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曹操这个人雄才大略的,兵力也很强盛,怎么在汉中之战中,打不过刘备呢?

风吹青竹摇162015807


当年曹操持有绝对优势兵力,为什么在“汉中战役”打不赢刘备?

如果论三国时期的豪杰谁最具雄韬大略,很多人会说是诸葛亮,另外还有就是曹操,且说曹操一生野心勃勃,有能力有雄才,而且气场足能够压住各方能人悍将,他的善于用奸计不择手段,然而为什么当初在汉中战役里会输给刘备呢?


当年曹操在亭子里摘青梅煮热酒,邀来刘备一起畅谈人生,还称论天下英雄只有自己跟刘备2人而已。此话说明了曹操把自己跟刘备相提并论,视其为唯一的对手,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盖世王者。后来曹操在赤壁惨败,侥幸逃回魏国,经过数年历练调整,终于平定北方。建安16年,曹操开始以攻打汉中斩张鲁狗头为由,亲自率兵进攻关中要塞,此时镇守关中者有马超、杨秋、韩逐等兵马,由于他们对曹兵的疑虑于是纷纷哗变。时间一过2年,曹兵攻占凉州后就把攻击汉中的计划给暂停了。


公元211年,汉中君主张鲁对刘璋开战,此时益州太守刘璋求贤似渴就派人邀请刘备军入川地协助。不料刘备在公元214年为谋出路反过来就把刘璋军给打败了,并且顺利夺下益州当根据地,这才使得自己的势力进一步壮大。一年后,曹操不希望刘备攻占益州,可能又想起“青梅煮酒”那一幕往事,他害怕刘备趁机夺取汉中,这样一来就真的有实力跟自己的对抗了。因此曹操就出兵10万想抢先攻陷汉中城池。事到如此,等于是曹刘两军都在为争夺汉中而争分夺秒,汉中张鲁得知十万曹军兵临城下,很快就吓得主动投降,因此汉中很轻松的就被曹操掌控,并且还把张鲁抄家,所获金银财物众多。


汉中之地极其重要,刘备听取谋士建议非要攻下不可,等到公元218年,曹操把主力军队撤出汉中,刘军就趁机发起了大规模攻击。刘备带着二弟三弟亲自出战,跟夏侯渊战于阳平关,远方的曹操闻讯,知道刘备出手了,于是也带着主力紧急回援。此时双军交战在所难免,而曹操的兵力大于刘备,优势很明显,而在其他势力看来,这一战刘备是不可能打赢曹操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双方对持期间,魏朝北方边境突然涌入大批鲜卑乌桓军队,企图趁着曹操无暇之际侵占魏国土地,这时坐镇军营指挥的曹操不得已分调出一部分兵力,让田豫跟曹彰带到北境抵抗外族入侵。这样一来,曹兵的兵力实则是基本跟刘备军有得一拼命了。


公元219年,诸葛军师巧用计谋让黄忠在定军山把曹军大将夏侯渊给斩首,使得曹兵士气全无,溃不成军,于是刘军成功入主汉中。这时曹操不服输,亲自率主力来夺回汉中,而刘备下令众将士死守不出,坚持的跟曹军对熬了几个月之久。后来,曹操可能举得这样下来对自己不利,于是就撤军回去了。

曹操虽然兵力大于刘备,但对方占据防守优势死守城池不出他也没办法,如果下令强攻也不见得能够全部消灭刘军,所以曹操就干脆撤兵算了。

刘备夺得汉中之后,很快就自立为汉中王,这一点令吴国的孙权很是担忧,于是曹军就派使者去找孙权商讨,打算联合起来去对付刘备。此时的孙权回想起刘备骗借荆州不还的旧仇,就很快答应了曹操,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关羽失去荆州最后被抓起来处死,而事后刘军势力也逐渐走下坡路线。


猫眼观史


汉中之战,曹操固然很强,刘备也不弱!

