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1.

最近,張猛導演的最新電影《陽臺上》即將上映,吸引了很多觀眾,貓眼上有6萬多人想看。很多人對這部電影的期待是因為擔任出品人和主演的周冬雨。她在電影裡飾演一個智商發育不足十歲的少女,很有挑戰性。也有很多人是因為導演張猛和他那部把王千源送上影帝寶座的鋼的琴。

《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電影《陽臺上》

《鋼的琴》是張猛導演2011年的電影,因為其出色的敘事和獨特的鏡頭語言廣受好評。著名的影評人、北大教授戴錦華甚至專門用一節公開課來解析這部電影。


《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鋼的琴》劇照


《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驚喜發現,開心麻花御用演員“王老師”

《鋼的琴》背景是90年代的工人下崗潮。工人陳桂民在下崗之後,靠組樂隊給紅白喜事演出為生,經濟拮据。他和妻子的婚姻瀕臨破裂,怎樣留住女兒成了他面臨的最大問題。為了滿足孩子彈鋼琴的願望,取得孩子的撫養權,他用盡了各種方法。在經歷了用紙盒做鋼琴、去學校偷鋼琴的失敗之後,他把下崗的工友重新組織起來,為孩子打造了一架鋼的琴。但在現實的壓力面前,他最終還是放棄了女兒的撫養權。


《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蒙太奇鏡頭:陳桂林在雪中寂寥地彈奏肖邦

整部電影全部使用膠片,使電影有了獨特的質感。導演大量使用平移鏡頭,似乎在刻意疏遠電影角色和觀眾的距離。整部電影拒絕一切煽情,不刻意追求觀眾的同情和憐憫,在輕巧甚至帶點戲謔的敘事裡充分展現生活氣息。

在影片開始,陳桂民兩口子像受訪一樣面對觀眾,兩個人在對話的時候絲毫沒有眼神交流。幾個鏡頭很精巧地交代了背景,並且充分展現了兩個人婚姻破裂之後的疏離。


《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兩個人面對觀眾,毫無眼神交流,充分表現了他們的疏離


《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魚被困在狹窄的魚缸裡,無法逃脫,而整個魚缸像是一個柵欄,把人困在裡邊。


魚被困在狹窄的魚缸裡,無法逃脫,而整個魚缸像是一個柵欄,把人困在裡邊。之後,導演用一架鋼琴把下崗工人重新組織起來,再次構成一個集體,為找不到方向的下崗工人找到了一個可以發洩的出口,實現了對過去的緬懷。

他們一塊工作,一塊吃飯,一塊替人出頭打架,似乎找回了當年意氣風發的感覺。但現實終究是現實,正如當他們帶著傢伙事風風火火的找人打架的時候,卻發現他們所面對的,只不過十幾個乳臭未乾的小孩。甚至留不下一點浪花。陳桂民用力喊出那句“你們都太現實了”,更像是沉醉在夢裡不願醒來的囈語。小人物不可能阻擋歷史的潮流,琴造好了,萌也就該醒了。於是最後陳桂民送葬了父親,放棄了孩子的撫養權,代表家的地標的大煙囪也轟然倒塌。一個時代過去了,陳桂民們不得不貧著嘴,笑罵著迎接下一個時代。


《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眾人觀看象徵地標的“大煙囪”被爆破


2

1999年,演員黃宏在春晚上用響亮的聲音大聲喊出“咱工人要替國家想,我不下崗誰下崗”的響亮口號,充滿了正能量。東北是下崗潮爆發的“重災區”,但似乎不是每個下崗工人都像打氣的黃宏一樣有覺悟。很多人在下崗之後一籌莫展,失去了用力生活的勇氣和決心。


《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1999年小品《打氣》

電影裡,當陳桂民為了買鋼琴找工友借錢的時候第一個工友在家無所事事,他是個木工,但是“現在裝修都找南方木匠,北方的只能做小工。”“他面子矮,拉不下臉來”,想幹的體面的活沒人找,有人找的活怕沒有面子不肯去幹。

第二個工友更加窘迫,跟人打麻將偷牌,被人追到煙囪上,死活不肯下來,還是陳桂民幫他出了20塊錢才把他“救”了下來。下崗工人不能很快適應沒有鐵飯碗的生活,陷入了生活的迷局裡。


《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工友打麻將偷牌,被人追到煙囪上

也有頭腦靈活的人迅速轉身,很快適應。就像季哥,他抓住了商機,靠淘換廢舊工廠的鐵塊掙錢。他情商很高,當工人因為一塊鐵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他一出面,三言兩語就解決了問題。這樣的人恐怕永遠都不會被時代淘汰。

但電影表現的東北下崗工人絕不希望被憐憫和同情。東北人的言語裡自帶一種幽默,說起話來睿智而貧嘴,給人熱情積極的感受,不像大部分南方人那樣細緻認真。這是兩種不同的生活哲學,不需要任何討論。


《鋼的琴》:東北人的困境,掙扎彷徨,哀而不傷

眾人在KTV唱歌

當東北的代名詞成了抖音快手直播喊麥,當唱衰東北和振興東北的口號交織響起,新時代的東北人,是否面臨著一樣的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