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有哪些败笔吗?

阪东秀人


《哈利波特》的“六大败笔”

1.一本好的小说,结局对它不影响

为什么《哈利波特》的结局要搞得像一个国家机密?

《哈利波特》大结局篇出来之前,很多人就有种种的预测,有很多的猜想。很多书迷、网迷在无数的博客跟论坛上面留言,大家都在说,主角哈利波特会死呢?甚至JK.罗琳,她也说,这个有可能的。

到了第七部要出版之前,简直要像一个国家机密,(甚至)这本书运出去做发行零售之前,都是按最高机密的方法来对待,有护卫把书的箱子封起来,严防里面的内容提前外泄。

很可惜,还是泄露出来了。《纽约时报》在这本书出版前一天就发表了一篇评价,说到了故事的结局,据说JK.罗琳非常不满,她觉得《纽约时报》剥夺了读者自己去完成一趟旅程的乐趣。

我以前有一个很固执的偏见,认为凡是一本小说,它的结局如果是事先不能张扬的,要这样写才能够吸引读者去看的话,我觉得它就大概不是一本好的小说。

这跟我看足球的经验有关。有时候我没办法看一场现场的球赛,我会把它录下来。我不担心你告诉我最后比分是怎么样,真正好的球赛,就算你事先知道了结局,也不会减损它的技术性乐趣的。

《哈利波特》这个小说系列有一个特点,它每一本都有某种悬疑小说的色彩在里面。它有一个结构,结局是你要去猜谜的。你是不应该事先揭穿的,事先揭穿好象似乎是不道德的。

但是回想一下,有些非常有名的这类小说,结局也是早被张扬的。比如007系列小说。

2.《哈利波特》的文字很粗糙

《哈利波特》这个小说写得不算很好,其中一个原因,就像美国文学评论界泰斗哈罗德·布鲁姆的一个说法,他认为罗琳的用字非常的肤浅,非常的粗糙,好象没有什么语言可以选择。当然你也可以说,就是因为这样,《哈利波特》才浅白易读。英文不大好的人呢,也能够随便看得懂,不需要靠字典。

可是有时候,我觉得她的有些对话真的是非常粗糙。我随便举个例子,各位《哈利波特》的读者,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过去这么多年来《哈利波特》小说里面,每次出现一个很关键的时刻,主角遇到很惊险万分,或者有人死了,有人受伤的时候,他们会做什么反映?

他们的反映就是“NO”!

如果是个比较成熟的小说家去写的话,一定不会总是千篇一律的“NO”,他一定有很多别的写法。而这个“NO”呢,就让我联想到一些很廉价的肥皂剧,那里面的主角发生什么惊险的情节时,他们也是喊“NO”。

这是很无聊的一种写法。

3.在同类型文学中,也不算出类拔萃

《哈利波特》系列,如果只是一个悬疑小说的话,那世界上这么多悬疑小说,它为什么还会那么红呢?它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它是所谓的奇幻小说,就像《魔戒》或着中国的《封神榜》,它特别强调有一种魔法世界的存在。

可是,我看过不少奇幻文学的作品,放在整个奇幻文学作品里面,《哈利波特》实在不算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作品。不要说那些经典之作,如托尔金的《魔戒》,又或者是《地海故事集》,即使放在后来其他很多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面前,我觉得《哈利波特》也不算是最好的作品。

4.《哈利玻特》的成功其实是“借势”

我们知道罗琳,她一开始就是一个孤身的母亲,坐在咖啡店写小说,甚至一开始她投给十几家出版社都没人理她。也没有什么媒体大亨开个高层策划会议,说我们邀请谁来写一个这样的故事出来。

结果最后哈利波特能够弄成这么大的一个产业,从小说到电影、电玩、周边等等,帮那么多人赚钱,光是罗琳自己就已经赚了差不多10亿美金。

《哈利波特》是怎么样从一个单身母亲的一个小小的想法,发展成这一巨大的产业呢?

