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后来结局如何?

雲绯


在鲁迅一生各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文字里,《藤野先生》却是充满记忆温情的一篇。1926年10月,已是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的鲁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写下了这段求学日本的青春时光,看似平淡的叙述里,满是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深情怀念。那些藤野先生认真为青年鲁迅“改讲义”的桥段,那张写有藤野先生“惜别”二字的照片。深深的师生情谊,也曾叫多少在语文课堂上读到此段的中国孩子们,唏嘘感慨不已。

而写下这段文字,也并不止是鲁迅先生一时心血来潮,相反更凝结了他半生的思念。当他的日文版文集要在日本出版时,他还多次嘱咐出版社,一定要把《藤野先生》收录进去,只愿恩师能够看到。他还多次委托山本初枝和增田涉等日本友人,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直到1936年夏天,病入膏肓的鲁迅,依然念叨着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

未能再见藤野先生一面,终于成了一代文豪鲁迅,临终前的遗憾。

但是,那时鲁迅不知道的是,他挂念一生的恩师藤野先生,当时其实依然健在。

之所以,鲁迅多年寻不到藤野先生,是因为这位可敬的老师,人生也遭遇了重要变化。在鲁迅离开日本七年后,即1916年时,曾是鲁迅母校仙台医学专科学校教师的藤野严九郎先生,却早已离开讲台,回到家乡下番做了一名医生,后来还开设了自己的医院。

为什么不再做教师?在他后来《谨忆周树人(鲁迅)君》一文可以看到端倪:当时的日本学校,狂热思想膨胀,恶骂中国人更是成风。对于从小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且为人正直的藤野先生来说,这样的歪风,他当然忍不了。军国主义思想弥漫的日本,已经容不下藤野先生这样的好老师。

而在鲁迅去世一年后,随着鲁迅作品在日本的流传,藤野先生也终于知道了爱徒的下落,他惊讶地得悉,当年自己曾悉心栽培的中国学生周树人,已成立中国家喻户晓的文豪鲁迅先生。他更没想到,自己为这位学生所做的点点滴滴,竟能令他铭记终生。当闻知此事的日本记者,给藤野先生展示了鲁迅先生去世时的照片时,百感交集的藤野先生,也当场挥毫泼墨,写下“谨忆周树人君”几个大字。一段中日师生的友谊佳话,就此定格。

虽然在当时,这段师生情谊,也被许多日本媒体报道,但对照一下那个时代就知道:那个日本疯狂发起侵华战争,战火燃遍中华国土的苦难岁月里,整个日本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侵略扩张的妄想中,又有几个人关心这桩“中日美谈”?藤野先生本人,更对这场战争深恶痛绝,甚至发出过一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非常愚蠢的事情,这样的战争必需马上停止”。

可那时候,这番清醒的话,在日本又有谁听呢?藤野先生的长子,也死于这场战火之中。而藤野先生本人,也在1945年8月11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前夜,含恨与世长辞。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顺利进程,生前知名度有限的藤野先生,在日本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与鲁迅先生的友谊,也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津津乐道。中日建交后,日本掀起了研究藤野先生的热闹,鲁迅的名作《藤野先生》,也在日本持续走红。1990年7月,日本芦原町(藤野先生故乡)立起了一座“藤野严九郎和鲁迅先生的像”,半生思念与友谊,就此缩影。

这一段让人唏嘘的历史,是20世纪中日关系的生动见证。藤野先生的那声怒喝“中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非常愚蠢的事情”。对于今天的日本,依然有着振聋发聩的意义。

而抛开历史的恩怨,更值得后人记取的,却是一位作为老师的藤野先生。

那篇曾影响了多少中国孩子的《藤野先生》,读者们铭记的,是一位对青年鲁迅关照有加的藤野先生。但如此“关照”,在藤野先生看来是什么呢?他是这样说的:“周君对我所做的一点点照顾特别感激在心,为此还把我做为恩师写在文章里,向朋友谈”。在藤野先生眼里,这些只是“一点点照顾”,是作为教师的应尽职责。这样一位好教师,又如何不叫鲁迅先生,用半生来思念。