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战场范围最广,双方参战兵力最多,参战名将最多的一场战略决战。

整个汉中之战,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持续近两年之久。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诸葛亮坐镇成都。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

双方投入的兵力难以考证,诸葛亮集中只是笼统说到,曹操带了“数十万众”。

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

按照三国志的表述习惯,数十万,至少是三十万。

刘备有多少人呢?没有明确记载,我们只好推测。当时刘备集团,除了荆州的关羽四五万人,其他兵力全部投入汉中战场。估计有8万人左右。

在汉中之战前两年,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偷袭荆州。刘备勃然大怒,亲自统兵五万增援荆州,命关羽带兵3万,要与孙权决一死战。可见当时除了荆州兵,刘备至少还有5万的机动兵力。加上留守益州的军队,最少也应该有六七万人。

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

此后两年,刘备厉兵秣马积极准备攻打汉中、凉州,兵力肯定有所增加。后来汉中之战爆发,刘备又给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写信,要求增派援兵。诸葛亮竭尽全力,把益州所有的人员都动员起来了。到了“男子当战、女子当运”的地步!

刘备经过这次增援,兵力应该在十万人左右。

所以说,曹操虽强,刘备也不弱。

刘备的战术选择极为高明。

虽然刘备也很强大,但是比曹操还是差一点。为什么刘备最后获胜呢?就是因为刘备的战略战术非常高明。

汉中之战,刘备用了三个高招,取得胜利。

第一是反客为主之计。公元218年7月,刘备亲自领兵攻打汉中南大门阳平关,想要从这里打开通路进入汉中。但是阳平关易守难攻,夏侯渊张郃领兵死守,相持一年,刘备难以攻克。此时,刘备兵锋一转,留下部分人马继续围攻阳平关,自己率主力南渡沔水,抄小路翻过米仓山进入汉中,占领定军山。

占领了定军山以后,刘备就控制了汉中南部的广大地区,威胁阳平关魏军的侧后方和粮道。夏侯渊不得不立即带领张郃等人围攻定军山。双方攻守之势彻底改变。夏侯渊一方反而成了进攻一方,攻打汉中的刘备,反而成了防守的一方。这就是反客为主之计。把夏侯渊张郃从易守难攻的阳平关调了出来。

第二是围点打援之计。夏侯渊张郃分兵攻打定军山。刘备派一万人轮番攻打张郃。夏侯渊带兵增援张郃,半路上却被埋伏的黄忠斩杀。张郃孤木难支,逃回了阳平关。至此,刘备基本打败了曹魏驻守汉中的人马。曹操不得不亲自出马了。刘备这一招“围点打援”实在高明。

第三是避敌锋芒之计。为了保住汉中,消灭刘备。曹操决定亲征汉中。为此做了精心准备,时间长达半年。从公元218年7月开始准备,9月达到长安,219年3月终于到了汉中。准备不可谓不充足。

面对曹操的数十万大军,刘备明志的选择了“避敌锋芒”,坚守不战。

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先主传》

刘备占领定军山等高山,固守营垒,绝不野战。曹军多骑兵,山地战难以发挥优势。一个多月两个月,也攻不下刘备的营垒。曹操军中逃亡的人越来越多。形势十分不利,为了避免更大的失败,曹操只好率军撤退。

曹操有数十万人,也没有重大损失,为什么只打了两个月就撤退了呢?