首先是儿童文学的成长。我们知道,所谓“儿童”其实是个很现代的概念,到了20世纪,有一些人更目标清晰的要对准这批学童,去写故事给他们看。于是形成一种特殊的文本,这个东西在不断茁壮,七十年代的时候,《魔戒》在全球非常的畅销,又打下了一个基础。

换句话说,几个大的潮流在背后慢慢会聚,到了90年代末的时候,让《哈利波特》这本书爆发出来了。

但是燃爆它的那点到底是什么呢,很多年前,有一本非常红的书叫做《TIPPINGPOINT》。书里面有一点我觉得很能够帮我们来理解《哈利波特》,它说口碑是重要的。现在哈利波特变成一个文化产业,但是在最初一开始,他受欢迎,是由口碑带动的。是有一群小学生读者无意中发现有这么一本书,大家说他好看,然后慢慢传播出去的,接着一下子燃爆了起来。

《TIPPIN GPOINT》理论说,要有一些小孩在同辈之中,被认为是潮流的引领者,被认为是值得信任的人。他们作为引爆点在干什么,其他人就会跟着上。

当时90年代末期,有一批小孩,他们看这本书,而正好这批小孩里面有不少人是上网的。大家就天天在上面互相讨论,大伙儿一传十,十传百,传出去。《哈利波特》它的流行,它的走红,真正在于互联网,他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本全球畅销书。

5.哈利波特这个人物有过成长吗?

《哈利波特》这个系列小说,它又是一种所谓的成长小说或教育小说。这个概念来自德国的文学,它很强调一个年轻人他的成长经验,这种类型最有名的的小说就是大文豪歌德的《少年维克的烦恼》。

大部分这种类型的小说,它里面的主角都必须经历过一个强烈的转化。他经历过某个考验之后,他会突然之间展现出另一种形态的性格出来,这另一种形态说不定是死亡。比如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他最后选择了自杀。

又或者是变成一个非常成熟,非常优秀的人,或者是变得非常的堕落。有各种选择,但哈利波特,我觉得他从头到尾,他的命运就是被选定的。他的命运被预定为,因为他母亲当年为他而牺牲,使得他拥有“爱”。

七集小说里面,虽然不断地跟他强调,能力不是一切,选择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哈利波特有选择吗?他这个选择对他来讲,构成了一个很明显的戏剧张力吗?

似乎没有。我们看到邓普利多说,你的母亲为了爱而牺牲了,所以你跟伏地魔是不一样的。因为你有爱,你能赢他。但这个爱好象也是个遗传,也是个继承,不是他主动去选择的。小说里面的哈利波特,是一个善良的小孩,慢慢长大还是那么好,偶尔发点坏脾气,没什么别的。

6.哈利波特的最大败笔

小说中哈利波特的性格没有经过很剧烈的转化,他最关键的概念,所谓爱这个概念,也是来自于继承。

这就跟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有矛盾了。

这个主题是什么呢?小说里说整个魔法世界有两种巫师,一种就是所谓血统纯正的巫师,另一种遭的就是所谓麻瓜,完全不是巫师出身,但有时候也会生下一些小孩,天赋异禀,有魔法能力。

我们看到伏地魔,他很痛恨自己有麻瓜的那一脉血统,他想要掩饰它,想要消灭它。后来他控制到整个魔法世界的魔法部之后,把魔法部改造成了几乎像是纳粹党控制的政府一样,驱逐所有血统不纯正的人,鼓吹一种血统纯正的概念。

而哈利波特他们一方,想要做到的就是要破除跟对抗这么一种种族歧视的观念。我们把这个概念放大了来看。它其实不只是种族歧视与否的问题,它甚至可以是对任何所谓的纯正性的挑战,民族的纯正性,血统的纯正性,语言的纯正性……

这本小说很强调宽容,这点是很不错。但是就像我刚刚讲的,如果到了最后,哈利波特他的所谓的爱,他这最大的能力,原来也是来自母亲的继承,母亲对他的牺牲,而不是他主动经过某些很剧烈的选择而取得,我觉得这是第七部《哈利波特》最大的败笔!








我是一颗小熊软糖


复方汤剂

古灵阁尚有条瀑布能洗去魔法手段,魔法部却对复方汤剂毫无防范。哈利一伙能凭借复方汤剂轻松混进魔法部偷取挂坠盒。

魔法部简直就和地面伪装一样,公共厕所,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而且还是战时,老伏你好不容易控制了魔法部就真的不怕别人渗透吗??

而且魔法部相当于政府,感觉就好像现实里你带个面具就能随意进出唐宁街10号或者美国白宫,还是在战时。

而且这玩意也不难做啊,赫敏2年级就能做。就算赫敏是天才(人家更多的是勤奋)且有主角光环。那别的学霸4年期是不是也差不多要参透了?