只有这样的教师,当得起这般超越时间的师生情,只有这样的师生情,才造就了堪称栋梁的鲁迅。

这个简单且永不过时的道理,对于近日多少师生家长,相信,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藤野严九郎简谱》、邵建新《藤野先生传到日本后》、团结报《藤野先生在日本的前前后后》、张保宁《〈藤野先生〉与日本的藤野严九郎研究》


我们爱历史


答:藤野先生是一个天性善良的人。

他出生于医学世家,小时候跟随福井藩校毕业的野坂先生学习过汉文,极其仰慕中华文化。长大后就读于日本爱知医学校(现名古屋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仙台医科专校任教。

鲁迅先生是仙台医科专校的第一位外国留学生,同时也是仙台医科专校唯一的中国留学生。

因为鲁迅先生的中国人身份,藤野先生对他另眼相看,他后来说:“我学习过汉文,我很尊敬中国人的先贤,同时也感到要爱惜来自这个国家的人们。这大概就是我让周君感到特别亲切、特别感激的缘故吧。”

鲁迅先生是1904年9月入的学,1906年7月就离开了仙台。

藤野先生和鲁迅相处的时间不足两年,却给予了鲁迅莫大的关怀和帮助,让鲁迅心存感激,铭记永远。

鲁迅先生在仙台看到播放时政新闻的电影,震惊于影片中观看杀人的中国人的麻木不仁,深感到医治肉体不如医治灵魂。

于是,他有了弃医之想,专门到藤野先生家话别。

藤野先生依依不舍,一再嘱咐要别后经常联系,并送给了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有:“惜别藤野谨呈周君。”

但鲁迅先生这一走,竟成永别,而且没写过一封信,没寄过一张照片。

渐渐地,藤野先生心中就没有了鲁迅先生这个人的影子了。

实际上,鲁迅离开仙台医专后没多久,即1911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成立,仙台医专被并入其中,藤野先生因为文凭不达到要求,被迫离开了教学岗位,为生活所奔波劳累。

藤野先生先是到东京的一家慈善医院担任实习医生,后因妻子去世,便回到了家乡福井县的芦原町乡下,开办了一家自己的耳鼻喉诊所,成了一名乡村医生。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逝世,《鲁迅文集》被翻译到了日本。

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无意中看到了《藤野先生》一文,心里直犯嘀咕,想:这个藤野先生是不是就是叔叔藤野严九郎呢?

他拿着书找叔叔求证。

藤野先生读了文章,大脑的阀门一下子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犹如潮水一般涌了出来,他激动不已,喃喃自语道:“这就是周君吗?真有出息了!”

这时,距离当年两人话别的时间已经过去30年!

知道了鲁迅先生已经故去,藤野先生有些悲伤地对侄子说:“如果我能早些和周君联系上的话,周君会该有多么欢喜啊。”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藤野先生非常愤怒,认为中国是传授文化给日本的“先生”,日本不应该发动这种“愚蠢”的战争。

但是,藤野先生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他只能表达自己的愤怒罢了,有谁能听得进呢?

甚至,他的长子藤野恒伲自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还被分配到军队,成了一名军医,去了中国。

战争结束那一年,即1945年元旦,藤野恒伲在前线暴病身亡;8月,藤野先生也患病身亡,享年71岁。

藤野先生去世之后的第4天,日本宣布投降。

随着鲁迅先生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日本政府渐渐注意到了藤野先生,于1964年4月,在其故乡建造藤野严九郎碑,碑上镌刻着《藤野先生》中提到的他所赠给鲁迅的照片及背面的“惜别”二字。碑上“藤野严九郎碑”六个字,为许广平所书。

后来,东北帝国大学设置了藤野先生纪念奖章,用以奖励优秀的中国留学生。

藤野先生的故乡芦原町与鲁迅的故乡绍兴市,也结为了友好城市。


覃仕勇说史


藤野先生名叫藤野严九郎,1896年22岁的藤野严九郎毕业于日本爱知医学校,毕业后留校担任解剖学教师助手,1901年受聘于仙台医学校担任讲师。

这里有必要插一句,藤野先生非常的节俭,并不是一个没有钱就忍着不花,有了钱就胡乱花的人,而是具有一种勤俭的品德,这说明藤野先生的人生态度十分严肃,就在鲁迅前往日本留学前两个月,藤野先生晋升为教授。

即使身为教授了,藤野严九郎还是继续保持着原有的生活作风,并不去坐人力车,继续过着简单朴素的日子,这是难能可贵的,是不是有点“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意思呢?

