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鋼的琴》,用曲子演奏出對命運的嘲弄和對幸福的理解

豆瓣8.4分,男主拿下東京電影節影帝,《鋼的琴》妙在何處?

王千源的名字進入大眾的視野,大概是因為2010年他在第23屆東京電影節上拿下了影帝。名聲頓時大燥。之後接拍了與劉德華合作的《解救吾先生》,與張震合作的《繡春刀》,前兩年又參演了張藝謀的《影》。合作的演員、導演,無一例外全是大牌,並且他自己也成為了國產佳片口碑的代表之一,他也成為了大牌。而是什麼讓他從默默無聞的演員,走到了炙手可熱的今天?答案就在這部國產片裡——《鋼的琴》。

一部《鋼的琴》,用曲子演奏出對命運的嘲弄和對幸福的理解

以點代面,擴充到一個時代的興衰更迭:一個工廠的關閉,代表個個家庭的破碎,代表著一個時代的過去

《鋼的琴》的故事背景在上世紀90年代,在東北的某個重工業城市。王千源飾演的鋼廠工人陳桂林,因為工廠關閉,從而下崗。為了維持生計,為了養活家裡的的女兒和老父親,他拉起了一支樂隊,遊走奔波在婚喪嫁娶、店鋪開業的營生中,生活也能勉強維持。

妻子小菊離家出走,投入了假藥販子的懷抱,並且提出想要帶走年齡尚幼的女兒小元。兩人在爭執中達成了誰能為小元買到一架鋼琴,誰就有權帶走小元。而小元在父親的影響下,也表示誰有鋼琴,就跟誰。兜裡並不富裕的陳桂林就這樣想方設法地湊錢為了買一架鋼琴,甚至和好兄弟一起夜裡偷偷進入學校想要偷一架鋼琴。可是最終都失敗了。情急之下,陳桂林決定召集女友淑嫻和幾個好兄弟一起,生生做出一架鋼琴來。

一部《鋼的琴》,用曲子演奏出對命運的嘲弄和對幸福的理解

電影將背景放在了上世紀90年代的東北,那時候正好是國企改革的時候。改革,會讓國家和社會越來越好,但是對於當時在國企工廠裡上班的工人確是一種陣痛。大概只有那一代的工人才能體會到被迫下崗的痛苦,明明是鐵飯碗,卻瞬間面臨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境地。而導演張猛就將視角聚集在了這群下崗工人身上。拍的是野草叢生的工廠,一群下崗的小老百姓,背後的牆上是具有國內特色的標語,而融入的,卻是前蘇聯的藝術氛圍。

一個工廠的關閉,代表著一群人的生活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上層決定要炸掉舊工廠的兩個煙囪時,從前的工人們顯得無能為力。從前的技術工人汪工想出了不同的改造那兩個煙囪的方法,甚至想到將兩個煙囪畫成兩個長頸鹿打造成景點,可是最終也沒能挽救煙囪倒下的命運。而也是煙囪的倒下,在影片中暗示了時代的變革。從前工廠裡的工人嘆息著、傷心著,可也不得不在這痛苦中繼續生存下去,為了父母,為了子女,為了這生命揹負起的責任,想卸卻不能卸掉。

一部《鋼的琴》,用曲子演奏出對命運的嘲弄和對幸福的理解

以鏡頭講故事,道出男人的心酸和困惑:鏡頭平移、角色穿插,展現平凡的小人物們做著平凡的事

《鋼的琴》並沒有直接從製作鋼琴開始講起。影片一開始是陳桂林與妻子的決裂,陳桂林為了生計帶著樂隊吹拉彈唱,陳桂林為了買一架鋼琴而到處借錢,朋友親戚有的借,有的為了躲他爬上了樹寧死不下來……前面的鋪墊是那樣瑣碎而有趣。每一個鏡頭都具有構圖的美感,不管是在破破爛爛的工廠,還是野草叢生的鄉村;不管是兩個男人在屋裡喝酒飲醉,還是兩個男人在殺豬廠談論借錢還錢的話題;不管是居民們打麻將的場景,還是因為某一人打麻將作弊而上演你追我趕的滑稽時間……故事的鋪墊佔了影片的一半,當觀眾發出“還做不做鋼琴了”這樣的疑問時,故事終於切入正題。這時候,鋪墊起了作用。陳桂林的女友淑嫻、好兄弟胖頭、王抗美、大劉、快手……幾乎每一個配角的形象全都鮮活了起來。

一部《鋼的琴》,用曲子演奏出對命運的嘲弄和對幸福的理解

以小家致敬大家:繁瑣細碎、家長裡短的小事,這才是家的味道

這時我們才明白導演的用意,製作鋼琴前那些繁瑣細碎、家長裡短的小事不可或缺,是人物形象建立的前提,也將整個影片從單純的製作鋼琴,提升到了在泛黃時光裡打出一個紅色問號的高度。讓人看完影片後回味無窮,腦子裡想的是鋼琴,心裡頭唸的是過去。尤其對於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的工人,和工人們的子女來說,也許看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他們懷念也許不是在國企上班的日子,而是那時候男人們喝酒,女人們唱歌的日子;是那時候不管誰家有難處都會伸出手來幫扶一把的日子;是在黑暗中流乾了眼淚,天亮後依然追趕著太陽的日子……