因为曹操的后勤补给压力太大。几十万人,人吃马喂,一天要消耗多少粮草!这些粮草都得从关中运多来,途中要翻越秦岭。同志们,走过秦岭的都知道,那路是真的太难走了。

而且,刘备手下黄忠、赵云不断袭扰曹军后方,切断曹军粮道。使曹军的后勤供应更加恶化。

刘备紧紧抓住了曹操后勤困难这个病根,明智的选择了大军坚守不战,小部队不断骚扰的战术,活活拖垮了曹军。曹操最终支撑不住,无奈撤军。

汉中之战的胜利,关键是刘备指挥高明。








上将嗳福斯


曹操大意了,刘备其实赢得很险。

公元215年,曹操灭掉汉中张鲁后,由于年纪大了的关系(61岁),他对统一天下的信心产生了动摇,认为自己已经不可能灭掉刘备和孙权了。因而自此之后,他本人就不再亲自挂帅出征,而是把工作重点主要放在了内政,即为篡汉称帝做准备。

至于军事方面,曹操将自己地盘的南部划为三个防区,对刘备和孙权以防守为主,不再奢望能消灭他们。

当时曹操具体的部署是这样的。

东线由夏侯惇坐镇,张辽、乐进、李典辅助配属(张辽、乐进为五子良将),防孙权;

中线由曹仁坐镇,防关羽;

西线由夏侯渊坐镇,徐晃、张郃、曹洪、曹真、曹休和郭淮辅助配属(徐晃、张郃为五子良将),防刘备;

至于曹操,他只留曹彰和于禁在身边,作为机动部队使用。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都是当时的猛将。曹操分别把两个五子良将部署在淮南和汉中,这就足以可见他对淮南和汉中的重视程度了。

曹操在部署期间,孙权来攻合肥,此一役即历史上的“逍遥津之战”,孙权被张辽打的惨败。而他的惨败让曹操志得意满,认为自己的部署没有任何毛病。刘备、孙权都是鼠辈,对自己构不成威胁。

结果他这一得意,就大意了。


合肥之战两年后,刘备发动汉中之战,企图一举吞掉汉中。

起先,曹操很是重视,多次提醒夏侯渊要注意刘备的动向。刘备见夏侯渊有防备,就没敢轻举妄动,只是让张飞、马超、雷铜和吴兰沿着阳平关向西,攻打武都郡,借此绕过曹军防守严密的阳平关。

夏侯渊得知后,也派遣曹洪、曹休、曹真等人前去迎战。战至218年三月,刘备军将领雷铜和吴兰被斩,张飞、马超跑路。

张飞失利后,刘备又派遣将领陈式去攻打马鸣阁道,打算断绝汉中与武都的联系,顺便绕过阳平关,但这一部署也被徐晃拦截,陈式所部被徐晃打的死伤惨重。



西线两战皆胜,让曹操非常高兴。据史料记载,曹操“甚喜”。

备遣陈式等十馀营绝马鸣阁道,晃别征破之,贼自投山谷,多死者。太祖闻,甚喜。——《三国志·徐晃传》

刘备连输梁场,非常恼火,于是,就有了汉中之战的第三次战役。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刘备亲自率军抵达阳平关下,与曹军进行决战。

曹操得知消息后,心里又是一紧张,他也在邺城整军,准备救援汉中。并在九月,也率军抵达长安,为夏侯渊助威。

秋七月,治兵,遂西征刘备,九月,至长安。——《三国志·魏武帝本纪》



在接下来的半年里面,刘备被夏侯渊堵在了阳平关下,一步都不能前,战争陷入了尴尬的僵持局面,而这种局面对刘备很不利。因为刘备从成都攻汉中,补给线长达一千五百多里,而曹军可以直接在汉中就地补给。双方的战争消耗是不对等的。

为了尽管解决汉中的僵持局面,刘备于是便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二月,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亲自率一支部队沿狭窄的金牛道,向南渡过汉水,再冒险的翻越米仓山西北段,绕到阳平关的背后,找夏侯渊决战。

夏侯渊听说刘备绕到了自己身后,并在定军山设下大营,做出与自己决战的态势后,感到莫名的紧张。他有点坐不住了。于是他紧急把张郃从广石前线调回,与自己一起出阳平关,跟刘备在定军山下决战。