鲁迅来校留学,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关怀,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鲁迅结束学业回国后,一直对藤野先生念念不忘,而且多方打听寻找,一直没有音信,于是写下了《藤野先生》这篇名作。

在日文版鲁迅文集出版时,鲁迅多次叮嘱一定要把《藤野先生》纳入其中,想能与老师相逢,直到弥留之际还在想念着藤野先生。可见鲁迅先生对藤野先生有着很深的感情,一直没有忘怀自己的恩师。那么这位藤野先生到底去了哪里呢?

原来事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07年日本政府,在仙台建立了继东京帝国大学和京都帝国大学之后的第三所帝国大学——日本东北帝国大学也就是现在的日本东北大学。日本政府不惜花费重金,要把这所大学打造成世界一流大学,所以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很高——必须具有帝国大学的毕业文凭。

藤野先生是爱知医学校毕业的所以就被劝退了。当时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想甚嚣尘上,藤野先生很不习惯这样的反华思想,于是就离开了大城市回到家乡开了一家诊所。1939年藤野先生的母校爱知医学校升格成日本最后一所帝国大学——名古屋帝国大学,藤野先生算是有了帝国大学的文凭,但是此时他已经进入晚年了。

1945年日本投降前,藤野先生与世长辞了。藤野先生最终看到了《藤野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看到了鲁迅先生去世的照片时,再也难以压抑内心的激动,即以《谨忆周树人君》回应他的爱徒。

这就是鲁迅和藤野先生的深厚师生情。鲁迅一生把很多名人都骂的狗血淋头为什么对藤野先生尊敬有加,爱戴终生呢?其实这和当时的国情有关,中国一直是日本的老师,日本把中国的很多制度都复制去了,所以日本对中国很是尊崇。

但是到了近代,“老师”被西方列强打败,日本觉得老师没有希望了于是改换门庭, 脱亚入欧。于是开始明治维新,迅速成为东洋强国。这时候日本开始看不起中国了。特别是在甲午海战之后,日本大获全胜,中国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中国割地赔款,日本就更加看不起中国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到日本留学肯定是受到了很多日本人的白眼和嘲讽,这让鲁迅很受伤。可是藤野先生不一样,不但不歧视鲁迅这样的中国留学生,还对他非常关心。很多细节对鲁迅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后来藤野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鲁迅的那篇散文时说,真没有想到鲁迅能把当年很多小事的琐碎细节都回忆的清清楚楚。可见这些事情对鲁迅感情上造成的冲击有多大。

正是藤野先生这种平等待人、宽厚待人的品格打动了鲁迅,才让鲁迅永远记住他、怀念他。这不仅是对鲁迅的态度更是对中国的态度。


小小嬴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结局不错,善终的。

藤野严九郎生于1874年,是医生世家,祖先早在江户时代初期就开始行医。

藤野严九郎出生于敦贺县(后为福井县芦原町下番),这里非常保守。

作为知识分子,都要学习朱子理学为基础的旧藩学。

藤野严九郎故居一层客厅正中,挂着一幅将近2米高的挂轴,是《孝经》十八章的全录。

藤野严九郎自己能够写一首洒脱的汉字书法(但他不会汉语)。

也许因为是对汉文化比较喜爱,藤野严九郎本能的对后来的中国学生鲁迅有好感。

藤野严九郎早在1897年就考到医生执照,然而他更需要教书。

在东京帝国大学进修以后,在1902年入职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担任讲师,直到13年后的1915年藤野辞职。

至于鲁迅是1904年进入仙台学习医学。

说起来,藤野严九郎其实只比鲁迅大7岁。

为什么鲁迅对藤野严九郎的印象比较好,因为他并不仅仅是讲师,还负责在外租房学生的生活。当时鲁迅是全校唯一的留学生,当然是藤野严九郎主要的关心对象。

鲁迅先是“佐藤屋”旅馆,条件不错,“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语出《藤野先生》,这里的“一位先生”就是藤野。)

