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煦為何不揮師京城,卻派人途中截殺朱瞻基?

明仁宗朱高熾在沒當上皇帝之時,已經與他的弟弟朱高煦產生皇儲之爭。幸虧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深得朱棣喜愛,朱棣才將朱高熾立為太子。不過,朱棣卻對次子朱高煦寵愛不減,使用朱高煦仍然報有奪嫡之心。朱棣為了斷絕朱高煦的奪嫡之心,於永樂十五年(1417年)剝奪朱高煦2支藩王衛隊,並殺死他的親信,將他打發到封地樂安州就藩。實際上,就藩之後,朱高煦的反心未減。

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煦為何不揮師京城,卻派人途中截殺朱瞻基?

朱棣

  朱高熾繼位之後,對朱高煦也是恩寵有加,為的就是讓朱高煦打消造反的念頭。可惜,朱高熾僅當八個月的皇帝就病逝。

  在朱高熾病逝之前的一個月,他將太子朱瞻基打發到南京,負責遷都事宜。病逝前,朱高熾下詔將朱瞻基召回北京繼位。據史料記載,朱高煦曾在朱瞻基回北京的必經之路上設伏,企圖截殺朱瞻基,以圖謀奪位。

《明史·朱高煦傳》:未幾,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喪。高煦謀伏兵邀於路,倉卒不果。及帝即位,賜高煦及趙王視他府特厚。

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煦為何不揮師京城,卻派人途中截殺朱瞻基?

朱高熾

  當時朱瞻基在南京,朱高煦在樂安州(今山東惠民縣),距離北京要比朱瞻基近很多。朱高煦比朱瞻基先知道朱高熾病逝的消息,於途中截殺朱瞻基。結果朱瞻基繞道而行,躲過截殺。朱高煦還在傻傻地等朱瞻基時,卻傳來朱瞻基繼位的消息。

  歷史上一直有人質疑朱高煦截殺朱瞻基的真實性,主要原因是史料太少。雖無法確定朱高煦是否截殺,但朱瞻基回北京時肯定是做了防範,他確實便衣打扮,繞道而行。

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煦為何不揮師京城,卻派人途中截殺朱瞻基?

朱高熾

  朱瞻基是洪熙元年四月被朱高熾派到南京的,朱高熾死於五月庚辰日,朱瞻基返回到北京的時間是六月辛丑日,從五月庚辰日到六月辛丑日共有21天。北京到南京的距離約1800裡,明代馬驛的速度是每天300裡,也就是說,朱高熾去世的消息從北京傳到南京約6天時間。朱瞻基回北京的速度可能趕不上馬驛的速度,但朱瞻基本人精通騎射,馬上功夫不錯,全力趕路的話,即便6天無法趕到京城,最多也只會超出一兩天時間。那麼,從朱高熾去世到朱瞻基返京所花的時間應該在14天左右,實際上朱瞻基卻多花了7天時間。比較合理的解釋就是:朱瞻基確實繞道了。須知繞道後帶來的不僅僅是路程遠而已,還會使朱瞻基錯過驛站,導致他可能會缺少馬匹或沒有足夠的休息。這樣一來,花的時間自然就多了。

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煦為何不揮師京城,卻派人途中截殺朱瞻基?

朱高煦

《明史·本紀第九·宣宗》:夏四月,以南京地屢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璽書召還。六月辛丑,還至良鄉,受遺詔,入宮發喪。庚戌,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以明年為宣德元年。

  朱瞻基為什麼會繞道呢?難道他事先會知道朱高煦會截殺他嗎?其實不然。或許朱瞻基只是多了個心眼,擔心有人會採取手段阻止他進京。那麼朱高煦是否截殺朱瞻基呢?

  從時間上來看,通常認為朱高煦所在的封地距離北京近,自然先知道朱高熾病逝的消息。其實未必。

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煦為何不揮師京城,卻派人途中截殺朱瞻基?

朱高煦

  朱高熾去世之時,朱瞻基作為儲君卻不在京城,這就導致皇位繼承出現變故。當年朱棣病逝於北征歸途,楊榮、張輔等人曾秘不發喪,為的就是防範朱高煦和朱高燧作亂。如今朱高熾去世,同樣是群臣之首的楊榮就算沒有采取同樣的手段,但至少也會有所防範。皇帝在京城去世,楊榮等人確實無法長時間隱瞞,卻有辦法拖延幾日再對外公佈。在朱高熾去世之後,楊榮肯定會第一時間加強戒備,京城及周邊各大關口要塞加強盤查,限制出入,然後才會公開皇帝駕崩的消息。這樣一來,朱高煦的嫡次子朱瞻圻或其他耳目就在京城,卻也沒辦法及時把消息傳遞給朱高煦。朱高煦本就只是閒散王爺,也只能等官方的驛報傳到才會知道消息,那他可能未必會比朱瞻基早知道消息。退一步講,就算朱高煦在知道朱高熾去世的消息後還有時間截殺朱瞻基,這個時間是非常短的,甚至不足以謀劃和實施。

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煦為何不揮師京城,卻派人途中截殺朱瞻基?

