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社廳新舉措推進全國技能人才建設進入改革“深水區”

  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第一次提出“第三方評價”。由於此項工作實施任務重、改革難度大,因此一直沒有真正落地開花。

  十年,在我國職業培訓與人才開發的歷史中說長不短,一系列改革政策措施不斷頒佈並逐步落實。十年,在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年鑑中,說短不長,全面加強人才評價工作始終是完善技能人才成長體系的核心探索。

  2020年,吉林省人社廳近日頒發《吉林省技能人才第三方評價試點工作方案》,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技能人才第三方評價”的省級實施文件,也是進一步深化全省產才融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關鍵舉措,更是助推全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事業進入改革“深水區”的一大突破。

  定位精準,深化職業資格改革路徑

  近日,記者從吉林省人社廳人才開發處獲悉,此次試點工作的啟動,是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關於推進“放管服”決策部署,為勞動者提供優質完備的職業技能評價服務決定開展的,將於2021年12月31日(或根據國家要求)完成試點工作。

  技能人才評價的第三方,指與培養培訓者和被培養培訓者“雙方”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旁觀者”。因此,保證獨立性的專業評價是第三方能否公正的關鍵因素。

  通知明確,本次試點工作力爭科學管理、規範實施、依法監管、集約運行、優化服務,將構建評價方式多元、過程公正、服務優化、社會認可的職業技能等級評價認定標準。這一細則將有效助力提升技能人才的技術技能水平,為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提供強大的技能人才支撐。

  範圍明確,重點支持技工院校試點

  此次試點工作實現了多個層面的探索和突破,不僅設計有依據,範圍有突破,機構有權限,而且評價有步驟,信用有要求,結果有公佈,政府有監管。

  通知指出,工作基礎較好的省內企業、行業協會、高等學校、技工院校以及民辦培訓學校等都可成為試點機構。其中,重點支持我省技工院校進行試點。這意味著吉林技工院校不僅要開展學制教育,也要組織職業培訓,更要拓展技能評價。三職兼顧,三能並舉。

  據吉林省人社廳人才開發處介紹,吉林省已有5所地方本科高校組建技師學院,註冊學籍近3萬人,實現畢業證書、學制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三證合一”,全面提高了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為社會培養複合型人才。此次推進高校與技師學院深度融合發展,共同成立第三方評價機構,符合技能人才第三方評價制度設計和發展方向。

  評價科學,客觀設置考核內容與方式

  在評價內容上,通知要求,第三方應根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或行業企業評價規範,按照命題技術規程要求,命制試題試卷,建立試題庫或試卷庫。重點考核職業能力、工作業績、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而在評價方式上,評價機構可綜合運用理論知識考試、技能操作考核、工作業績評審、考評結合、競賽選撥等多種認定考評方式,對考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進行客觀、公平、公正、科學評價。

  此次科學評價的新舉措,不僅有利於優化吉林省技能人才評價體系的建構,提升穩定評價的質量,而且為全國各地開展技能人才第三方評價指明瞭借鑑的方向。

  程序公開,有序推進申報與實施

  本次評價工作將按照自願申報、擇優遴選原則,遵循“認定推報、考核驗收、指導完善、信息公開”“計劃報備、過程督導、結果審核、證書信息”區分申報和實施環節。

  通知說明,第三方申報時,首先認定推報,分級受理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依次開展審核審查、評估論證等工作。各級部門要指導其完善工作方案、評價規範、管理制度,規範工作流程,建立工作臺賬和管理數據庫,提供命題指導和考評人員培訓等服務,最後公佈相關資料。

  附:具體內容詳見以下鏈接:http://hrss.jl.gov.cn/gg/202003/t20200318_6909627.html?from=timeline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 記者 華欣欣


分享到:


相關文章: