為有人就位了,就高枕無憂了,有的時候面試感覺良好,但真正合作的時候卻發現彼此並不合適。

因此不要等到員工離職了,再來重新招聘,畢竟創業公司招聘不是為了填坑,而是為了保證該崗位能夠持續穩定有人就位。


總結

以上就是關於《創業公司招人的時候要問哪些能力之外的問題》的相關建議。

總之一句話:越是小公司越需要標準化,只有標準化了後,才能在公司運營中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謝謝:)

我是@職友圈老金 職場老兵,關注我,一起聊聊職場生存、市場活動策劃、副業項目實戰經驗。


職友圈老金


穩定性,雖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是創業公司員工流動性太高會對公司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比如業務交接問題,執行標準問題等等


於斯惟楚


具體根據你的行業招聘相對應專業的人!


大長江1號


為什麼加入我們?這個動機很重要。創業公司儘量找有鬥志、願意一起主動努力的人。



職業世界


針對您提出的問題,給了您四點實用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這個時候還是要看工作屬性,注意一下年齡性格等是否與崗位匹配。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4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a0bd062c195c474daba17ad3e3c1d927\

日日思君不見君


1、對加班怎麼看?

2、是否願意去做本職工作之外的公司事情?

3、是否有自己的看法或者想法並勇敢的講出來?

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