刘备听说夏侯渊亲自来了,很是谨慎,他没敢立即下山迎战,而是依山固守,跟夏侯渊相持起来。


按照刘备的设想,他在定军山上,夏侯渊只能仰攻,他居高临下,握有主动权。夏侯渊拿不下定军山。

事后的发展果然如刘备所料,夏侯渊拿不下定军山,就在山下修鹿角作围(鹿角就是一种带刺的防御栅栏),以防刘备军居高临下攻他。

不过战争打到这里,刘备仍然是被动的。因为前面已经说过了,刘备从成都到汉中,补给线一千多里。并且阳平关也掌握在曹军手上,刘备的大军被挡在关下。刘备他是带了一支偏师在定军山与夏侯渊决战,这个举动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如果这一战败了,他的大军就崩了。

远在长安的曹操知道前线的这一情况,并且根据前两战取胜的经验,曹操产生了一种错觉判断,他认为刘备跟孙权一样,都是个鼠辈。并且曹操还认为,刘备从成都攻汉中的后勤补给线太长,以刘备的实力来说,打汉中是得不偿失。


基于这两点判断,曹操对刘备的行动也就没太当回事。认为刘备此次进攻汉中也就是挠痒痒之举,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撤退。他也没往汉中派增援。

然而曹操没有想到(刘备也没想到),夏侯渊这个棒槌在关键时刻做出一个错误决定。

什么决定呢?

刘备见夏侯渊和张郃在山下修围栏,就派人去烧围栏。夏侯渊见围栏着火,就命人挑水去灭火。刘备见魏军大乱,就派人去袭击张郃,打的张郃军心大乱。夏侯渊见张郃军心大乱,害怕张郃被打垮了,自己就被蜀军包圆,于是他就分出一半的兵力去救张郃,结果他这一分兵,就完蛋了。

当时刘备军的头号智囊法正在山上发现魏军居然分兵了,便瞅准机会,建议刘备派出一支精兵奇袭魏军(按三国志的记载,这支精兵的统帅是黄忠)。

当这支精兵下到山下后,居然意外发现身为统帅的夏侯渊正带着士兵救火。然后这支刘备军也不客气,直接冲进曹营,把正在忙于救火的夏侯渊砍死了。

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三国志·夏侯渊传》


当曹操听说夏侯渊被斩后,整个人当场就愣住了。他是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夏侯渊会如此愚蠢。遂即,他亲点大军进入汉中与刘备决战,准备夺回汉中。

然而,曹操是老糊涂,他亲自出马,居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与刘备对峙时,把自己的补给线暴露在了刘备眼皮子底下。

由于汉中供养不起曹操大军的粮草,所以曹军的后勤要从关中运来。而时间紧,曹军的粮草只能从褒水走河道,然后再从褒水转汉江,最后再运到前线的。

这样的运粮路线,刘备把汉水河道切断,曹操就断粮了。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如此,刘备自己在定军山上吸引曹操,另派黄忠、赵云袭扰曹操在汉水上的补给船。耗了一个多月,曹军的军心士气大大降低。

曹操为了尽快拿下定军山,及早班师,便令人强攻。结果曹军强攻不克,死伤惨重。军心士气跌入谷底。

军心问题是会传染的,并且关羽在荆州,孙权在淮南,都有相当多的机动兵力。如果曹操久在汉中对峙,其它战场的不可控因素太大。若因汉中而丢襄阳或淮南,这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曹操赶紧下令撤军,十多万百姓和十多万魏军如同丧家犬一般,赶在刘备主力进入阳平关前,火速撤离了汉中。

以上就是曹操失汉中的大致过程。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曹军全程占据主动权,即便刘备斩了夏侯渊,反客为主进入汉中,曹操也依然有主动权。但是曹操仇人多,提前又没有做好准备。他在汉中根本耗不起!当刘备稳坐定军山,切断他粮道后,他就打不下去了。


