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一号文”解读|东莞将在公共场所设置AED至少200台

在2020年,东莞将推广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发展红十字特色志愿服务,助力全市精神文明建设。今年,全市计划完成6万人次普及性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将全市接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人数占比全市人口提高至5%左右,并在公共场所设置AED不少于200台。

2020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市要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 “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愿之城”“希望之城”和文明美丽村居建设,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为此,东莞红十字会将全面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民生建设,发挥红十字会在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全市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市府“一号文”解读|东莞将在公共场所设置AED至少200台

普及应急救护知识

提升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2020年,我们计划完成6万人次普及性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到今年底,将我市接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人数占比全市人口提高至5%左右。”东莞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拟联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学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范围覆盖全市高一级学生,扩大全市应急救护培训的覆盖面,提高全市中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水平。

在生命安全健康体验馆,体验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操作在火灾、触电、地震、电梯失控、野外求生、高楼逃生等突发情况发生时逃生避险的办法,更直观地学习到生命安全应急救护技能。今年,体验馆继续免费向市民开放,同时向市民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宣教活动,预计全年宣教10000人次以上。体验馆将能提高市民面临突发事件自救自护的能力,最大限度减轻事故的损失。

通过大力普及救护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家庭”活动,东莞将提升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强化公共区域安全保障

全市设置AED不少于200台

被称为救命神器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去年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但在公共场所,其数量普遍较少,很多市民呼吁能否增加AED数量。

市府“一号文”解读|东莞将在公共场所设置AED至少200台

为了强化全市公共区域安全保障,2020年,东莞市红十字会计划在市内各交通重要站点、各政务服务中心、景区、公园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设置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不少于200台,其中市设置50台,各镇街(园区)设置不少于5台。

同时,东莞市红十字会将在设置单位对工作人员免费进行“AED机使用急救技能”培训、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广大市民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全市卫生安全应急能力,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弘扬红十字精神

凝聚社会力量发展志愿服务

2019年11月29日,石龙居民雷仲华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他是东莞第60例,同时也是广东第798例,全国第916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据统计,截至3月21日,东莞已有62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市府“一号文”解读|东莞将在公共场所设置AED至少200台

通过凝聚社会各方志愿力量,东莞市红十字会进一步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提升服务能力,用行动诠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目前,市红十字会拥有19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13个志愿服务项目,登记在册的志愿者7384人。2020年,市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队预计服务市民约200万人次,在组织和引领红十字志愿者做好“三救三献”工作的同时,计划在“5.8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世界骨髓捐献者日”等重要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宣传活动。

通过倡导形成“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社会风气,市红十字会将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为东莞建设“好人之城”“希望之城”,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欧雅琴

【摄影】孙俊杰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作者】 欧雅琴 孙俊杰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