朱瞻基

  另外一直有人認為,朱高煦截殺朱瞻基的目的是奪取皇位。仔細一想就發現不對了,如果朱瞻基死了,朱高煦就能當上皇帝嗎?總不至於朱高煦認為自己殺了朱瞻基,然後大搖大擺地進入北京,朝中群臣就會奉他為帝?顯然那是不可能的。

  按照朱元璋制訂的《皇明祖訓》: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如果朱瞻基作為皇位繼承人,他死了卻沒有兒子,則由朱瞻基的弟弟繼位。朱高熾共有3個嫡子,除了朱瞻基外,還有嫡三子朱瞻墉和嫡五子朱瞻墡。朱瞻墉信佛,且與世無爭,於皇家之事素來不管。朱瞻墡自幼隨朱高熾,且聲譽極好。事實上,在朱高熾去世之後,朱瞻基到達北京之前,張皇后就曾下令讓朱高熾次子朱瞻埈和嫡五子朱瞻墡留守北京,臨時監國。次子朱瞻埈並非嫡子,沒有繼承權。所以朱瞻基一旦身死,繼位的必是朱瞻墡。

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煦為何不揮師京城,卻派人途中截殺朱瞻基?

朱高煦

  原則上,當朱棣封朱高熾為太子時,朱高煦就已經失去皇位的合法繼承權。因為朱高煦有奪嫡之心,朱棣才會下令讓他就藩樂安州。如果朱高煦仍想奪位,唯一的辦法就是學朱棣謀反,歷史上的他也確實是這麼幹的。

  朱高煦如果起兵造反,應儘快攻佔京城,才能奪位。否則朱瞻基到達京城即位,或者朱瞻基身死,朝中群臣也會盡快讓新君即位,以穩定人心。朱高煦去就藩時,朱棣只剝奪了他兩支親王衛隊,他手中應該還有一支親王衛隊,兵力在3000到10000人之間,再加上朱高煦在樂安州經營多年,已經拉攏了當地的一些將領,也有一定的兵力。從朱高煦在宣德元年八月的造反時的兵力來看,朱高煦當時能掌控的兵力應該在1萬到2萬之間。這點兵力顯然不足,再加上朱高煦臨時起兵,朝廷卻已經加強戒備,朱高煦想攻佔京城比登天還難。

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煦為何不揮師京城,卻派人途中截殺朱瞻基?

朱高煦

  如果以兵力攻佔京城不可行的話,朱高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悄悄潛入京城。朱高煦隨朱棣出征多年,與朱棣手下這些將領大多都很熟。在京城中,朱高煦可以聯繫京中熟知的將領,例如張輔、薛祿等,進而掌握一定的兵權,再發動政變,攻佔皇宮,即可奪位。朱高熾病逝得有些突然,朱高煦並未做好進京的準備。況且,朝廷已在第一時間在關口城池緊要之處設防,嚴加盤查,調動軍隊,加強戒備。朱高煦本身就是朝廷關注的重點對象,藩王不奉詔也不能隨便離開封地,朱高煦想悄無聲息地潛入京城並非易事,恐怕朱高煦連封地都無法離開。

  必須明確的是進入京城是朱高煦奪位的基本條件。如果朱高煦既不能起兵攻佔京城,又不能悄悄潛入京城,那麼朱高煦是不可能奪位的。單純地截殺朱瞻基,不管成敗與否,對朱高煦幾乎沒有任何好處,僥倖成功了,最終也只會便宜了別人。

朱高熾去世之後,朱高煦為何不揮師京城,卻派人途中截殺朱瞻基?

朱高煦

  所以,朱高煦如果真的派人截殺朱瞻基,必定也會同時採取進一步的措施,例如潛入京城發動兵變或起兵攻打北京。可惜目前的歷史史料只是記載,朱高煦截殺朱瞻基,沒有等到朱瞻基,卻等到朱瞻基繼位的消息。關於朱高煦的兵力調動情況或是否謀劃進京卻隻字未提。沒有後面的行動,單純的截殺就意義不大了,其可靠性也確實值得後人質疑。

參與《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