Mer86


在汉中之战中,如果曹操的对手只有刘备一个人,那以曹操的实力,自然不会败给刘备。但问题是,当时曹操面临的对手实在太多,他需要分散力量来应当不同的敌方,以至于让他根本无法下决心全力与刘备去争夺汉中,这也才给了刘备可趁之机。

首先,在曹操集团内部,在汉中之战前,曹操与汉献帝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对此我们可以看两件事:

一是曹操曾进殿见献帝,汉献帝对曹操说:“您若能辅佐我,就宽厚些;否则,您就开恩把我抛开。”曹操大惊失色,急忙应付着请求告辞。汉朝旧制规定:领兵的三公在朝见皇帝时,都要由虎贲武士持刀挟持。曹操出殿后,回顾左右,汗流浃背,从此不再朝见献帝。”

二是据史书上记载:“汉朝太医令吉平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密谋反叛,偷袭许都,火烧丞相长史王必的兵营。”也就是说,吉平等人在许昌联络起一千多人,大举偷袭曹操留守许昌的最高军政长官。关键是,还差点把曹操留守许昌的最高军政长官杀死。

虽然,这两件事情都被曹操妥善解决,但从这两件事情本身可以看出,当时曹操集团内部,各种不满曹操的力量,都已经是蠢蠢欲动、呼之欲出,准备与曹操展开最后的对决。在这种背景下,曹操如果率领军事主力长期远离许昌,谁敢保证会发生什么事呢?



其次,在汉中失守前,恰恰正是曹操对匈奴、乌桓方面的战绩,取得空前成功的时候。

在这场战争中,曹彰开始闪亮登上军政舞台,而曹彰一生的辉煌、荣耀,大约就是在征乌桓上得到的。这一战,曹彰把乌桓人打得那是屁滚尿流,旁观望的鲜卑人直接吓得投降。

从这层意义上说,在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的时候,曹操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军事力量,被分散到北方与匈奴、乌桓作战。而因为要保证北方这场与游牧民族战争的胜利,曹操自然无法将全重心全部调到汉中来与刘备一决雌雄。

第三,曹操还需要面对孙权的威胁,想当初曹操在大举征伐汉中张鲁之时,孙权就曾把握这个机会大举进攻淮南,只是因为机缘巧合,张辽在合肥战场上大败孙。但问题是,张辽的成功非常侥幸,因为从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估计没有人敢说,张辽能大败孙权。

事实上,当时一听孙权大举进攻,整个合肥城都慌做一团。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曹操与刘备全力争夺汉中,孙权抓住机会再次大举进攻淮南,曹操肯定没有办法及时回援的。因为,这两个战场隔的太远。至于能否再次出现逍遥津这种战役,那曹操显然不敢保证,因为这种事情的概率实在太低。



当然,除了上面这三个威胁,曹操还有一个威胁,那就是关羽。虽然,关羽本身所能带来的威胁并不大,问题是,如果曹操将所有的军政力量都投入到汉中战争,这时候孙权把握机会大举进攻淮南,此时曹操集团内部各种不满曹操的势力,也趁机在许昌发动叛乱,那关羽出兵席卷中原,显然就有了机会。

如果是这种结果,北方游牧民族也有可能趁机咬上一口,这样曹操苦心的经营势力,很有可能瞬间崩盘。也正因为此,在刘备已经把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财力都调集到汉中前线作战时,曹操却只是率军到达长安,并没有立马向汉中战场集结。

因为,曹操坐镇长安,可以比较好兼顾西南、淮南、中原和西北四个地区。

在当时,淮南地区,随时可能受到孙权的进攻;中原地区,随时可能受到关羽和集团内部反派分子的威胁;西北地区,随时可能遭到游牧民族的反扑。所以,曹操的军队到达长安后,就不敢继续向西深入了。



事实上,当时曹操率军刚到达长安后,宛城就发生了叛乱。

虽然,来自宛城的叛乱,很快被镇压了,但曹操就更不敢轻易将自己的主力部队投入到汉中战争。在这种背景下,汉中战场上的夏侯渊,自然是压力越来越大。因为,他相当于是用一枝偏师,来对付刘备的全部军事主力。于是,夏侯渊被黄忠给斩杀,汉中也因此失守。