然而,当时藤野严九郎在学校地位不是很高。他的年龄不大,资历不够,教学也才二三年时间。由于来自小地方,藤野严九郎说话有着比较明显的口音,被学生们讥笑为乡下汉。

他的薪水也是全校最低级别。其他讲师可以做人力车上学,藤野只能步行或者乘坐公交车,因为衣着寒颤还被当做扒手。

然而,藤野严九郎治学很认真,有着日本人特有的严谨。

其实后来藤野严九郎回忆,不认为自己对鲁迅有什么特殊待遇。

只是鲁迅是留学生,日语水平不高,恐怕他听不懂课程,所以藤野曾经给他批改过课堂讲义。

然而,当时也不是针对鲁迅一人如此。

当时仙台医专没有指定教学用书,学生将老师的课堂讲义抄下以备后用,老师负责通过批改学生课堂笔记来掌握学生的学习近况。

所以藤野认为,为鲁迅批改讲义笔记,本来就是他的本质工作。

其实为鲁迅批改讲义的绝非藤野一个人,还有其他老师。比如负责讲授骨学、韧带学、内脏学、感觉器学的敷波教授,也批改过鲁迅的笔记。

而其实鲁迅还因为藤野倒霉过一次。

藤野治学很严谨,尤其对解剖学看得很重,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借。

当时仙台学校规定,只要2门不及格,就会被留级。

于是,鲁迅60个同学里面,竟然有20人留级,鲁迅的解剖学也不及格。

他们对藤野严九郎极为恼火,就开始搞鲁迅,指责他将考试题目泄露给鲁迅。

然而,幸好鲁迅这门也是不及格,不然还真是解释不清楚。

鲁迅因为这个事件,感到中国人被日本人歧视,深感愤怒。

另外,鲁迅成绩并不好。在全年级142人中,鲁迅排列68位。然而,鲁迅各科平均分只有59.3分(及格是60分)。

虽然鲁迅没有出现2门不及格的情况,但也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不是三好爱吉讲师的伦理学高达83分,他肯定是要留级的。

而伦理学其实同医学技术没有关系,类似于今天学生的道德品质课程,考的再高对医学没有什么用处。

随着下面学年会取消伦理学,鲁迅求学前景是很不光明的。


1906年3月鲁迅就退学了。

临走前他到藤野家辞行,藤野送给他一张写有“惜别”的照片。

随后,藤野严九郎又在学校工作了长达9年。然而,1915年,仙台医专并入东北帝国大学,升格为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

谁都知道,东北帝国大学是日本最强的大学之一,今天也是现在被认为是日本东北地区的最高学府,是日本五大名校之一。

大学对于医学的教师要求特别高,没有留学经历的一律不再聘用。

于是,医学部的16个教授最终只留下6个人。

藤野严九郎无奈,只能离开大学,开始自己行医。

藤野此人天性淡泊,对于财富、名利没有什么兴趣。

在东京等地医院行医以后,他觉得这不是自己需要的生活,就回到老家开了一个诊所,行医长达15年,然后退休在家。

藤野严九郎很长寿,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4天才去世,当时71岁。

藤野是反对侵华的,曾说“中国是将文化教给日本的先生,这样的战争必须早日停止。”

然而,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征召进入部队做军医。其中大儿子在1945年1月积劳成疾病死,比父亲死的还早,也是战争受害者。


有意思的是,直到去世,藤野不认为自己对鲁迅有什么特殊照顾,认为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


