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阳明心学的重要基石“心即理”

怎么理解“心即理”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是阳明先生《心学》理论的核心观点。这篇小文先从“心即理”----阳明心学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大家交流一下学习心得。

一、“心”。首先,阳明先生这里提的“心”不是“一团血肉”的生物本体的心,而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性的人类所独有的综合本体。用现在的心理学理论来类比,就是基于人类天然情感的“情商”+“智商”的综合体。

人类天然情感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道德情感。这个“综合体”至少具有以下三点特征:

1. 具有人类最基本的天然情感;

2. 具有认识世界的基本能力;

3. 具体与他人,与外界交流互动的社会性。

其中,前两点是作为人的一个本质特征存在的。

二、“理”。“理”就是构成宇宙的万事万物天然存在的道理,这里包括自然界的“理”和人类所以为人的“理”,也可以称作“道”。

三、“心即理”。所以,“心即理”就是用这个天然的“本体”去感知觉察天然存在的道理,只有这样纯净的心才能感觉体察到这个天然的理。因此,“心即理“也就是等于基于人类基本天然朴素情感(不是被污染的和干扰的“心”),综合使用人类对社会的认知能力,感觉体察宇宙万物的道理。也只能通过这个样子的“心”去感悟体察这个“理”,才能得到自然的“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也就是“道”。

也可以简单的形象的理解为:这个“心”具有使用“良知”(心学要素的主要核心之一)这把尺子的能力,天然纯净的心就能使用良知这把宇宙中绝对公正的尺子测量出来天然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

这个“理”是“心”的觉察体悟,所以“心即理”也。没有这个“心”不可能觉察体悟到这个“理”,觉察体悟不到“理”不是否认“理”的存在性,而是对这个“心”来说“理”不存在,至少正确的“理”不存在。如果这一点不能理解透彻,那么就会陷入被许多现代学者错误认识的《心学》唯心主义旋涡。

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和“万物一体”的观点以后我们慢慢交流探讨。一家之言,谬误之处,希望各位专家、阳明文化爱好者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