在得知汉中失守的消息后,曹操终于坐不住了,于是赶紧率军从长安杀向汉中。但是,已无力回天了。因为,汉中已经被刘备控制,他耗也能把曹操耗死。

事实上,当时刘备的态度,就和后来司马懿对诸葛亮的态度一样。总而言之,我耗也把你耗死。

于是,在随后的战争中,曹操在汉中战场上越来越不利。因为,曹操的后勤需要越过秦岭补充,这样耗下去,后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其他几个方面的威胁,也开始在蠢蠢欲动,尤其是中原地区的关羽。在这种背景下,曹操知道再耗下去,后果很危险,于是不得不撤军。


我是赵帅锅


首先我表明一个观点,曹操的军师才能并没有现在大家传颂的那么强,曹操自幼爱读兵书,前期和赵括很像,中后期爱出奇兵,反其道行之,而且他惨败次数很多,列数下曹操败绩

1,诸侯会盟讨伐董卓时自己去打董卓,当时夏侯曹仁曹真都在,硬是被董卓打的精光,有曹洪让马才得以脱险。

2,讨伐黄巾军时军队指挥不当,导致骑兵步兵拉开距离太远,鲍信拼死才救了曹操,鲍信战死。

3,讨伐徐州,兖州本营不设防,差点被吕布端了老窝,多亏荀彧贾诩的计策高

4,对刚刚投降的张秀太轻视,自己也是差点死了,大儿子战死。

5,屠城徐州彭城,导致官渡之战后期出现反叛。

6,赤壁太过骄傲,把步骑都拉倒船上,其实完全没必要把直接步骑都拉上船的,太飘了。

7,汉中打起来和刘备前面还是难分胜负,输在准备不足,和刘备当时兵力五五开就上去打了,然后刘备增员先到,曹操撑不住了也是当然的,和多少名将关系并不大。

总结就是大家都曹操评价过高,其实输的不奇怪,就那水平很正常。


害虫fc游戏


双方势均力敌,拼死力战,可算是三国时代规模空前的大战。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与刘备为争夺汉中历时二年双方都拼尽了全力。曹操因粮草不济,又无法战胜刘备,主动放弃了汉中之地,使刘备自入蜀之后又一大胜,蜀汉政权从此固矣。

汉中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占据汉中便能更好的进入关中腹地。

之前汉中之地为五斗米道之主张鲁把控,曹操趁孙、刘为荆州之事内斗之时从张鲁手中接过了汉中。刘备言及:“欲定益州,须北得汉中。”

两害相权取其轻。刘备赶紧和孙权再分荆州,平息了事态。随即派张飞率军进攻张郃。“飞率精卒万余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我,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郃弃马缘山,从间道退,引军还南郑,巴、士获安。”张飞利用地形大败张郃,夺回了秦、巴之地,为刘备夺得汉中做了铺垫。

之前曹操收降了张鲁,自己就率主力回朝了,留下张郃、夏侯渊镇守汉中,张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适做屯驻之用。此被张飞击败,前功尽弃矣。

张郃战败失二巴之地,使刘备主力进取汉中无论是运兵、运粮都没了阻碍,之后定军山一役黄忠阵斩夏侯渊,使曹军失一统帅,外围防线被刘备军攻破,汉中的曹魏军只得退入城中据守。此时的魏军已处下风,曹操虽亲统大军前来增援但刘备已占尽地利,摆出了与魏军做战略决战的态势,虽然魏军有人数上的优势,但无法切断刘备的后勤补给,双方已成僵持局面,魏军粮草不济,无法在汉中屯留重兵,若兵力不足又有被刘备吃掉之忧。最终曹操还是放弃了他眼中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鸡肋~汉中。