萨沙


我们都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看过鲁迅的《藤野先生》,印象中的他是“八字须、戴着眼镜”的黑瘦先生,被视为一个称职伟大的老师。其实藤野严九郎生前并不顺遂,在鲁迅离开仙台返回东京的第六年藤野先生就因为学历不够在帝国大学医科大学降职,后被解雇。
藤野先生失业后一度任职于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耳鼻喉科,1919年回故乡开设私人诊所。1945年日本投降前,藤野严九郎去世。但谁都没想到,这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日本人在死后因为曾经的学生鲁迅的一篇《藤野先生》摇身一变,成了解雇他的东北帝国大学(今日本东北大学)引以为自豪的人物。
战争结束后,中日两国重修旧好,藤野严九郎被认为对中日友好做了贡献。1961年,藤野的家乡福井市为他建立了纪念碑;1983年,鲁迅故乡绍兴市和藤野先生故乡芦原市结为友好城市;1984年,藤野先生故居被改造成藤野严九郎纪念馆,他生前任教的东北帝国大学设立了“东北大学藤野先生奖”。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
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欢迎点赞和评论

小方说历史1990


“这就是周君吗?真有出息了!”

说这句话的人,正是鲁迅笔下《藤野先生》的主角,藤野严九郎。

此时,已经是1936年,距离鲁迅辞别藤野先生已经过去32年,距离鲁迅写出《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也整整过去了10年。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亦是鲁迅辞别藤野先生的那一天,换言之,两人已有32年未见。

辞别之后,鲁迅再也未曾给藤野写过信,《藤野先生》里讲到:

“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不过,从《藤野先生》这篇文章里可以看出,鲁迅从未忘记藤野先生,还将他当做在日本留学时代的“恩师”——在日本仙台学院,部分日本学生都歧视从中国来的学生,认为他们能力不行;唯有藤野先生不断鼓励鲁迅,并且出面维护鲁迅的“尊严”。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鲁迅如此对待恩师,倒也无可厚非。

那么,被鲁迅当做恩师对待的藤野先生,又是如何“怀念”鲁迅这位学生的呢?

1936年,时隔30年之后,藤野先生终于如愿获得了一张鲁迅的照片。不过,此时的周树人已经不再被世人称作周君,样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看到鲁迅的照片,藤野不敢相信自己的学生能有如此出息。

藤野发出这样的感慨,一方面是肯定鲁迅的成就,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忙碌而无甚成就的一生做了一个小小的总结。

(鲁迅手绘、藤野修改)

鲁迅辞别藤野先生、离开仙台医专之后,藤野先生又在这所学校待了6年。

1911年,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成立。次年,仙台医专被并入东北大学,成了这所日后排名第二的知名大学的一个分部;医专里的所有师生、校舍,也整体并入东北大学,藤野先生成了东北大学的教授。

从一个专科学校并入top5的知名大学,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最初,藤野先生还能够勉强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在带完医专的原有的学生之后,在教学方面,藤野先生就显得异常吃力。

很快,藤野先生就无法适应这种高强度的教学工作,不得不辞职(被解除)。

从此以后,藤野先生再也未曾踏上教学岗位,转而投身为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兜兜转转于不同的医院就业。

1919年,藤野先生45岁,再也不想过那种游离他乡的生活,遂回到故乡,成了一名乡村医生,不问世事。就像他在回忆鲁迅的散文《谨忆周树人君》一文所写:

“我退休后居住在偏僻的农村里,对外面的世界无甚了解,尤其对文学是个完全不懂的门外汉。前些天从报纸上得知周君鲁迅去世的消息,让我回忆起上面所说的那些事情。”

如果没有鲁迅,没有鲁迅写的《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大抵会像一名普通的“郁郁不得志”的学者一样,在老家终老。

不过,自始至终,藤野先生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他作为一名医者的初心:仁慈。

在乡村当一名医生,与在大城市不一样。因为,你不知道看病的村民身上有没有带钱,可是看着他们可怜巴巴又病恹恹的眼神,又不忍心他们遭受病痛的折磨。于是,在很多时候,藤野先生又是贴时间、又是贴药,免费为贫苦的村民治疗。

久而久之,藤野先生在老家一带成了小有名气的医生(好歹也是大学教授),周围很多村子的病人,都会找他看病。村民为了答谢藤野的无私奉献,特意给他起了个尊敬的外号“为庶”,意思是:对待病人一视同仁。

可见,藤野真真具有医者父母之心。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时,藤野先生仍旧在乡间行医。当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的消息,传入藤野所在的小乡村时,藤野非常愤怒:

“国是给日本教授文化的先生。 和先生的国家发生战争,是十分愚蠢的事情。这样的战争必须赶快停止。”

藤野这种无足轻重的角色所说的话,在日本国内连一丝“涟漪”都未激起。


更让藤野先生恼怒的是,他的大儿子藤野恒伲自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军队,成了一名军医,一同来到中国,藤野根本无力阻止。

直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年。

1945年元旦,藤野先生的大儿子藤野恒伲在前线染病,不治身亡。

8月10日,藤野先生在去往自己诊所的小路上,因酷暑难耐,倒在半道。他刚刚倒下,就被附近的好心村民救下,并立即送往附近的其他诊所。可惜的是,藤野先生因为年纪太大、加之操劳过度,第二天凌晨不治身亡,享年71岁。

藤野先生去世之后,仅仅过了4天,日本宣布投降。

故事的主角,至此,都已作古;但是,他们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

1964年4月,为了纪念藤野先生,日本政府在其故乡建造藤野严九郎碑,碑上镌刻着《藤野先生》中提到的他所赠给鲁迅的照片及背面的“惜别”二字;而碑的正面“藤野严九郎碑”六个字,则是鲁迅的第二任夫人许广平所书:

“建立惜别之碑,以纪念两位先生不可泯灭之缘。”

后来,东北帝国大学设置了藤野先生記念奨励賞,用以奖励优秀的中国留学生。藤野先生的故乡芦原町与鲁迅的故乡绍兴市,也因为两人“不可泯灭”之缘,结为友好城市。

没有鲁迅,藤野先生不会有这么大的名气;不过,即便没有鲁迅,藤野先生依旧会是受人尊敬的医者,总有人会将他记起。


祗树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后来结局如何?(关注葛大小姐,天天看历史故事!)

初中时候我们学过鲁迅的《藤野先生》,里面的有一个“八字须、戴着眼镜”的黑瘦先生,他就是鲁迅的老师——藤野严九郎先生,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师。

1874年出生于日本福井县的藤野严九郎是家里的第六代医生,小学时候曾经学过汉语,27岁的时候受聘到仙台医科专门校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鲁迅成为藤野严九郎的学生,1906年鲁迅离开了仙台,两人有两年的师生之谊,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中国学生的友好之情对鲁迅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让在异国他乡备受欺凌的鲁迅感受到了一丝安慰。

藤野严九郎赠送给鲁迅的照片

当鲁迅要离开仙台的时候,藤野先生赠送鲁迅一张照片,背面写着“惜别藤野谨呈周君”,据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过:“周君是个好学生……但不是当医生的人。看来是为研究生物学才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的。”从中可以看出藤野先生对这个学生的了解和关心,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异国学生会成为一代文豪。

鲁迅是1909年从日本回到中国,开始还和藤野先生有过联系,后来,国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鲁迅先生辗转各地,两人便失去了联系。

鲁迅回国3年后的1912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并入了东北帝国大学医学专门部,仙台医专原来有16名教职工,只有4名教授被编入,后来2名教授降职为副教授也编入了东北帝国大学医学专门部,包括藤野先生在内的其他10人因为学历不够,而被解除讲师职务。

当不成老师的藤野先生曾经到慈善医院干过一段耳鼻喉工作,后来帮助二哥明二郎给人看病,他的夫人患结核病去世后,藤野先生与文子再婚,并在老家开设了耳鼻喉科诊所,从一个骨科大夫转变成耳鼻喉科大夫,学究气十足的藤野先生很长一段时间并不适应,曾发生过把前来治肚疼的病人怒斥走的故事,后来,在大家的劝解下,他逐渐转变成了一个传统的日本乡村医生,在家乡行医三十年,一直到最后一刻。

藤野先生任教时在研究室拍摄的照片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是鲁迅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图书馆完成的,主要是回忆在日本的留学经历,最重要的是和藤野先生之间的情谊。

一直到1935年,《鲁迅选集》被翻译成日本并在日本出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藤野先生的儿子藤野恒弥从老师那里看到了《鲁迅选集》,觉得其中的藤野先生应该就是自己的父亲,就把这本书拿给父亲看,藤野先生看到这本书后才知道,自己的学生周树人,如今已经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大文豪了,他感到非常开心,但是此时的日本已经加进了侵略中国的步伐,藤野先生试图联系鲁迅,也没有结果。

