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孩子买绘本,却不知从何下手?这篇绘本干货送给你

每次和闺蜜们聊与“绘本”有关的话题,经常会被问到:

什么时候给孩子买绘本比较好啊?

买什么样的绘本才能让孩子感兴趣呢?

我家孩子2岁多了,适合买什么绘本呢?

关于绘本,大家或许都有以上这些类似的疑问:想买却不知怎么买,买回来也不知道怎么用。

其实,买绘本这事没大家想的那么难,但也确实不是件随意的事。

我家孩子今年三岁半,从出生起我就给他买绘本,踩过一些坑:比如买重复了,或者买了画质很差的;但也积累了很多经验:比如知道该怎样结合孩子的发育特点来买绘本。

现在我家孩子除了每天会挑上自己喜欢的绘本看上一小时左右,还能和我天马行空地讨论绘本里的情节发展。每次看他读绘本时,我就觉得特欣慰,因为绘本给他带来了最纯粹的快乐

想给孩子买绘本,却不知从何下手?这篇绘本干货送给你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三年来买绘本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帮助到那些想买绘本,却不知从何下手的妈妈们。

何时买: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

什么时候给孩子买绘本?是妈妈们普遍困惑的话题。

有的妈妈会在孩子出生半岁之后开始买绘本,有些则会等孩子再大一点,比如2岁左右才开始买绘本。还有一部分妈妈则会将买绘本的时间持续延长,就拿我一同事来说,她是等孩子满了4岁才开始买绘本的。当我问她为什么时,她表示绘本是需要等孩子能识字、能看懂时才能买。

研究显示,美国儿科学会提倡从婴儿期起,就可以和宝宝一起读书,他们认为这项活动,应至少持续到上幼儿园(美国,5岁)的年龄。

想给孩子买绘本,却不知从何下手?这篇绘本干货送给你

也就是说,从孩子出生那天开始,就可以买绘本了。

记得从橙橙出生起,我就每天给他读绘本,不管他能不能听懂,我都会声情并茂地读给他听。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里写到,要增加幼儿的词汇量,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最重要的就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听到丰富的语汇。母亲应该用温暖、轻柔的爱抚和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养育宝宝,而图画书则负责把词汇的种子一粒一粒地播入母亲犁好的心灵土壤中。

《张思莱育儿手记》中指出,新生儿最佳视物距离为20厘米左右,喜欢看简单的线条、或对比鲜明的图案,如黑白色。当孩子1个多月时会发出重复的元音,如“a"、"o"、"e"等,这时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说话,给予恰当的、适量的视听、触觉、嗅觉等方面的刺激。

所以,不要再问什么时候给孩子买绘本了。当孩子一出生,就可以买了。

怎样买:结合宝宝“阶段发育特点”

知道了什么时候可以买绘本后,我们再来看看绘本到底该怎样买?

通常来说,很多妈妈都会根据“年龄”购买,比如0-2岁看什么绘本,3-6岁看什么绘本。这种方式操作起来非常简单,妈妈们几乎可以闭着眼睛买。

我在孩子一岁之前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 。可时间一长,我会发现买回来的绘本要么在内容上重复了,要么就是与孩子的阶段发育特点并不匹配。

想给孩子买绘本,却不知从何下手?这篇绘本干货送给你

比如,《我的情绪小怪兽》这套绘本上注明的是适合3-6岁儿童。但其实,两岁多的孩子就可以看。

两岁左右的孩子正处在自我意识敏感期,喜欢乱发脾气、喜欢打人、喜欢说“不”。这些行为得出了“可怕的两岁”这一说法。

但如果妈妈们能结合孩子的阶段发育特点,在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时就意识到需要对孩子进行情绪认知,就可以准备《我的情绪小怪兽》,让孩子通过绘本了解情绪是什么,认知到发脾气时是什么样子,快乐时又是什么样子,用绘本的方式帮助孩子在自我意识敏感期时认知和表达情绪。