贺拔岳


方圆论坛在线

历史上真正能做到战无不胜的统帅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很显然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段时间内,并没有任何一个统帅或者将军可以做到战无不胜。赤壁之战后曹操遭受了自己人生第一次重大失败。战败后的曹操暂时放弃了继续进攻南方军阀的打算开始回到许昌休养生息。而趁着这个功夫孙权开始巩固东吴势力。而刘备则趁机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原本刘备对于刘璋的益州垂涎三尺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后来刘璋自己“开门迎虎”把刘备请到了益州对付张鲁。但后来张鲁还没有打,刘璋和刘备倒先打了起来。而与此同时曹操也对马超,韩遂联军发动进攻。



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担心会重蹈袁绍覆辙。所以曹操回去之后马上开始稳定内部。并且曹操广发《求贤令》。从曹操此举就可以看出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次年曹操假借攻打张鲁为名发兵关中。而关中韩遂、马超等人纷纷起兵狙击曹操大军。之后曹操大军横扫凉州地区。韩遂、羌族,氐族等皆被曹操击败。马超侥幸逃脱投奔汉中张鲁。而曹操在平灭马超和韩遂势力后,曹操又发兵汉中,张鲁在曹操来犯之后就投降了曹操。而与此同时刘备也刚刚占据益州。这下子刘备和曹操的地盘就紧紧相连了。


原本在司马懿的建议下曹操准备趁着刘备立足未稳的时候攻打刘备的川蜀之地。但不凑巧的是曹操的后方发生叛乱。所以曹操暂时搁浅了进攻益州的计划。而是派人镇守汉中。自己回去平定叛乱去了。之后刘备在稳定益州之后决定发兵派张飞马超攻打汉中。而此时曹操还在平叛没有精力顾着汉中。所以派了曹洪,曹休,曹真抵御刘备的进攻。原本张飞马超是打不过曹氏兄弟的。但之后刘备眼看久攻不下所以亲率大军支援。这下子曹氏兄弟就抵挡不住了。曹军被打的大败而逃。而此时曹操也腾出手前来汉中支援了。


等曹操大军来到汉中的时候,此时刘备已经全面占优了。刘备属于坚守的一方,而曹操属于进攻的一方。本来刘备不打算和曹操开战,干耗着等到曹操粮草消耗的差不多了,也就会退兵了。但后来刘备见曹操开始大量的囤积粮草有打持久战的意思。后来赵云率军准备偷袭曹操的粮库但被曹操伏击。逃脱后的赵云来了一个回马枪再次偷袭曹操。曹操大意之下损失惨重。这次赵云偷袭曹操粮草的战役彻底改变了刘备和曹操对峙实力的对比。后来曹操无奈只能撤兵。


后世对于汉中之战的分析考证得出的结论是,曹操汉中之战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赵云偷袭曹操所导致的。南宋朱熹编纂的《资治通鉴纲目》记载“三月,魏王操出斜谷,刘备将赵云击其军,败之。”宋代胡一桂编纂的《十七史纂古今通要》记载“赵云大败操兵,操引还长安,帝遂有汉中,自称汉中王。”而章如愚在《群书考索》中记载“赵云将数千骑大破魏兵,备遂有汉中。”由此可见后世史学家文豪大多认为曹操汉中之败是由于赵云的原因。

表面上汉中之战是刘备获胜了。但实际上究竟对谁更有利还犹未可知。在阵亡将领上刘备死了一些二三流的角色。而曹操损失了夏侯渊,并且手下将领王平还投降了刘备。但当时刘备的兵力已经到了蜀汉可以支撑的临界点了。当时就连运输物资的队伍都是由女人组成的。由此可见刘备当面人力有多么的匮乏。再说了,虽然曹操丢失了汉中之地,但是人口却被曹操全部迁移走了。而刘备得到的汉中就是一个空壳子。从这么来看刘备费尽心机得到的汉中貌似也没有那么的重要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