这玩意一点被滥用那社会就完了呀,你哪天回到家发现你家人其实 不是你家人。。。

门钥匙,卧槽这简直太BUG了好吧

感觉第四部小克劳奇费劲心思弄三强争霸赛简直是白费功夫。已知门钥匙什么都能做,既然已经混进了霍格沃兹,那随便拿一杂物做一个,然后借口单独辅导哈利不就成了吗?既然伪装的是穆迪,穆迪又是凤凰社铁杆,借口辅导哈利没问题吧?

不要说老邓早就知道了假穆迪,知道了不采取措施?事实上整个伏地魔复活计划老邓P都没干,你也看热闹不嫌事大?

就算霍格沃茨禁止任何魔法移动,但你三强场地不禁啊,比赛前把哈利邀出来说单独辅导下也很合理吧。作为黑魔法防御老师给自己学校的还是年级最小的参赛选手补补课也是很合理的吧?就算禁止接触也总能找到方法的吧?比如开赛前一周带他去看看场地什么的。不比你用三强奖杯稳多了?这比赛毕竟有诸多变数,万一在其中的任意一个环节哈利掉了链子,老伏就不活了?你们的计划了这么久就白费了?一个明显小于参赛年龄的低年级学生掉链子很正常吧。

门钥匙虽然号称私自使用后果严重,但你们可是食死徒啊,是全书最恶团伙啊。就好像说美帝禁止一切恐怖组织行为,那些恐怖组织就真的不作为了?不存在的好吧。

老伏为什么不进魔法部

已知康奈利这个草包可以轻松通过魔法部依靠霍格沃茨校董会把老邓支走。伏地魔你做的到吗?

已知魔法部可以轻松的向霍格沃兹指派黑魔法防御课老师,老伏你是不是很像要这个位置?

已知门钥匙这玩意受到魔法部的严格控制,那老伏如果进了魔法部,想办法搞定管门钥匙的人或者混进“门钥匙科”。那你搞人是不是特别方便?用得着每次大费周章的变黑魔标志吗?寄个快递或者路边一个石子就把人办了。

依靠魔法部的正面伪装你干见不得人的事的时候是不是特别方便?

连康奈利这种沙雕都可以混到部长,我英明神武天资聪慧前500年无古人,后500年无来者斯莱特林唯一继承人的里德尔先生就爬不上去?

其实我觉得最大的败笔就是哈利波特一开始是儿童文学。也许是太受欢迎风靡全球了,后期想转成严肃文学,可惜转不过来了。

仔细想想老伏是不是特别像你小时候看子供向动漫里的大魔王。

和后期神奇动物里的格林德沃一比是不是差距立马就出来了?

格林德沃有明确的目标和理想,懂得收买人心拉拢势力。他知道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面对朋友应该怎么做,面对敌人应该怎么做。

老伏呢?

就举一个例子。卢修斯马尔福。

卢修斯算是全书逼格最高的“贵族”。有钱又是霍格沃茨校董成员。坚定的纯血支持者。马尔福家族是个古老、富裕且有影响力的纯血巫师家族。还是铁杆食死徒。

这种人在他们纯血的圈子里就是风向标一般的存在。

他跟老伏之后成了什么样子?老伏是怎么对待他的?

这是不是对纯血巫师们放出了一个信号:有钱有势有名望又忠心的马尔福一家跟老伏尚且只能活得像条狗,那我们这种一般的纯血巫师加入后势必连条狗都不如。

再忠心的这么搞也不忠心了呀。

老伏你基本盘都稳不住输的不亏呀。

你说你整天研究各种禁书黑魔法有用吗?还不如弄本《毛选》好好看好好学。

人不学习要变修阿。



阿烂剪辑


最后一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霍格沃兹保卫之战后,双子再也不是完整的双子,从此以后乔治看每一面镜子都是厄里斯魔镜,

谈不上败笔,只是真真的意难平!

