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與胃病的辯證


脾與胃病的辯證


脾主運化及主流血,胃主受納腐熟,脾胃相表裡,脾升胃降,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故凡食慾不振、腹脹便溏、嘔吐、洩瀉或氣虛下陷、統攝無權所致的內臟下垂、各種出血等均為脾胃病變。

1、脾胃氣虛

多因飲食失調或勞倦損傷所致,可見於潰瘍病、慢性胃炎等患者。症候表現:食慾不振,食後脘腹脹滿,大便溏,少氣懶言,肢倦,面色萎黃不華。治宜益氣健脾。

2、脾陽虛

多由脾胃氣虛發展而來。可見於慢性潰瘍病,水腫,婦女白帶過多患者。症候表現:納減腹脹,脘腹痛喜溫喜按,四肢不溫,大便溏,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治宜溫運中陽。

3、脾氣下陷

多由脾虛、中氣不足所致。可見於脫肛、子宮脫垂及胃下垂患者。症候表現:頭暈目眩,聲低,氣短乏力,自汗食少,脘腹重墜,或久洩脫肛等,治宜益氣升提。

4、脾不統血

多由脾氣虛、中氣不足統攝無權所致。可見於各種出血症患者。症候表現:便血、肌衄(nǚ),月經過多,崩漏,以及其他出血等,同時可兼見脾氣虛或陽虛的症候,治宜益氣攝血。

5、胃寒症

由脾陽不足,或過食生冷所致寒凝於胃,可見於胃脘痛、嘔吐患者。症候表現:胃脘冷痛,遇寒加劇,得溫則減,口泛清水,食後作吐,腸鳴漉漉。治宜溫中散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