方圆论坛


刘备汉中之战分两个阶段都是可圈可点!能以弱势兵力击败曹操的确非常强悍!曹操兵力强盛不假!手下大将英勇无比!但是战争的胜败并不已强盛的一方获胜!看一下刘备如何具体运用哪些谋略,第一阶段、1,分化敌军!当刘备与曹操对恃时修书孙权发动合肥战役!让曹操东西不能相顾,曹操权衡利弊后必然放弃汉中回守合肥!2,背水一战!誓死一博!没有汉中刘备将永无立足之地。3,在赤壁之战中坐享其成的到大量资源!后伐川西势力大涨。对比一下曹操,曹操赤壁之战水军殆尽!接着又和马超打了很久,兵力疲惫!国力空虚!在汉中战中出现孙权捅屁股的现象。出现了两线作战的情况,又因汉中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所以只能把所有百姓都迁出,鸡肋就是这么来的。接下来的大战就不用多说了,一个誓取一个放弃!汉中战役第二阶段表现为关羽配合刘备进攻襄阳和樊城。威震华夏!几乎把魏国所有大将都打出来了。如果不是孙权怕刘备做大。背后捅关羽。估计曹操真要迁都闭其锋芒啦!我们对孙权分别捅两次刀的结果可以得出。刘备集团还是比不上曹操集团的!


火车站


汉中之战时的刘备和曹操是处于两个不同时期的,此时刘备已经在蜀地站稳了脚跟,横跨蜀地和荆襄,士气正旺,对汉中这块肥肉,早就虎视眈眈了,而此时的汉中守将张颌和夏侯渊,就算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和刘备这个打了半辈子仗的枭雄相比,因此,刘备的攻取汉中之战,一旦开始行动,进展的是很顺利的,当曹操回过神的时候,汉中的败局已经不可挽回了

再说说曹操此时的状态,其实在曹操后期,已经不再注重和孙刘两家的征伐了,他的重心都放在了政治斗争上了,曹操一步一步的从魏公,到丞相再到魏王,曹操的地位越来越高,政治资本越来越雄厚,可他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甚至不惜杀害和他公事了几十年的老战友荀彧!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刘备意气风发,对汉中志在必得,而曹操此时却一门心思的想要获得更多的权利,平心而论,如果曹操和刘备,专心的拉开架势大打一仗,刘备是打不过曹操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备才会在曹刘的最后一次对决中,获得了胜利




一人俩狗啊


一刘备虽不如曹操,但也不是草包,也是一代人杰。军事能力有一些。

二刘备在曹操来之前争取到了有利形式,并且杀了汉中军区司令夏侯渊。

三刘备知道正面打打不过曹操,选择了消耗战,坚守不出,跟曹操拼消耗和后勤。

四刘备和曹操的后勤都很困难,但曹操更困难,刘备这边已经全民出动了,而曹操这边运输困难加上不时刘备派黄忠赵云骚扰,更加困难。

五后期刘备态度基本明确,就是跟你耗,所以主动权在曹操这边,此时曹操基本有以下几个选择,1全力出击,拼了,胜率不高,就算胜了伤亡太大,无法应付以后的局势。

2陪刘备耗,等待时机,可以这样,但不知道耗到啥时候,后方不一定出啥事,而且军心不稳,耗下去有点不值当。

3撤出汉中,实际上曹操最后也这么做的,刘备争取汉中原因不必多说,就是无汉中就无蜀,他一定要争取到汉中这一防御前线,不然蜀地天险大大折扣。而曹操为什么撤的这么彻底呢,除了打不赢以外还有下面的原因,曹操的国策由原来的重点进攻转为全面防御,因为曹操感觉自己在有生之年很难统一,所以他后期的国策在为后世做准备,魏国的国策就是全面防御,积攒力量,拉大国力差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一统天下,而以长安为核心的防御体系要比以汉中为核心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