PS最后附上双子的帅照



花开沿途


小说中哈利波特的性格没有经过很剧烈的转化,他最关键的概念,所谓爱这个概念,也是来自于继承。

这就跟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有矛盾了。

这个主题是什么呢?小说里说整个魔法世界有两种巫师,一种就是所谓血统纯正的巫师,另一种遭的就是所谓麻瓜,完全不是巫师出身,但有时候也会生下一些小孩,天赋异禀,有魔法能力。

我们看到伏地魔,他很痛恨自己有麻瓜的那一脉血统,他想要掩饰它,想要消灭它。后来他控制到整个魔法世界的魔法部之后,把魔法部改造成了几乎像是纳粹党控制的政府一样,驱逐所有血统不纯正的人,鼓吹一种血统纯正的概念。

而哈利波特他们一方,想要做到的就是要破除跟对抗这么一种种族歧视的观念。我们把这个概念放大了来看。它其实不只是种族歧视与否的问题,它甚至可以是对任何所谓的纯正性的挑战,民族的纯正性,血统的纯正性,语言的纯正性……

这本小说很强调宽容,这点是很不错。但是就像我刚刚讲的,如果到了最后,哈利波特他的所谓的爱,他这最大的能力,原来也是来自母亲的继承,母亲对他的牺牲,而不是他主动经过某些很剧烈的选择而取得,我觉得这是第七部《哈利波特》最大的败笔。


襄阳佳悦


不算败笔,但……就突然觉得,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反正也是因为得意忘形、战斗失误加上爱的力量被打败的。

那,杀死她的人如果不是莫丽,换成纳威好像也不错?

这样一来,两个预言里的男孩,都分别为自己的父母报了仇。

我觉得还挺好的……


追风少女Linr


大家一定还记得,在哈3中,魔药学教授斯内普为了向学生们透漏卢平的真实身份,而提前上了一课“狼人与化兽师的区别”!这就出现问题了,大家都清楚“狼人与化兽师”都是生物,这么说就应该属于“神奇生物课”,这应该是神奇生物学教授海格的授课范围,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是斯内普上课!


我不喝酒影视


1

一本好的小说,结局对它不影响

为什么《哈利波特》的结局要搞得像一个国家机密?

《哈利波特》大结局篇出来之前,很多人就有种种的预测,有很多的猜想。很多书迷、网迷在无数的博客跟论坛上面留言,大家都在说,主角哈利波特会死呢?甚至JK.罗琳,她也说,这个有可能的。

到了第七部要出版之前,简直要像一个国家机密,(甚至)这本书运出去做发行零售之前,都是按最高机密的方法来对待,有护卫把书的箱子封起来,严防里面的内容提前外泄。

很可惜,还是泄露出来了。《纽约时报》在这本书出版前一天就发表了一篇评价,说到了故事的结局,据说JK.罗琳非常不满,她觉得《纽约时报》剥夺了读者自己去完成一趟旅程的乐趣。

我以前有一个很固执的偏见,认为凡是一本小说,它的结局如果是事先不能张扬的,要这样写才能够吸引读者去看的话,我觉得它就大概不是一本好的小说。

这跟我看足球的经验有关。有时候我没办法看一场现场的球赛,我会把它录下来。我不担心你告诉我最后比分是怎么样,真正好的球赛,就算你事先知道了结局,也不会减损它的技术性乐趣的。

《哈利波特》这个小说系列有一个特点,它每一本都有某种悬疑小说的色彩在里面。它有一个结构,结局是你要去猜谜的。你是不应该事先揭穿的,事先揭穿好象似乎是不道德的。

但是回想一下,有些非常有名的这类小说,结局也是早被张扬的。比如007系列小说。


2.《哈利波特》的文字很粗糙

《哈利波特》这个小说写得不算很好,其中一个原因,就像美国文学评论界泰斗哈罗德·布鲁姆的一个说法,他认为罗琳的用字非常的肤浅,非常的粗糙,好象没有什么语言可以选择。当然你也可以说,就是因为这样,《哈利波特》才浅白易读。英文不大好的人呢,也能够随便看得懂,不需要靠字典。

可是有时候,我觉得她的有些对话真的是非常粗糙。我随便举个例子,各位《哈利波特》的读者,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过去这么多年来《哈利波特》小说里面,每次出现一个很关键的时刻,主角遇到很惊险万分,或者有人死了,有人受伤的时候,他们会做什么反映?

他们的反映就是“NO”!