然而就在一年后的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

当年的某一天,出生于福井的新闻记者坪田利雄得到了一份刊登鲁迅先生去世的杂志,他了解鲁迅和藤野之间的友谊,便带着这份杂志拜访了藤野先生,藤野知道自己最优秀的学生去世的消息后非常伤心,这次谈话被做成了访谈录以“谨忆周树人先生”为题登载在《文学向导》,传播非常广,大家可以从网上搜索到,藤野先生深情的回忆了和鲁迅相处的那些岁月。

很快,中日战争爆发,藤野先生反对战争,希望战争早日停止,他的大儿子藤野恒弥从父亲以前任教的东北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被征召入伍,成为一名军医,结果1945年1月1日在广岛陆军医院病死,长子的去世对藤野先生打击很大。

1945年的8月11日,藤野先生出诊后在去好友家的路上昏倒,当天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一岁,四天之后,日本战败投降。

新中国成立后,鲁迅在中国和日本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藤野先生作为鲁迅的恩师也被很多人熟知。

1960年,仙台建立了“鲁迅之碑”,受该碑的启示,1964年福井县足羽山上建立了“惜别”碑,碑名就出自藤野先生赠鲁迅照片上的签名。

周海婴夫妇和儿子周令飞出席揭幕仪式

1980年在藤野先生的出生地芦原下番建立了鲁迅先生儿子周海婴书写的“藤野严九郎碑”,因为两人的关系,芦原町与鲁迅的故乡绍兴市结成了友好城市。藤野先生的故居也被改造成了藤野严九郎纪念馆,他也成了曾经解雇他的东北帝国大学引以自豪的人物,该校设立了“东北大学藤野先生奖”。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就是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留学时的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藤野先生对待鲁迅非常好,鲁迅回国后非常想念他,曾经写过一篇散文《藤野先生》。建国后这篇散文被选入中学教科书,藤野先生随即成为几代中国人熟悉的名字。

藤野严九郎

鲁迅先生1904到仙台医专读书,在这里读了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当时鲁迅是仙台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他的解剖学老师藤野严九郎对他非常照顾,鲁迅在《藤野先生》中也提及这些往事。当年学习这篇课文时,印象中的藤野先生年龄很大了,其实他生于1874年,当时刚满30岁,比他的学生鲁迅大7岁。

在日本留学时的鲁迅

鲁迅在仙台医专读书期间,成绩不是特别突出,其他几门功课还行,唯独解剖学不及格,所以藤野先生对他很是关照,经常为其修改笔记和讲义,这在鲁迅文章中也有涉及。

后来鲁迅回国成为一名著名作家,他的散文《藤野先生》也传到日本,传到藤野先生那里。但当时藤野先生因为学历的原因,被学校辞退,后来回乡开诊所,所以也就没有回复鲁迅。直到鲁迅去世后,他此与人谈起此事:“如果当时与周君联系,周君会多么高兴啊!”

2004年,鲁迅长孙周令飞(左)与藤野严九郎之孙藤野幸弥在仙台鲁迅像前合影

因为鲁迅的缘故,藤野先生在日本成为中日友好的名人。他于1945年8月11日在日本福井去世,享年71岁。





民国年间那些事


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篇章,让越来越多麻木的中国人开始清醒起来。因此很多人都对他尊重有加。大家都很清楚他原本是学医的,最后却从了文。1902年3月,他选择到日本留学。1904年9月,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就是做这一次小小的求学,他邂逅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恩师藤野先生。据说鲁迅成名后,一直都在托人找藤野先生的下落。令人惋惜的是,直到他死也未能找到他的这位授业恩师。那么藤野先生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㈠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位平易近人的好老师,对中国没有任何的敌意

当时的中国是亚洲出了名的“东亚病夫”,很多国家都看不起中国,包括日本。很多日本人都轻视中国,认为中国人都是弱鸡。后来据说“幻灯片”事件后,鲁迅因为不能忍受中国人的麻木,而坚决踏上了从文的道路。藤野先生确实称得上是位好老师,他对他的任何学生都很尊重。鲁迅在他那里感受到了许多温暖和爱。据说藤野先生从小就在学习汉文化,就连算盘都会。想必这也是他对中国没有敌意的原因之一吧。


