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因新冠肺炎而“發燒”的三個專業

有可能因新冠肺炎而“發燒”的三個專業

此次疫情無異於是對世界各國的政府和民眾的一次大考,不僅是對國家綜合治理能力、應急反應能力、統籌調度等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各國民眾的行為和修養、傳統和習慣、國民整體凝聚力的一次整體檢測。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國家治理模式,不同的危機應對方式,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同的危機應對結果,也通過此次疫情進行了一次全世界公開透明的大比拼。中國立竿見影的抗疫效果與世界上眾多國家在疫情面前束手無措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通過此次抗疫也給我們和世界各國民眾帶來了很多的思考。

有可能因新冠肺炎而“發燒”的三個專業

思考之一:關於公共防疫

這是幾乎很少被關注和提及的事情,除了出現重大疫情。很多年來,因為一些傳染病的疫苗被研究開發,一些在過去曾經致命的如天花、麻風、霍亂、瘧疾、斑疹傷寒等傳染性疾病已經很少出現在現代生活中,所以公共防疫這個職業給人的印象就是化化驗,打打針,消消毒之類的工作,與醫學類的比如臨床醫學等專業相比,顯得比較平淡和無奇,所以大家在選擇專業和職業時,不怎麼關注像公共防疫這一類的專業。直到近年來SARS(2003年)、禽流感(2004年)、甲流H1N1(2009年)的陸續登場,以及到今年的冠狀肺炎讓全世界為之惶恐不安,隨著疫情的頻繁發生以及對人類健康肆虐程度的不斷升級,抗疫日漸成為一個非常嚴肅而且需要全球面對的問題,更何況中國是一個具有14億國民的國家,所以,公共防疫這個職業已經不是一個從前被很多人邊緣化的職業,所以在未來的日子裡,公共防疫工作正變得卻越來越重要,那麼毫無疑問,培養公共防疫的人才也是越來越迫切的事情,為此,公共防疫相關的專業也會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目前在我國,與公共防疫相關的公共衛生與防疫醫學類相關專業主要有這麼幾個:預防醫學專業、全球健康學專業、衛生監督專業。

預防醫學專業:全國有106所高校開設此專業。按招生錄取分數排名(2017年)為: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華北理工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山西醫科大學等。

全球健康學專業:全國只有2所院校開設此專業,江蘇省和湖北省各1所,分別是江蘇的崑山杜克大學(中外合作辦學)和湖北的武漢大學。

衛生監督專業:全國只有哈爾濱醫科大學1所高校開設此專業。

按照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對於公共衛生與防疫醫學的學科評估結果顯示,B+以上的院校有以下幾所:南京醫科大學(A+)、華中科技大學(A+)、北京大學(A-)、哈爾濱醫科大學(A-)、復旦大學(A-)、首都醫科大學(B+)、中山大學(B+)、南方醫科大學(B+)、第二軍醫大學(B+)、第四軍醫大學(B+)


有可能因新冠肺炎而“發燒”的三個專業

思考之二:漢語的作用

此次疫情,讓全世界各國的民眾都開始有意識地關注自己國家周邊的世界或者與疫情相關的國家的事情。中國在此次疫情中無疑是被世界各國高度關注並聚焦的國家。中國在抗疫的行動力和作為大國的擔當,讓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全世界都在通過這次疫情重新審視中國,重新評估中國。疫情讓世界目睹了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和中國經濟力量的強大,看見了中國作為一個超大型國家的崛起,同時也讓世界各國發現了自己已經離不開中國,離不開中國製造。同時,在此次疫情中,美股發生了令人瞋目結舌的史無前例的四次熔斷,讓國際資本也開始在全世界尋找安全的避難所,中國無疑是不二選擇。正如危機代表著危險的同時也代表著機遇一樣,新冠肺炎讓中國的國民遭受了生命和健康的危險,中國經濟遭受了巨大損失,但同時,中國政府的英明決策和領導力以及全體國民的眾志成城,讓中國率先走出危機的同時,也率先開始通過有序復工來主導因為疫情已經混亂不堪的世界,中國成為世界的希望,世界的秩序有可能因為此次疫情而重新制定。此時的中國,代表著商機,中國引領著世界發展的潮流,為此,學習漢語很快會在世界上流行開來,就像我們的國人剛開始學說英語那樣成為一件非常時髦的事情,同時,能夠用漢語進行交流也會成為外國人的可以拿來炫耀、覺得非常有面子的事情,同時也是用來與中國人、中國的企業進行交流的有效工具,無論經濟還是文化,中國對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和外國企業都產生巨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國高校的一個專業就這樣自然而然地躍入人們的眼簾:漢語國際教育。

漢語國際教育:全國有376所高校開設此專業。此專業按照錄取分數(2017年)高校排序如下: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京體育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等。

漢語國際教育屬於文學門類中的中國語言文學大類,按照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中國語言文學類評估結果在A-以上的院校有:北京大學和北師大為A+;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6所高校為A;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為A-。

有可能因新冠肺炎而“發燒”的三個專業

思考之三:關於中醫和中藥

在此次疫情中,中醫和中藥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亮相世界。中所周知,此次的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多次產生異變,所以目前還沒有一種有效藥物能包治百症,而中醫和中藥的療法對治療新冠肺炎有一定的療效這個結果,在臨床實踐中被中國的醫生髮現,並將此方法和藥物介紹給援助的西方國家用於治療,外國人不懂中醫,很多人也不相信中醫,更有很多外國人只知道西醫,甚至沒聽說過中醫,而且,更有甚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打壓中醫,在2019年,《世界醫學院校名錄》將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貴州中醫藥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雲南中醫藥大學等8所中國知名中醫大學從此名錄中除名。儘管如此,也無法改變作為中國寶貴的醫學遺產的中醫能夠治病、低毒且有顯著療效的事實。經此疫情,中醫引發了關注,當然,中醫學和中藥學也是我國大力發展的重要學科之一。

中醫學:全國有64所高校開設此專業。此專業按照錄取分數排列(2017年)的高校排序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等。

按照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中醫學專業在B+以上的高校有:北京中醫藥大學(A+)、上海中醫藥大學(A-)、南京中醫藥大學(B+)、天津中醫藥大學(B+)、黑龍江中醫藥大學(B+)、廣州中醫藥大學(B+)、成都中醫藥大學(B+)。

中藥學:全國有101所高校開設此專業。此專業按照錄取分數排列的高校排序是:北京中醫藥大學、首都醫科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山西醫科大學、瀋陽藥科大學、山東中醫藥大學、江西中醫藥大學。

按照教育部第四次學科評估結果,中藥學專業在B+以上的高校有:黑龍江中醫藥大學(A+)、上海中醫藥大學(A+)、天津中醫藥大學(A-)、南京中醫藥大學(A-)、北京中醫藥大學(B+)、中國藥科大學(B+)、江西中醫藥大學(B+)、成都中醫藥大學(B+)。

有可能因新冠肺炎而“發燒”的三個專業

所謂“形勢”,“形”是指眼前,眼前的疫情依然容不得半點鬆懈;“勢”指的是將來、是趨勢,在這裡也就是本文所提示的三點思考,淺知拙見,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