如果是个比较成熟的小说家去写的话,一定不会总是千篇一律的“NO”,他一定有很多别的写法。而这个“NO”呢,就让我联想到一些很廉价的肥皂剧,那里面的主角发生什么惊险的情节时,他们也是喊“NO”。

这是很无聊的一种写法。


3在同类型文学中,也不算出类拔萃

《哈利波特》系列,如果只是一个悬疑小说的话,那世界上这么多悬疑小说,它为什么还会那么红呢?它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它是所谓的奇幻小说,就像《魔戒》或着中国的《封神榜》,它特别强调有一种魔法世界的存在。

可是,我看过不少奇幻文学的作品,放在整个奇幻文学作品里面,《哈利波特》实在不算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作品。不要说那些经典之作,如托尔金的《魔戒》,又或者是《地海故事集》,即使放在后来其他很多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面前,我觉得《哈利波特》也不算是最好的作品。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天影剪辑


,当大家纷纷在回顾这本小说的伟大和传奇的时候,我们给大家端上一盘凉水,请读者们自行取用。 十年前,道长(梁文道)在“开卷八分钟”花了5期节目来谈《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20年,它真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吗? 请看Mr“梁”内普教授是如何说的。


《哈利波特》的“六大败笔” “梁”内普:准备好接受批评了,波特~ 1.一本好的小说,结局对它不影响 为什么《哈利波特》的结局要搞得像一个国家机密? 《哈利波特》大结局篇出来之前,很多人就有种种的预测,有很多的猜想。很多书迷、网迷在无数的博客跟论坛上面留言,大家都在说,主角哈利波特会死呢?甚至JK.罗琳,她也说,这个有可能的。 到了第七部要出版之前,简直要像一个国家机密,(甚至)这本书运出去做发行零售之前,都是按最高机密的方法来对待,有护卫把书的箱子封起来,严防里面的内容提前外泄。 很可惜,还是泄露出来了。

《纽约时报》在这本书出版前一天就发表了一篇评价,说到了故事的结局,据说JK.罗琳非常不满,她觉得《纽约时报》剥夺了读者自己去完成一趟旅程的乐趣。 我以前有一个很固执的偏见,认为凡是一本小说,它的结局如果是事先不能张扬的,要这样写才能够吸引读者去看的话,我觉得它就大概不是一本好的小说。 这跟我看足球的经验有关。有时候我没办法看一场现场的球赛,我会把它录下来。我不担心你告诉我最后比分是怎么样,真正好的球赛,就算你事先知道了结局,也不会减损它的技术性乐趣的。 《哈利波特》这个小说系列有一个特点,它每一本都有某种悬疑小说的色彩在里面。它有一个结构,结局是你要去猜谜的。你是不应该事先揭穿的,事先揭穿好象似乎是不道德的。 但是回想一下,有些非常有名的这类小说,结局也是早被张扬的。比如007系列小说。 2.《哈利波特》的文字很粗糙 《哈利波特》这个小说写得不算很好,其中一个原因,就像美国文学评论界泰斗哈罗德·布鲁姆的一个说法,他认为罗琳的用字非常的肤浅,非常的粗糙,好象没有什么语言可以选择。当然你也可以说,就是因为这样,《哈利波特》才浅白易读。英文不大好的人呢,也能够随便看得懂,不需要靠字典。 可是有时候,我觉得她的有些对话真的是非常粗糙。我随便举个例子,各位《哈利波特》的读者,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过去这么多年来《哈利波特》小说里面,每次出现一个很关键的时刻,主角遇到很惊险万分,或者有人死了,有人受伤的时候,他们会做什么反映? 他们的反映就是“NO”! 如果是个比较成熟的小说家去写的话,一定不会总是千篇一律的“NO”,他一定有很多别的写法。而这个“NO”呢,就让我联想到一些很廉价的肥皂剧,那里面的主角发生什么惊险的情节时,他们也是喊“NO”。 这是很无聊的一种写法。