㈡藤野先生被学校炒了鱿鱼,后来他选择自己开诊所了

满打满算鲁迅与藤野先生相处的时间也不过只有一年半的时间。虽然时间很短暂,但二人的情谊是永远都没有变的。鲁迅先生在他身上学到了很多,让他更坚定地去朝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1907年,藤野先生所在的仙台医专学校被吞并,由于他本身的学历没有别的老师那般光鲜亮丽,因此他被炒鱿鱼了。工作没了,再找就是了。自己本就是学医的,后来他就决定去开家诊所。由于其自身性格好,再加上医术也不错,诊所生意还可以。


㈢1945年,藤野先生大儿子因为战争而失去宝贵的生命,同年他自己又因身体衰竭而死

鲁迅先生一直都想找到自己的这位恩师,可惜造化弄人,二人没有相见的机会。鲁迅最终只能抱着遗憾撒手人世。藤野先生是个命苦的人。为何会这么说?中日战争爆发后,他的大儿子就被迫去参战了。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他的大儿子也因为那场战争染了重病,而不幸离世。这可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啊,藤野先生听到这个噩耗后,也不知受到了多大的打击。就在这一年里,他也走了。


尚武菌


对于鲁迅先生来说,一生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事情中,在仙台医科学校,因为在这学校学习期间,鲁迅意识到:学习医学救不了中国人。因为中国人需要思想解放,于是鲁迅有了文学救国的想法,并且,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直到鲁迅先生去世为止。而在仙台医科学校对他影响最大的人里,莫过于藤野先生。甚至多年后,鲁迅还专门撰写了《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回忆在学校和藤野先生相处的这段岁月。至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年,这篇文章曾是中学语文课本的重要课文(不知道当下还在不?),以至于《藤野先生》成为若干代中学生的共同记忆。

只是,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其结局如何?

藤野先生,既藤野严九郎,于日本明治七年(西历1874年)出生。似乎学医的家庭,往往有一代学医,数代子承父业的习惯。藤野先生是藤野家第六代从事医生的人。出生于世代从医家庭的藤野先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有着较好的品格。因此,藤野先生对鲁迅这位“清国留学生”,也做到了一视同仁。

鲁迅前往仙台医科学校学医是在明治三十七年(西历1904年),在这一年,鲁迅和藤野先生有所交集。也是在这一年,日俄战争爆发。鲁迅有感于日俄战争时期,中国人的麻木,最终选择在明治三十九年放弃学医,由此,和藤野先生分开。

日本大正四年(西历1915年)仙台医科学校和其他大学合并,藤野先生由于学历不足以支持其在这所大学教书,于是选择辞职。此时藤野先生已经年过不惑。这时候失业,属于中年下岗的范畴。不过,作为医学从业者,具备这样无以伦比的优势:那就是可以自己开诊所。因此,藤野先生在不当教师以后,改行做了专门的诊所医生。

日本昭和十一年(西历1936年)。在日本做医生的藤野先生得知昔日的学生鲁迅于这一年去世的消息后,藤野先生深为惋惜。虽然鲁迅没能在医学上有所造诣,但是自己的学生能成为中国影响力深厚的作家,这也算是藤野先生的一种荣耀。于是,藤野先生在百感交集之下,写有怀念鲁迅先生的文章——既《谨忆周树人君》。

昭和十二年,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对于这场战争,藤野先生持反对态度。但作为一个小医生,藤野先生的态度改变不了什么。而随着战争的深入,日本的民生也大打折扣,这让藤野先生的生活,也变得十分窘迫。

终于在昭和二十年(西历1945年)的八月十一日左右,藤野先生在贫病交加中去世。藤野先生去世的四天后,中日全面战争结束。

虽然藤野先生和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几十年了,但是,藤野先生的孙子藤野幸弥和鲁迅先生的孙子周令飞,有着一定的互动。这算是一件值得让大家感到欣慰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