一部《鋼的琴》,用曲子演奏出對命運的嘲弄和對幸福的理解

以鋼琴為夢:是製作鋼琴還是創造夢想?在藝術的美妙與金屬的質感碰撞中,反抗著不甘的命運。

影片裡塑造了許多平凡的小人物,他們都在做著平凡的事。因為打麻將出千被婦女們追上樹的小混混,有著殺豬本領,混得還算行的屠夫哥,一身知識分子氣息的在蘇聯留過學的老人汪工,大氣仗義就算被警察帶走也要做完最後的活兒的大哥,還有潑辣率真、敢愛敢恨的淑嫻……在他們身上,觀眾彷彿也能看到自己。他們偷鋼琴沒有成功,最後一雙雙手用鋼做成的琴精彩亮相,彈奏出來的鋼琴聲混合著金屬的堅硬,藝術的美妙與金屬的質感相碰撞,那是反抗命運的聲音,那是追趕時代的聲音,也是生命燃燒的聲音。

在製作鋼琴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充滿了幹勁,一旦做出承諾,無論如何都會完成自己的那部分,這是屬於那個時代的情誼,珍貴無比,也來之不易。這群人的目標或許不是真的為了那架鋼的琴,畢竟在鋼琴閃亮登場後,小元在彈了一手曲子後,陳桂林最終選擇了妥協,選擇了防放手,讓前妻帶走了小元。那麼這一切又算什麼呢?工廠倒閉後的一聲聲嘆息,製造鋼琴時的熱火朝天,或許這群人的目的,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為了證明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還有一些本領。

一部《鋼的琴》,用曲子演奏出對命運的嘲弄和對幸福的理解

以曲子為步伐:演奏出自己的無奈

整部電影色調偏黃,大部分場景選在下午太陽落下後拍的,象徵著東北在上世紀下崗潮中逐漸衰弱,日薄西山。東北經濟衰落大勢所趨,儘管他們空有一身本領,但依舊掙扎在貧困線上。影片的開始,小菊與陳桂林談判。小菊說:“陳桂林,我告訴你,孩子跟著你是不會有幸福的。”這時陳桂林接話:“你少拿幸福嚇唬我。”接著,便是陳桂林拉著樂隊在別人葬禮上演奏,薩克斯、小號、嗩吶輪番登場,因為下雨的關係,人人身上都套著個黑色塑料口袋,陳桂林在雨中拉著手風琴,秦海璐飾演的淑嫻唱著:“冰雪覆蓋著伏爾加河,冰河上跑著三套車……”淑嫻打著黑色的傘,披著黑色外套,可是也能看出裡面天藍色的演出服。他們的神情莊嚴肅穆。而這時,辦葬禮的主人家喊停。於是曲子換成了愉悅歡快的步步高……

開篇這兩處的情節,將陳桂林的職業、家庭介紹完整,也將他的窘迫展露無疑。一支拿著西洋樂器和嗩吶的樂隊,只能在別人的葬禮上大展拳腳,本是具有藝術美感的外國風情的曲調卻被主人家嫌棄。陳桂林的命運就像這首曲子一樣。被時代左右,容不得呼喚一聲,說換就換。

儘管陳桂林這樣的命運延續到了電影結束,他也折騰到了電影結束,當觀眾不解時,想問一句:“何必呢?”時,他的那句臺詞又浮現在人們腦海中:你少拿幸福嚇唬我。

一部《鋼的琴》,用曲子演奏出對命運的嘲弄和對幸福的理解

對幸福的深層次理解

幸福,是多虛晃的詞。在前妻小菊的眼裡,錢夠花衣服夠穿,打扮漂亮便是幸福,在女兒小元眼裡,不愁吃不愁穿,有鋼琴可以彈奏就是幸福。而在陳桂林眼裡,幸福彷彿沒有定義。

但是陳桂林始終沒有放棄,借錢也要對症下藥、因材施教,千方百計地找人;買不起鋼琴,急得沒法子,入夜後和一群哥們兒潛入學校準備偷鋼琴,結果又灰頭土臉地出來;造鋼琴,遊說你遊說我,最後不同分工的人都被他集齊了,大家在破舊的工廠裡幹得有模有樣……

我們彷彿都忘了,他是一個下崗工人,會拉琴,會冶鋼,卻始終無法逃脫被時代拋棄的命運。到底是時代的腳步加快了,還是他走得太慢了?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能看見,陳桂林包括他的那些哥們兒,配鑰匙的快手,當保安的王抗美,街頭賣唱的淑嫻……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儘管物質匱乏,儘管他們有著自己的本領,他們也從未破罐子破摔。甚至是在麻將桌上出千的二姐夫,他被追趕時的奔跑也是那麼真實,是生命的形態,是生機的勃發。

中國有句俗語,叫做“好死不如賴活著”。當他們這群人發現自己已追不上這個時代時,他們沒有選擇“好死”,而是選擇了“賴活著”。這也是大多數老百姓的真實寫照。

一部《鋼的琴》,用曲子演奏出對命運的嘲弄和對幸福的理解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影片的男女主角均是影帝影后。而飾演王抗美這個角色的演員,便是去年大熱的《慶餘年》中飾演王啟年的田雨。再次感嘆,有實力的演員就像金子,不管飾演什麼角色,達官貴人也好,小老百姓也好,精英律師也好,工人階級也好,無一例外都會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