3.在同类型文学中,也不算出类拔萃 《哈利波特》系列,如果只是一个悬疑小说的话,那世界上这么多悬疑小说,它为什么还会那么红呢?它还有另一个特色,就是它是所谓的奇幻小说,就像《魔戒》或着中国的《封神榜》,它特别强调有一种魔法世界的存在。 可是,我看过不少奇幻文学的作品,放在整个奇幻文学作品里面,《哈利波特》实在不算是其中最出类拔萃的作品。不要说那些经典之作,如托尔金的《魔戒》,又或者是《地海故事集》,即使放在后来其他很多的作家,他们的作品面前,我觉得《哈利波特》也不算是最好的作品。 4.《哈利玻特》的成功其实是“借势” 我们知道罗琳,她一开始就是一个孤身的母亲,坐在咖啡店写小说,甚至一开始她投给十几家出版社都没人理她。也没有什么媒体大亨开个高层策划会议,说我们邀请谁来写一个这样的故事出来。 结果最后哈利波特能够弄成这么大的一个产业,从小说到电影、电玩、周边等等,帮那么多人赚钱,光是罗琳自己就已经赚了差不多10亿美金。 《哈利波特》是怎么样从一个单身母亲的一个小小的想法,发展成这一巨大的产业呢? 首先是儿童文学的成长。我们知道,所谓“儿童”其实是个很现代的概念,到了20世纪,有一些人更目标清晰的要对准这批学童,去写故事给他们看。于是形成一种特殊的文本,这个东西在不断茁壮,七十年代的时候,《魔戒》在全球非常的畅销,又打下了一个基础。 换句话说,几个大的潮流在背后慢慢会聚,到了90年代末的时候,让《哈利波特》这本书爆发出来了。 但是燃爆它的那点到底是什么呢,很多年前,有一本非常红的书叫做《TIPPINGPOINT》。书里面有一点我觉得很能够帮我们来理解《哈利波特》,它说口碑是重要的。现在哈利波特变成一个文化产业,但是在最初一开始,他受欢迎,是由口碑带动的。是有一群小学生读者无意中发现有这么一本书,大家说他好看,然后慢慢传播出去的,接着一下子燃爆了起来。 《TIPPIN GPOINT》理论说,要有一些小孩在同辈之中,被认为是潮流的引领者,被认为是值得信任的人。他们作为引爆点在干什么,其他人就会跟着上。 当时90年代末期,有一批小孩,他们看这本书,而正好这批小孩里面有不少人是上网的。大家就天天在上面互相讨论,大伙儿一传十,十传百,传出去。《哈利波特》它的流行,它的走红,真正在于互联网,他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本全球畅销书。 5.哈利波特这个人物有过成长吗? 《哈利波特》这个系列小说,它又是一种所谓的成长小说或教育小说。这个概念来自德国的文学,它很强调一个年轻人他的成长经验,这种类型最有名的的小说就是大文豪歌德的《少年维克的烦恼》。 大部分这种类型的小说,它里面的主角都必须经历过一个强烈的转化。他经历过某个考验之后,他会突然之间展现出另一种形态的性格出来,这另一种形态说不定是死亡。比如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他最后选择了自杀。 又或者是变成一个非常成熟,非常优秀的人,或者是变得非常的堕落。有各种选择,但哈利波特,我觉得他从头到尾,他的命运就是被选定的。他的命运被预定为,因为他母亲当年为他而牺牲,使得他拥有“爱”。 七集小说里面,虽然不断地跟他强调,能力不是一切,选择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哈利波特有选择吗?他这个选择对他来讲,构成了一个很明显的戏剧张力吗? 似乎没有。我们看到邓普利多说,你的母亲为了爱而牺牲了,所以你跟伏地魔是不一样的。因为你有爱,你能赢他。但这个爱好象也是个遗传,也是个继承,不是他主动去选择的。小说里面的哈利波特,是一个善良的小孩,慢慢长大还是那么好,偶尔发点坏脾气,没什么别的。 6.哈利波特的最大败笔 小说中哈利波特的性格没有经过很剧烈的转化,他最关键的概念,所谓爱这个概念,也是来自于继承。 这就跟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有矛盾了。 这个主题是什么呢?小说里说整个魔法世界有两种巫师,一种就是所谓血统纯正的巫师,另一种遭的就是所谓麻瓜,完全不是巫师出身,但有时候也会生下一些小孩,天赋异禀,有魔法能力。 我们看到伏地魔,他很痛恨自己有麻瓜的那一脉血统,他想要掩饰它,想要消灭它。后来他控制到整个魔法世界的魔法部之后,把魔法部改造成了几乎像是纳粹党控制的政府一样,驱逐所有血统不纯正的人,鼓吹一种血统纯正的概念。 而哈利波特他们一方,想要做到的就是要破除跟对抗这么一种种族歧视的观念。我们把这个概念放大了来看。它其实不只是种族歧视与否的问题,它甚至可以是对任何所谓的纯正性的挑战,民族的纯正性,血统的纯正性,语言的纯正性…… 这本小说很强调宽容,这点是很不错。但是就像我刚刚讲的,如果到了最后,哈利波特他的所谓的爱,他这最大的能力,原来也是来自母亲的继承,母亲对他的牺牲,而不是他主动经过某些很剧烈的选择而取得,我觉得这是第七部《哈利波特》最大的败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