当孩子处在手指精细动作发育阶段时,可以买翻翻书、洞洞书、游戏书以及各种立体书给孩子。

当孩子处在认知启蒙阶段时,就可以给孩子买认知启蒙类的绘本,如事物认知、颜色形状认知等。

等孩子再大一点,上幼儿园之前就可以买行为教养类的绘本。若孩子对幼儿园有所抗拒,还可以买入园类的绘本,如《我在幼儿园的一天》等。

想给孩子买绘本,却不知从何下手?这篇绘本干货送给你

当你开始试着用结合宝宝“阶段发育特点”来买绘本时,你会发现绘本会变成你的好朋友,帮助你在育儿路上对孩子表达一些你无法言说的道理。

有时仅仅只需要绘本中的一个小片段,就能让孩子感受那些讲不清的道理。

没兴趣:改变陪读方式

除了不知道何时买绘本,不知怎样买绘本。还有一个令妈妈们头疼的问题就是“担心孩子对绘本不感兴趣”或者“买回来了,孩子看都不看”。

这时,陪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一直觉得,让孩子感兴趣的不是绘本,而是家长的陪读方式。

再好的绘本,如果没有妈妈们声情并茂的朗读那也会黯然失色。再差的绘本,如果有个会读绘本的妈妈,那也会闪闪发光。

我们家的绘本一般分为认知类、科普类、情绪管理类、兴趣类(比如孩子喜欢的工程车和动画片)、英语启蒙类和艺术启蒙类。认知类、情绪管理和艺术启蒙归我负责,而科普类、英语启蒙则归孩子的爸爸来负责。兴趣类的绘本就由孩子自己负责。

分好工后,陪读的方式很简单:不干涉、不说教。声情并茂的朗读,认真解答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但不限制孩子的想象。

想给孩子买绘本,却不知从何下手?这篇绘本干货送给你

很多孩子不愿和家长一起读绘本,最大的因素就是家长喜欢说教,喜欢一个字一个字正儿八经的读给孩子听。甚至在读完一本绘本后就逼问孩子悟出了什么道理。

这让孩子觉得读绘本是件很枯燥、很有负担的事,孩子自然不愿意读绘本。

还有一类家长是给孩子读一遍就完事了,孩子想让家长反复朗读,家长不干,孩子自然也被磨灭了兴趣。

所以,如果你担心孩子不感兴趣,或者觉得买回来了孩子也不看,就先改变陪读的方式。

《骑鲸之旅》书中曾说,在共读中 ,孩子之所以能喜欢上某本绘本,经常是有赖于大人对此绘本的青眼相看、重复演绎。 对真正有意义的童年阅读而言,书仅仅是个途径。它不要你“记得”任何知识点。

陪读方式往往比绘本“本身”更重要。

总结:别对绘本抱太高的“期望”,绘本就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我家每天最快乐的时光就是睡前共读绘本,孩子和我们一起躺在床上,在绘本的世界里一起幻想、一起讨论,像三个无忧无虑的孩子。

想给孩子买绘本,却不知从何下手?这篇绘本干货送给你

每次读到《我的情绪小怪兽》最后一页时,孩子都会问我,为什么小怪兽变成了粉色,粉色是什么情绪啊?我都会回答,你此刻是什么情绪小怪兽就是什么情绪。

于是孩子的答案也是千奇百怪的:什么温暖的、奇妙的、吵闹的、乖乖的各种答案都有。

很多人会好奇问我,你为什么不告诉他粉色就是爱呢?

因为我觉得

绘本就是一个打开童话世界的通道,在童话里,不就是有幻想才好玩吗?何必那么写实呢?而且,答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那一刻从绘本中感受到了什么。那是我们做父母,永远也无法触及的小秘密,而这样的秘密就让孩子留在心中便好。

很多家长会觉得绘本就是用来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因此会刻意规定孩子什么时间该看什么绘本。或者觉得绘本就是用来学习,非得让孩子学个所以然出来。这些其实都不是绘本的正确打开方式。

正如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所说,图画书对幼儿没有任何“用途”,不是拿来学习东西的,而是用来感受快乐的。

想给孩子买绘本,却不知从何下手?这篇绘本干货送给你

最后,用我最喜欢的《骑鲸之旅》中的一段话来结尾:

所有绘本集合起来,却在告诉孩子:生命有千百条途径,你可以成为一只眼海盗,可以成为撑船摆渡的老伯,可以成为下大雨时咯咯叫的鸡,可以成为专吃月亮倒影的小鱼,可以成为高山上贫困孤独的孩子,可以成为为吃一只鸡费尽周折浑身伤痕的狐狸……可无论你成为什么,生命充满奇趣,都值得你细细品味。

愿那些想买绘本却不知从何下手的妈妈们,都能轻松的买,开心的读。让绘本给你和孩子带来最纯粹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